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彭運生談藝錄(162)
送交者: 彭運生 2018年01月16日19:16:4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彭運生談藝錄(162)


說“魚目混珠”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這是杜甫的名句,“減卻”的意思是減少。

這兩句詩是一個“有機整體”嗎?換言之,這兩句詩中有雜質嗎?有的部分被刪除之後,剩下的部分更加光彩奪目,有這樣的部分嗎?

何者可以離開對方而獨立存在?是前者。後者在含義完整性方面是依賴於前者的:後者中的“萬點”的意思是“萬點花”,而這個“花”存在於前者之中。

“一片花飛減卻春”是一顆珍珠,“風飄萬點正愁人”是一顆魚眼睛。把珍珠和魚眼睛混雜在一起,對珍珠沒有好處。在“一片花飛減卻春”那裡,“花”是在“飛”,在“風飄萬點正愁人”這裡,“萬點”花卻是在“風”中“飄”盪着,“飛”是主動行為,“飄”是被動行為,花到底是在飛還是在飄蕩?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傑作的特徵是自身獨立完整,是已經完滿到了極點,對於傑作的任何補充和發揮都只能是畫蛇添足,只能干擾讀者對傑作的凝視。

“一片花飛減卻春”隱含的言外之意是:這句詩呈現出知識的外觀,因為它揭示了某種因果關係——“一片花飛”是原因,其結果是“減卻春”。知識可能是荒謬的——花沒有翅膀,自然不可能去飛,“一片花飛”從根本上是子虛烏有,又怎能“減卻春”?其次,知識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如果一個人不希望“春”被“減卻”,根據這樣的知識,他就有可能在花自然掉落之前摘掉所有的花,一朵都不剩,這樣,才不會出現“一片花飛”的現象,這意味着人自身的瞎折騰,意味着植物不能傳宗接代了。總之,“知識”受到了隱秘的否定。

“一片花飛減卻春”的真正作者是靈感,而不是杜甫,應該歸功於杜甫的,是“風飄萬點正愁人”。藝術上的珍珠和藝術上的魚眼睛,區分起來是困難的,所以,歷代有人把杜甫這兩句詩當作一個“有機整體”。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歷史的必然性看葉公好龍
2017: 彭運生:文化沉思錄(9)
2016: 溪谷閒人:美國簡史十二.棉花是國王
2016: 大喜事:證明了假共“讓利台灣”以金錢
2014: 初等教育的怪胎﹕高考最牛班
2014: 七律:無題(新韻)
2013: 美國的收入不平等:非主流意見
2013: 南方報系和境外勢力那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