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正教授論文《甲骨文家譜刻辭研究》
送交者: 京都靜源 2016年08月14日08:59:0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甲骨文家譜刻辭研究 
──對《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第1506片甲骨的考察 

在使用甲骨文的時代,占卜吉凶和祭祀祖先成了甲骨文記載的主要內容。祭祀祖先最基本的先決條件就是對自己祖先的確認。所以在商、周兩代的青銅器銘文上最為常見的“子子孫孫永寶用”就成了一句祖先傳給後代的基本訓條。在商周時代,“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為了準確牢記自己的歷代祖先名氏,成了當時各國和各部落史官和家族成員的基本任務。商代甲骨文多為占卜問疑的記錄,但也有一些並非卜辭。這就是表譜刻辭,它大致包括干支表、祀譜、家譜等內容。郭沫若《卜辭通纂》中將甲骨文分為五類,其中之一就是世系。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中分為三類,其中一類是“表譜刻辭”。此類中又有“干支系、祀譜和家譜”之分。這大概就是甲骨文表譜刻辭存在的歷史原因吧。 

在已經出土的十幾萬片甲骨文中,在內容可以明確看作是家譜刻辭的,大概只有三片:其一見於《殷契卜辭》第209片甲骨,其一見於《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第1506片甲骨,其一見於《殷虛文字乙編》第4856片甲骨。以上三片甲骨中,家譜的特徵最為豐富和最有研究價值的當推《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第1506片甲骨。它真實地紀錄着倪氏家族十一代十三位祖先名氏的殷商甲骨刻辭,成了名副其實的家譜刻辭。在《英國所藏甲骨》一書中,將《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第1506片甲骨列為第2674片。 

第1506片甲骨見如下照片: 



《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第1506片甲骨是一大片牛肩胛骨,最初由美國傳教士方法斂收藏,後轉手出售給大英博物館。根據齊文心先生對這片甲骨的實地考察,發現“這是一塊經過加工的卜用胛骨,上半部殘去,只留下半部的骨面部分,表面光潔,呈米黃色。正面除家譜刻辭外無卜兆。反面左上角邊緣處殘留半個鑿眼,在鑿壁的右側有一黑色灼痕,此外無其它鑽鑿或契刻”。 

由此,她得出結論:“看來應是一塊廢棄的卜骨”。 

按照從右往左的順序,我將照片上的文字釋讀如下: 

射 御 御 洪 徠 噩 壹 壹 帷 燕 衛 吹 兒 貞 

子 子 弟 子 子 子 子 弟 子 子 子 子 先 

曰 曰 曰 曰 曰 曰 曰 曰 曰 曰 曰 曰 祖 

商 射 修 御 洪 徠 噩 啟 壹 帷 燕 衛 曰 

吹 

上述刻辭以“貞”字開始,而文中卻皆為表譜刻辭,故此齊文心先生主張:“內容結構不合理,右邊一個貞字本應是卜文之辭,而家譜是既成的事實,無需貞問,放在一道不倫不類。”此說恐非。把十一代十三位祖先的名字放在一起,又冠以”貞”字之下,這只能說明這是祭祀的考慮,也即:這一家譜的準確性質應該是祭祀祖先的祭譜。我們所講的家譜,也正是基於這一意義之上才可以稱之為家譜的。其實,上古漢語中出現個別怪異詞語是很常見的事情,並卜僅僅表現在甲骨刻辭中。比如,《周易•小過卦•上六》的爻辭就是“弗過遇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我們按照“觀象繫辭”的作《易》宗旨,可以發現這裡的確象辭“弗過遇之,飛鳥離之”和兆辭“凶”之間具有對應關係,已經實現了兆辭對象辭的解釋,在全部《周易》中是十分完整的象辭和兆辭的對應,但是,這裡卻偏偏出現了“是謂災眚”四個字,這裡的“是謂災眚”四個字很顯然是屬於“放在一道不倫不類”的。我們曾設想這四個字可能是後代傳抄或註解的文字誤入正文中。可是,至今在已經出土的簡帛類各種版本的《周易》中,卻一直就是如此出現的,根本不是後代傳抄或註解的文字誤入正文。那麼這裡的”是謂”句式和對“災眚”概念的解釋,與全部《周易》三百八十四爻完全不同。因此,只是以上古漢語中出現個別怪異詞語作為判斷此偏甲骨的真偽,是完全靠不住的。 

再看這裡出現的人名。胡厚宣、齊文心等先生主張這裡出現的人名怪字很多、“弟”和“子”二字在甲骨文中的用法不是這種家族和血緣關係的含義等等。此說初看頗似有理,然而我們把真實可信的甲骨史料提示出來,就可以發現他們的主張有多麼武斷了: 

“婦妥子曰稟”、 

“婦妥子曰蒦”…… 

以上出自《甲骨文合集》21727、21793。 

這難道不正是在這種家族和血緣關係的含義上使用的“子”字?!而且,這裡的“某子曰某”的格式難道不正是和家譜刻辭同出一轍?! 

再看這裡出現的:“貞勿□昉弟”,出自《金璋所藏甲骨卜辭》第616篇甲骨,難道不正是“弟”字作為兄弟意義的用法? 

於省吾先生在《甲骨文家譜刻辭真偽辨》一文中,針對這些用字怪異的人名,從甲骨文字的演變規律出發,對上述十三位人名用字進行了詳細地考證。特別是有些文字的寫法,如“弟”字,在該片甲骨出土和著錄的1903-1908年期間還根本不可能被準確地認識、卻在1940年出版的《殷墟文字乙編》中才得到證實等多個確鑿的鐵證,認為這些人名用字的字形是作偽者不可能看到、也不可能具有的古文字學知識背景。於先生的這一考證,從古文字學立場上已經解決了否定論者對家譜刻辭中的怪異人名用字的質疑。 

那麼,接下來在家譜刻辭中的問題是:“帷子曰壹”和“壹弟曰啟”同為第五代,“洪子曰御”和“御弟曰修”同為第九代,有什麼必要在這裡相同輩分的人同時舉出兩個?為什麼還要特別記載“壹弟曰啟”和“御弟曰修”呢? 

根據我們對商代歷史紀年的了解,這種現象只在下列情況下才出現,即: 

他們都是當時隸屬於商王朝的小的諸侯國國君繼承人,所以才有必要在同一片甲骨上相同輩分的人同時舉出兩個。也就是說,當時的倪姓是殷商王朝統治下的一個小諸侯附屬國的國君,在那裡奉行的卻是長子繼承制,而在第五代和第九代卻出現了兄終弟及的現象。“帷子曰壹”和“壹弟曰啟”同為第五代,“洪子曰御”和“御弟曰修”同為第九代,因為他們先後繼承王位,所以才有必要把他們的名字同時記錄下來。我們考察《史記•周本紀》中的記載也可以發現,同為商王朝附屬國的周人,在開國之前的王位繼承上一直也是以長子繼承制為主、兄終弟及制為輔的。普通的百姓和貴族是完全用不着這樣記載的。而這一現象根本不是當時的作偽者所能理解和偽造得了的。 

看起來,我們對於商王朝及其所屬國的王位繼承制問題需要重新審視。 

王國維先生在《殷周制度論》一文中曾經考證: 

特如商之繼統法,以弟及為主而以子繼輔之,無弟然後傳子。自成湯至於帝辛三十帝中,以弟繼兄者凡十四帝;外丙、中壬、大庚、雍己、大戊、外壬、河亶甲、沃甲、南庚、盤庚、大辛、小乙、祖甲、庚丁。……故商人祀其先王,兄弟同禮,即先王兄弟之未立者,其禮亦同,是未嘗有嫡庶之別也。此不獨王朝之制,諸侯以下亦然。 

如上所述,商朝的王位繼承法是採用兄終弟及制的,兄無弟則傳兄之子。但是,這一制度是否推廣到商的所屬諸侯國,史料中一直是語焉不詳的。而我們通過《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第1506片甲骨的史料記載,卻發現了在倪姓諸侯國中,是長子繼承制為主,而兄終弟及制為輔的。 

上述甲骨文家譜刻辭中出現的十一代、十三位祖先,考慮到當時殷商時人的平均壽命,我們按每代20-30年計算,則這一家譜涉及到的歷史長達220年-330年。幾乎涵蓋了整個殷墟甲骨文使用的歷史年限。陳夢家先生在《殷虛卜辭綜述》一書中將這件第1506片甲骨定為殷王武丁時代所刻。誠如是,則第十一代的“射子曰商”及其“商子曰某”的第十二子孫應該生活在殷王武丁時代。武丁生活的時代大約在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之間,在位59年。則倪姓的始祖倪吹又將比此再早220年-330年。即公元前1470年或1580年,這正是殷商王朝建國不久的太丁、外丙、中壬、太甲四帝的時代。因此,一篇倪姓甲骨文家譜刻辭,幾乎和殷商王朝的傳承是並列發展而來的。換句話說,這一家譜歷史年代和殷商歷史年代是一致性的。在這塊甲骨出土的1903年,無論是學術界還是作偽者,還沒有人對商代的歷史紀年有如此清晰的認識。 

過去,在甲骨學界一直存在着有關第1506片甲骨真偽問題的爭論。主張是偽刻的學者有郭沫若、容庚、唐蘭、胡厚宣、徐中舒、陳邦懷、丁驌等先生,主張是真品的學者有董作賓、陳夢家、於省吾、饒宗頤、張秉權、張政烺、李學勤等先生。近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甲骨學家認為它是真品。上述家譜刻辭歷史年代和殷商歷史年代的一致性,是我們判定第1506片甲骨文家譜刻辭和骨片皆為真品的最為重要的年代學證據。這片甲骨是1903年出土,當時對於商代歷史年代的準確認識還無從談起。而文字字形到人名所包含的歷史信息,根本不是後代所能偽造出的。 

再看刻辭的書法問題。齊文心先生主張“通篇文字刻工粗疏,字體軟弱,以中間橫排十個子字最為明顯。與甲骨文真跡所表現出的以圓熟的技巧,刻成渾厚雄勁的文字是截然不同的。”對比照片和拓本,我們發現此說並不盡然。具體到單個人名用字,只有前幾個人名字體是有些纖細,但那是因為這些字受到了筆畫、骨質等方面的因素制約而成的,其他文字則皆是”渾厚雄勁”、上下一氣貫通的,絲毫也沒有呆、滯、拙的感覺。齊先生上述之言,有些求之過甚。因為,於省吾先生在《甲骨文家譜刻辭真偽辨》一文中很明確地指出家譜刻辭”文字姿勢遒硬調協,其行款曲伸自然,皆非作偽者所能企及。” 

我們再看看親自觀察過這片甲骨的著名甲骨學家陳夢家、張政烺等先生的看法:“1949年春與朱德熙、馬漢鱗再三討論,確認為原刻。張政烺見告,他也早已肯定它是真確的。” 

接下來,我們繼續考察倪姓的由來及其地理位置。 

根據第1506片甲骨刻辭,我們知道了倪姓在歷史上最早的祖先是倪吹。 

甲骨文中的“兒”即“唷保簿褪恰蹦摺薄!班”和“倪”為後出字,加“邑”部偏旁,大都與古國有關,表示國名或者城名,甲骨文和金文中時常出現“兒人”、“兒伯”、“史兒”、“小臣兒”等歷史記載,更加證明了當時倪姓是個小諸侯國這樣一個歷史事實。這是典型的“因地以成名”的得姓方式。“唷庇搿澳摺畢嗤ǎ氪呵鎿焦貝院螅澳摺弊秩〈皟骸薄ⅰ班”,成為姓氏用字。 

根據宋代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一書的記載:“啵擼鱟圓苄鍘[ノ涔獯巫佑卩,是為小邾。其地東海望喑鞘且病!痹諡那嗤鰲鈍ス字印飛希涿募竊兀骸奧街罩鏜ス髫屎橢印薄U庖幻囊庖迥嗽謨詘凳咀旁諫討苤鋇秸焦逼詰納窕按抵校ス恰奧街罩鎩薄0湊鍘妒辣盡返募竊兀骸拔飠厥仙街鍘保諼飠刂埃蚴切頻鄣惱凶嬪狻⒉餿⑹襠絞杴醭ぶ蛻х鎩Ⅱх鐧拇五譖蚴仙啤⒊頻膬鶴詠欣賢⒗賢⒏喜孔宓吶詠靖I酥乩韜臀飠亍H鞝艘岳矗蚰噝粘鱟圓苄眨簿褪淺鱟約盞男頻邸6街盞姆蛉伺噬貪玻貪慘蚋ㄗ羲吹塾泄Γ凰吹鄯庥誆艿兀⒉芄托詹堋9蝕耍噝粘鱟圓苄眨丫巧瞎攀貝氖獻濉⑿帳戲⒄故飛系囊桓齠邸� 

在上述殷商甲骨刻辭中,倪姓的先祖名叫倪吹,他生活的時代殷商王朝建國不久的太丁、外丙、中壬、太甲四帝的時代。即公元前1470年或1580年前後。而在此之前的夏代和五帝時代,應該就是倪姓的遠祖曹姓的時代。而到了倪射的兒子倪商的時代,按照我們的上述推斷,顯然應該是商代晚期。很可能他已經是末代皇帝了。因為武王克商以後,曾經封古曹國的後裔曹俠到邾地,繼承陸終、吳回的香火。邾地,就在今天的山東滕州一帶。因為近鄰魯國,所以當時邾國成了魯國的一個附庸國。周宣王時代,再次封邾顏的小兒子到啵槌尚碌男≯ス`成了小邾國的國都,於是,小邾國國君開始以嗟匚眨≯ス墓涑閃肅國。“唷弊鍾冶弒硎境淺亍S滌諧淺氐泥人,加個人字偏旁就成了“倪”姓。從此,“啵擼斃照蕉ㄐ汀!豆虼�•莊公五年》中記載有“秋,倪黎來朝”、《左傳•昭公二十年》中記載了“倪甲出奔鄭” 一段歷史事實。在春秋戰國時代,倪國是“齊威王所謂泗上十二諸侯”之一。簡單來說,倪姓從曹姓中誕生,經過歷史演變,最終出現了倪姓。殷商甲骨刻辭的真實存在,宣告了中國千古第一家譜的出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範例哲學:“統一場論”的本體支持和界
2015: 言論密碼論語
2014: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家務清單
2014: 孩子十二歲前須養成九個習慣,一旦養成
2013: 還原與整體, 知識與智慧
2012: 雷人怪事:中共在西藏暜及中國文化
2012: 論文的煩擾
2011: 好同學:該不該給兒子買避孕套
2011: ZT: 方舟子說賀衛方沒資格做教授到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