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木樁:中國和美國教育學術界的若干比較
送交者: 木樁 2016年12月31日17:37:0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以下的比較僅適合於具有研究性質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也僅局限於數學和應用數學領域,是否適合其他的機構,院校和研究方向,作者本人不知道。謹以次文,說明一些問題,澄清一些誤會。


晉升方面

    

   在美國,教授分三檔: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professor )。  副教授之前,沒有終生教職(tenure) 。對於晉升副教授和拿到終生教職的評審,相當嚴格仔細。評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外校同行專家的評審意見。這些專家通常和被評審人沒有利害關係,完全根據簡歷和主要科研文章,提出他們的看法。一般來說,這樣的評審,是比較公正的。這也避免了本系同事之間人際關係的干擾。外校同行專家的評審意見幾乎是致命的,如果他們評審意見不強,就算被評審的人有很好的人事關係,或者打通某些人事關係,做了手腳,系裡投票能夠通過,但在學院/學校一級還是有可能被否決。反之,如果外校同行專家一致給予很高的評價,即使系裡有人投反對票,或者有人出來“搗蛋”,晉升一般也能通過。為什麼?因為在學院/學校一級,除了要看有多少張反對票,更要看反對的理由是什麼。沒有站得住腳的理由,這些反對票不起什麼作用。更重要的一點,美國的晉升,不是同一個系裡的幾個人在競爭一個位子,而是只要評審合格就能晉升,沒有名額問題。所以在美國,尤其是在好的大學,只要關注於做好科研和教學,不需要考慮其他方面,尤其是人事之間的關係。在美國,拿不到頂尖學校終生教職的可能性並不小, 所以,在沒有拿到 tenure之前,候選人的壓力很大,必須勤勤懇懇,腳踏實地,拿出像樣的科研成績來。如果沒有拿到 tenure,也不是末日來臨,一般可以在降級的學校找到相應的位置。

   中國的情況:以前一直是從入校當講師開始就是終生教職。最近一些頂尖學校和研究院所,也開始實行 tenure 制度。但和美國很不一樣的地方是,晉升職稱的競爭是在同一個系的同事之間進行的。比如,這個系今年有三位老師都申請晉升副教授,但只有一個指標,既使這三個人的水平都很高,也只能晉升一個,那麼,另外兩個得不到晉升的人,他們心裡永遠感到不公平。僧多粥少,沒有辦法的事,這就人為地帶來了很多學術之外的干擾。類似於美國的同行評議,以前在中國是沒有的,就算有也只是一個形式,材料往往是送到兄弟院校的相應院系,而不是送到具體的小同行專家去評審。兄弟院校的評審意見,往往比較空洞,套話連篇,無法用來區分候選人的相對水平。這種搞法的結果是,誰能夠最後得到晉升,就有很大的偶然性。這也使得很多系裡的老師,到處拉關係,彼此之間競爭,彼此之間不服氣,挫傷了很多人的積極性。大家沒有辦法專心至意地從事科研和教學,而把很多精力放在了人事關繫上。


科研方面

 

   在美國,尤其是在好的大學,科研成果一般沒有量化標準。那些科研優秀的教授, 他們在頂尖雜誌發表的文章,引用率,和獲得科研基金的情況,通常會比較突出,但是,這些量化的指標一般不會單獨要求。評判科研工作的好壞主要是通過同行的評議。同行專家都知道一項成果的分量,他們不需要藉助於雜誌的檔次,引用率的多少,來做出一個判斷。美國的大學或科研單位,寫好一篇文章,考慮投那一個雜誌,科學家首先在乎的是,這個雜誌的讀者群是否關心這篇文章的內容,這樣,一個影響因子比較低的專業雜誌,很有可能比一個影響因子比較高的科普雜誌更為合適。

   在中國,很多大學和研究機構,對科研都有量化的標準。 中國科學院情報研究所,每年都根據科學引用指標(SCI )的影響因子把雜誌分為一區,二區,三區。 這些五花八門的標準,包括在所謂一區,二區雜誌上發表文章的篇數,文章的引用率,和獲得的科研基金的情況,通常和職稱,待遇等直接掛上勾。在這樣的物質刺激下,寫好一篇文章,考慮投那一本雜誌,首先在乎的,是這個雜誌是一區的還是二區的。回到國內,經常聽說有人用文章去“衝擊”某本頂尖雜誌,似乎衝擊上了,就中了頭彩似的。這種功利的做法,很難達到最佳的科研效果。

 

學生培養方面

 

   在美國,至少在數學和應用數學方面,博士生的培養,還是比較全面的。博士生入學後,至少要學習一年至兩年的基礎課程,然後通過博士資格考試,才能選導師,開始論文研究。基礎課程和博士資格考試,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大部分導師對學生的指導,考慮很周到。雖然不同的導師,風格有所不同,有的管得比較細,有的則是粗線條管理,無論那種方法,都能給學生建議合適的研究方向和課題,指導學生對以往的工作進行仔細調研,然後由淺入深地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碰到低谷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什麼進展,這時候學生往往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擔心自己不合適做科研。這種時候,導師的鼓勵和指導十分重要。一旦過了這個低谷區,學生做出了結果,哪怕是很小的結果,信心都會大增,科研積極性也會高漲,成果會越出越快,越出越多,進入良性循環。一個好的博士生,在拿到博士學位時,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科研習慣,給以後的科研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種博士生的培養方式,需要導師花費很大精力。所以,在美國,至少在數學和應用數學方面,每位導師不會同時帶很多博士生。博士畢業時,一般沒有量化的標準,諸如發表文章的篇 數。但不合格的學生,導師是不會讓他/她答辯的,這裡沒有調和的餘地,因為這牽扯到導師和學校的學術聲譽。


   中國博士生的數目,在最近二十年,經歷了大躍進。據說現在的博士生的數目已超過了美國,世界第一(是不是可上吉尼斯 ?)。但這樣一來,質量就很難以保證。往往一個導師同時會帶很多博士生,如果這個導師是學校或學院的領導,這種現象就更嚴重。有很多學生一年也見不到幾回導師,論文研究基本上是瞎子摸象,自己琢磨,或者讓博士後帶新來的博士生,這樣的效果可想而知。一般在國內的大學,倒是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條條槓槓,比如,要在SCI 雜誌上發表兩篇文章,才能拿博士學位云云。有的學校甚至想出盲審的招數,也就是把博士論文的導師和學生的名字蓋住,然後送到外校去評審。問題在於,那些評審專家,並不一定是小同行,很難給出準確的評價。這種做法的出發點,是不相信導師的水平和判斷,要靠外面的專家把關,看似比美國還嚴格,其實是根本不能靠它解決博士論文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

 

   國內教學科研上存在的問題和種種弊病,在最近十幾年間,有着不同程度的改進,但還是治表不治本,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提升和改革,任重而道遠,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完善。

 

*** 祝萬維朋友們新年快樂!在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