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在故宮修鐘錶是怎樣的體驗?(zt)
送交者: 芨芨草 2018年10月15日18:32:3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在故宮修鐘錶是怎樣的體驗?(zt)

 

兩年前,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紅遍大江南北,讓故宮鐘錶修復師王津師傅成了“網紅”,因為精湛的技術和儒雅的氣質,觀眾們親切地稱他為“故宮男神”。

面對故宮珍藏的1500多件古鐘錶,那時的鐘表組只有王津和徒弟亓昊楠兩個人。

但最近,王津師傅在一次新書分享會上提到,他們迎來了“人丁最興旺”的時刻——正編6人。

故宮鐘錶組裡來了“新人”。他們,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1.jpg

現在“人丁興旺”的故宮鐘錶組

機械博士修鐘錶

楊曉晨是新人裡面唯一一個去年校招進來的徒弟,也是王津師傅時常提起的那位從海外飛回來的“大博士”。

從小對文物頗感興趣的他,初高中時就逛遍了北京周邊的古蹟。在他眼裡,故宮一直是個特別“高大上”的地方。

去年冬天,他在芬蘭博士畢業,看到了《我在故宮修文物》,“這個工作真不錯”,這時他發現故宮博物院發布的招聘信息,“正好有機械工程這個專業”,馬上就報了名。

為了應聘,他先後從海外“飛”回來幾次,還放棄了原本能永久定居芬蘭的機會。

故宮文保科技部的崗位競爭非常激烈,院長單霽翔在一次採訪中說,“一萬多人報名,每年就招20個人左右。層層篩選後,楊曉晨留了下來,分配到鐘錶修復室。

2.jpg

 

故宮古鐘錶修復師楊曉晨

放棄留在海外,放棄更高薪的工作機會,有些人會不理解。楊曉晨說,因為自己一直都“非常喜歡”。

“能接觸到這些精心製作的文物、能上手修復它們,對我來說是很開心的。近距離看一個鐘錶的零件、齒輪,都非常有質感。

和楊曉晨同期進來的,還有兩位夥伴陳明軒、劉瀟雨,他們已經在故宮工作幾年,從文保科技部的辦公室調到了鐘錶組。

今年1月,三人一起拜入王津師傅的門下。

“擰發條可是個力氣活”

跟人們想象的不同,如何修復一座鐘表,這些新人以前都沒有經驗。

“我們這裡都是師徒制,師傅帶徒弟,一點一點學。”每個進入故宮鐘錶室的新人,先接觸的都是小鬧鐘、仿古鐘,從拆裝一個機芯的活兒開始做起。

“最基本的就是拆,拆完之後清洗,看有哪些地方需要修,修完再裝回去,再保養。”一個小小的鐘表,往往有非常多的零件和小細節,在這些拆裝練習中,他們需要熟悉不同鐘錶的結構,不斷練習基本功。

發條,是多數機械鐘錶的“心臟”。鋼製發條捲曲起來,固定在發條盒裡,發條恢復原狀時,能帶動齒輪系統和指針來完成計時及各項表演功能。

但要把一塊長長的鋼條徒手揉進一個小盒子裡,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幹好的活兒。

 

3.jpg

一盤放鬆的發條

“發條的拆裝,很考驗手勁兒。因為發條特別硬,加上時間久了,尤其是老的機械,有很多機油好幾百年都沒動過,都凝結了,不弄出來清理乾淨,上弦會影響走時和功能。”

發條難擰,還會偶爾扎傷,楊曉晨直言剛來的時候差點崩潰。“大師兄”亓昊楠就教他應該怎樣做才最省勁。小步驟遇到問題,經驗多的老師傅們成了請教的對象。

許多粉絲都喜歡王津師傅儒雅的氣質,但在每天接觸學習的徒弟們眼中,他們最佩服的是師傅專業上的博學。

 

4.jpg

故宮古鐘錶修復師王津

“發條安裝不上,王津老師就會告訴我三種安裝的辦法。”遇到一個丟失鐘擺的鐘表,師傅能很快地憑經驗指出它原先應該長什麼樣。王津師傅常常會親手指導徒弟們怎麼做,對出現的小錯誤,他也從不會責怪。

拆了裝、裝了拆……經過一年左右的練習,新人們還要經歷一次考核,才能真正上手宮廷文物的修復。

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

四百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向萬曆皇帝展示自鳴鐘的運作過程,也開啟了機械鐘錶進入宮廷的歷史。康熙時期,專門從事鐘錶製作和修復調試的自鳴鐘處出現。

故宮的古鐘錶修復藝術,是宮廷里唯一綿延至今沒有斷檔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6月,90後的向琬從木器組自願調進鐘錶組,成為亓昊楠的徒弟。從王津師傅的第三代、亓昊楠的第四代,如今,故宮鐘錶修護技藝有了第五代傳人。

以前沒接觸過機械類工作的她,現在也在做機芯的拆裝工作。“學的時候覺得還挺有意思的,知道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事,不覺得枯燥或者不快樂,好像更知道活兒應該怎麼幹才更好一些了。”

在這裡,每個人的專業都不同:亓昊楠學的是自動化專業,楊曉晨學機械工程,陳明軒學建築,劉瀟雨的專業是珠寶設計,向琬擅長的是木器修復。

一個皇家鐘錶,除了機芯,鍾殼還有外部繁複精美的裝飾,比如琺瑯、珠寶、木雕甚至織錦,所以,古鐘錶修復需要很多不同的專業技術來共同完成。

向琬說,她剛來時第一件工作,就是用木頭和象牙補配兩座鐘樓上的八仙人物雕塑殘缺。過去,修復一座鐘表可能需要好幾個科室的合作,以後,他們可以在內部相互配合。

傳統手藝與現代科技結合

鐘錶組裡多了年輕人,氣氛也更加活潑了。在公眾號“皇家做鍾處”里,他們聊世界盃、聊熱播的影視劇,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古鐘錶、真實的修鍾人,向網友科普鐘錶修復技藝的種種。

在一篇文章的評論里,有網友建議徒手轉發條的修復師用專門的工具,他們回復道:“對待古董鐘錶,我們堅持用傳統方式。但凡有百分之一的危險我們也不能冒險,要對文物負責。”

“修復手藝是傳統的,但檢查過程可以是現代的。”楊曉晨說。相比前幾代的修復者,他們不再需要純靠記憶力來記下每個零件的安裝順序。但是,修復文物的過程也變得更高科技化。

2016年底,故宮文物醫院正式成立。文物有檔案,有影像記錄,有團隊的會診。從檢查、修繕到出修復報告,每一件文物的修復就像經歷一次完整的看病過程。

在文物保護科技實驗室,藉助現代科學儀器,可以對文物進行詳細地分析檢測,還能了解怎麼保護才最科學,這是比起前幾代人,他們在修復上的進步之處。

故宮古鐘錶修復技藝也在不斷和世界接軌。王津師傅曾在採訪中說起新人們的發展,“以後走向世界,合作或者互相交流的機會可能更多。能了解一些現在的新技術,或者將新技術與老傳統結合、發展,這是他們將來的方向吧。”從芬蘭留學回來的“大博士”,現在就自願擔起了資料翻譯、對外溝通的工作。

“我們每一位做鍾處的人都希望,可以把自己的技藝提高再提高,修護好每一件過手到我們手上的文物,這是對老祖先做的一個最好的交代,也是給後代的一個完美的傳承。”楊曉晨說。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距離、旋轉和數組塊學的邏輯和出版的書
2017: 290 一棵沒有信仰的樹10月14日郭文貴全
2016: 修身是可信可行的, 鑰匙放在住在芬蘭的
2016: 人類共有100種心理狀態
2015: 大陸的教育宣傳絕對有問題,干毛問題都
2015: 轉貼:少年班神童 如今過得很不錯
2014: 老幾:漫談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
2014: 歐陽峰:談談美國公知(1/4)
2013: 原創:諾貝爾物理獎論文引用率有多高?
2013: 家長努力不為他人對你孩子的反面意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