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王诗成,及其它
看到前面的贴子里王诗成登山的故事,不由地有些感想。数学家好象都好登山,“登高壮观天地间”,嘿嘿,大概搞数学和独自远足登山有些相通之处吧。复曲面中有一种K3曲面,这名子是Weil取的,Weil在全集中有说明:“ainsi nommees en l'honneur de Kummer,Kahler,Kodaira et de la belle montagne K2 au Cachemire. ”呵呵, The Beautiful Mountain of Kashmir! 只是没听说Weil先生有此爱好,大概也和俺一样,是个纸上谈兵份子。
Kashmir境内的克拉昆仑山(Karakunlun)群峰耸立,当年英国人在绘制地图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将这些高峰命名为K1,K2,等等。上面这张照片其实是K6,按理说应该有一个K3,可俺找不到照片。
顺便交代一下,这张照片来自Michigan的退休教授Jim Milne的网站:http://www.jmilne.org/。此公也是一个登山爱好者,60多岁还登上过海拔7000米的高峰。
说起王诗成,当年在苏北的知青中就是大名鼎鼎,年龄最小,读书最多,脑子最快。后来他跳过本科直接读研,又由北大来到美国。84年在MSRI参加低维拓扑的学术年活动,王诗成每天一身黄军装,背着军挎,活脱脱一个红卫兵形象,呵呵,是整个儿一年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再过两年的暑假,王诗成拿到学校的最后一张check,花500块钱买了辆破车,牌子都没换就一路从LA开到了纽约,横穿了整个美国大陆。
到了89年,王诗成回国的时候,先到欧洲漫游了几周。然后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非洲大陆,在非洲游历了十几个动荡的国家,一路挨抢挨偷,惊险无比。随后由阿拉伯地区进入中东,再穿过宽广的中亚腹地,最后从巴基斯坦回到了新疆。这样的豪举,既使算到今天的留学生里也是独一无二吧,壮哉!
现在俺又知道,90年代中王诗成又登上了北美最高峰,南美最高峰,和欧洲最高峰。让俺这等四体不勤的废物,只有眼红羡慕的份儿,呵呵。
王诗成是个极有个性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农村近十年的特殊环境在造成我许多缺陷的同时,也使我成为一个富有基层平民意识和不随波逐流的人。”这个脾气也反应在他做学问的态度上,总是愿为人先,而不愿做follower,这是种难能可贵的独立创新精神。受姜伯驹的影响,王诗成来美国后学的是三维拓扑。俺有时不无遗憾地想,如果王诗成当年选择另一个结构更丰富的领域,比如微分几何或代数几何,以王诗成的才力和创新精神,他今天的成就应该大得多吧。3维拓扑结构过于单纯,深入下去类似组合,越走越窄了。
由此想起另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肖刚。上帝捉弄人,在赋予这些天才创造力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些缺陷。Grothendieck所谓:“I don't read books, I write books。”非是不为,实不能尔。这在肖刚身上尤其明显,凡事都愿自己从头想,而读起别人的文章就非常困难。象王诗成和肖刚这样极富创造力的天才,如果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成就就不可限量,整个数学史都会被改写。而肖君不做数学已经多年,悲夫!
可话又说回来。人生在世,可贵的不就是这点自由自在?如果做起研究来都要跟在几个BigShot后面,整天琢磨着怎么多写几篇paper,那和个打工仔又有何区别?象王诗成和肖刚这样,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既使没有登上最高的几个山峰,岂不也比那些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的傻逼强上万倍?傻逼到哪儿都是傻逼,哪怕是在哈佛或普林斯顿当上教授。
最后说几句题外的话,随着Hamilton-Perelman的工作和曹朱封顶,Poincare猜想大概应该是证明了。俺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一但Poincare猜想被证明,全世界的拓扑学家就该失业了。呵呵,真是如此么?俺想大可不必悲观。记得丘先生在哪里说过,希望有朝一日常曲率的双曲三维流形的理论,能发展到和黎曼曲面一样丰富的程度。这其实是有可能的,Manin曾用之来表达黎曼曲面上的Green函数,Zagier曾用来算过zeta函数的特殊值,这些个蛛丝马迹,应该预示着双曲三维流形有一个更深的结构。可惜俺智术短浅,看不出来。俺想,如果王诗成当年这么来看,他肯定能看得出来这个结构,可惜他已经不会这么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