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耶魯大學博士:計劃經濟辦不出一流大學 
送交者: 錢少不怕 2004年08月14日12:17:5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最近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又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運動給炒熱。在這一大躍進中獲益最多的清華大學,其領導們出語最為驚人。其中一位領導說,清華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每年還缺10億-20億的經費。也就是說,現在國家三年給清華18個億,還只是個小頭。應該再追加經費兩三倍甚至更多。理由是:哈佛大學每年經費有十幾億美元。另一位領導則強調另一面:錢少不怕,要有個精神。清華大學要發揚“兩星一彈”的精神,在經費不如人的情況下,建設出一個“世界一流大學”。

  頭一位領導的話,當然是最有氣魄的,要直接在錢上和哈佛大學比拼。可是,撇開中美兩國貧富之懸殊不說,你真要和哈佛大學比,就首先要把清華大學變成一所私立大學,不靠皇糧吃飯。哈佛大學一年經費多少,筆者沒有考證,但這錢是哪裡來的,卻可以說說。

  哈佛大學起家時,也是一所窮得丁當響的私立學校,據說因為有個叫哈佛的人捐了自己的書給學校,就把“冠名權”給了人家。耶魯大學也有同樣的故事。靠捐這麼幾本書就把自己的名字變成世界一流名校的校名,可見當時學校是多麼寒酸,化緣是多麼迫不及待。可是,人家窮日子窮過,堅持自己的學術傳統,培養的學生成了社會精英,有了財富,於是回饋母校,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也就這麼富起來了。而且,你的教育質量越出色,培養的學生越成功,校友回饋也就越多。想要錢嗎?先把學校辦好再說!哪裡有沒幹事先要錢的道理?

  另一位領導要有志氣一些。說錢少不可怕,要發揚當年“兩星一彈”的精神,艱苦創業。不過,這位領導似乎有些天真。當年搞“兩星一彈”,中國確實很窮,但成功還是離不開錢。竅門是把一個一貧如洗的國家僅有的一點資源集中起來。你可以說這是個成功。但這種用計劃經濟搞“攻關”的辦法,只能在全社會付出代價的基礎上換來局部的“成功”。

  筆者曾經拿冷戰期間蘇美的科技作過比較。前蘇聯有星有彈,似乎不比美國差,但最後卻在軍備競爭中被對手拖垮了。美國的軍事工業,則不僅沒有拖垮國民經濟,反而用其科技上的突破,刺激了經濟的增長。為什麼呢?前蘇聯的軍工,是把全國的資源集中在一起,與社會隔離,造就了龐大、昂貴的軍事機器。這個機器越先進,要的錢就越多,社會就越窮,所以幾十年下來土崩瓦解。美國則不然,軍工由民間的企業經營、競爭,軍工技術的每一個突破,馬上就能被這些私營企業用於民用生產,回饋社會。所以,軍工越先進,社會受益越多,經濟越發達。最後美國在冷戰後崛起為世界獨霸,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這些歷史,對我們辦大學並非沒有意義。那位清華大學的領導說得不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像搞“兩星一彈”。但問題是怎麼個搞法。是像前蘇聯那樣集中全國的資源,一年向國家要二十幾億呢,還是像美國那樣,讓私人出來競爭,誰在競爭中獲勝,誰就賺錢,誰就發展呢?

  筆者還要重複那句從來都沒有人聽的話。北大、清華大學,應該被分解為幾所學校。國家不應該對這些學校進行財政撥款。錢要直接分給那些通過一定分數線的學生,讓他們決定到哪所學校繳學費。如果這樣,你就看吧,中國就不是學生追學校,而是學校追學生。美國的一流名校,別管多神氣,普通的中學生說要來看看,學校馬上提供免費導遊,領着這些學生週遊校園,旁聽有關課程,介紹各種信息,殷勤備至。等到了錄取,一個學生手裡拿着幾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哈佛也好,耶魯也好,也只有禱告上帝,希望學生選擇來自己的學校。人家這麼謙卑,原因就是學校不靠皇糧,而靠學生吃飯。我們這裡呢?錄取個博士,筆試第一,複試通知也不屑於發給人家。這副傲慢勁兒,當然只有以計劃經濟的模式搞“兩星一彈”、集中全國的資源不通過市場競爭搞“世界一流大學”才培養得出來的。遺憾的是,我們的大學校長,目前大部分還是以計劃經濟的思路搞教育。據說清華大學要在2020年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從現在的趨向看,這個目標比上世紀50年代“超英趕美”還不現實。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含淚問教育:你憑什麼產業化?
2003: 趨富斥貧的教育危機
2002: 令人擔憂的北大文科教學----進軍一流是
2002: 清華園裡可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