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中國教育的悲哀-本科教學
送交者: 張錄強 2006年05月11日15:08:1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畏縮不前、無所作為,甚至開倒車。尤其表現在近年來全國規模的本科教育評估等方面,用千篇一律、事無巨細的評估條款約束高等教育的手腳,對所有的高校採用相同的瑣碎的、低劣模式進行評價,簡直就是扼殺本來就缺乏生機的中國高等教育。

  更為奇怪的是,二OO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教育部公布了2004年接受評估的54所高校的評估結論:其中30所高校“優秀”、19所高校“良好”、5所高校“合格”。整個一個倒置的的金字塔,優秀的比良好的多,良好的比合格的多,不合格沒有,中國高等教育果真好到這種“無可挑剔”的程度了嗎?

  其實,用不着列舉太多的理由,大家都很明白,教育部評估標準出台在後,評估的時段在前(教育評估時間跨度是最近三年),要想讓已成的事實符合“後生”的評估標準,只有造假一條路。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得斷言,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的高校,無一例外都是造假高手,成績良好的高校,也大多逃不過這種判斷。

  有些學校口口聲聲要“以評促建”,並要求所屬院系必須確保本科評估萬無一失,促使下屬部門造假無所不用其極。而造假的結果是較高的評估成績和更有保障的發展資源(資金、榮譽、生源等)。在這區區小利的感召下,在中國社會的良心地帶,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高校輪番上演了一場場有組織、有計劃的、轟轟烈烈、名正言順的造假運動。

  曲阜某大學,據說他們有一屆畢業生培養計劃上的一門課沒有開,為了補充上這些學生的這門課程的試卷,就安排下一屆的學生造試卷,並且必須造出學校要求的分數,當然事先校方提供了標準答案。這種鬧劇實在不在少數。某經貿大學,由於以前沒有規定優秀畢業論文至少達到5000字,結果現在要求帶畢業設計的老師,替學生把論文補足5000字。以前從來不給本科生上課的某些教授,通過“重建”文字檔案,就被“造成”了每學年都給本科生上課的“標準”高校教師。

  這就是教育部的本科教學評估活動產生的效應,中國大學是在傳承知識、塑造後人嗎,這不是在糟蹋中國的未來嗎?

  沒有什麼也不能沒有骨氣,中國教育界缺少的恰恰就是骨氣。做人沒有骨氣,做事不用大腦,整個一個大腦注水。沒有骨氣、沒有健康的人格,哪來的健康的學術和健康的文化。中國沒有一流大學理所應當,如果萬里有一,出了一個世界一流大學,那可就真奇了怪了。

  面對本科教學評估中出現的種種怪現象,在小利面前,中國教育界表現出義無反顧地大腦集體注水、集體失語。嗚呼,中國高等教育;嗚呼,中國文化;嗚呼,中國人。本科教學評估可以休矣。


  高校本科評估,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場鬧劇!

  我是一名高校教師。跟許多高校的教師們一樣,正在為學校的“生存發展”奉獻着一種奇怪的力量。因為國家教育部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學評估專家組將於明年蒞臨我校。而我們已經從幾個月前就開始了各種造假行動。

  我們可以理解教育部關於教學評估的初衷,那一定是一個非常美好的願望,而且我們知道,他們在每一次總結中也會讓這種願望變成一種“美好的”結果:那就是“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為我國高等教育的規範、改革、創新、進步(等等諸如此類的“美好”修飾詞)起到了促進作用,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等等。而且我們還知道,教育部的領導們也都在被這種“偉大的成果”歡欣鼓舞着,並且將此作為自己的一項政績,可以“載入史冊”。

  事實怎樣呢?

  離評估還有一年多的時間,我們的教師們已經開始夜以繼日地工作了,而且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造假,原本沒有的規章制度造出來,這一點似乎能體現出“以評促建”的宗旨,但是如果把原本沒有的工作成績造出來,把從未改革過的教學改革成果造出來,把從未搞過的學生座談記錄造出來,把沒聽過課的聽課記錄造出來,把沒有過的教案、講稿造出來……一切的一切,都要造出來,不是只造一份,而是要造三年的,每個學期都有一份(有的是幾份)。如果僅僅是教師們夜以繼日地造假也就罷了,學生們“為了學校的利益”也都轟轟烈烈地參與其中,評估要求有三年的試卷、作業存檔,那就發動現在的學生答幾年前的試卷,寫上別人的姓名,老師在煞有介事地批改打分,幾年前的試卷因此誕生。作業也是如此。

  為了能在評估中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學校各級各部門都非常重視,校長親自掛帥,三天兩頭開會,在“一把手問責”制的重壓之下,各學院、部系也都立即行動起來,紛紛到已經通過評估的學校學習造假經驗,把握專家脈搏,於是,各種“經驗”都在本校傳播:某高校僅造假試卷一項就耗資20多萬元;某高校連接待專家的司機都進行了培訓,讓他們說起學校的好處便頭頭是道;某高校學生每人一個手冊,必須倒背如流,在專家組駐校期間,任何人只能按這一小冊回答問題;某高校在課程安排上完全打亂原有的程序,讓最好的老師在專家駐校期間講課……

  一切為評估讓路,評估是重中之重,誰在評估中出了一點問題,誰就是學校的罪人。

  像一場大/躍/進,又像一場大浩/劫,教師們苦不堪言,但還要“為了學校的利益”加班加點,唯有那些經歷過文/革,平日無所事事的行/政人員目光如炬,似乎找到了溫暖的感覺,“創造性”地想出各種對付專家組的招數,讓教師們進行準備。實際的教學質量如何,已經無人問津,剩下的只有各種表格、各種總結、各種匯報材料……有的,要改成需要的樣子,沒有的,就要製造出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就在這場造假運動中消耗着。

  然而,靜下來想一想,我們在感到無奈的同時,更大的還是悲哀。儘管教育部說嚴禁在評估過程中造假,嚴禁為了迎評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然而,就如今的評估方法,可能不造假嗎?可能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嗎?而且,就已經評估過的高校來看,誰的造假水平高,誰就能得到優秀,誰能重視到“一切工作都讓路”的程度,誰才能取得好成績。

  那些“專家們”看不出造假的痕跡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個問題的回答或許出人意料,但是卻非常真實:他們看的就是你造假的水平。因為提前通知學校要在一年後進行評估,並讓你拿出三年間的所有東西來,就是給你時間來造假的。

  那麼,評估還有什麼意義?就現在的方式,不僅無意義,而且貽害無窮。破壞了正常教學秩序不說,把學生們都納入造假行列,這是怎樣的罪孽?我們還如何教育學生誠實守信?

  或許這樣一次銘心刻骨的經歷會消解掉我們所有的“育人”成果。

  如果再往更深處探討,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哀。如果所有的高校每5年(加上準備階段只有4年)都要經歷這樣一次浩劫,幾乎所有的在校本科生都會有一次經歷,我們不是在集體教學生造假、應付嗎?

  尤令人悲哀的是,全國高校都在進行着這樣的“浩劫”,從2004年迄今已經通過評估的高校已有幾百所,卻沒有一位有影響的專家學者站出來,說出事情的真相,提出異議,這說明了什麼?只能說明我們的知識分子已經喪失了正直的良心,已經沒有了說真話的勇氣和膽識,這又是什麼樣的悲哀?

  好了,不說了,我還得繼續編我們的“師德師風建設”的規定和材料去呢。

  以下是某網站刊出的一篇文章,放在這裡,說明不是我在瞎說:

  無論決定進行高校評估的動機有多麼美好,但實事像鐵一般冷峻和不容置辯,那就是,這完全是一場勞民傷財、禍國殃民的鬧劇。不同高校的學科特色、優勢、攻關重點應各有側重,應鼓勵這種差異,而不是搞一種大而全、面面俱到的東西。本應鼓勵各個學校根據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改革和開設新的學科專業,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進行大刀闊斧的教育創新和改革。你搞那麼大而全的評估幹什麼?組建一個由各高校和其它有關人士進行各大高校的長期研究、跟蹤和評價機構,根據各學校學科設置、師資水平、畢業生結構、質量及就業狀況等綜合信息,及時進行動態監測和不斷提出相關改進建議,豈不是好些?

  “高校評估”的惡果已在具體的實踐中表露無疑,現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歸納其十大罪狀:

  1、影響了學校的正常秩序和教學工作,增加了教師負擔,對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

  2、助長了官僚主義和弄虛作假等不正之風。

  3、為教育界和教育部官員的腐敗提供了又一溫床。

  4、無謂浪費了各高校大量的教育資金和資源,增加了原本就存在大量不合理開支的高校支出。

  5、為既不經濟又不科學的以大規模行政方式評估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作法首開惡例。有可能誘發某些地區某些部門爭相效仿,搞類似的中小學教育評估活動。

  6、使教育部偏離了正確的工作重點,變得不務正業。要知道,眼下中國教育這個爛攤子,教育部有多少老百姓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的事情要去解決!

  7、它像一股平地陡生的陰風,剎那間毒化了各高校的教學氣氛和生態,改變了學校各級主管的工作重點和方向。

  8、逼迫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造假、成績造假、學習造假、學術造假。

  9、將評估工作變成了爭地位、爭資金的一場競爭。

  10、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永遠的校長”楊叔子(圖)
2005: 樂黛雲:西方的文化反思與東方轉向
2004: 北大:清華:科大 VS 心:手:腦
2004: 值得留美女博士們關注的幾件事情
2002: 混沌的浙江大學,混沌的腐敗教授
2002: 科學在中國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