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朝鲜核试的看法 |
送交者: shirun 2006年10月11日14:50:11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朝鲜爆炸了一个核装置。 美国情报官员们立即拍着胸脯向我们保证:此次核炸只有1000吨TNT当量。这点当量看起来真是够小的,但却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政治震荡。针对这一事态,世界多数国家均同声表示谴责。在铺天盖地的各种专业和非专业评论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西方媒体断言在这次朝鲜核试验中,最受伤的不是朝鲜也不是美国,而是中国。某些 “中国专家”也立即齐声附和,宣称朝鲜核试验将导致中朝之间的严重不愉快。 不过,我认为事态的发展或许将出乎这些所谓“中国专家”们的意料,以一个更为平静的结果告终。理由很简单:国际事务也得遵从牛顿第一定律,没有新的推动力,就不会有新的事态发展。要使朝鲜事态进一步恶化,必须有恶化事态的动力,亦即必须由所谓“国际社会”对朝鲜采取的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但问题在于:在目前的形势下,全世界有哪一个国家有能力对朝鲜采取更加严厉制裁措施? 所谓“更严厉制裁措施”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愤然抡起大棒,硬解决;一种是停止或者减少供应胡萝卜,软处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两种制裁手段均没有实施的空间。 能够对朝鲜玩大棒政策的国家唯有美日。它们历来就是“国际社会”中的反朝“鹰 ”派,长期以来坚持不与朝鲜进行经贸往来,因此事实上手中也没有可以停供或者减供的胡萝卜,只有晃来晃去却一直没有敢打下的大棒。但它们会毅然挥动手中的大棒吗?答案看来是否定的,因为美国正深陷伊拉克泥潭,无力再找一个泥坑来自杀,——况且就算它有能力开展第二泥潭,中俄韩诸国也不见得会答应。所以毫不奇怪,事先声言 “朝鲜核试后果难料”的美国在第一时间就宣称朝核问题仍然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于是痛快淋漓地承认了自己的疲软乏力,为悄然扔掉大棒留下了伏笔。 再看看“软处理”的可能性。目前能够对朝鲜玩胡萝卜政策的唯有中韩。它们都是主张政治解决朝鲜问题的“鸽”派。中韩两国中,中国与朝鲜有着最为密切的经贸往来,似乎最有机会对朝鲜施加政治经济压力。正因为如此,诸多的西方媒体都预期韩国将抛弃“阳光政策”,中国也将被迫调整对朝政策;至于中国如何调整嘛,某些所谓的 “中国专家”已经迫不及待地宣布了:“中国对朝经济制裁在所难免”。 这个“制裁”神妙地传达了某些“中国专家”以“大国国民”自居的心态。但可笑的是,“制裁”之作为强者对弱者的权力游戏,却是这些“中国专家”二十多年来观察美中关系而得出的不愉快结论。在他们被美国惯用的“制裁”手法所深刻影响的潜意识中,中国对朝鲜实施制裁确实是一件令人巨爽的快事,足以证明咱中国如今果然是一泱泱大国,以至于终于可以行使原本为美国垄断的制裁权。 但是,我窃以为咱们还是且莫过早地被大国幻觉冲昏了头脑,最好还是认真分析一下朝核危机的情势。只要经过一点不必太专业的分析,我们就会遗憾地发现:如果照 “专家”之“制裁”妙计而行,真正被制裁的却是中国自己;随着“制裁”行动的开展,中国外交将被逼入死胡同,致使对朝政策(乃至整个外交政策)陷入泥泞,最终导致全盘被动。 何以至此? 因为这些“中国专家”在思考朝核问题时忘记了问自己一个问题:制裁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究竟希望达到什么政策目标?是仅仅要报复朝鲜的大胆妄为呢,还是要促进朝鲜核危机的和平解决?在这里,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目标:“报复”针对的是既往的不可挽回的历史;“解决核危机”针对的则是混沌却可以控制的未来。 如果是报复,那么这些专家所主张的制裁手段是完全够用的。是啊,我们只要停止向朝鲜供应粮食、油料等战略物资,朝鲜就会立即会有大量人员沦于冻馁之境,这就使它为自己的蠢行付出了代价,我们也就达到了报复的效果,找到了报复的快感。 “专家”们认为中国有十分正当的理由对朝鲜实施报复。他们说,中国对朝鲜采取温和立场,在外交上给予帮助,在物资上给予支援,但朝鲜当局却毫无感恩之心,竟然一再突破中国设下的底线,使得中国一再遭遇尴尬,中国当然有充足的理由备感愤怒;更要命的是,朝鲜大胆妄为,擅自发展核武器,致使东北亚军事力量平衡被打破,为日本韩国核武装化提供了借口,置中国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理应受罚。 听起来蛮不错的。确实,我们有理由为朝鲜悍然核试爆而百般生气。但是,在我们通过制裁朝鲜而发泄完怒火之后,朝鲜核试爆的恶劣影响就自行消失了吗?我们的战略处境就改变了吗? 答案绝对不是肯定的。事实是:如果中国对朝实施全面经济制裁,其实就等于斩断了影响朝鲜的唯一渠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以肯定的是,性格倔强、气量狭小的朝鲜必然挟恨疏远中国。其最终结果是,中国将丧失在朝鲜半岛的全部影响力,于是被放逐于下一轮朝鲜核危机谈判场之外。 这是中国所不愿意看到的,但还不是制裁效应的全部。更要紧的是,朝鲜核试验之后,其实已经拥有了与美国进行谈判、迫使美国退步的更有力筹码,完全可以通过象征性的让步实现与美国的缓和;只要缓和的过程一开始,其势头就可能呈现持续加速,使得朝美关系快速升温。对于美国来说,一个友好的朝鲜半岛肯定有助于实现其遏制中国的大战略,因此将张开双臂拥抱这个友情脉脉的朝鲜。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在拿着制裁大棒在一边旁观的中国除了屈辱地向朝鲜伸出和解之手外将别无选择,而且这种和解姿态还完全可能被朝鲜当局愤怒而轻蔑地一脚踢开,于是成为朝核危机的最大输家,形成“诸家皆赢,独我受伤”的大结局! 可见,新一轮朝核危机的最玄妙之处,就在于它可能诱使中国靠向美国的强硬路线,从而被排斥出朝核问题游戏圈,并且最终在美国强硬路线软化的时候蒙受重大得难以承受的地缘政治损失。 因此,我们不应该对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感到惊奇:面对朝鲜核试验,美国竟然并没有表示强烈愤怒;事实上,它的态度与其说是愤怒和惊奇,毋宁说是窃窃欢喜。个中缘由正如美国媒体所说,朝鲜的核试爆似乎使中国人相信其对朝政策已经完全失败,因此可望被迫加入到以美国为首的强硬反朝路线中来。换句话说,美国专家们相信,朝鲜核试乃是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而非失败。 某些中国“专家”也合着美国舆论的拍子,宣称“中国对朝政策全面失败”。令他们欣慰的,是中国外交部在其声明中表现出来的对朝鲜的巨大失望和愤怒。虽然那篇声明并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但有“悍然”二字令人印象深刻。这两个字以往是只有美国、苏联和越南曾经享受过的礼遇,足以展示中国方面的熊熊怒火。 按照某些“中国专家”的设想,这还不够,中国应该进一步生气,最终站到美国的战线上,通过“制裁”迫使朝鲜向中国(和所谓的“国际社会”)磕头。但这些专家未免是以己心估量朝鲜,显然错判了金正日的倔强程度,因此完全没有考虑如果金正日拒绝向北京磕头,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看得出来,由于缺乏全盘战略思维,这些“中国专家”只顾眼前痛快,不顾长远利益,结果虽然满足了自己的大国情结,却损失了外交政策的“大棋局”,其幼稚之见,误己无妨,误国则事大! 纵观中朝关系史,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金正日拥有非凡的倔强性格。那么,基于全盘战略考虑,无论我们如何愤怒,这种愤怒情绪只能烧到“悍然”二字为止,不可继续升级,以免自取其败。值得庆幸的是,自从“悍然”面世之后,中国政府正在显示出越来越克制的战略路线,其怒火看来已得到了全面控制。从中美两国元首的对话来看,中国政府既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自然是希望至少冻结可能激化事态的举措,以避免危机深化的可能性。 依此可以断言,中国纵然不会加大对朝鲜的援助力度,也绝对不会出手“制裁”朝鲜。保持对朝鲜的援助规模,这有利于中国保持对朝鲜半岛的持久影响力;这项政策绝不可能因为几个幼稚“专家”的“建议”或者“预期”而改变。 防止朝核问题恶化,这只是中国的短期目标。在实现这一短期目标的基础上,中国将追求彻底解决朝鲜核问题。 这是一个异常困难但却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任务。 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困难性和可能性,都可以从朝鲜核问题各方面的心理机制中找到根子。 朝鲜之所以如此执着地发展核武器,主要是由于强烈的不安全感和被孤立感。朝鲜感到不安全,首先是由于强大的敌对势力一直执着地试图推翻其执政党,其次是由于缺乏可资依靠的同情力量。朝鲜感到被孤立,则主要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愈演愈烈的封锁和打压。中国也曾经被封锁,但其有效的经济和社会组织能力使得它能够在险恶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并最终迫使所谓的“国际社会”承认其存在。跟中国不同,朝鲜的工业能力过于弱小,使得美国心存“朝鲜快速内爆”的幻想,因此在朝鲜问题上采取既打压又拖拉的政策,静待其变。朝鲜也意识到外部压力诱发内变的可能性,因此试图寻求一种短平快地彻底改善国际生存环境的途径;在遭遇了众多挫折之后,朝鲜开始认定,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安全感和孤立感,发展核力量是不二法门。 因此,医治朝鲜核问题的有效药方,绝不是封锁和打压,这反而会加剧朝鲜的心病,使得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中国绝对不应该推翻现有的对朝政策,参与到美国领导的强硬路线大合唱队伍之中,最终落入被美国“抽将”的悲剧性局面。相反,中国必须着眼于全面解决朝鲜核问题,因势利导,在确保中国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全面化解朝鲜核危机。 在所谓“国际社会”举步维艰的情势下,中国方面可以采取的对策无非是六个字:制怒,察变,促和。 “制怒”,就是坚决抛弃虚假的大国心态和可笑的恩公心结,以平等心对待朝鲜,至少在表面上尊重其战略选择,以免激起其敌视情绪,不利于下一步的介入和调解。某些“中国专家”在审视中朝关系时,动辄以“施恩者”自居,似乎对方是自己豢养的一条狗,欲其百依百顺而后快。这种心结扭曲了正常的国际关系,很可能成为取辱之源、取败之因,必须防之戒之。 “察变”,就是仔细研究朝鲜与所谓“国际社会”的互动过程,判断朝鲜和美日韩等各方在此次核试之后的战略意图,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这个似乎危机迭现的时期,一些似乎微小但可以察觉的变量或线索其实蕴伏着重大的战略转机。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并利用之。 “促和”,就是深入分析朝鲜及各方外交战略交汇点,准确判断各方的战略底线,然后尽力推动各方达成妥协、求得共识。中国目前可取的外交路数,不是与其他国家一道“压服”朝鲜,而是尝试软化美日死硬立场的新路径,以朝鲜的真心朋友的姿态,助其开拓必要的国际生存空间,唯此方可避免朝鲜因为并非无端的迫害狂想和幽闭恐惧而走上极端主义道路。 机会之门正在向中国开启。 美国和朝鲜的现实处境为中国提供了以新姿态参与朝核博弈的新机遇。应该注意到,目前朝美互动的态势非常饶有意味,因为两个国家似乎都在等待。其中,美国暂时采取了典型的守势,这既反映了它无计可施的尴尬境地,也说明它可能在等待一架能够使它从强硬路线上往后退的下台之梯。当朝鲜用核试验证明美国早先的强硬恐吓只是骗人的鬼画神符之后,美国面临着面子危机。如果它不能够兑现早先的恐吓,那么就只有从强硬立场上往后退缩,从而为美朝关系的缓和亮出红灯,尽早结束令人难堪的僵持局面。 能够为美国提供下台梯子的国家,看来只有朝鲜和中国。 朝鲜在完成一轮攻势之后,正在分析博弈态势,以便安排下一步的行动。对于朝鲜的后续弈着,我的感觉是:如果“国际社会”继续强硬,那么就不能排除朝鲜实施新一轮核爆的可能性,孤注一掷逼迫美国摊牌;但如果“国际社会”态度软化,那么朝鲜则有可能在核问题上作出适当让步,换取美国的相应退让。朝鲜的问题是:它与美国势成对峙,难以直接对话,因此最好能够有一个居间调停的中介国。 中国自然而然地处于最佳的调停地位。中国应该当仁不让,更应该积极促成后一种结局。一个得到国际社会接纳、心情舒畅的朝鲜更有利于实现中国的东北亚外交战略。 日韩两国的反应将取决于美朝互动的结果。那种担心日韩会因为朝鲜核试爆而发展自身核力量的担忧其实是多余的。因为日本的核武器进程其实主要取决于它与中国的战略平衡考量,而非与朝鲜的军事博弈;况且日韩的核动作势必触动美国的战略平衡格局,难免遭到美国的打压。美国方面趋向于将朝鲜的核试验判断为“一次不够成功的核爆 ”,尚未达到武器化的水平,这也就相应削弱了韩日核武装化的合理性,美国不可能对日韩的核进程视而不见。 因此,中国不必为朝鲜核试验“打破了东北亚军力平衡”而自寻烦扰。何况所谓 “军力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随时都被打破然后重新调节平衡的。作为一个大国,其胸襟绝不应耿耿于追求一种亘古不变的“平衡”,而是要勇于应对一切打破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发展自己而获致更高水平的平衡。 朝鲜核试验,与其说是对中国的一次挑战,不如说是中国在谋求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一次重大战略机遇。在这个形势骤紧、然而各方一时不知所措的冰封时刻,如果中国能够改变优柔被动的外交作风,勇敢地承担起“破冰”的责任,以主动、果决的姿态促成朝鲜问题的稳步解决,那么不仅能够稳定朝鲜局势,而且有利于向友好国家展示真正的重情义和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其大国的地位自然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承认。唯有如此,中国才不但不会受伤,反而能够大受其益。 我相信这是中国政府正在作出的战略选择,因为这不仅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也符合胡温倡导的“和谐世界”理论。朝鲜半岛的和解将使朝鲜核危机向着一个平淡而光明的前景发展,从而超越某些劣质中国“专家”的幼稚预言。 在这个充满着生存危机的世界里,和谐是一个悦耳动听的音符。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5: | 中国历史上为何总是君子斗不过小人? | |
2005: | 科学院,为什么丘成桐要猛搅混水? | |
2003: | 中国高等教育:世界上最赔本的投资 | |
2003: | 倾斜的桂冠 | |
2002: | 田中耕一:日本企业社会最底层的诺贝尔 | |
2002: | 耶鲁本科一年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