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ZT:控制軀體的靈魂與機器靈魂概念初探 紀 軍
送交者: hare 2017年01月13日19:02:1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控制軀體的靈魂與機器靈魂概念初探

 

 

 

 

古往今來,人類對神秘的東西也總是嚮往的,而且還存在着一種恐懼地嚮往。神秘主義也由此誕生,哲學與宗教也更是它的升華。我們今天來思考一下這方面的嚴峻問題,但不是神秘的方式,而是科學的方式。

宗教上有一種觀念,靈魂與上帝常常是聯繫在一起。而且支配靈魂的,又好像是自己,又好像是上帝。

哲學上在努力思維着——靈魂是個什麼東西?它存在還是不存在呢?承認它存在,似乎不對,反過來認為它不存在,似乎也不對。

科學上,始終以存在且可以實證的試驗為依據,來確定事物及規律的嚴格與正確性。所以常常迴避這樣捉摸不定的,無法實證的怪談。

 

一、什麼是軀體?

 

人做為一種存在物,被人們認識到:獨立的人都有一個獨立的軀體。活的軀體可以產生一般人們所認識的運動,也就是自主控制的運動;而死的軀體不能自主運動。這就是人們常常將它們區別對待的原因,活的一個叫軀體,也叫身體;死的一個叫屍體,也叫遺骸。

而一頭在森林中倒下去站不起來的大象,可能就是即將變成遺骸的一個軀體。

在河面上,我們常常能看到許多飄浮的蜻蜓的遺骸,這些都是之前空中飛舞的軀體。

但是,道路上飛跑的汽車,我們不叫它們為軀體。可是,在汽車報廢場上,我們看到的許多報廢的汽車,我們卻將那些報廢的汽車叫做汽車遺骸,雖然不夠科學,但卻能被理解,並被大眾所接受。

再有一個特殊的例子,一隻從毛毛蟲變過來的蝴蝶,毛毛蟲算蝴蝶的軀體嗎?好像不算,那麼毛毛蟲的遺骸呢?有人說它沒有骨頭,所以沒有遺骸,對嗎?那麼,毛毛蟲成長中死去了,它有一個屍體,叫遺物還是叫別的?我們暫且還把它叫遺骸。即便它沒有骨頭,那怕它只有牙齒那麼一點骨質樣東西,也不妨礙我們將它叫做遺骸。可是它變為蛹,再變為成蟲,它的軀體沒有了,遺骸也沒有了,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解釋呢?這裡暫且不做細緻討論。

現在給出軀體的說明,軀體是指動物界的一個獨立的能夠自主控制的活的存在物,且更具體地指其獨立的且完整的物理性的整體。今天,同時將這個概念延伸一下,將動物界這個限定擴大化:軀體也可以指自然界或者人造的一個獨立的能夠自主控制的活的存在物。同時其報廢狀態的遺留物,則統稱它們為各自的遺骸。

 

二、什麼是骨架與架構?

 

從對人的觀察來看,骨骼是人體的一個重要且核心的組成部分,它起着支撐身體的作用,還有連接與保護器官等的作用。是身體運動系統的一部分。而骨骼的整體結構,在分離出身體獨立來看的話,就是骨架。骨架是身體中骨骼系統的結構形式的統稱,而且更偏重於其整體性的被看待時的對象,而不具體化到某一塊骨上面。這個由全部骨骼構成的,而不包括韌帶等連接物,以及其它組織的,與身體所相互約束與制約而形成的這種骨骼之間的結構關係,被稱為純骨骼結構關係,也稱為身體的骨架結構。

骨架結構被獨立出來,可能在離開身體後現實的意義不大,但做為研究的一種形式,它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雖然是身體的一部分,現在,它虛擬出身體後,卻可以做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而不再屬於身體。這便是我們所討論的意義。

如果對一隻螃蟹來說,它的骨骼是在體外,而不像一般脊椎動物一樣。但是,它的全部的甲殼等,獨立於身體之外後,所構成的就是螃蟹的骨架結構。

骨架就是骨架結構的抽象描述。它不具體指人的還是螃蟹的,但是卻可以概括所有的這類具體結構。它是一個概念化的描述與指代。

當人們在建造房屋時,都會有基礎與支柱,以及屋頂,這些是每個建築物的基本特徵,同時它們也被叫做房屋的骨架,更多的時候卻稱它們為房屋的架構。

對於任何一個大的系統,都有一些最基本的特徵與關健性支撐部分,這些主要部分就被稱為該系統的架構,並且它也只是一個抽象,而不是一些具體化的東西。有時也被用來指稱部分關健作用物之間的關係。

比如對於一架飛機來說,輪子就不是它的主要部分,而機翼卻是它的架構所關心的重要部分。

 

三、什麼是肉體?

 

對脊椎動物而言,除去骨骼之後的,所有的剩餘部分就是肉體。皮毛可以看做是肉體的附屬物。肉體是依附於骨骼結構的,是由骨骼結構所支撐的,這個觀點不是醫學上的,而是邏輯上的一種抽象。實質上它們相互間有着彼此複雜的聯繫。而現在我們關心是獨立看問題時的方法,是一種假設,一種虛擬的分離。分離後的肉體不含有骨骼和骨質。

而對螃蟹來說,肉體是依附在甲殼內的,同樣,分離甲殼後的剩餘部分是螃蟹的肉體。螃蟹的皮毛是骨骼的附屬物,而不是肉體的。

肉體依賴於骨骼來相對地固定自己的組織結構,骨骼的運動則由肉體的作用而產生。

軟體動物沒有骨骼,同樣有一個完整的肉體結構。

肉體的形態是多變的,骨骼的形態卻是相對固定。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觀察。

對於不同於宗教與醫學的觀點,我們用邏輯化的虛擬觀點來看肉體的性質。肉體是由許多功能豐富的組織系統所綜合構成的,而這些總的功能就是肉體的性質。比如實現血液循環與代謝作用,消化與吸收功能等。

對於非動物的機械性系統來說,有沒有肉體,好像問題的提法有些可笑,但我們可以仔細地想一下。動物的肉體是除去骨骼之後的,所有的剩餘部分;同時,前面又提到存在一種系統的架構,它類似於骨骼結構;那麼,我們不妨假設這些系統架構可以被物理化,這樣,架構之外的東西與物理化的架構分離之後,這些部分也可以被看做一種邏輯化抽象的肉體。這些實際上的物理體組成的各功能部分,也形成了邏輯上的肉體的性質。

 

 

四、什麼是系統?

 

獨立的軀體是系統嗎?軀體與系統有什麼區別?軀體的概念我們已經在前面約定了,但系統這個概念抽象起來也比較雜亂,但如何能夠成為我們所討論的一個共同的約定呢,這就要加以條件限定。對於人的軀體來說,醫學上有多種系統的說法,比如血液系統、神經系統等等。這些系統都是軀體的部分系統,整體的又是什麼系統呢?

整體的系統就是所有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及其功能作用的綜合體,且不可被分割。分割後的多個部分,在獨立存活時,被認為是多個整體系統。對這樣的整體系統,我們約定它為系統。

同樣,對軀體內部的,諸如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則稱為子系統,每個子系統都由一定的內部組織所構成。

機器的系統如此看來,就更加簡單了。如汽車這個無生命的機器,也是由許多相互作用的子系統所組成,像傳動系統、轉向系統、電控系統等。而這些所有的子系統一起共同構成了汽車這個整體的系統。

所有的構成系統的子系統,都是相互作用又相互影響地被聯接在一起,它們可能分別承擔着不同的功能。這些子系統也常常被稱做系統組織,也被看做為系統的組成部分。

 

五、誰控制了系統?

 

可能大家會認為前面的肉體與骨骼的劃分有點太簡單化了,而且似乎超級簡單了。又好像許多東西沒有說清楚,似乎疑慮更多了。比如連接骨頭的韌帶組織,好像不含在骨骼里,好像它又不屬於肉體,那麼應該怎樣理解這個呢?現在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純骨骼結構不包含韌帶,包含了韌帶後,骨骼結構就變成了骨骼系統了。它的存在會導致更多的骨塊被連接到了一起,而不再是獨立分割的。所以,韌帶是一種特殊的連接組織。它可以被看做為是骸骨結構的附屬物,也可以看做是肉體與骨架相連接並作用的關聯物。那麼,它的所屬似乎存在着二義性。如果做為骨骼的附屬物,應該劃分到骨骼系統才合適,為什麼不那樣劃分呢?

由於我們對肉體的劃分,使用了一個籠統的泛化的一個概念,因此,除去骨骼之外的統稱為肉體。今天人們早已經有了更細緻的認識,那麼骨髓與神經,是不是肉體呢?按前面的說法,又應該屬於,可一般認識卻不那樣。現在,就將它們分開來看,將骨髓與大腦等神經組織統稱為神經系統,屬於一個受骨骼保護的,連接軀體各部分的一個子系統。同時將韌帶等看作為連接物,構成為軀體內部的連接組織。血液是系統內部的一個循環子系統。總之,肉體是軀體內除骨骼之外的各個子系統的總和。

那麼,誰控制了系統呢?

心臟的運動驅動了全身血液的流動,血液流動到哪裡,分配多少,似乎不受控制而是按血管的結構與路徑分配流動的。其實它們是受身體中的一些化學物質所影響或控制的,心臟只是血液循環系統的一個驅動中心。

前面講述了系統是由多個子系統而共同構成的。各子系統又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着,各子系統可能會有一個自己的中心,也可能是分散的而無中心的。但每個子系統都有其獨立的功能與作用。那麼,子系統的作用如何發揮呢,誰又影響與控制子系統呢?對子系統來說,影響它的應該是與它緊密相關的一些子系統,而控制它的,應該是能夠直接干涉它的功能與作用的主系統,也就是整體的系統。整體系統通過什麼方式去控制呢?醫學上告訴我們,對於一些子系統的影響與控制是通過激素類化學物質來完成的。運動系統產生的肌肉運動,也是通過神經系統的作用,而在肌肉中激發了化學物質而產生的。

難道是化學物質控制了系統?這樣說難免太籠統了,即便是化學物質有這個作用,那麼又是誰產生了這些化學物質,又是什麼條件導致了它的傳遞呢?這些物質只是一種信息,或者代表信息的一種傳遞。它傳遞的目的就是一種作用,一種功能的實現。

誰產生了這些化學物質,對於不同的子系統,產生源可能是不同的,有的是該子系統外部的組織系統產生的,有的是它內部產生的。對於它傳遞的條件,則是子系統間或主系統與子系統間的功能需要而導致的,那麼條件的設定就是其控制的一個手段與方式。神經驅動也是一種方式。

軀體系統的控制就是各系統間的信息傳遞與條件設定。當條件發生變化時,一系列的響應機制也使系統產生了新的運動與變化。

 

六、靈魂存在嗎?

 

傳說中,許多人認為是神給了人的身體與智慧,而人是由靈魂所控制的。

在許多宗教與信仰中,這點是很普遍的,但是,多數人卻不認為除了人之外的其它生物也有靈魂。似乎靈魂是人所特有的。這也不是說所有的宗教都這麼認為。

提到靈魂這個話題,似乎神秘的東西太多了,而且也並非有哪個確定的學科能揭示它。

前面我們探討了系統的控制,而認為控制是子系統間的相互作用。但是誰來協調這些作用與控制呢,難道只是某系統的一種條件所影響而導致的嗎?這些子系統的條件產生是不是還有某種機制呢?比如身體各部位都需要血液,血液也都能夠到達各個組織系統。某個部位創傷出血了,血液內部的應急修補機制也被相應地啟動了。而比如人的腳步要向前移動,就有大腦控制的周身的協調運動來實現這個移動控制。人可以這樣,其他動物也可以。有人說這樣的控制不算靈魂,靈魂是更高級的。

那麼,我們都知道,所有高級的事物都是有基礎的,而且沒有任何基礎支持時,高級的東西只是一種空虛的幻想。

我們分析了功能作用與控制,那麼以這些為基礎,是否在其上真的存在靈魂呢?靈魂又是什麼呢?

 

七、怎麼認識靈魂?

 

原本的系統中的各子系統,相互協調的作用,如果只是系統的一種生存關係,那麼,對於整體系統來說,什麼支撐並控制了它,它在哪些方面高於子系統,它又如何牽制與影響子系統,並且,整體系統的後面,是否還有另一層神秘的東西?

由於不同的語言,對一個比較抽象而模糊的概念來說,其所指代的內容是不相同的,也就是其內涵與外延還是差異比較大的。對於靈魂這個東西與詞,在古代,各種宗教與哲學也在探討,但是,這些探討的對象是同一個東西同一個對象嗎?可以想像,很亂,他們似乎又有某些相似,又好像不同,人類歷史已經夠久遠的了,仍然摸不着靈魂的頭腦,可是,它卻又像一種人們都能理解的東西,開口想說出它,卻又表達不清楚不準確,真是有點對它“知道又說不清”。

難道我們是在玩文字遊戲嗎?不是,我們有點不想用這個概念詞,卻又不好直接引進一個新詞來說明並表達它。由於那樣太不準確,又太雜亂了,可是,問題偏偏是人們卻樂意接受那種模糊不清的東西。

靈魂這個詞在文學中的使用頻率應該是比較高,在日常的人際交流中,也是比較常用的。那麼,在科技方面呢,好像探索的人多,抓住它的辮子的人卻不多,而且越探索越神秘,越探索越沒有結果。

我們現在從底層一步步往上走,看看能否走到它的附近,去觸摸一下它吧。來揭開它的面紗,看它是否處於很高的地方。

為了認識它,我們需要為每一層鋪墊一些相互連通的路徑,這樣才能一步步往上走,不然會高低不分的啊。

對於最底層來說,可能是子系統的一些小的組織體,乃至細胞體或者角質物等,對它們還需要進行如何處理呢,要去給它們“上顏色”嗎?是的,這是必須的,只有將它看清楚了,才能看清它們與其它的關係。這個清楚不是走進去看,而是理出它們相關的組織的連接以及功能關係等。也就是說,要理清它們各底層的內部的組織體之間的關係,以及與外部的關係和類別。這樣我們可以叫一個內部的關係連接為內連基鏈,將與外部的一個連接叫外連基鏈。整體貼合上去的連接叫面基鏈,而束狀連接的叫線基鏈。這只是底層關係的一個例子說明。

在這些基鏈中,有些是互通雙向的,有些卻是單方向的,即其上所傳輸的信息或者物質只是單向的。

而對於一些子系統來說,其可能需要一些再高一層的概念,由於它們與其它子系統的相互關係不再是基鏈的關係,而是更高級一點的關係,同時,可能複雜性也更增加了。

對於一個子系統來說,其內部總有一個系統功能,這個系統功能也是子系統在系統中的一個總的表現。

現在我們將這一個子系統假設獨立一下,讓其與整體系統分離開。這樣,就可以獨立來觀察該系統了。

首先將子系統內部的各功能組織進行新的劃分,使其變為一個更便於觀察的內部結構較明晰的獨立系統。

然後,再對各組織模塊進行替代。就是所有能被劃分出來的功能組織體。如果該子系統能被完全地用功能體劃分開來,那麼就可以完全地被替代。

最後,將所有組織模塊被替代後的該子系統再回填入原來的軀體中,這樣,這個子系統就還是原來性質的子系統。同樣,這個軀體也是原來性質的軀體。

這樣,如果這個軀體有靈魂,那麼,它還是有靈魂的。如果這個軀體沒有靈魂,那麼,它也是沒有靈魂的。

當多個這樣的子系統被替換之後,軀體的性質應該是沒有被改變的,那麼這些子系統都是可以被替換的嗎?我們認為是這樣的,前提只是保持功能作用與性質不發生變化,子系統的內在表現與外部銜接功能等完全一致。

這樣就出現一個問題,靈魂在哪裡?在哪個子系統中?它是存在呢還是不存在呢?它是可被替代的還是不可被替代的呢?

相信宗教的人可能不應該再看下去了。

每個子系統中是不是都存在各自的靈魂呢?如果存在,我們做前述的那樣替代,會不會就把靈魂丟掉了呢?把具有靈魂的性質丟掉了呢?

我們替換的前提是功能對等的性質替換,替換之後的整體系統是不會影響性質的,那麼,靈魂不存在被替換,也不存在被丟失。那麼,靈魂不存在於子系統了。應該是這樣的。

它不存在於子系統中,那麼就不存在了嗎?還是它只存在於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像大腦這種組織中嗎?由於人們對神經系統認識與大腦認識還不夠充分,是不是還有個靈魂的大腦腦區呢?

如果神經子系統也被功能劃分替代的話,有沒有靈魂的功能呢,有沒有靈魂的功能組織模塊呢?我們認為,在功能作用和性質上不需要或者不存在時,替代之後也不需要不存在,靈魂的功能組織就好像是這樣的一種不需要的組織。所以它應該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

那麼如果這樣了,靈魂的討論也就沒有意義了吧。依據上面所討論的,傳統的靈魂的概念在整個功能替代的對等分析中,是一個空虛不存在的,因此,到現在為止,傳統的靈魂與之後的討論將劃清界線。為了更好地描述與討論,可能會重新引入其它相應的詞語。

暫時為了討論的需要,我們暫且將傳統的靈魂稱作空虛靈魂。對此空虛靈魂我們不好進行界定,更沒有替代其的可行策略與邏輯操作方法。現在我們暫時拋棄空虛靈魂的概念,來抽象一下現實可操作並認識的實體靈魂,或者稱作實在的邏輯靈魂,即實在靈魂。

實在靈魂就是可以被確切地感知並被功能性認識的一種系統組織中的作用物質或者信息體。

這樣的靈魂就是我們可以進行邏輯操作的,並被加以認識或者實現的一種物理存在了。

 

八、靈魂能被分離嗎?

 

對於實在靈魂,存在於軀體的哪裡呢?我們是否認識了它們呢?如果它存在於軀體中,那麼能被分離嗎?現在我們就討論這個問題。

實在靈魂是可以被認識的,並可被功能性描述的,是一種能夠傳達一定信息作用的信息體,也可以認為是信息媒介物質上的內容。

這樣看的話,實在靈魂也好像是虛物質一樣。但它與空虛靈魂有什麼不同呢?它與空虛靈魂的區別還是挺大的。首先,實在靈魂是可被確切認識的,是有條件有基礎的,可被進行實在性描述的。而空虛靈魂的描述,是一種沒有依存基礎的人為的,臆猜性的幻覺描述。其次,實在靈魂具有功能性作用,可加以邏輯化的物理性操作,而空虛靈魂只是一種文字性的說法,沒有邏輯性操作的可行性手段。因此,實在靈魂是一個物理性的抽象概念。空虛靈魂只是一個社會性的口頭文字概念。

對於實在靈魂,認識與界定也是初步的,其作為一種邏輯性的存在,在物理上也是有所表現的。同時,我們還關心,這樣的實在靈魂能否被分離呢?

為了進一步探索這個問題,還應該更細緻深入地對這些概念進行認識。實在靈魂只有一個嗎?靈魂是一個子系統嗎?靈魂的存在形式又是怎樣的呢?靈魂由哪裡產生的?

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它所依存的基礎。對於每一個子系統,它們是整個系統的一部分。而所有的子系統才組成了一個有機的大系統。而這些子系統又彼此相互聯繫,又可被邏輯性地獨立出來。如果在這些系統之上有所謂的實在靈魂,那麼它應該存在哪裡呢?是獨立的一個子系統,還是寄居在主系統的一個不可捉摸的秘密組織體中。我們不認可這樣的假設。這樣的假設是沒有依據的,不可正確邏輯推理的。

現在我們再次對實在靈魂進行一下認識,它是一種以其它媒介為基礎介質的信息傳遞。也就是說,它只是一種物質流或者信息流,其流動的表現就是將信息源傳給目的組織。從細微的方面看應該是這樣,但這些細微的表現與所謂日常高深的靈魂感性認識是不是差異太大呢,似乎許多人難以接受這樣的認識。但這些卻是正確的認識的基礎。既然它是信息的傳遞,那麼,它就有傳遞的方向,由誰傳給誰。誰是發出信息的發生方,誰是接收信息的信標目的,即受體方。就是雙向信息,也應該有所謂的互動方。

這種信息交互是靈魂嗎,但可以認定,這一定也是靈魂傳遞的基礎。

信息的傳遞,代表着一種不同組織間的作用,當在子系統內部時,是其內部的作用影響;當是子系統間時,是相互的作用影響;當是子系統與主系統時,是協調控制與反應;當是主系統與外界時,是外部感知與反作用應變。

實在靈魂也是一種信息傳遞,這種傳遞與一般性的信息傳遞有無區分,是否相同。我們可以假設,每個子系統內或者系統間都有信息傳遞,而這種信息的正常傳遞,是軀體正常運行的基本保證。當子系統間需要進行溝通時,也是相互通過媒介作用的傳遞進行的,多數是化學的,也有是物理的。而這些信息的傳遞是它們協調作用的一種機制。這種機制,可以抽象地看作是一種功能作用。

每一種子系統都有其獨立的系統功能,因此,它也必然與其它子系統發生着作用,同時它也需要其它子系統功能對它的支持。這樣,它在系統中的功能作用是一個相互作用的特定功能子系統,那麼,從信息加工處理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子系統又是一個完成特定信息處理的一個信息子系統,它的信息功能就是該組織功能的系統協調與特定信息反應。

如果每個子系統都可以抽象為一個特定信息子系統,那麼,它就脫離了物理實體存在,而被邏輯性的虛構化處理了。而所有的子系統全部被虛構化之後,它就成了一個純的邏輯性連接的虛構化系統框架了,這個虛構框架是該系統的抽象,也是該實體系統的一種映像。但這種虛構框架是以實體系統為基礎的,不是隨意虛構出來的。

在這個角度來說,如果實在靈魂也是一種信息流的話,那麼,它就一定是處在這種虛構框架中的,它的所有的傳遞方式,也不能脫離該抽象的虛擬框架。也就是說,實在靈魂是屬於這個虛構框架的。

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實在靈魂也是實在軀體的一種映像。

這種抽象化的映像,好像能被認識甚至似乎能看到,那麼,它可以與軀體相分離嗎?如果它是軀體的像,那麼是一體的,還是多體的呢?

物理學的原理告訴我們,實體與像,一個是真實的,一個是邏輯化的虛體,即真實的存在是一個實體,而邏輯的像只是實體的一個反映,它是實體的映射。人們可以透過它了解實體,但是,像不具有實體的真實物理性質,它僅僅只是實體的某個角度的一種反映。也就是說,它只是實體的一個片面的觀察,是某一種性質的描述或表現。也可以說是對物理性實體的一個邏輯性的真實描述。它可能是概況的,也可能是具體的,但它只是一個反映。

由於它只是實體的一個反映,所以它不能與實體相分離,分離後的結果,只能是該像只是實體的某個狀態或階段的一個片面的反映,是一個虛設的對實體的邏輯反映。因此,以虛構框架為依存形式的實在靈魂,也只是實體的某種像,它也不能與實體相分離。分離後的某種像,也只能是一個片面的反映。而且亦不具有實體作用。

 

九、什麼是靈魂?

 

前面分析中,指出實在靈魂是依存於虛擬的邏輯系統架構中的,這也是一種邏輯的抽象。這各抽象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分析方法與手段。但是,這樣能否捕獲靈魂呢,能否界定出它的存在與作用呢。為此認識靈魂也是一個重要的前提。

對於一個子系統來說,它在整體中的反映就是與大系統結合,實現其小系統與大系統的作用。小系統正常運行時,大系統與該小系統就一致地保持着一種相對的平衡。比如消化系統在進食以後,就有相應的消化酶等產生,這些作用,使得子系統能夠實現本身的消化功能作用。不同的食物刺激可能會導致不同類型的酶的產生。這些作用,是該消化系統的主要職能。但是,在子系統運行不太正常時,可能就會導致整個系統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惡性的。所謂良性的,就是能夠恢復的,而惡性的就是不能恢復的或者會造成極大損害的。

在不出現這些不正常的情況下,子系統之間也無時無刻地存在相互的溝通與作用,當我們把這些作用抽象出來看時,就可避免其它的一些東西的干擾,會讓我們看得更加清晰一點,由於各子系統也不是單純的,它與其它子系統間存在複雜的多種聯繫。現在我們將它們之間的聯繫抽象化為單純的一種聯繫,即該子系統只與其外部有一種聯繫,即系統間聯繫,這樣,系統間的信息溝通也就只有一種,即對外溝通。而子系統內部的組織間聯繫與溝通,叫內部作用溝通。按這樣的分析,整個系統的各部分都可以劃分成這樣的兩種溝通形式。對內溝通的作用是調節控制,對外溝通的作用是協調與相互作用。

靈魂的形式也是信息溝通,因此,它應該也是上面的兩種溝通形式的表現,即也被這兩種形式所概括。

對於子系統來獨立分析一下,將它看做一個封閉的球形體,內部是子系統的各種組織,對外它有一個可以互傳信息的基鏈。那麼物質與能量我們也抽象為信息,這樣,子系統的生命特性就能夠得以維持。

那麼,這個只有信息基鏈與其主系統相連的獨立子系統,是否有靈魂在其上存在或傳遞呢?如果整個系統的各部分都這樣抽象處理了,靈魂在哪裡,又怎樣作用呢?

如果整個系統全部這樣處理了,那麼這些子系統的每個基鏈都連到哪裡呢?這是一個問題,而且還是一個主要問題,我們把它看做一個命題,來予以分析處理。假設它們全部連接到一個虛擬的盒子上,這個盒子就匯集了整個系統上的全部基鏈連接。這個盒子由誰控制?沒有東西控制,由於我們抽象化之後,這裡是沒有東西,沒有實在存在的任何東西的,而這個盒子還是虛擬假設出來的。因此,它應該是不存在的,這只是一個邏輯假設而已。但這個假設我們以後還可能是要用的。因此,暫時給它起一個名稱,叫做“信息分支中心”。

現在,我們將這個不存在的信息分支中心的盒子抹去,將所有的基鏈連接到一起,因此,它們就相當一個信息總線,所有子系統都共用它。

各自的子系統按其各部分的所需取放相關的信息內容。就像各組織對血液的需求一樣,血管就像一個單方向流動的總線。

拿去邏輯盒子以後,基鏈是共享的,各組織對各種信息物質的獲取與投放,好像變成了各組織自己獨立的事情了。那麼實在靈魂會出現在哪裡呢?是各子系統內部呢,還是在基鏈上呢?如果說它可能存在於那個虛擬的盒子上的話,盒子已經合理地移去了,那麼還有它嗎,它不是也就沒有了嗎?邏輯上就是這樣的。

沒有盒子的總線式基鏈,其信息物質的流動,就是各子系統自身所協調控制的。這樣的話,實在靈魂也就只能存在於各個不同的子系統中了。那麼,這樣看來,靈魂就是一個分散的體系,而不是獨立的一個整體。這樣的情境,使得我們相信,每個子系統似乎都有一個靈魂存在,這樣分散的靈魂與整體系統中的其它靈魂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呢?

先來分析一下子系統中的靈魂吧,在子系統中,內部組織的協調控制,是內部的一種機製作用,它可能由內部的有控製作用的化學物質或者物理量來進行實現,也可能產生危機情況的一些異常信號。再來看一下子系統與外部的關係,由於邏輯的抽象,已經簡化為一條總線基鏈了,那麼對於與外界的關係,就變成了對基鏈信息物質的取放控制了。現在,我們將這種對內和對外的功能性作用所需的信息物質的機動性控制叫做靈魂。對內的靈魂表現叫做機能調節,對外的靈魂表現叫做施加控制與響應。

就是說,基鏈上的信息流入與流出,是由該子系統按一定的規則進行機動性控制的,這個控制的機理是與外界的子系統關係不大的,僅與基鏈上的信息物質與該子系統的機能有更大的關係。當子系統間需要相互作用時,它們需要通過各自來產生相關的信息物質,通過基鏈來實現這種相互作用。

現在就對靈魂有了一個較明晰的概念了,它僅僅是一種機動性的控制。

靈魂的機動性控制,表現在它們有一定的天生的差異性。有的子系統機動性強一些,有的就弱一些。有的控制可能複雜一些,有的可能相對地特別簡單。這樣,對靈魂的描述,也就出現了高低之分。有的反應快捷一些,靈活性強一些,有的就慢一些,遲緩一些,這些差異也造成了靈魂的多方面差異。

 

十、揭開面紗之後的靈魂——方機

 

我們抽象化以後,認識了靈魂,那麼這些有關靈魂的概念及關係,如何更好地認識並加以利用呢?

現在我們為了避免將實在靈魂與空虛靈魂相混淆,並且為了更深入地研究實在靈魂的邏輯性,將這種實在靈魂及其表現的機制稱為方機。含義就是相關作用的機動性方法控制機制。

然而,由於分散的子系統的方機不便於整體化系統地分析,現在我們再重新引入之前所虛設的邏輯盒子——“信息分支中心”,由於它只是一個信息物質匯集中心,邏輯上並不存在實質性的組織與控製作用。為此,需要重新調整一下,以便我們更好地分析與認識。

對於子系統內機能調節的內方機,和對外施加控制與響應的外方機,我們再分別將它們進行邏輯區分,這樣就在一個子系統內部,出現了兩種邏輯的方機。如果我們將外方機從子系統中進行邏輯分離,並將它提取出來,放入這個信息分支中心的盒子中,那樣這個盒子就有了新的功能與作用。將所有子系統的外方機全部移入盒子中後,這個盒子就具有了對基鏈的控制與協調作用,而且它們的控制機能也可以進行統一的描述,機動性也可以統一地觀察與表述。這樣,我們將包含外方機的盒子稱為靈動盒子,就是具有實在邏輯控制功能的含有信息物質分配機制的一個抽象化的邏輯盒子。那麼這個盒子就不是純虛擬化的了,而是含有邏輯功能機制的,所以,叫它靈動盒子。

這樣來說,一個子系統的信息控制被分割為了兩部分,一個為內方機,一個為外方機。而外方機又被統一划分出來,統一合併到了靈動盒子中,這樣,統一起來的子系統的外方機的集合,我們稱它為靈動控制體,簡稱為靈動體。

這樣,對一個軀體來說,方機就可以被劃分為靈動體與分散的內方機,因此,它們總體就構成了我們所分析的實在靈魂。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揭開面紗之後的靈魂,是可以加以邏輯分析與認識的軀體控制的本質。

 

(然而,當我們還原時,一個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一個真實軀體就會出現。)(說明:刊發時最好不要使用前面括號中的內容。)

 

十一、             未來靈異機器的構想

 

做為對靈魂的邏輯分析與認識,我們從抽象的體繫結構中認識了生物系統的控制運行機理,並讓我們可以捕捉到靈魂的可操作性與其邏輯關係,並讓我們摒棄了日常口語中所說的空虛靈魂的概念。使實際分析更貼合於事物的本質,並因此而引入了實在靈魂的新概念“方機”。並對其進行了淺顯的分析。

現在作為展望,對未來的具有靈動控制的方機結構機器,做一個前瞻的設想。一種空中游弋的機器,會獨自地設定飛行目標,自行避免危險與達成預設目標,而無需人為的跟蹤與控制。未來可能有跟隨與陪伴個人的各種馴服機器會層出不窮。微小的台面交流機器也會有各種用途。通過網絡替主人安排事務並制定計劃的工作機器也會不斷地誕生與更新。

人類與機器生命共存的社會將會拉開帷幕。

 

 

20118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徐罡:漢語拼音及輸入應得諾貝爾獎
2016: 美國簡史八.路易斯、克拉克探險記
2015: 馬天麟:甲骨文知識講座
2014: 培養孩子社會性的好處在哪裡?
2013: 大陸空氣污染的問題
2013: 轉貼:各種元素都是由哪些國家發現的
2012: 王姑娘要上大學了(3):大學的申請
2012: 普法:美聯邦竊取商業機密罪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