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美国的面试之旅(11-14)
送交者: 面试之旅 2005年04月03日12:44:2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美国的面试之旅(十一)

浅尝芝加哥

UChicago地处Hyde Park,离downtown还有20分钟的车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从这
里向东眺望,水天相接的密歇根湖便跃入眼帘。而北边则是downtown高耸入云的楼群,如
同在平坦的大地上突兀而起一座钢筋水泥的森林。芝加哥也是美国著名的文化之都,我就
利用这一天的空余时间,来感受一下这座历史名城的氛围。

我首先去参观科技博物馆,就在UChicago的对面。第一天晚上从机场送我来的出租车司机
就给我强力推荐了这里。他是密歇根大学的工程硕士,现在暂时靠开出租养家糊口,美国
的就业市场可见一斑。博物馆像一个巨大的太空舱,分有上下三层展厅。里面的内容真是
包罗万象,从物理化学到文化地理,从挖煤采矿到航海航空。有人说美国是孩子的天堂,
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这里的确是孩子的乐园。每个展厅都用游戏和动画把深奥
的理论用极具趣味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个解释化学合成的展室被设计成由镜子组成的迷
宫,而参观者则是一个氢分子,在迷宫中走来走去,不断的与别的原子分子“撞击”,最
后变成一个长链的碳水化合物。还有一个演示煤矿开采过程的专题,参观者自己成了采煤
工人,钻到地下去参与挖煤运煤的全过程。很多个展厅都被设计成飞机、潜艇等的内部,
让人过一把当飞行员、海员的瘾。孩子虽然是这里的主力军,但成年人也是乐此不疲。

出了科技馆,我就向downtown出发,也称The Loop。芝加哥是一个很难让人迷路的城市,
街道基本成方格网状分布。南北向的叫Avenue;东西向的为Street,从北向南依次编号为
1st, 2nd, 3rd… 汽车停在Michigan Avenue的南端,对面就是芝加哥最著名的艺术博物
馆——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Stanford的Cantor艺术中心虽然不错,但毕竟只
是一个大学的博物馆,和Art Institute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收藏着来世界各地、
不同时期的绘画、雕塑珍品。中国的古玩、字画也在其中占有不少的分量。在异国他乡看
见熟悉的瓷器、佛像,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走在中国展区的,不自觉地就昂头挺胸,好
像在对每个人显示:嗨,我就是来自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

当然,主要还是要欣赏在国内不常见的部分了。欧洲的艺术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西
方的绘画和我们有很大不同,他们用表现力很强的油彩,画面大多比较鲜明而具有真实感
。主体也以人物或静物为主。我对艺术懂得不多,也就是看个热闹。在欧洲装饰艺术区摆
放着不同时代风格的家具器品,如洛可可、维多利亚等等。让人联想起《沙翁情史》等西
方古装片。这里还展出着不少其他民族的特色,比如印第安酋长耐肥危暄诺哪究掏继?等等。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现代艺术展厅,一进门就是一幅巨大的毛泽东像,涂着眼影
抹着口红。真不明白这些现代艺术家都是怎么想的。

在Art Institute转了一下午,出来后我就沿着Michigan Avenue一直向北走。这时才体会
到芝加哥建筑之都的美誉。放眼望去,风格各异的摩天大楼比肩接踵,令人应接不暇。仿
古希腊的大理石殿堂,哥特式风格的教堂,现代的几何状玻璃大厦,漫步其间,如同在读
一部活的建筑史。以前,总觉得高楼大厦把北京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美国城市。到这一看,
才知道北京的现代建筑也就算个小儿科吧,可别画虎不成反类犬。站在The Loop的街头,
你便真的置身于森林之中,周围的大厦高耸入云霄,连Sears Tower也只是偶尔能露出塔
尖。此时,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这个世界的博大,一种个人的渺小感突然袭来。申请学校、
参加面试,这些占据了我最近大部分精力的事,对于这里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毫无意义。即
便对于个人,今时的得与失在若干年后看来也不过是过眼云烟。我想,懂得拿得起放得下
,也许才是更高的智慧。

晚上,查email,看到一封从Stanford来的信。今天,委员会讨论了我们上周末面试的结
果:我被录取了。

美国的面试之旅(十二)

初到纽约

飞机晚点,九号一天都耗在机场,晚上六点多才到纽约。 Rockefeller给我安排了一个学
生host,负责我这几天的活动。我们之前用email联系过,看名字知道是中国人,当时还
挺奇怪,没听说Rockefeller这两年在大陆招学生呀,莫非是美国转学去的。出了机场,
看见一个背着书包的中国男孩,便走过去自我介绍。果然是他了。一问之下,才知道是0
0级物理系的师兄。原来还是山外高人。好几天没说中文了,这下逮到亲师兄,痛快说了
个够。晚上在学校旁吃的中餐,比Stanford那的正宗多了。

Rockefeller是一所专门的医学研究机构,坐落在曼哈顿的中部,东临East River。校园
很小,一共就十来栋楼。主要的实验楼就是Weiss和Rockefeller两座实验楼。但在寸土寸
金的曼哈顿,这可算是风水宝地了。如果单看综合排名,Rockefeller决无出众之处。但
行内的人都知道,它可坐着生物研究领域的头几把交椅。他们的faculty中有相当一部分
都在HHMI。建校一个世纪以来,共有23位Nobel奖获得者与该校有联系。近几年势头更猛
,从1999到2003连续四年的Nobel奖都花落Rockefeller。而且学校很有钱,对研究生也十
分的照顾。除了基本的奖学金外,学生每年还有一部分钱可用于出差、开会,以及购买个
人电脑。学校提供on-campus housing比别处便宜多了。从教育上来讲,他们是课程设置
是我所知道学校中最灵活的一个:几乎没有必修课,而且如果学生在别的学校修课,学校
会报销所需的学费甚至交通费。Rotation更是没要求,你可以只做一个,也可以做n多个
。来之前我就觉得,这实在是一个很让人动心的地方。

纽约的冬日

今天是正式报到的日子,正式的活动从下午开始,而与教授的面谈大都安排在明天上午。
Hermann Steller由于今天就要出差,所以安排我早上8点与他见面。他果然是个大忙人,
见了我没聊两分钟,就开始给我讲他的研究。我本来还害怕这种非面试性质的谈话会冷场
,后来才发现这种担心就是多余。他一张开嘴就没个停,滔滔不绝的讲了近半个小时,我
愣是没插上几句话。最后塞给我一堆论文,跟我道歉说他唱了半小时的独角戏,问我还有
什么问题。我也不好意思多待,就起身告辞了。出来之后又碰见他,夹着公文包,行色匆
匆走出校门,没入纽约街头熙攘的人流中。

上午没事,我趁着天好,到外面走走。纽约的冬天能比芝加哥点仁慈些,虽然也很漫长,
但至少没那么冷。今天的天气还不错,太阳照在路边的积雪上,预示着一个暖暖的冬日。
和The Loop相似,曼哈顿的街区也像一个长方形的棋盘,道路不宽,都是横平竖直的,基
本沿用标准的命名体系:南北向的称作Avenue,从东向西依次命名为1st,2nd,3rd…;
东西向的称作Street,从北向南依次命名为1st,2nd,3rd…。沿着66th Street向西,走
不远就到了著名的5th Street(第五大道)。可能是才在芝加哥受过视觉震撼的缘故,也
不觉得这里有什么过人之处。

眼前就是Central Park,又一个提到纽约就让人立刻联想到的名字。也许这是实在不是参
观纽约的合适季节,公园里一片萧条,残雪斑斑。不知什么缘故,便道上都架着桔黄色的
幡帐,在白茫茫的背景下显得十分突兀。这也许又是现代艺术的风格吧。

在Central Park中穿行了十几分钟,就来到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纽约作为美
国著名的文化艺术之都,以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出名:Modern Art Museum,American Mus
eum of Natural History,Museum of Sex,Children's Museum… 其涉及面之广,藏品
之丰富恐怕没有几个城市能与之媲美。而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又是其中最为出名
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光亚洲艺术就设有中国、日本、朝鲜
、东南亚几个专门展区。与芝加哥的Art Institute相比,这里的展品又更上一层楼。真
是一山还比一山高。

一进门,就进入了埃及展区。极具特色的绘画、雕塑仿佛一下把我带到了尼罗河畔。走过
巨大的法老塑像,迎面又出现了严肃的Sphinx,似乎正要向我询问那道经典的人之谜语。
在这,我头一次亲眼看见木乃伊。木乃伊外还有内、外两层棺木,其绘画之精美,令人称
绝。不过想象一下白布裹的内容,再联想到“木乃伊归来”,不免让人不寒而栗。最酷的
是,一个展厅复原了Dendur神庙的遗迹。走在其中,我

美国的面试之旅(十三)

Open House

一大早就飘起了雪花,乌云低低的压在头顶。我裹紧了大衣,向Rockefeller实验楼走去
。第一个面谈的教授的是线虫领域的大牛,Cori Bargmann。曾听人说过,女科学家有两
类,一类是不把自己当成女人,举止打扮和男人没什么区别;另一类则极其的优雅风度,
集聪慧柔美于一身。Cori就是后一类的典型代表。深眼窝高鼻梁,飘逸的金发随意的披散
在肩上,质感的西裙衬托出高挑的身材。谈起她的研究工作,又是一丝不苟,有条不紊,
显示出极高的科学素养。而人又很和蔼,笑起来眼睛一弯,给人一种亲近感。如果一定能
进她的实验室,我倒是很可能会选择Rockefeller。可惜接下来与Tom Tuschl的经历却让
我哭笑不得。我一进他的办公室,就听见有婴儿啼哭的声音。不知何故,今天应该是和学
生见面的日子,他却把他七个月大的双胞胎儿子带到办公室。婴儿的哭声让我们都不能集
中精力。他不时的起身,去看看儿子有什么问题。最后,他干脆让我抱一个,他抱一个,
一块当起了保姆。我眼睁睁的看着他儿子的口水留到我裤子上,但又不好说什么,只得继
续装着笑脸听他讲话。下一个学生一到,我赶紧起身告辞,让他们换一个人折磨吧。

最后拜访的Paul Greenguard是2000年Nobel生理医学奖得主。他还是很平易近人的,跟我
聊到他访问北京的经历。当时有个学生问他怎么才能得到Nobel奖,他说做科研并不是为
了得Nobel奖。那个学生还觉得不可理解。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得奖是一个机遇问题。而
真正成就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是如何去思考、探讨关系着人类生息的重大问题。记得听一
位中国教授讲,做科学,最让人享受的不是论文发表的那一刻,而是煮杯咖啡、和同事一
起啃数据的时光。也许,学术生涯是最不能功利的了。如果一定要说其目的何在,可能就
是那种用科学的眼睛去看清这个纷繁世界的美感吧。

Rockefeller也同样安排了Poster Session。吃完午饭,高年级的研究生们就在Weiss实验
楼二层的大厅里拉开了架势。但毕竟这里的研究规模比较小,Poster Session比Stanfor
d小气了不少。当然,数量并不能代表质量。我听了几个,还是挺有趣的。但这时我已经
累得没法思考了。北京到旧金山,16个小时;旧金山到芝加哥,2个小时;芝加哥到纽约
,又一个小时。我的生物钟估计都快崩溃了。回去一觉睡到晚上,连Rockefeller很特色
的系列讲座也没听。

讲座可以不听,但今晚的NYC Nightlife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错过的。晚餐过后,所有的
学生按自己的选择分为几组:音乐剧、爵士音乐会、喜剧表演或是去泡吧。我选的是去百
老汇听音乐剧: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完全是出于好奇。好几个人一听到我的选择
,先是大吃一惊,然后就用一种很同情的眼神看着我。感觉这种传统的音乐剧对于他们就
好像京剧对于我似的。不过,怎么说我也要去经历一次。

出租车停在一片靡红灯之中,这就是百老汇了。其实只是一条狭窄的街区,但两旁昼夜不
眠的剧院给它注入了无穷的活力。每个剧院的门口都排着长龙,人们说笑着,脸上写满了
对今夜的期盼。在人流的簇拥下,我们涌入了Majestic剧院。很欧洲的感觉,象牙白扶梯
,红绒布地毯,高大的拱门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两侧还有几个包厢,奢华的样子让坐在
二楼最后一排的我们好不眼馋。刚开演的时候,我还有点忐忑:不会太难以忍受吧?其实
这种经典音乐剧,几十年经久不衰,至今还在不断的重新排演,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场
景布置和人物表现的确是比较夸张,但在音响和灯光的烘托下,恰到好处的达到了剧情所
需要的渲染效果。没过几分钟,我就完全融入了舞台的氛围中。特别是当Raoul和Christ
ine对唱“All I Ask of You”时,音乐和感情丝丝入扣,我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
心好像也被融化了。

美国的面试之旅(十四)

感受纽约

早上的Brunch之后,Open House就基本结束了。也许是因为天气,也许是因为劳顿,我在
这的整体感觉就是——压抑。昨天下午,从Poster Session回去的时候,我抬头看看阴霾
的天空,再环顾校园中光秃的树枝、枯萎的草坪,胸中真是说不出的憋闷。Rockefelle绝
对是一个相当出色的研究所,只是我不属于这里。也许部分是因为纽约吧。来之前就有人
提醒我,纽约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喜欢她的人觉得她是天堂;而不喜欢她的人则觉得她
像个地狱。虽然不至于这么极端,但我的确不太能欣赏纽约的躁动而世俗的气息。

但话说回来,既然到了纽约,不四处看看也太对不起自己了。我再一次施展了压马路旅游
大法,从Rockefeller一直走到联合国大厦,转到时代广场,最后抵达帝国大厦。于是发
现,这个城市,也蛮有味道。从气候和氛围上讲,纽约和芝加哥很相似。但我觉得芝加哥
更有股贵族的气质,而纽约则更加活跃,更加开放。

乘地铁来到曼哈顿南角,这才是纽约最精华的地段了。只可惜世贸大厦已经没了,留下一
片废墟,供游人瞻仰。这可是活生生的例子,教育美国民众反对恐怖主义是多么的重要,
布什政府是多么的英明。南角的道路不如中部那么整齐了,没法完全沿用第一第二的命名
体系,而起了很多新的名字,比如水街啦,墙街啦。墙街(Wall Street)听起来可比华
尔街土多了,但我觉得更贴切:两列方方正正的摩天大楼罗列在一条窄狭的巷子两侧,好
像是用墙围住的街道似的。

走到最南端的Battery Park,自由女神像就隐隐的浮现在海上。从那一刻起,纽约也变得
迷人起来了。冬日的阳光斜斜的洒在海面,泛起的粼光与周围玻璃大厦的反光突然让我有
种时空倒换的感觉。成群的海鸥在天空盘旋,嘎嘎的鸣叫着似乎在给路边的艺人伴奏。“
呜——”,去自由女神像的游轮启航了。在船尾激起的浪花中,曼哈顿逐渐展现出她最美
的一面。她是那么高贵而华丽,矗立在一望无际的碧海中。各色建筑在其上争奇斗艳,直
入云霄的、小巧玲珑的、玻璃围的、砖瓦筑的、现代的、古典的,应有尽有。于是,终于
体会到,曼哈顿,不愧为美国的一颗明珠。

游轮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绕过自由女神像,停靠在自由岛码头。在蔚蓝的海天之间,女
神巍然挺立着。铜绿色的衣衫随风飘舞,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她坚毅的注视着远方,左手
举起火炬,有力的伸向天空。浪漫的法兰西,将她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完美的赋予了这
尊女性塑像。基座内部的博物馆,详细地介绍了修建自由女神像的历史、过程,还展览了
女神脸部和脚部的等大复制品。

随后,游轮又带我们来到了Ellis岛。本世纪初,数百万移民就从这里进入了美国。由于
宗教迫害、政治流放、家庭联系等等理由,他们从旧世界不辞万里到达Ellis岛,登记、
注册、体检,然后涌入新世界,开始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时隔百年,那时的新世界现在也
逐渐褪色了,但在我们这些留学生的身上,似乎还依稀可见他们的影子。只是,我们更多
了份理智。我们知道,摆在面前的,不是一条黄金铺成的通天大道,而只是叉路口的一个
选择。它通向什么地方?那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闯。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美、德四个世界一流大学哲学系比较分析
2003: 不到美国非好汉
2002: 新加坡人生活杂谈
2002: 我的要分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