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周懷北的歸國曆程
送交者: 周懷北 2004年12月01日10:12:1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我的歸國曆程: 在“2004年第五屆北美留交會”上的演講

  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今天我很榮幸有機會在這裡給大家講述自己回國創業兩年半的經歷和感受。

  我是2002年4月份選擇回國創業的,而且是選擇全家一起回國,來到中國武漢大學當教授。回國之前,我把房子和車子都賣掉了。我的夫人很抱怨,因為我當時在一個非常不錯的公司工作,有很多股票,公司的很多人後來發了財。但是什麼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謂有得有失。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機遇很重要,時間很重要。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 在學校領導和省市有關領導的支持下,我創辦了一個高科技研發中心和省留學人員創業園, 目前還帶了二十多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從事無線通訊和軟件工程方面的研發。

  我在1990年,也就是14年前,到美國學習、工作的。出國10年之後,我第一次回中國探親。在此之前,我對中國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出國前的時候。1990年的中國還比較落後,物質上比較貧乏,各項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後。所以,2000年我回去的時候,非常震驚中國有這麼巨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我通過跟當地朋友的一些交談,發現他們的心態、思想,跟我們以前大不一樣,更為開放,更為包容,而且也渴望了解西方國家的一些管理、科技和人文情況。我當時的感覺是,這個國家充滿了活力,充滿了機會。所以,在之後一年半的時間裡,我連續回去了五次。在選擇回國的過程中,我想每位在海外留學的人都知道,特別是在國外生活了十多年後、要舉家搬遷回國,這是個重大的決策。這個重大的決策需要反覆的論證、反覆的斟酌。到底自己適不適合回去?回去做什麼?怎麼做?自己的期望值是多少?自己將來能不能取得成功?這些因素都對你的決策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說,我要回去五次,因為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決策。

  對留學人員來說,進大學是人生的第一個轉折;留學是第二個轉折;回國可能是你的第三個轉折。而且,你回國時一般都三、四十歲了。這個轉折不容許有太多的風險。所以,這個決策是重大的決策。在座的有很多從中國國內來的代表團成員,你們可能不太了解留學人員回國其實是個艱難的過程。不是一拍腦袋,一天兩天就可以決策的。他們需要反覆了解,反覆溝通,包括自己親身去體會、親身去關注、親身去了解、去熟悉他們將來要從事的工作、將來要生活的地方、和將來要接觸的人。所以,這是一個過程。這過程對我來說是一年半,對許多朋友來說可能短一點,也可能更長一點。我們必須接受這種現實,了解這種現實。

  接下來,我想主要講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回國的待遇問題;二是回國人員的心態;三是地域的選擇;四是家庭問題和小孩教育問題;最後要談為什麼要回國創業。

  一、回國的待遇問題

  關於待遇,很多在美國的留學人員,包括我自己,年薪最少3~4萬,多的十幾萬美元。所以,很多人形成這種心理:比如說,現在拿10萬美元一年,乘以8,就是80萬人民幣,期望回國後也能拿到至少40~50萬人民幣。這也是許多留學人員,包括我當時的一個想法。這實際上是回國留學人員的第一個障礙。其實這不能簡單地乘以8,這個乘以8的算法是個誤區。從購買力的角度考慮,最好的換算公式是:一元人民幣和一美元是等價的。也就是說,你在美國有10萬美元和在中國有10萬人民幣,生活實際上是相當的。為什麼呢?第一個是基本生活要素的價格,如住房,還有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等。你要是有10萬人民幣的話,過得確實不錯,屬中產階級,過得比較舒適。你要是有15~20萬人民幣年薪,那你就可以過得非常富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心結,想回國的留學人員一定要解開這個結,不要期望一下子拿高薪。當然,你也可以拿高薪。我有幾個熟悉的朋友回到中國後,一開始拿的是高薪,60萬一年,也就是5萬人民幣一個月。國內有些企業出於對技術的渴望也願意出這個錢,他們要把項目做出來,也確實需要一個技術上的能手。但這造成一個問題,你回國第一年拿60萬,相當於國內員工的5~10倍,我的這個朋友拿了60萬,比他公司的董事長還高。當然,董事長從大局出發,他願意出這麼多錢。但是他的員工呢,他底下的總經理呢?他給了你10倍的工資,就希望你做10倍的工作。這可能嗎?技術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有時候就是一層紙,一捅就破。所以說,他給你這麼高的薪水,實際上是給你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在你什麼也沒有做的情況下,給你形成巨大的壓力,這個壓力是你的一個障礙。也就是說,高薪雖然是個誘惑,但無形中給了自己一個很大的障礙。一開始,人家就對你抱有很大的希望,這樣你的心理壓力就會很大。這種技術性的工作你不可能比別人做得好5~10倍,你可能比別人做得好一些,或剛開始可能會好一些。但慢慢地別人也會熟悉,多翻翻書,多看看,多鑽研一下,細節是可以搞清楚的。所以絕對很難說你超越別人5倍、10倍。後來,我這個朋友在那個公司只待了半年就被辭掉了。並不是他做得不好,他還是做得不錯,他還是很敬業,但是工資的反差太大,他無法和公司的同事相處,無法讓公司的高層理解。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個小時,你吃三碗飯,人家吃兩碗飯,差不多,只是略高一籌,絕對不是5倍、10倍的關係。所以,這是個很大的問題。這樣的例子不只一個,我另外一個朋友也是同樣的情形:他在公司拿到很高的薪水,但最後也還是不到半年就離開了。因為他實在無法忍受、無法承受這個壓力。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說明在待遇問題上,不要期望給高薪。實際上,中國現在也比較富裕了,也給得起高薪。但高薪會產生一些副作用,還會影響到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因為你回國創業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得了事情的,而是需要一個團隊。在這個團隊中,如果你一個人高高在上,比別人突出太多的話,人家的心態是沒法平衡的,這種情況應該是可以理解的。那麼,是不是說拿10萬、15萬人民幣就過得不好呢?不是的。中國的住房,像武漢,二室或三室的住房,房租也

就幾百、一千元一個月;請個保姆,400元人民幣一個月;吃飯,一月花不了1000元;還有坐車,打的士也很便宜。你實在想買輛車也可以,10萬元或15萬元人民幣就可以擁有一輛車。

  另外,大家不能僅從工資的角度看問題。你的工資看上去很低,但在中國其他的收入或津貼很多。其他收入是什麼呢?就是不在工資單上的收入。你要只看工資的話,那些大學教授、政府官員早就餓死了。因為他一頓飯可以把一個月的工資吃掉,或者出去旅行一次可以把幾個月的工資用掉。但是他們過得有滋有味,不少人買了房、買了車、出國旅行,多得很。所以,光從工資層面上不能說明問題,工資只是一個表面上的收入。我們留學人員剛開始最追求這個表面上的工資,這是誤區所在,因為實際收入要比這個工資多得多。“多得多”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在大學裡面(因為我在大學裡面,比較熟悉大學的情況)有個規矩:你完成一個科研項目,可以“提成”。什麼叫“提成”?就是如果你完成了一個1000萬元的項目,你可以最多提取百分之二十,也就是200萬,合法地轉入你個人的銀行帳戶裡面,當然要交個人所得稅。有些大學教授們就是這樣富起來的。你一年申請到一個或幾個這樣的項目,一年提成30~40萬很容易。但想一開始就拿到30、40萬,很難,不現實,也覺得燙手。所以說,剛開始時的工資不能要得太高,跟別人一樣就好了。關鍵是要有品牌,就是說讓他們相信你,願意讓你做這個事情。一旦你有這個品牌以後,你就可以掙錢,而且可以掙比較多的錢。假如你有一定的市場運作能力、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專業上也不錯的話,掙30~50萬人民幣一年是不成問題的。這個30~50萬人民幣跟美國的30~50萬美元是不一樣的。在美國掙10萬美元一年,一年到頭能存到2萬美元已經很不錯了,你得非常節省,一般的也就能存1萬美元。但在國內的30~40萬人民幣,也就是4~5萬美元,就實實在在可以存在銀行里。因為平時發生的很多費用,是可以報銷的,而且費用很低。如項目經費里本來就包括了一般的旅行開支、車的油費等等,這些支出都可以在項目裡面報銷。這樣,你掙的錢就是淨收入了。絕對數字可能很小,但你真正存的錢肯定比你在美國要多。所以,這個待遇問題,在圈子外面的人看不懂。我剛剛回去的時候也看不懂。你說怎麼可能那些人看起來好像很貧困,工資單上工資那麼低,但確實過得不錯。中國造那麼多別墅,中國有那麼多車,中國現在來美國旅行的人那麼多,那些人很多都是拿工資的,工資都很低,但過得比我們

在海外的人還瀟灑。

  二、回國人員的心態

  待遇是一個方面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心態問題,就是開始時自己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不能說一回去就要求別人怎麼對待你,怎麼確定你的威望,這是很難的。為什麼?其實,在國內的朋友,他們沒有出國,能力也很不錯。他們在技術上甚至管理上的能力也非常不錯。我們出國的這些人,只不過在外面多了一些經歷和見識,知道人家怎麼管理運作的。但是,從能力上來說,我們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己,也就是說要實事求是。他們中有些人,要是也有出國機會的話,可能會比我們做得更好。也就是說,不能把自己太當回事。你回國創業,實際上和別人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且,本土的那些朋友,他們在很多方面對情況比較了解,對國內的社會、還有市場都比較了解,他們可能會比我們做得好。但是,這不是說留學人員沒有優勢。留學人員的優勢到底在什麼地方?我覺得留學人員的強項在於閱歷和見識。因為你在國外生活多年,比較熟悉國外企業的運作、政府的運作、大學的管理、政策的制定等問題,在思想觀念上,留學人員較有優勢。怎麼才能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呢?就是:不能有過高的期望值。先要融入這個社會,先要有自己的平台,先得讓別人接受你,讓別人覺得你是個踏實的人,是個肯做事的人。現在國內的風氣也在慢慢地轉化,以前那種浮躁開始消退,在慢慢地趨向於一種平靜、踏實、務實。特別是現在中央和地方的領導人,像胡錦濤、溫家寶等,他們非常務實、非常踏實。這樣,就給出一個信號,在中國,人們開始越來越務實。在公司、大學和政府,人們也開始務實。“人們開始務實”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對你外面來的人和本土的人,要求是一樣的,而且是一視同仁。很難說,你剛從外面來,就得給你多少優先。現在,回國人員中很多人在國內辦公司,或去了大學工作。去了大學工作的一些人,也有辦公司的。中國現在是個非常時期,按照日本的做法是不可以的,日本的教授是不允許在外面辦公司的。但是,美國的有些大學教授也在外面辦公司,包括哈佛大學從事管理的人,多在外面經營自己的公司,斯坦福大學也有,硅谷就是這麼搞起來的,大學教授把自己手中的技術變成產品。中國實際上是在走美國這條路。中國很多大學教授,特別是搞工程的、搞文科的,他們也在外面辦自己的公司,辦得也不錯。因為,他們不完全靠公司生活,只是有項目就轉化,轉化不成功也沒關係,他還可以當教授,可以拿到項目的經費,可以拿到他的工資。所以說,對留學人員, 可以先回大學開始創業,以此作為第一個起點,然後再發展,再去從事企業方面的工作。另外,你也可以進政府。現在很多政府官員是從大學,或者教育系統出來的。很多官員,包括我們留學人員的典範周繼部長(中國教育部部長),都是從大學裡出來的。周繼86年回國以後,在武漢的一所著名大學裡當講師,日子過得較清貧,從火車站到學校都捨不得坐的士,總是坐公交車或自己走回去。有一次,晚上因為太晚,沒有公共汽車,他就自己走回去的。他過了大概4~5年艱難的日子才有起色。他當時是經常挎個黃書包在校園裡走來走去,騎個自行車。後來,他做了大學校長、科技廳廳長、武漢市市長、教育部部長。這些人回國,也不是一步登天,也是要經歷一個緩慢的過程。剛開始,做些基礎的東西。後來,有更多人了解你、認識你,知道你可以做事情,而且需要你做事情,那麼你的機會就來了。機會是自己創造的。

  我自己目前在武漢大學工作。和其他大學一樣,我們也非常需要人才。我這次出來,我們學校的黨委書記和校長也委託我在美國找些人才回去, 特別是搞計算機方面的、還有生物工程方面的,要有工作經驗,最好是博士。學校授權給我,可以跟他們談一些條件。我說:“什麼樣的條件?你要給我一個底,我才好跟他們說。”學校領導說:“就二、三十萬吧。”我說:“二、三十萬嗎?”回國工作的待遇問題說起來比較敏感。中國的大學是充滿了機會的地方,但是,它有些像國營企業。 大學裡有很多老教授和院士,有很多早期的歸國留學人員,他們的待遇並不高。但是,我們現在新的留學人員回去,一回去拿三十萬。他們老教授的工資你知道多少嗎?沒多少!那麼,他們的心態怎麼樣呢?所以說,這是個很敏感的問題。然後,我就跟我們學校領導說:“您這樣,三十萬分解一下:每個人給他現金12萬一年,也就是一個月給他一萬,那就過得很好了。然後,你把他房子解決,交通解決,保姆解決,醫療保險解決,不就行了嗎?這樣的話,可能要不了三十萬。假如給三十萬現金一年,院士們怎麼辦?老教授、或者是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教授怎麼辦?這不是娶了女婿,把兒子給趕跑了。”所以,大學的領導壓力也很大。我們要理解學校的難處,理解中國政府的難處,也理解企業的難處。他們確實有心想把你吸引回來,但是,他們也遇到很多制約。這個制約是體制上的制約,是歷史因素形成的制約。我們要是給他們施加很多壓力,說,我回來只要你給30萬現金一年,一月給我兩萬、三萬,這個錢學校是給得起的,學校現在很有錢,中國的企業現在也有錢。但是,他們要協調一個關係,他們要保證別人沒有意見,至少沒有太多的意見。在座的留學人員,還有其他的朋友,要想來武漢大學的話,我們學校是很歡迎的。現在國內是在搶人才——挖角。這對留學人員確實是個很好的機會。你只要有真才實學,有一技之長,在國內可以找到比較好的發展空間。

  三、地域的選擇

  對留學人員回國創業,還有一個地域的選擇問題。到底去什麼地方好?中國這麼大地方,30多個省市自治區,到底去哪裡好?去北京、上海、深圳是好的選擇,因為那裡的物質條件、生活條件確實不錯。但是,在那些城市,留學人員很多。昨天,上海來的陳靖書記也說了,上海留學人員現在有5萬多人,所以,算是人才濟濟。而在湖北、重慶這些中部、西部地區的留學人員比較少,可能只有5千,或者幾千。雖然那裡基礎設施肯定不如沿海,不如北京、深圳,但是它們有更多的機會。

  中國留學人員到底選擇什麼地方比較好?我們為什麼要選擇回中國?是因為中國的生活好嗎?中國的生活肯定不如美國的生活好。美國的生活質量、交通、空氣、水都比中國要好。我們選擇中國是為了要創業。我們選擇去中西部也正是為了去創業,而且那裡充滿了機會。當然,這當中會有很多問題。但是,這問題本身就是機會。如果沒有問題,也就沒有機會。像美國國內現在的問題較少,因為它的體制已經形成了,沒有多少問題了。它的問題只是調整的問題、怎麼擴大的問題。所以機會就少。但中國就存在很多問題,很多讓人頭痛的問題,很多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你可以發揮的地方,就是你可以找到你的發展空間的地方。

  所以說,要積極地看問題。我比較欣賞美國教育的一個特點,總是要教育學生積極地去看一個事情。在中國也要這樣,要積極地看。在中國,隨便說一個事情,你都可以評論一番,都可以找出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有一點你可以發現,那就是:中國在發展,那些不好的東西會慢慢變成比較好的東西,會往好的方向變化。所以說,地域的選擇原則應該是選擇那些能充分運用你的知識、發揮你的能力的地方,不一定要到大城市。實際上,這兩年回去的留學人員,根據我的觀察,很多人就選擇一些中部或者中等城市,而不是選擇上海。像蘇州、杭州這些中等城市,它們就有發展機會。因為這些中等城市的政府部門和企業更希望有更多的留學人員去。而去得多與少,這是市場調節的關係,並不僅取決於政府或企業喜歡留學人員。他們為什麼喜歡呢?是因為他們需要留學人員,有了這種需要,才會給留學人員提供機會、空間和資源。這就是供求關係。所以留學人員回國,一定要找到這個供求關係,哪裡需要你,你就去哪,而不是哪裡好就去哪。好的地方很多,我覺得美國很多地方都很好,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回中國?就是因為中國需要你,中國有你的機會,有你的發展空間。

  關於地域的選擇,還要注意的一點是:很多朋友要是很久沒有回國的話,他們的觀念、他們對中國的了解還停留在十多年之前,那是不行的。包括你要是四、五年沒回去都不行。中國,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像武漢、南京這種城市,兩、三年就會有“質變”。“質變”是什麼意思?就是慢慢積累的城市的容貌、交通還有基礎設施在幾年裡發生的巨變。所以你要掌握第一手材料、最新的信息。這個城市不一定就是你原來記憶中的城市,它的變化很大,而且政府管理系統的效率也在提高。那是為什麼?因為人員是流動的,而且大家都是中國人,不可能說深圳好,別的地方就糟得一塌糊塗。人家也會交流,像武漢的官員就經常出差到上海、北京、深圳,還經常跑到國外來。城市間有差距,他自己也會問,為什麼有差距?而且老百姓也給他很大的壓力,為什麼你搞不好?為什麼人家的GDP達到4000美元,你才達到1000~2000美元?為什麼我們到外面去,就顯得手頭那麼緊?現在中國的領導也很難當,壓力很大,因為信息通暢,老百姓都知道周圍的城市做得怎麼樣,別人做得怎麼樣。所以說,政府有很大的壓力,政府也在改變,也在改變他的管理方式,也在改變他的服務方式。所以,現在很多中等城市實際上也變得不錯了。

  還有一點,我要提醒留學人員:我們不能希望每個政府都修改它很多東西來符合我們的要求,不能希望很快讓政策和流程都變得非常友好,適合我們的要求。仔細想想,我們當初到美國來創業,我們是不是要求美國政府作很多修改來適合我們的要求?沒有,是我們改變了自己,適合了政府,適應了當地的環境,才能生存。所以說,我們不能向政府提這個要求,提那個要求,不要提太多要求。中國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中國的一些管理體制和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改得掉的,你想改也改不了。很多東西,不是你要求他改就改得了。首先,你要融入這個系統。改這個東西也是你的責任,不完全是政府的責任。你為什麼要回去?你就是要改變這些不合理的東西。如果說,我要回去,我就是要求你改變,那是肯定不行的,你會樹立很多敵人,使以後的工作無法開展。你是作為一個參與者,你要幫助他們改。你要了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辦事情,為什麼這樣對待你這樣一個外來的人。要了解他,不要輕易發脾氣。說實話,他們在那個環境裡生活了很久,覺得很自然了。你去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他們改變。所以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心態的平和很重要。你在國外生活了很多年,回去可能看到很多不適應的情況,包括街道不乾淨、不文明的行為、以權謀私現象等等,很多很多,肯定是不好、不舒服的。但你不要輕易發火,要寬容一些。我們也是從那個環境裡出來的,我們曾經在這個環境裡生活過,那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朋友、我們的老師生活的地方,也是我們自己生活過的地方。他落後是有他的原因的。我們到了美國,這美國也不是我們創造的美國,這是人家創造的美國。習慣了美國的生活以後,回去就變得不習慣,那肯定不習慣。但是你要想想為什麼會這樣。我們都是中國人,又有什麼不習慣的呢?而且,我們並不是在美國出生的那種人,他們不習慣還可以理解,因為他從小就生活在美國這種文化中,而我們是知道中國是比較落後的。所以這個心態很重要。

  四、家庭問題和小孩教育問題

  接下來我講的一個問題是家庭和小孩教育問題。我覺得許多留學人員都很關心這個問題。因為從中國到美國的留學人員很多都已經成家,有的有小孩。小孩有大有小。有的小孩比較小,比如一年級、二年級以下,也就是七、八歲上下,我覺得這不是問題。對小孩來說,他很容易開竅,很容易適應中國的教育系統。小孩有十多歲,那是個問題。他可能不容易去融入中國的教育系統,因為中國的中文是世界上較難學的一門語言。因為我的小孩比較小,一個才六歲,一個才三歲,所以他們的教育沒有問題,他們很容易融入中國的教育系統。我也沒有讓他們上私立學校,也沒有讓他們上國際學校,就讓他們上本地的學校,就跟其它的教師子弟一樣上小學、上幼兒園。這也很好,他們的中文學得非常快、非常好。像我的大女兒,帶回去的時候才六歲,現在已是八歲半了,剛回去的頭半年,她很痛苦、很難過,經常哭。為什麼呢?因為老師說的聽不懂。老師布置的作業、問她的問題、別人玩的遊戲她都不懂。她也很難受,確實很難受。因為在她那種年齡段的人比較敏感,也比較高傲。她在美國上了四年幼兒園,她覺得自己學得很不錯。而且老師也很喜歡她。但是到了中國,她聽不懂別人說什麼,別人也聽不懂她說什麼,她覺得很難過。但是,這隻過了半年,這痛苦的時間只有半年,她就能應付自如了。她的英文保持得很好。中文也很快趕上來了。

  中西方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樣。像剛回中國小學時,我女兒經常在上課時在教室走一圈,然後坐下去繼續聽講。老師就很吃驚:怎麼這樣呢?我們中國的孩子都不許這樣的,坐就坐着,上課就上課,不能隨便走動。她就走一圈,到窗戶邊看一下,再坐到自己座位上。老師當時也不理解她,後來仔細想,這是從美國來的孩子,美國來的孩子就是這樣教育的,沒有那麼拘束。後來,她們學校組織小學生參加全國的一個大型匯演,每個學校出幾個節目。其中我女兒她們班就出了一個節目叫“音樂之聲”,一串的小孩演從幾歲到十歲的梯度。我女兒演最小的小孩子。因為她在美國上的幼兒園很好,而且在美國這邊的教育比較放得開,所以她表現很活躍,成為晚會的明星。她很容易適應這種文化,而且做得很出色,中文也沒有問題,中英文都很好。那麼她將來,你想想二十年後的就業市場,她的就業範圍就大得多了,她又會中文,又會英文。現在到香港找工作的人,你要是會普通話,很快就能找到工作。所以說,從小孩的教育來說,剛開始她是會遇到點困難,但這就像我們剛到美國一樣,也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克服這些困難之後,就會達到新的境界,得到更多的機會。我們的小兒子,他是因為回中國時比較小,學習中文很快,現在連武漢話都會講了,倒是他的英文現在有點問題。我們還在考慮把他送到美國來參加夏令營什麼的,現在這樣的交流很廣泛。

  這是小孩比較小的情況。小孩比較大怎麼辦呢?小孩比較大,就上那些國際學校,有的是全部英文的,有的是一半中、一半英文,一般也能跟得上。現在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有很多所,像武漢、杭州都有好幾所這種國際學校。它收費高一些,但是跟下去是沒問題的,這是孩子大的情況。

  留學人員回國創業,要克服很多障礙,孩子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夫人支不支持。中國留學人員中,男士們大部分想回去做點事情,女士們可以說99%的人都不想回去,這是事實。這就產生了幾種模式:第一種是內在美的模式,也就是說夫人在美國,他自己在中國。這種模式也比較多;還有一種,就是兩個人一起回去,夫妻都回去;當時,我是全家一起回去的,這又是一種模式,我覺得這幾種各有利弊。分開兩地的話,會有一些困難:費用開支比較高,因為來回跑,飛機票也是比較貴的;第二個就是對小孩的教育是個問題。因為父母不在一起,尤其父親不跟小孩在一起,小孩的教育受到很大影響,這也是個損失。當然它的優點是剛開始時,男士們可以全心全意去做工作,時間比較多一點。如果夫妻倆同時回去的話,剛開始也是比較痛苦的:把房子賣掉,等於將十幾年辛辛苦苦積累下來的家產一夜之間全部拋棄,然後到中國去從頭開始,也就是從非常基本的生活資料開始採購,從日常生活到工作環境要重新習慣。像送孩子上學校,坐公共汽車或的士等等,都要習慣。這種方式,我感覺就是短期的陣痛,慢慢習慣就會好一些。因為至少不用來回跑了。像我,現在每年來美國一次或兩次就可以了,這是工作的需要。我覺得,具體的模式大家可以選擇。

  我再講一下中國的衣食住行問題。在美國的生活,大家都差不多。回中國以後,我們會過什麼樣的生活?比如住、吃、交通都是不同的。住的話,現在國內的房子比較便宜,租房子、買房子都可以,房子也比較寬敞。交通呢,我建議剛開始不要買車。其實頭半年我是沒有車的,我都走路或者坐的士。的士很多,需要時一般幾分鐘之內都可以找到,所以交通是不成問題的。不像美國非有車不可,因為大家住得很分散,有的在郊區,很不方便。這幾天在美國,我的朋友借車給我開,我覺得好多了。之前我沒有車,外出辦事要請別人捎帶一下,不方便,也很不好意思。有車的話,在美國很靈活。在中國不一定,你吃飯、見朋友、開會,交通都很方便。吃的方面我就不說了,大家都很清楚了。衣食住行方面和美國的差距也越來越小。唯一的不足就是空氣、水還有些差距。水,中國也有礦泉水。空氣,確實差一些。但看你生活在什麼地區,比如,我現住在大學校園裡,周圍是東湖,4倍於西湖的面積,它相當於空氣淨化器,所以空氣也很乾淨。

  五、為什麼要回國創業

  生活質量不是個小問題,但與生活質量同樣更重要的是,要贏得別人的尊重,這是錢買不到的。就算你有很多的錢,在美國賺20萬美元一年,也買不到尊重。一般美國人不會給你這種尊重。你在美國當老闆又怎麼樣,你還是一個黃種人,你很難得到應有的那種尊重。但是你回中國去的話,除了錢以外,社會上會給你充分的尊重。特別當你是從海外學成回來,從政府工作人員到企業員工,到普通老百姓,對你充滿了敬慕。這種感覺對人重不重要呢?我想,研究人的本性的人會更清楚。人到底需要什麼?需要錢、需要尊重。那麼你可以得到尊重。你回國是為了什麼?回國要付出很多東西。什麼事情都是有得有失,你會付出一些東西,但是你會得到另外一些東西。那麼你要想清楚:你到底會得到些什麼,你到底會付出些什麼?像任何一個投資,你作一個規劃,你盤算一下你到底想做什麼:想發財?想升官?想過舒服的生活?或者受到尊重?你自己想一下、概算一下,自己要付出什麼東西?這東西對你來說到底有多重要?所以,這決策是每個人自己的決策,每個人都不一樣。

  但是我要強調的一點是:中國確實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中國有很多問題,問題也正是機會之所在,大家要把握這些機會。現在,回國其實已不是什麼大的決定了。剛才,我說回國比較慎重,因為我是個比較慎重的人,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很多美國人、英國人到中國去創業。他們不是中國人,他們為什麼去中國?他們為什麼敢去中國?他們不會說中文,而我們會說英文,更會說中文。所以說,我覺得很多留學人員,恕我直言,還是中國農耕民族的特性:“不想動”,到了一個地方就安定下來不想動,不願意冒險。西方人在這一點上做得比我們強,特別是英國人。為什麼稱“日不落國家”?那麼小一個島國,他敢於闖、敢於走。他丟掉了什麼呢?他沒有丟掉什麼,他得到了全世界。這就是我們大家為什麼現在都學英語。中國人也是一樣,其實你回國創業,這個難度不大呀!你是回到你了解的國家,你很熟悉它的語言,你還有親戚朋友,這件事情有多難嗎?相比之下,美國人到中國創業,他的風險可比你高多了。可是,在北京、上海、武漢,我經常遇到很多的外國人。武漢這個地方,它地處中部,外國人去得少。但我在街上走,還是經常看到很多外國人。他們到中國做什麼?他們也是創業,跟我們一樣,但他們付出的代價肯定比我們高。你說,像他們都敢做的話,我們怕什麼?如果說讓我們到非洲去創業,那確實是很大的挑戰。可是我們去非洲了嗎?沒有!我們回中國了。這個問題要想清楚: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就是工作,換個地方工作。雖然到中國也是工作,但在中國那種環境中,你比較能發

揮你的潛能。我常常在想:在美國,我們的潛力發揮了多少呢?我們的能力發揮了多少呢?在美國,大部分人做的都是技術性的工作,技術性的工作只是我們能力的一部分,或者說一小部分。我知道在座的很多留學人員能力很強,有很強的管理能力、組織能力。你們有機會發揮嗎?沒有。你們學貫中西,了解中國文化,也了解西方文化,你們在美國能發揮嗎?不能。只是揚短避長,充分發揮短處,在美國這個社會生存,在美國這個社會的底層打工。那麼,如果你回中國去,你就可以把你的知識、在美國辛辛苦苦積累的經驗充分地發揮出來,包括你在中國得到的經驗和知識也充分地發揮出來。所以說,這樣的一個過程,確實能將你的個人價值體現出來。你有多大的能力,就可以找到多大的舞台!我感覺在現在的中國,就是這樣的。作為一個留學人員,你的機會比本土的人要好。也就是說,即使能力相當,你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得到更大的平台。所以,這樣的機會,大家要喪失的話就很可惜。當然,每個人的選擇方式不同,你要選擇平靜的生活,這也不能強求。但是,如果你想做點事情,想在有生之年成就一點事情,我覺得你不要放過每個機會。

  六、結束語

  目前留學人員歸國創業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信息不對稱,需要一些人去做這種中美人才交流的事情。像國內來的代表團的一些朋友,他們更了解國內的情況,可以幫你們穿針引線;像北美洲中國學人國際交流中心尤偉順先生和他的團隊,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在中美之間搭了一個橋梁,使留學人員、使中國的企業、政府、還有大學能夠找到這樣一個交流的平台,能夠使大家把需求關係搞清楚。這是個市場,人才市場。什麼是“獵頭公司”呢?它就是一個市場的中介。這方面的中介是很不夠、很不足的,也就是信息非常不對稱。想要找人的人找不到合適的人,想要找工作的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美國也是一樣的,老闆想找到好的雇員,打着燈籠找,找不到;很多雇員想找好的老闆,也找不到。所以說交流很重要,正所謂“交流無限”。人需要交流,信息需要交流,尤其在尋找機會方面,你將來到了中國以後尋找更多的機會也需要交流。北美交流中心的工作非常有意義。我自己個人有時候也幫他們做點事情,但是他們主要靠自己,我對他們感到很欽佩,也非常感謝。

  在回國兩年半的時間裡,我和先期回國的留學人員聯繫很多, 因為大家遇到的問題比較相似,經常在一起溝通。像我到武漢、北京、深圳、上海,我總是喜歡跟先期回來的留學人員聯繫,因為我們碰到的問題也是他們曾經碰到過的問題。今天我跟你們講的,實際上也是我碰到過的問題。實際上,你們將來有些人要是回去的話,也會碰到類似的問題。在座的各位遠道而來,有的朋友是從國內來的,希望有機會也認識大家,跟大家合作。我們在華盛頓有了一面之緣,今後有什麼事情,大家可以互相溝通。對於留學人員,你們想回中國創業的話,如果我這個演講對你們有所幫助,我這次就算沒有白來。以後,也希望多保持聯繫。

  2004年11月14日  於美國首都華盛頓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和教育
2003: 讓孩子成為值得尊敬的人
2002: 大學之魂
2002: 李政道物理生涯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