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說理解
送交者: 彭運生 2017年03月05日15:48:0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說理解

 

理解被認為是詮釋學的核心概念。但漢語詞語“理解”,其字面含義就是意味深長的。理解是一種活動,這項活動的關鍵是從被理解對象中看出一條真理(一個概念)——這就是“理”,然後是把每一個部分從被理解對象的整體中分離出來,進而看清每一個部分在整體中的位置或功能——這就是“解”。理解,就是根據真理(概念)去解釋。

理解本身不能讓我們認識新的真理,理解反倒是建立在人們已經發現了的某一真理的基礎之上。進而言之,理解是真理的運用,是用被理解對象再一次印證已經被發現了的真理。生命體對自身生存環境的適應是達爾文發現的真理,今天的進化生物學家仍然從各種生命體各部分的特點一次次地證明這些特點都是生命體適應其獨特的生存環境的結果。

詮釋學是因為解釋經典的需要而產生,實際上,不是經典中的所有部分都需要解釋,需要解釋的僅僅是有詩意的部分,也就是有言外之意的部分,一個人去解釋有言外之意的部分,如果事先不知道詩意的本質,也就是不知道有關詩意的真理,他註定了只能是亂說一氣。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是孔子的名言。李澤厚先生的語譯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樹柏樹不凋謝。李澤厚先生把後凋譯成不凋謝,他的理由是古人用,措辭婉約也。李澤厚先生從孔子此名言讀出的意思是:在冰雪嚴寒的惡劣環境中,才能真正顯示具有韌性精神的意志崇高。(《論語今讀》,三聯書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269頁。)

李先生把解作,而且說出了古人如何如何的根據,實際上,李先生的做法是由於自己把經文裡的松柏理解成了有韌性精神的意志崇高,更是由於李先生認為既然是有韌性精神的意志崇高,就應該是永遠不凋謝,結果,後凋自然而然地轉成了不凋謝,否則,不管是什麼樣的後凋,那都是凋謝,多多少少地都會褻瀆李先生那個有韌性精神的意志崇高啊。

強行扭曲被研究對象的原始樣貌,使之適應自己的某一理想(信念),這不是任何接受過基本的科學研究訓練的人能夠忍受的做法。這和科學家篡改實驗數據是同一種性質。人文學者似乎比較普遍地有這樣的做法。巧言令色,鮮矣仁,這也是孔子的名言,朱熹《論語集注》中有這樣的解說:聖人辭不迫切,專言鮮,則絕無可知,朱熹根據自己的理解(其實是對巧言令色的厭惡之情)而硬是把經文裡其義為少的改成絕無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此名言實質上是一句詩,因為其中有言外之意。經文裡的容易被人忽視,卻委實緊要。這句詩中的真理是喜愛知識這一人性,其中的言外之意是在隱秘地肯定知識,經文中的各個部分都是在暗示知識的來之不易——“松柏後凋是有關松柏特性的一條知識:松樹和柏樹凋謝得晚。要想獲得這樣的知識,首先需要我們有功能正常的感覺器官,以便感知作為被研究對象的松和柏;其次,要想獲得這樣的知識,還必須具備氣候方面的條件,如果是在沒有冬季的熱帶地區,我們就無法獲得這樣的知識;其三,要想獲得有關松柏的這一知識,還要求這個世界有某種豐富性,譬如除了松和柏本身,還應該有其他一些樹木存在。

這些年,有創造性的誤讀這一著名的說法。正確的讀尚且不一定讓我們發現真理,不管是什麼樣的誤讀首先都只能是錯誤的讀,人們偏要把發現真理的目的寄托在一種錯誤的讀法上,這或許折射出了一些人文學者自我失望得有些接近於癲狂的現實。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催眠術簡單卻恐怖,故不能普及
2016: 2500餘噸俄羅斯小麥經海路運往朝鮮
2015: 曲氏四言絕律學說(近體詩譜)--兼探古代
2015: 哲學研究能幹點兒啥
2014: 唐詩和廣韻之一:唐詩中大約有多少是合
2014: 崔永元考察轉基因哪裡出了問題?zt
2013: 奇珍異品排泄物皆取而用之
2013: 一個民族頭人一定要旦夕全族命脈的無差
2012: 重慶與廣東都是中國改革的試驗區
2012: 劉菊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