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清平隨筆|自由意志10. 康德主張“人為自然立法”的黑色幽默
送交者: luis 2023年08月11日16:19:0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自由意志10. 康德主張“人為自然立法”的黑色幽默

 

前一篇帖子裡,批駁二元架構的時候,俺老漢憑藉的,還是中外學界,一直堅持的那個主導觀念,把必然與偶然,分別當成了事實自身的兩種特徵,從這一點出發強調:一定如此的事實必然狀態,不見得都會毀掉自由;可能如此的事實偶然狀態,不見得都會促成自由。這一篇帖子裡,淺人打算更上一層樓,從一個新的視角,再次論證這個結論。

 

什麼新視角呢?俺老漢前一陣子,通過琢磨求知慾自身的訴求,得出了一見解:必然和偶然,與其說是事實自身的兩種特徵,不如說是人們有關事實的認知,呈現的兩種狀態:當人們以“一定這樣子,不可能那樣子”的“確定性”方式,認知事實的時候,就會說它是“必然”的;當人們以“可能這樣子,也可能那樣子”的“不確定”方式,認知事實的時候,則會說它是“偶然”的。

 

換個方式說哈,任何事實自身,無論自然界中的,還是人類社會中的,或是主觀心理中的(淺人有個小註:這樣子的三分法,是隨着當前的大流說滴,屬於權宜之計),包括它們的因果關聯等等,統統只是以“自己如此”的“自然”方式存在着,既沒有“一定如此”的“必然”特徵,也沒有“可能如此”的“偶然”特徵,因為後面這倆玩意兒,完全是人們的求知慾,趨於“確定性”的內在訴求,通過認知活動,加到事實自身的自然存在上去滴。

 

不用講,得出了這個,認識論暨存在論的新見後,俺老漢立馬想起了,康德的“人為自然立法”理念,及其在大師的柿油理論中,扮演的尷尬角色,並因此在其中,不僅有洞察,而且有漏洞的雙重意思上,美其名曰“洞見”,嗯哼。

 

洞察在何處呢?主要就在於,在休謨的啟發下,康德通過晦澀思辨的抽象推理,深刻指出了一點:必然和偶然,不是物自體本身就有的特徵,而是人的認知結構,在認知過程中“虛構”出來,加到物自體身上去的……

 

用大白話論證這個見解,並彰顯它的學術意義,是《求知愛智》本分,這裡只舉個簡單例證,隨便應付一下,蜻蜓點水的那種:要是能夠獲得,有關某次擲硬幣行為的所有信息,同時又擁有了,充分的計算能力,我們就能以一定如此的確定性方式,預測它落地後的結果,是正面朝上呢,還是朝下,從而讓一個舉世公認的“偶然”現象,當下變型成了,無可置疑的“必然”事件,不是?

 

更好玩的是,就算我們借用辯證法,以及辨證法的靈活語言,把這種變型解釋成,“偶然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必然”,裡面的轉化條件,嚴格說來也只有一個,並且僅僅與人們的認知狀態有關,卻與事實自身的存在狀態無關。

 

怎麼講啊?理由很簡單:在擲硬幣的行為本身,絕對木有一丟丟改變的前提下,要是人們能夠確定地認知它,它對人來說,就是一定如此的必然事件;否則的話,它照舊還是,可能如此的偶然現象。

 

儘管只是個俗氣的事例,從中得到的結論,卻普遍地適用於,任何被人們指認為,“必然”或“偶然”的事實:我們說某個東西是“偶然”的,僅僅是指我們對它的認知,處在“不確定”的狀態,拎不清它到底是怎樣的,只好瞎猜一氣,說它可能如此,也可能不如此;可一旦我們對它擁有了“確定”的認知,它立馬就從“偶然”的,轉型成了“必然”的,哪怕它自身絲毫木有變化。

 

漏洞又在哪呀?撇開其他方面的問題不談,在本系列的語境裡,這個洞見勢必會讓,康大哲精心構造的二律背反,變成一個天大的笑話,從而在他的哲學大廈的拱頂石上,捅出個不管怎麼堵,都堵他不住的深層窟窿。

 

事情很明顯,要是必然壓根不是,事實自身的存在狀態,而是人的認知行為虛構出來,外加在事實上面的,那它無論具有,怎樣“一定如此”的封閉性特徵,又如何可能把人的開放性柿油,一槍給崩了呀?否則的話,人豈不是搬石砸腳,挖了個坑,自己把自己給埋了嘛……

 

尤其考慮到,康德把事實本身的因果關聯,與源於求知慾的必然偶然類同看待,也當成認知結構,外加給物自體的,這裡的滑天下之大稽,更是漫到外太空中啦:要是據說與柿油形成了,二律背反的“因果律”,原本統統出自認知的虛構,它們加在事實上面後,怎麼又會翻臉不認人,反過來把人的柿油葬送了呢?大水沖了龍王廟,也沒這樣子荒唐吧,因為這好像等於,拿自己腦子裡進的因果律大水,衝垮了自己用泥巴,辛苦堆起來的柿油龍王廟,嗯哼。

 

於是乎,原創深刻的“人為自然立法”,因此就形成了點,黑色幽默的沖鼻味道咧:一方面,大家知道,康德極其看重這個新見,在為《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二版,專門寫下的長篇序言裡,圍繞這個理念大做文章,不僅把它比成了,“哥白尼式的革命”,而且將它看成是,自己這部代表作的主旨所在。

 

另一方面,鄭重宣布了,因果必然這些玩意兒,並非物自體自身就有,只是人的認知結構虛構出來,甚至還會扭曲物自體,讓它們變得不可知之後,德古大師又不加反思地,發揚光大了著名的二元架構,一本正經地闡述了,柿油與因果律的二律背反,將因果必然統統說成是,專門和柿油對着幹的,境外敵對勢力,並從中得出了那個,“柿油只是假設,沒法證明”的荒謬結論。

 

從中不難發現,二元架構的積澱性力量,有多麼強大,連康大師都扛不住,所以已經把因果必然說成是,認知結構的虛構產物後,一碰上柿油與它們的關係問題,立馬又改口隨大流,宣布它們是事實自身的強勢特徵,能把人的柿油變成虛構的預設,卻忘了自己剛剛說過,它們才是人的認知,虛構出來滴……

 

這樣子看,他在同一本代表作里(不是合訂本喲),就不自覺地製造了,另一個二律背反,邏輯太強大啦,CPU都燒咧:因果必然一會兒被他說成是,人的認知結構虛構出來,強加給事實的;一會兒又被他說成是,事實原本就有的實在狀態,還能通過強有力的束縛,把人的柿油窒息了……

 

如同所有的自相矛盾那樣子,這種可能如此,也可能不如此的隨機偶然,只會導致認知上的“不確定”,也就是缺乏必然性的模稜兩可,搖擺不定,讓人想破了腦袋,依然拎不清,因果必然到底是,人的認知虛構出來,強加在境外事實上面的呢,還是境外事實原本就有,足以束縛人的柿油的實在狀態。

 

不好意思喲,親,西哲的認知理性精神——用康大咖的術語說,也就是所謂的“純粹理性”,包括但不限於,形式邏輯的同一律,以及不矛盾律等等,試圖防止的正是這樣子,認知上不確定的模稜兩可,邏輯上講不通的搖擺不定……

 

也因此,《純粹理性批判》蘊含的,這個貫穿全書的邏輯矛盾,就以勢不可擋的勁頭,把康德哲學推到了,一條深不可測的兩難溝里:要是肯定了,人為自然立法的全書宗旨,就不得不否定,柿油與因果律的二律背反;要是肯定了,柿油與因果律的二律背反,就不得不否定,人為自然立法的全書宗旨。

 

不管怎樣,這兩個東西之間,恰恰存在某種,邏輯上的二元對立,哪怕說破了天,也得去掉一個,否則理論就沒法融貫自洽啦。於是乎再現了,樣板戲的那個金句:今天是有他沒我,有我沒他,留他留我,三爺,您看着辦吧。嘻嘻。

 

更讓人詫異的是,兩百年了,那麼多深受,純粹理性薰陶的學者們,一面熱情讚美,人為自然立法的理念,如何偉大,一面竭力吹噓,柿油與因果律的二律背反,怎樣深刻,卻好像就是察覺不到,兩者之間,邏輯上壓根講不通……

 

其實哈,要是只把人為自然立的法,單單限定在必然上(也就是不包括,因果時空等等在內),再將製造必然的認知結構,溯源到好奇心的動機源頭那裡,事情原本很簡單:既然確定地揭示了,事實真相的必然知識,能夠充分滿足求知慾,那它首先就在認知維度上,直接達成了認知自由,其次還能在非認知維度上,引導人們達成各種實踐自由,卻永遠不可能阻礙,這些自由的實現。

 

反過來,任何不確定的偶然知識,包括但不限於,剛才分析的,康大牌那個自相矛盾:一會兒說,必然是個虛構,一會兒說,必然再實在不過了,既然沒法充分滿足求知慾,那它首先就在認知維度上,直接展示了,認知不自由,其次還會在非認知維度上,誤導人們落入,各種實踐不自由,最好的情況下,也不過是憑藉,瞎貓碰上死老鼠的隨機方式,讓人實現某些撞大運的自由。

 

這樣子看,人為自然立法的康德理念,就打出了一記致命的下勾拳,一舉KO了柿油與必然之間,康德式的二律背反:被好奇心的確定性訴求,加到了自然如此的事實上的必然,非但不會因為,它的一定如此特徵,毀掉人們隨意任性的自由,反倒還可能因為這一特徵,促成人們從心所欲的自由。

 

提前劇透一回,淺人對這個發現,那是相當的自信滿滿:既然這個邏輯矛盾,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掏空了康德哲學大廈的基礎,因而屬於一旦揭出來了,不管怎麼躲,都躲不過去的那種,那就木有法子,將來學界一定會認真面對,它提出的嚴峻挑戰,文言又叫“必然”,不是?

 

此處有分教學術的事兒,靠混,短期之內,勉強湊合;時間長了,那絕對是,混不過去滴。再次不好意西喲,親,立此存照,以觀後效,嗯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人類的未來
2022: 壓力表徵之於“心·意”流程的剖析
2021: “心·意”構建之於心的基本面向
2020: ★哲學論文: 1945年2戰勝利以來 美國為
2020: 我對解義慧劍地理解 3
2019: 中共對世界的禍害!
2019: 共產政權係歷史上唯一的外來勢力有系統
2018: 500 除非提供充分的股東信息,否則將不
2018: 中國學生是間諜嗎和北戴河會議(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