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彭運生:文化沉思錄(8)
送交者: 彭運生 2017年01月15日16:50:1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文化沉思錄(8)


  

春秋時期,那些有權勢的人的目標是得到競爭者們的佩服;戰國時期,那些有權勢的人的目標是消滅自己的競爭者們。


《易經》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或許就是使得中國人以為人生唯一的正經事是這輩子的吉凶得失。《易經》的基本用途是“決吉凶”,目的是趨利避害,這個《易經》更是“群經之首”。把《易經》封為群經之首,表明中國文化只能是一種世俗文化。


孔子認為,研究《易經》可以讓研究者不犯嚴重的錯誤(“無大過”)。孔子認為,顏淵最主要的優點之一,是相同的錯誤不犯第二回(“不二過”)。

對“錯誤”的恐懼總是在孔子的心頭徘徊。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樣的想法盛行於中國官場。官方供養的科研機構最恐懼的,是實驗失敗。中國文化,再加上佛教,最憂慮的似乎就是犯錯誤。


黑格爾說過,中國只有皇帝一個人是成年人,其他所有人本質上沒有獨立人格,因此都是兒童。

日常用語裡不時地出現一些時髦詞兒,這是青少年亞文化的一個方面。中國的現實是,那些成年人也樂於使用這些時髦詞兒,好像唯有這樣,自己才沒有被時代淘汰。

但中國文化的真正缺陷,不是成年人像少年人,而是少年人像成年人。

 

中國禪宗的典籍里有這樣著名的傳說: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釋迦牟尼就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結果是把這一神奇的佛法傳授給了迦葉一個人。

釋迦牟尼這番話,是對自己死後一千年才出現的禪宗所具有的特點和各種自認為的優點作出的概括。什麼是傳說?傳說是對現實的美化、神化。

禪宗這一傳說倒是折射出中國文化的一種旨趣:千方百計地為自己找到一位光榮的祖宗,竭力表明自己才是這一光榮祖宗最特殊的繼承者。

 

牛頓和萊布尼茨差不多同時發明了微積分,華萊士差不多與達爾文同時發現了生物進化的原理。這或許只能解釋為:西方文化是最適宜於科學生長的土壤。

藝術依賴於天才,科學依賴於文化。

 

孟子把痛苦理解為上天促使人們培養才幹和意志力的手段,這大概是儒家對痛苦的比較積極的理解。更多的地方,痛苦是讓人憤憤不平的不幸。孔子認為顏淵早死是上天想要毀滅孔子這一惡意的結果,顏淵本人只是一個不幸的犧牲品。對於任何人的死亡,孔子似乎是一律地表示哀悼。死亡被認為是最大的不幸,中國人平時忌諱死亡話題。

 

中國最能體現執着精神的,是那些苦吟詩人;西方最能體現執着精神的,是那些發明家。

 

“狐假虎威”是中國著名的寓言。

寓言裡的老虎既不是孟加拉虎,也不是西伯利亞虎,而是一隻“中國虎”,也就是體現了中國文化某種價值觀的老虎。其中的狐狸也是如此。老虎和狐狸共有的價值觀是:權力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不管個人有多麼強大,誰一旦擁有了權力,他都不得侵犯之。沒有這一共同的價值觀,也就沒有整個寓言故事。

老虎和狐狸有如此的價值觀,是因為寓言的作者是中國人。但文化(價值觀)從根本上與文學(寓言)無關。文學蘊含了文化,卻終究會超越一切文化。此寓言的實質是狐狸根據自己和老虎的共識而機智地欺騙了老虎,保全了自己的生命。

根據文化不可能理解文學,我們倒是根據文學可以發現民族文化的種種方面。“民族特色”是藝術家無法擺脫的,提倡“民族特色”只能是一種外行的主張。

 

傑出的音樂比傑出的詩更容易讓人激動,平庸的音樂比平庸的詩更讓人難以忍耐。

 

人類靈魂更能從中得到終極安慰的,是生物學,而不是物理學,因為物理學似乎可以永遠地迴避造物主概念,而生物學在每一個細部上的發現都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起造物主。造物主之所以讓人得到終極安慰,是因為人與造物主是相似的,都是目的(欲望)和智力的統一。

 

詩歌押韻是一種普遍現象,這或許是因為押韻能滿足人們這樣的精神需要:同一個字不能被用來押韻,這就意味着應該避免完全的重複;被用來押韻的那些字必須有相同或相近的韻母,這就意味着應該追求部分的重複。押韻的實質是“同而不全同”,是“可期待與難以確定的統一”。


辛棄疾的詞作中有許多的“斷”字。斷鴻聲里、斜陽正在楊柳斷腸處、搖斷吟鞭碧玉梢、情知已被山遮斷。“斷”字引人注目。

讓辛棄疾恐懼的,看來是各種各樣的斷。辛棄疾少年時就建立了卓越的功勳,也早早地經受了才華不得施展的痛苦。這或許正是“斷”的含義。

 

《莊子》書中,那些傑出的人物差不多都是隱士。

莊子之前,中國只有隱士;莊子之後,中國才有隱士文化。

 

§“引蛇出洞”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通過欺詐而讓他人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因此而束手就擒。“蛇”不是什么正面形象,把被欺詐的人比喻成蛇,歸根結底是在表明“欺詐”的正面價值。欺詐根深蒂固地被理解為生存智慧。

 

“5 5 5 1 2 5”,這是貝多芬《命運交響曲》中的樂句;“庭院深深深幾許”,這是歐陽修的名句。音樂和詩僅僅在外觀上就有一目了然的相似性。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的名句。蘇東坡認為,把“悠然見南山”換成“悠然望南山”,就會索然無味。

大自然里的菊花可以滿足我們物質上的某種需要,大自然里的南山可以滿足我們精神上的某種需要——讓我們得到“悠然”之樂。這兩句詩是在隱秘地歌唱大自然的慷慨、感激大自然的慷慨。我們一睜開眼睛就能“見南山”,“望南山”首先體現的卻是人的主觀努力——集中注意力。我們通過“望南山”也能得到“悠然”之樂,但這個“悠然”之樂部分地應該歸功於我們的主觀努力,這樣也就不能完全歸功於大自然的慷慨了,大自然的慷慨隨之也就不再是那麼值得歌唱、值得感激了,進而言之,我們也就不能盡興地歌唱了。

 

柏拉圖意識到,人能對事物作出評價其實不是尋常的事情,因為如果心中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我們就不可能進行評價。我們能對一匹馬作出評價,是因為我們的靈魂在天國那裡曾經看見過完美的馬,評價的實質是把我們眼前的這匹馬與天國那匹完美的馬進行比較,比較人間的馬與天國的馬相符合的程度,越是符合,則人間的馬就越是美好。

評價是我們每天都在進行的精神活動,簡直是本能的,無意識的。先秦諸子提供了大量的格言和寓言,卻沒有充分表現出從一般精神活動創造出神話的才能。孟子從似乎平平常常的“惻隱”這樣的精神活動一下子想到了根源於神聖的“天”的“仁”,進而開闢出一條成為聖人的道路,從而成了先秦諸子中的特例。


人憤怒時通常會以手叉腰。這是本能性的動作,相當於眼鏡蛇憤怒時把自己的頭部變成扁平狀,其深刻的目的是讓自己顯得更加巨大,從而嚇倒對方。

 

雄獅低沉的吼叫聲讓人恐懼,但我們害怕這樣的聲音,是不是因為我們看見它是可怕的雄獅發出的呢?

你模仿雄獅的吼叫聲,你懷裡從未見過雄獅的幼兒一聽到就會哭起來。

不是雄獅的模樣讓它的聲音震撼人心,而是雄獅的聲音讓它的模樣震撼人心。


孔子享有宗教創立者的光榮,卻沒有提供真正的宗教。

 

蹲着吃飯,我們感覺不雅。原來,我們方便的時候是蹲着的。

剛開始使用坐便器來方便的時候,我感覺彆扭。原來,我一直是坐着吃飯的。

 

響尾蛇發起進攻之前會讓自己的尾巴發出足夠響的聲音。這或許是因為響尾蛇不屑於偷襲。響尾蛇像是毒蛇家族裡的正人君子。


在中國的鄉村,小村莊通常沒有說理的地方,這是因為小村莊往往是一個強勢家族的一統天下。一個大村莊裡的強勢家族往往有數個,這樣,總會有人說真話,正義就能夠得到伸張。小村莊的姑娘們大多願意嫁到大村莊裡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美國簡史十一.血淚歷程
2016: 美國簡史十.工廠改變美國
2015: 莫言之《蛙》的時空穿越
2015: 莫言之《蛙》的時空穿越
2014: 送孩子一部iphone定下的18條規矩
2014: 也談談轉基因食品
2013: 一語道破:如何輕鬆發出地道英語發音
2013: 120. 佛教宗派總說(下)
2012: 請教c_y_lo:張量形式的方程一定和相對
2012: 龍應台,那個越來越令人心底發冷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