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健身氣功·六字訣”功法源流
送交者: 千里眼看世界 2015年01月17日16:25:0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六字訣現存文獻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梁代陶弘景所著《養性延命錄》中。陶弘景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中醫學家。《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中記載:“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皆出氣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寒,以解極。”同時指出:“心臟病者,體有冷熱,吹呼二氣出之;肺臟病者,胸膈脹滿,噓氣出之;脾臟病者,體上游風習習,身癢痛悶,唏氣出之;肝臟病者,眼疼愁憂不樂,呵氣出之。”這些記載即後世“六字訣”或“六字氣訣”的起源。

  陶弘景之後,歷代都有關於六字訣的記述,尤其在六字訣的方法理論及應用上有不少發展與補充。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隋代佛教天台宗高僧智在其《童蒙止觀》中將六字訣用於佛學坐禪止觀法門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對陶氏六字訣的吐納法進行了發揮,“大呼結合細呼”;唐代道教學者胡在其《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泄圖》中,改變了六字與五臟的配合方式,改肺“噓”為肺“”,改心“呼”為心“呵”,改肝“呵”為肝“噓”,改脾“唏”為脾“呼”,改腎“”為腎“吹”,另增膽“嘻”之法 。

  宋代鄒朴庵的《太上玉軸六字氣訣》對六字訣理論與方法的論述是歷史上最詳細的,對呼吸和讀音方法作了具體要求:“念時耳不得聞聲……念畢低頭閉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氣……吸時耳亦不得聞聲。”另外,還增加了叩齒、攪海、咽津等預備功。

  《遵生八箋校注·延年去病箋》的《四季卻病歌》中記載:“春噓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閒,秋定收金肺潤,腎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勝保神丹。”這就將六字訣與四季養生結合起來了。

  從現有文獻來看,明代以前的六字訣不配合肢體動作,只是單純的吐納功夫。明代以後,六字訣開始有了肢體動作,將吐納與導引結合起來。例如,胡文煥的《類修要訣》和高濂的《遵生八箋》等著述中都有《去病延年六字法》總訣的記載:“肝若噓時目睜精(精同睛),肺知氣手雙擎,心呵頂上連叉手,腎吹抱取膝頭平,脾病呼時須撮口,三焦客熱臥嘻寧。”這是最早的六字訣配導引動作的記述。雖然在宋代曾的《臨江仙·八段錦》  中,已將六字訣融入其中,作為八段錦的輔助練習,但這只是六字訣的應用,而不是獨立的六字訣導引法。

  從當代有關功法流派來看,易筋經、峨眉莊、形意拳、八卦掌、大雁功等雖有六字訣的相關應用,但與原始獨立的六字訣功法已不完全相同,在武術動功中大多已變為助力練氣的聲法練習。今人馬禮堂在研究養氣功時,根據傳統的六字訣文獻,編創了“養氣功六字訣”,用於臨床治病,在社會上有廣泛影響。

  綜合文獻資料和現存各種六字訣相關功法內容分析,六字訣流傳到現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功法理論保持了唐宋以來按中醫五行五臟學說來闡述的主體框架,對呼吸口型及發聲方法的認識漸趨統一,肢體的動作導引與意念的導引原則上遵循中醫經絡循行規律。但是,在功法的規範性上,尚存在一些疑難問題。如,個別字訣(呵、)的發音、六字的吐音口型及發聲與否、六字與臟腑的對應、六字在練習中的排列順序等都存在着一些歧義;各種功法的呼吸發音與肢體導引動作之間的關係各有特色,尚缺乏統一的科學論證。

  正是在此基礎上,“健身氣功·六字訣”課題組作了進一步的規範化研究論證,以此來編創便於群眾習練的、科學健康的健身氣功新功法。

  一、關於六字的臟腑歸屬

  《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中有關六字訣的記載為:“凡病之來,不離五臟,事須識根,不識者勿為之耳。心臟病者,體有冷熱,吹呼二氣出之;肺臟病者,胸膈脹滿,噓氣出之;脾臟病者,體上游風習習,身癢痛悶,唏氣出之;肝臟病者,眼疼愁憂不樂,呵氣出之。”   其六字與臟腑的對應關係為:心——吹、呼,肺——噓,脾——唏,肝——呵,腎——,並不同於現代。唐代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中養性之調氣法,也與其完全一致。

  隋代高僧智在《童蒙止觀·治病第九》中記述:“心配屬呵腎屬吹,脾呼肺聖皆知,肝藏熱來噓字至,三焦壅處但言嘻。”   其臟腑配屬已與明清和現代相同。

  唐代道教學者胡的《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泄圖》在臟腑歸屬上,和宋代鄒朴庵的《太上玉軸六字氣訣》的對應關係相同:心——呵,肺——,肝——噓,脾——呼,腎——吹,膽——唏(嘻)。後來的文獻在六字與臟腑的對應歸屬上,大體都沿用了這一論述,只是將膽——嘻改為三焦——嘻。

  綜合有關文獻,根據《河洛精蘊》五音五行五臟的論述,我們認為六字訣與臟腑的對應關係應為:呵為舌音正對應於心    火,呼為喉音正對應於脾——土,吹為唇音正對應於腎——水,噓(嘻)為牙音正對應於肝(膽)——木,為齒音正對應於肺——金。“嘻”通少陽經脈,既可疏通膽經,又可疏通三焦經脈。中醫認為“少陽為樞”,通少陽即可調理全身氣機,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諸氣。因此,在六字的臟腑對應上,“呵——心,——肺,噓——肝,呼——脾,吹——腎,嘻——三焦”是合理而規範的。

  二、關於六字的習練順序

  在六字的習練順序上,歷史上有代表性的論述主要有三種:

  一是,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記述:“已上十二種調氣法,依常以鼻引氣,口中吐氣,當令氣聲逐字,吹、呼、噓、呵、唏、,吐之。”這與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的順序是一樣的,起於心,依五臟五行相剋的順序排列。

  二是,鄒朴庵在《太上玉軸六字氣訣》中,不僅臟腑歸屬發生變化,其練習的順序也相應變化,呈現由相剋向相生變化的趨勢。只有“”“噓”之間還是相剋,而且仍起於五行之心火,取先泄心之火毒的意思。

  三是,明清以後基本改為按明代冷謙《修齡要旨》中記載的《四季卻病歌》順序:“春噓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閒,秋定收金肺潤,腎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常呼脾化餐。”這是按照四季循環,五行相生順序來排列的。

  第一種以“療病”為目的,因此採取五行相剋的順序習練。以後,六字訣的應用逐漸向養生轉變,習練順序也逐漸向相生順序發展,最後定型為與四季養生法相應的五行相生順序。

  因此,在習練六字訣中,若以治病為主要目的,應以五行相剋的順序習練:呵————噓——呼——吹——嘻。若以養生為主要目的長期習練,則應按五行相生的順序:噓——呵——呼————吹——嘻。“健身氣功·六字訣”用後者。

  三、關於六字的讀音與口型

  (一)關於六字的讀音

  明清以前,由於沒有統一的漢字注音方法,讀音主要靠已知之字音互切而說明。這樣,就造成了人們對六字訣發音的歧義,出現了“同字不同音、同音不同字”的現象。

  從現有文獻來看,以“養氣功六字訣”“峨眉派”“六字真言”的說法基本概括了六字訣的讀音和口型的差異。

  其中,“呵”字,“養氣功六字訣”讀“kē”,“峨眉派”讀“hā(哈)”,“六字真言”讀“hē”;“”字,“養氣功六字訣”讀“xià”,“峨眉派”讀“sī(嘶)”,而“六字真言”讀“xì”,差異最大。

  為此,課題組專門請教了我國有關音韻學專家。在了解六字讀音的歷史演變概況後,他們都認為,“呵”字,應都讀“hē”。而對“”字,認識並不統一,有的專家認為,清代和現代都應讀“si”,或四聲降調“四sì”,或一聲平調“嘶sī”;有的專家則認為應讀“xì(戲)”,四聲降調。

  為慎重起見,課題組又進一步查閱了清代江慎修所著《河洛精蘊》的有關論述。在其卷七中“圖書為聲音之源說”記載:“人之言出於喉,掉於舌,觸擊於牙、齒、唇,以應五行。喉音為土,舌音為火,牙音為木,齒音為金,唇音為水。”  其對發聲部位解釋與我國戲曲界專家所說相同。經深入分析研究發現,呼(hū)字正好為喉音,五行屬土,對應脾;呵(hē)字正好為舌音,五行屬火,對應心;噓、嘻為牙音,五行屬木,對應肝、膽;吹(chuī)字正好為唇音,五行屬水,對應腎。字讀sī則正好為齒音,五行屬金,對應肺。這些,恰恰形成了五行五音五臟的對應關係,符合傳統中醫理論。

  由此,在“”字上,課題組確定了si的發音。至於聲調,是根據六字訣調息法要求勻細柔長的規律確定為平聲sì,與其他五字統一。六字都為清音平聲。

  (二)關於六字的口型

  在六字讀音確定後,由於受地方口音的影響,仍會造成六字訣讀音發聲的差異。用現代普通話來規範和統一,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但用特定的口型與氣息要求來規範六字訣的吐氣發聲,更能體現六字訣的內在本質。因為不同的口型會產生不同的內外氣息,進而影響體內臟腑運動和經絡運行狀況。

  “養氣功六字訣”和“六字真言”都曾強調口型準確的重要性。“養氣功六字訣”中講:“臟腑的內部運動和經絡的運行受人體內外不同作用力的影響,而呼氣時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舌、齒、喉產生不同的形狀和位置,從而造成胸腔、腹腔不同的內在壓力,影響不同的臟腑的氣血運行,從而取得治病健身的效果。” “六字真言”中要求,吐字時要體會“着力點”:“口腔內不同部位的力發出不同的聲音,這個部位就是着力點。着力點的規定不是要求練功者用力發音,而是要求練功者在練習中逐漸悟出這個點,自覺感受這個點,自然隨和這個點,以保證發音的準確性和內臟和協共振。”

  課題組用以上唇齒舌喉牙、五行五音的系統原則對六字的口型與氣息要點進行了規範化探索。

  四、關於六字訣的吐納法

  歷史文獻認為,六字訣的吐納法為鼻吸口呼,勻細柔長。但在吐氣時是否出聲的問題上,認識各不相同。陶弘景《養性延命錄》中“氣聲逐字”是出聲的,孫思邈也基本沿用其法,而唐代胡以後的大多數文獻改為呼吸皆應令“耳不得聞其聲”。論述最詳者為宋代鄒朴庵《壽親養老新書》中的“太上玉軸六字氣訣”。“養氣功六字訣”主要應用的是發聲法。認為,臨床應用時發聲比不發聲收效快;只有發聲才能區分宮、商、角、徵、羽,才能配合五臟,更好地治病,並稱其為“風呼吸”。但同時也要求:“初學者,一定要出聲,便於氣機通暢和掌握口型;等口型正確、腹式呼吸練熟了,自然呼吸深長……真氣調動起來,水到渠成,就不期然而然地不出聲了。”

  課題組認為,陶弘景與孫思邈的吐氣出聲法主要應用於治療疾病,而後世“吐氣無聲”則是治病與養生相結合併向養生應用轉變。古人常稱六字訣為“六字氣”“六氣訣”或“六字氣訣”。這說明,氣息為六字吐氣時的關鍵,而不是聲音。發聲是氣息由慢變急、由清變濁的表現,中醫認為它偏重於瀉法的作用。

  另外,是否出聲還與是否配合動作及導引動作的特性有關。動作有力、轉折停頓明顯的,自然應以出聲為好,像武術家對六字訣等聲法的運用;而靜功或動作舒緩、圓轉自然者,則應以不出聲為好。具體運用上應區別對待,辨證施功。

  對於“健身氣功·六字訣”,根據習練對象的不同,要求並不一樣。總的要求是,“吐氣不出聲”。具體來說,對於初學者,可以吐氣出聲,主要是為便於口型校正,防止憋氣;功法熟練後,則應逐漸轉為吐氣輕聲,乃至勻細柔長的無聲狀態。

  試驗中,課題組專門觀察了“呼”字不同狀態對練功人群平均肌力的影響,以探索對以上問題的科學驗證方法。結果顯示:單純讀字出聲與不出聲比較雖然差異無顯著性(P > 0.05),但握力平均值出聲組高於不出聲組。這可能與測試對象大都是六字訣初學者和評價方法(肌力)與發聲的用力狀態更接近有關(因為發聲用力可調動肌肉的工作能力)。對此,尚須進一步研究探討。

  五、關於六字訣中導引動作的配合

  明代以前六字訣沒有動作配合的記載,基本是單純的吐納方法。明代以後,才開始有關於動作配合的資料。如高濂的《遵生八箋》、胡文煥的《類修要訣》中的“去病延年六字法”,註明以口吐鼻取時,動作相配合:“肝若噓時目睜精(睛),肺知氣手雙擎,心呵頂上連叉手,腎吹抱取膝頭平,脾病呼時須撮口,三焦客熱臥嘻寧。” 其中“噓字訣”是眼睛的動作,“呼字訣”是口型,其他幾種也是單純的定式動作描述。另外,在宋、元、明、清等不同時期各種健身術中,也有配用六字訣作為其輔助練習的記載,如八段錦、易筋經、峨眉莊、形意拳、八卦掌、大雁功等,但都未形成獨立的六字訣導引功法,而是各種特色的六字訣應用,與原始的靜功六字訣已不完全一樣,在武術動功中大多已變成了助力練氣的聲法練習。

  經過對文獻及各種實踐經驗的研究分析,課題組確定了“健身氣功·六字訣”動作設計原則:(一)應符合六字訣吐納法對人體氣機的調整規律和節律,簡捷明了,切實做好吐納的輔助,而不應是導引與吐納的簡單相加。(二)新功法以健身為主,動作配合上也應與臨床治療相區別,做到舒緩圓活,連綿不斷,養練結合。(三)每個字訣的動作特點都要符合它所對應臟腑的氣化特點,如肝之升發、腎之閉藏等。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課題組博採眾長,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編創了“健身氣功·六字訣”的輔助導引動作。

  同時,通過“呼”字不同狀態對練功人群的平均肌力影響的實驗,探討導引動作與吐納之間的關係。從實驗結果來看,雖然目前有動作組與無動作組之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但有動作組的肌力平均值大於無動作組。這些表明,呼吸與動作相結合,效果較為理想,二者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六、關於六字訣中的呼吸法

  傳統六字訣文獻中對呼吸法的介紹主要集中在“鼻吸口吐”、吐氣有聲或無聲上,對呼吸方法則沒有具體論述。而根據氣功養生的基本原則和六字訣要求深長細柔的呼吸要領來分析,應為“腹式呼吸”。

  在“健身氣功·六字訣”中,主要運用逆腹式呼吸方法,配合圓緩的以肚臍為中心的升降開合動作。動作開合與內氣的呼吸開合相應,能進一步調動人體內氣的平衡,使“健身氣功·六字訣”更具有養生健身的特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ZT: 高能粒子重力加速實驗結果違法廣義
2014: 溫家寶說,公平正義比太陽更為光輝
2013: 簡單解釋為啥美國印錢, 中國漲價
2013: 藥物臨床試驗無效意味什麼?
2012: 為啥朱元璋鐵血反腐敗無法抑制腐敗
2012: 軍旗飄飄(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典
2011: 貪官污吏欺神州, 天安門前鑄孔丘
2011: 蠶食鯨吞,巧取豪奪,網絡扒手方舟子的
2010: 對了,問PZZ同學一個問題
2010: pzzdm:10道關於宇宙的常識性的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