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猶太老爸看到B減,會不會怒發沖kipa?
送交者: 洪岩 2015年04月02日07:33:4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kipa就是猶太男人頭上的小圓帽,又叫kippah。猶太老爸看到兒子拿B減,會不會象中國家長那樣,雷霆萬鈞,沖了他的小圓帽?





不要忘了“虎媽”的父親蔡少棠曾衝着蔡美兒怒吼:“A-minus is not acceptable!” 蔡美兒也對着自己的女兒怒吼:“You are garbage!” 郎國任對兒子郎朗倒是十分“冷靜”和“恩准”,就象皇上賜死下臣一樣:“給你三個選擇,第一是回瀋陽,第二是跳樓,第三是吃藥”!


世界上有一種人叫華人,自認為是最聰明的優秀民族之一。其他人都看不上,只有對猶太人,華人心服口服。華人總認為要趕上猶太人,只有象猶太人那樣死推娃兒。沒有最狠,只有更狠!錯!心理學家、育兒專家Wendy Mogel,在她的《The Blessing of a B Minus:Using Jewish Teachings to Raise Resilient Teenagers》(姑且譯之為《祝福B減:用猶太方法培育開朗青少年》)一書中,顛覆了華人想象中的猶太人推兒經。





娃兒拿了B減不可怕,Wendy寫道,“如果家長你,允許孩子犯錯誤,生活會教他” (“if you,the parent,allow Shawn to make his own mistakes,life will teach its lessons”)。在心理學上這叫natural consequence。當家長不再充當孩子的私人教師和生活助理,真實的外部世界就會參與起作用。從這個角度上講,壞事就是好事。孩子遲到失分、作業馬虎失分、寫字潦草失分,這些失誤都是無價之寶。你的孩子被賦予了面對偏差而不得不反饋修正的機會和努力。


面對孩子的失誤,家長不要干預,不要overcontrol。否則孩子就失去了理解和認識努力和結局之間關係的機會。猶太教是一個信奉“行大於言”的宗教,Judaism is a religion of deed over creed,不親身體驗失誤或失敗,哪來的成功?


這對我們華人家長有振聾發聵的警示作用。現在的中國人做事猴急舉世公認,孩子還沒出生要搞胎教,孩子還一點點小要搞早教、幼教,上學了課外還要補教、家教,還美名其曰“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拚鋼琴、拚競賽、拼名校,表面上是孩子們在相互比試,實際上是家長們在背後使勁,互不服氣。


就是Wendy Mogel的這本書,到大中華地區必須改名為《從B-到A+的猶太教養智慧》,才賣得出去。這跟作者的本意完全相反,但只有改名,才能迎合華人口味。





古人早就提出一個人的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大可抱着"風宜長物放眼量"的自然心態。事必躬親、越殂代疤、拔苗助長,咱古人早就告誡了,最好不要這麼做。但到了咱們這一代,似乎都當成了耳邊風。現在華人最崇拜的猶太人也有類似的勸告,得了現代病、焦慮症的華人家長,能稍微放鬆一下緊張的情緒,把嚴峻的眼光從孩子身上移一移,聽一聽古人和猶太人的苦口良言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楓苑夢客:美國人說不說Out of questio
2013: 中軍:哲學有用嗎?
2012: 匈牙利總統的剽竊醜聞 zz
2012: 誰有關於西塔潘猜想的科普資料
2011: 你這個“不食周粟”明顯是受李獒同學的
2011: 母校Stanford University的校母Jane St
2010: 無理數裡面有很多就是極限數,嘿嘿
2010: pzzdm:真空中水的沸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