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高風亮節 誨人不倦:回憶與高式熊先生交往的點滴
送交者: 芨芨草 2019年03月03日21:27:3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高風亮節 誨人不倦:回憶與高式熊先生交往的點滴

 

祝君波曾任上海書畫出版社社長兼朵雲軒總經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

 

 

1.jpg

高式熊先生近年工作照

1978年是個百廢待興的年份,周志高先生等創辦了中國第一本《書法》雜誌。當時,日本已有200多種書法讀物,我們才創辦第一本,差距不小。所以,急需調入專業人員,將雜誌質量提上去。被調入雜誌社時,高式熊先生已58歲了,之前他曾在一家電影器材廠當工人。

高老當時主管雜誌的篆刻版,引進他後,使雜誌質量明顯提高。他是一個非常熱心的人,前幾十年他的才能被耽誤了,他想把失去的時光追回來。記得當時雜誌舉辦全國書法大獎賽,每天來稿幾百份,用黃魚車從郵局拉回來。高老負責初選,拆信、登記,有很多初級的工作要做,但他並沒有因此而看不上,總是不厭其煩,儘可能發現來稿中的優品,再推薦給評委。那時,全國寫書法的人很多,但很少有類似的機會,大獎賽辦得非常成功,沙裡淘金,選出了一批優秀的深藏民間的書法家。其中,南匯的百歲老人蘇局仙就是高老發現推薦上來的。

高老入社那年,我才20多歲,但我們後來成了忘年交,他退休後,我們的友誼一直保持了下去。所以,我們之間有過很多次的深談,令我刻骨銘心。

高老晚年風光無限,但很多人不知道他曲折的經歷。公私合營以前,高老本來是在家裡伺奉父親、前清翰林高振霄先生,幫父親打理方方面面的事,並未在社會供職。他的一個朋友當時正經營一家電影器械廠,生意很好,可能是厭倦了商場,於是,讓高老到廠里代他做老闆。由於情面難卻,高老就去廠里上班了。不久,公私合營,高老就成了資方代理人。後來的結果可想而知,尤其到了文革時期,高老就被下放到翻砂車間做工人。沉重艱苦危險的翻砂活,他一聲不吭地扛了下來,最可貴的是,他也融入了車間群體中,而且關係非常融洽。他告訴我,幾次在廠里挨批鬥,工人都向他通風報信,並在暗中保護他。這段漫長的曲折經歷,使他對人生看得很平淡。他出身書香門第,結交上流,但又能融入群眾,這是極為少見的。在單位,他走到哪裡就把歡樂帶到哪裡,和人說說戲話。也許是長期在工廠勞動和刻版的緣故,他手勁很大,喜歡與人掰手腕,很多年輕人都敗在這位六旬花甲的文人面前。每當這時,高老特別高興。由於高老的隨和,單位看門的、掃地的,都敢向他求墨寶,高老也是有求必應,讓這些勤雜工也深感快樂。

高老的刻印和書法都屬上乘,而且在上海屬於人書俱老、德高望重的前輩,但他似乎沒有潤格,不少書家後來都標一萬、二萬一方尺,就是他似乎不愛惜自己的羽毛,隨便寫、到處寫,不在乎每尺多少銀子。很多書家怕自己的書法流出去多了不值錢,惜墨如金,很堅持價格原則,高老卻很好商量,不論有錢沒錢,不論地位尊貴低下,只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他都願意做、願意寫。這樣,在上海、在長三角,他成了最忙最受歡迎的書家之一。很多人喜歡他的印章,他最多時一天刻了十多方,大多是免費的。對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記得他不止一次對我說:我父親本事比我大,但大部分時間是在民國度過的,不被重視。我退休以後,方方面面的人尊重我,向我求字、求印,我的福氣超過了父親,碰到這樣的時代,我有什麼理由不多寫一些呢!

記得有一年,高老隨我帶的朵雲軒展團一起去東北辦朵雲軒書畫展,在外半個月,高老也和我們一樣坐20多個小時的火車去。為了與當地加強交流、聯誼,到了長春和瀋陽,他為當地領導、群眾寫了無數的書法,滿足了他們的需要。這些作品沒有報酬,但他毫不計較,令當地領導十分感動!

 

2.jpg

1988年,高式熊先生(左三)隨上海書畫團去長春交流時的合影

高老對社會極為慷慨,他無償寫字、刻印送人,無償捐出魯庵印泥,甚至直接給很多人以金錢救助,但他的生活很儉樸。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住在四明村舊居,在黑洞洞的小樓梯上攀爬,臥室、工作室、會客室都集中在一間房內,房間裡堆滿了書籍、宣紙,桌子堆滿了印石、工具,常常放不了一杯茶。但他就是樂呵呵地生活在他父親住過的老地方,直到爬不動樓梯了,才住到巨鹿路另一處逼仄的小平房裡,但由於他達觀的性格,使小房間整天充滿了歡聲笑語。以前讀劉禹錫的《陋室銘》,當讀到何陋之有這一句時,還不曾有什麼感受;在看了高老的住房和生活後,這才有了真切的體會。不僅僅是住房,即使在衣食方面,他也極為簡樸。

高老晚年沒有什麼頭銜,出席社交活動有時被人疏漏。他告訴我,有一次去參加接待日本書法代表團的活動,外事部門的工作人員按頭銜安排座席,把他晾在一邊。高老也不生氣,真正做到了人不知,我不慍,不亦君子乎?而日方代表團入場後,日方團長看到了高老,大感失敬,一定要讓他坐上座,並且隆重地向日方團員介紹了高老,自始至終都是畢恭畢敬的。事後,外事部門一再向高老打招呼,高老也不責備人家。這樣的事,不止一次,高老都能平心對待。真是高風亮節!

2018年的春天,高老榮獲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書法終身成就獎。高老獲獎的消息發布以後,網上一片點讚,毫無爭議。我一直在問自己,這是為什麼?高老的履歷里沒有當過全國書協的主席或副主席,甚至也沒有當過上海書協的主席或副主席,憑什麼獲蘭亭大獎。我認為,在於他的書藝和人品,在於他的實力和魅力。他不曾擁有過什麼權力,但他用人格魅力營造了一種文化現象、文化氛圍,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書法、熱愛書法。他的存在擴大了書法的傳播。他的影響力和作用超越了權力和機構,而瀰漫在很多人的心裡,成了一種無形的力量!這也就是我們一直在說的文化軟實力!我理解文化軟實力就是人格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和審美的力量,而不是別的。

我和高老自1978年相識於書畫社、朵雲軒整整40年了。我們共同走過了祖國改革開放的40年曆程。記得有一次社裡開筆會,剛來社的高老給賓客寫書法。我當時還是一個年輕人,曾怯生生地問,高老師能不能給我也寫一幅,記得他當場就給我寫了一幅很大的篆書謙受益,滿招損,讓我十分感動,受益終身。後來,我當了單位的社長,每年去看他,並給他拜年,彼此之間很是親密。最有意思的是,我從不抽煙,但每次他一定叫我抽他的煙,我們在一起抽着煙嘻嘻哈哈,也談工作,也憶往事,也扯山海經,共同度過了無數愉快難忘的時光。我當社長只有三十幾歲,在工作中也會碰到煩惱、碰到困難,但每次與他見面,我就被他樂觀的人生態度所感染,精神也會為之一振。而高老對社裡的工作、我分管的工作也很支持,每每有求必應,從不拒絕。2011年,政協文史委在台北舉辦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活動,為了在當地文化藝術界擴大影響,我代表政協去請高老和林老(林曦明先生)赴台北,高老當時已過九旬,聽聞後二話不說就奔赴台北,與當地政界、商界和藝術界人士見面,並在當地的誠品書店當眾寫書法,加強了兩岸文化交流,為上海爭得了榮譽。

高老對年輕人的培養很重視,引導他們走傳統的正路子。記得二十多年前,他到外地山區,有個自學成才的書家在當地已很有名了,用高老的話說擺大王了,很多招牌、景區對聯都請他寫。他拿着自己寫的字來請教高老,高老一看,由於沒有人指點,初學書法就劍走偏鋒,一直到現在都是歪路子。高老分析給他聽,他起先不服,對高老說,還有一件更好的作品刻在景區的碑石上了,硬是開車拉着高老去好遠的路看。高老一看還是不行,便細細地分析給他聽。這位名家大夢方醒,十幾年的功白練,大冷的天急得滿頭大汗,撲通下跪要拜高老為師。高老看他心悅誠服了,就答應收他為學生並指導他從頭開始練字,讓他走上了正途。高老收了不少學生,教他們做人、學藝,卻從不收他們的學費,真正做到了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去年五一節前夕,高定珠大姐給我來電,說高老為我寫了一些詩札,讓我去取。近10年,我用一些明清舊箋,請一些名家寫尺牘、詩抄,已集了20多人,也想請高老寫一點準備出本書。這件事說了幾年本以為老人忘了。結果高老在病中記起了這件事,為我寫了六通之多,每張都是小行楷,在信箋上恭錄了古詩詞,端莊中不失飄逸,質樸中不乏娟秀。我看了心頭一熱,內心感動不已。這六通信札,不僅是書法墨寶,更是一段友情的見證。我的人生有幸結緣高老,真是福氣!他教育和鼓舞我們從藝和做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佛經應該怎麼讀?
2018: 393 "素秋無月,清天如水,長誦一句,
2017: 有沒有普世價值?
2017: 文化沉思錄(55)
2016: 世界工廠危機與新自由主義
2016: df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2015: 關於“範例哲學”的聲明
2015: 父母有九種問題 最容易毀掉孩子(圖)
2014: 不要浪費孩子的聰明特徵。
2014: 美國教授表揚學生的101句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