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古代鬧饑荒,為何百姓放着河裡的魚蝦不抓,反而去吃草根、啃樹皮
送交者: 弓長貝占郎 2023年11月23日16:12:2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2023-11-18 07:39·大壯實驗室


在閱讀此文之前,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大壯實驗室

編輯/大壯實驗室

“饑荒”一詞,在現在的人們看來多少有些匪夷所思,大自然中可以遍地食物,動物野菜也是種類繁多,而那些古人偏偏放着水中的魚蝦不食,卻獨愛那乾巴無味的草根樹皮,是時代造就了古人的無知?還是有什麼難以言說的心酸真相?


被“饑荒”扼住命運的人

秦末年間,受制於戰爭與國家政治格局的動盪影響,連年的自然天災,使得秦在全國範圍內的大面積糧食短缺,更是有史料記載,具有“人相食,遂城皆空”的空前慘狀,即使實行措施以求恢復農業生產,但依然竹籃打水毫無成效。


元大德公元1306年間,由於天災之禍,使得多地連月大雨倒灌,致使中原大地承接70年以來的最大水災,莊稼房屋都置於一片汪洋,在中原水勢吃緊卻在南方,其江浙一帶也既有水患又有旱災,多地糧食產量更是顆粒無果


這些由天災引發的水患旱災,為古人們帶去了難以為繼的全民大饑荒,種地的人們不僅辛苦的勞作歸於塵土,連個人的溫飽都不能維持,所有的人們都被陷於吃不上飯,找不到家的水深火熱之中。


大約公元1632年明崇禎年間,因其國內西北地區大面積乾旱,造成饑荒的大面積肆虐,無數事關西北的糧食問題被呈到崇禎皇帝的案前,但旱災蝗蟲的侵襲使得當地飢橫遍野,餓急了的人們更是抱起樹幹啃食樹皮。


孩子們更是遍地尋找能夠生長的野草以此果腹,有的較為野蠻的地區更是有煮食人肉食骨的人間煉獄景象,但即使都發展到了可以人吃人的慘狀,依舊難以解決西北荒蕪,糧食短缺的重大問題,更是有大部分熬不過的人們餓死或是凍死街頭。


公元1877年左右的清朝光緒年間,光緒皇帝也才登基不久,就接到有上千人被餓死的丁戊奇荒的重大饑荒事報,其也因天災造成的莊稼地接連三年的嚴重乾旱,其中更是有大量的糧食產地,被換以種植鴉片。


使得當時的民眾們在忍受毒品侵蝕的情況下,還要忍受饑荒帶來的無食可吃的悲慘局面,人們更是野草石頭樹皮,甚至土都能被置於人的胃中,當然也有慘絕人寰的人食人現象發生,只要能夠吃下不餓的東西,人們統統都能吃下。


古代如此慘烈的饑荒境況下,人們都會有吃人現象發生了,卻沒有去打撈河中魚蝦,人們都餓的吃草吃樹皮吃土了,卻依然沒有下水撈魚,這是因為什麼,難道樹皮或是土能夠比魚蝦甚至動物的肉,更能為之提供能量的嗎?


草根樹皮比魚蝦好吃?

當時的人們已經不能忍受到食草食土,如果樹木能夠連根拔起,可能一顆參天大樹都能入到人們的腹中,已然如此艱苦怎麼就不能吃魚蝦了呢?


水質安全問題。吃食魚蝦是因為其肉質鮮美,多數長於較清澈乾淨的水域,以浮游生物為食,而在古時戰亂甚至是饑荒年間,不止是路面甚至是河水之中,都有可能布滿了人類動物的屍體,而其屍體更是細菌及病毒的最好溫床。


而魚蝦類水生動物,在沒有其他更好的食物情況下,也會以其腐蝕的屍體為食,其體內就會攜帶大量的病菌或是病毒,人類如果在沒有更好的檢測與加工的能力下吃食了這類動物,就會被病毒寄生,從而死亡的也會更快。


人們已是自顧不暇。在饑荒年間,人們大多都是遭遇了天災的影響,本就處於乾旱或是洪澇的影響,水資源要麼稀缺要麼過剩,人類都難以生存的情況下動物也不易生存,就算能夠僥倖環生,人們也是顧不上在看不見水底情況下下河撈魚。


極有可能在還沒有成功捕獲一隻魚的情況下,就被洪水沖走或是遭遇其他風險的迫害,在人都可以人食人的時期,保護自己免於過多暴露,才是生存的上上策


宗教信仰之力。在當時就有人吃人的記載,食用水中魚蝦也是可能存在的,但當時因為吃食這些生物,而造成了一定範圍的瘟疫病毒,人們出現死亡嘔吐甚至爛臉的可怕現象,人們因為古時信仰天神,就認為是這些屠殺生靈人的報應。


在那個醫學知識較為局限的古時,人們相信可以恢復健康是需要向神明虔誠禱告的,而古代的人們信奉的大多都是居於水中的神,人們會認為如果屠殺水中的生命,也是對神的不敬,如果做了會得報應,就更加難以生存了。


樹皮野草更為安全。在古時會有許多貧苦人們被那個時代的規則所約束,認為凡事都是有主的,像是馬、牛等牲畜都是有錢人家圈養來的,甚至有些官宦喜愛釣魚,有些池中河中的生物保不齊會是權力人家的私人所屬。


而路邊或是野外無人居住看管的樹木野草,更能夠隨意取用,一方面不會有被權力威脅甚至毒打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病毒疾病的寄生與病發,相對於動物可能植物更為具有保障。


技術能力有限。如果人們可以毫無顧忌的弒殺生命,那也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和能力的加成,像是水中的魚蝦,本就屬於肉質不多體型較小的水生生物,現在的人們在正常環境下釣魚都難以實現百發百中,那更何況是慌亂奔波的饑荒人民。


而且對於古時人們,其並未見過或是吃過魚蝦類食物,並不會處理和加工,本就浪費時間都捕獲不到的食物也有可能白白浪費,所以人們則會更加傾向於簡單可以操作的找尋食物的方式。


當然捕殺獵物之類的同理,像是大型猛獸或是野生動物,其本來也是處於較為飢餓的狀態,人類的追捕就會激發其本能的逃生潛力,普通人在平常就難以捕獲的動物,在人們已經飢餓無力狀態下,捕捉極具逃生潛力的動物那也是不可能的。


中國古代的糧食問題

在古代糧食問題也是古代統治者們最為主要解決的問題,讓老百姓吃飽肚子問題,也是在饑荒大環境下最先要處理的關鍵,那麼古代糧食存在哪些問題?


自然災害的侵襲。古代無數的饑荒重大問題,都是出於天災下的產物,在歷史上就有諸多的旱災、洪澇災害以及蝗蟲侵擾的問題,這些來自自然條件下,難以預測的災難,令多個王朝統治者都無力抵抗。


生產能力較為低下。在《新唐書》中就有記載,糧食的常年產量約為1石,換算下來也就53公斤左右的重量,而相對於現在社會糧產量上百公斤的數目比較,會少相當大一部分的質量,其也僅能約為現在糧食產量的10%左右。


戰爭帶來的農業滯後。在古代的國家起起落落興衰更替,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長久的占據有利地位,或是王朝長久流傳的,都會有不斷的更迭與轉換的時機,所以一朝君主一朝臣,政策上面會有不同,在農業發展上就會存在差異。


而中國自古就是農業的生產大國,早在華夏文明伊始時期,就已經開啟了農業文化發展的農耕文明,距今約一萬年前的石器時代,人們就已經掌握了農作的耕種操作,這個時期的人們就已經能夠使用簡單的工具,用於儲糧和耕地。


中國的農耕文明,是人類最早出現的一種文明形態,原始時期的農業主要搭配畜牧業,在古人類時期進行發展與延續,那時的人們以食物的收集採集者的身份,轉變為了農作物食物的加工生產者。


於是就有了古時帝王,廣納奴役繳稅征糧的操作,將財力更多的投向農耕作業,發動百官及後宮削減開銷,奉行節約減粱以更好的支援戰場和饑荒地區。


更是有隋等國家為粱修路修橋甚至修運河,耗費大量人力財力運輸糧食,以供國人及皇宮開銷,派遣得力賑災官員前往天災前線解決糧食問題。


而農作物的生長及產區,大多是具有更為充足的光照及降水,或是在地理氣候環境中更為高溫和濕潤的區域,古代更是多次從南方運糧,攜陸運、水運等支援受災或是糧食短缺的地區,這些方式現在也有沿用與借鑑。


農耕文明的人們需要守望田地、順應自然,更加需要其勞動人民的辛勤耕種勞作,想要更好的發展農業文明,則也需要更大幅度的提高生產力和減少浪費。


古時的人們在飢餓面前選擇食樹皮與野草,是大時代背景下的無奈之舉,只有吃下了那些難以消化的材料,才能讓他們更少的感受飢餓帶去的無能為力。


在那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荒蕪年代,窮苦人們要想生存,就只能啃食那些不用花錢,且無人管理的草根與樹皮果腹,是禮教的約束、是當時環境的不易,更是人們在力不能支之時,對生理需求的敷衍式撫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媽的屄的。日本鬼子又一次黃種人打敗白
2022: 零新冠政策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正確政策之
2021: 如何磨刀才會鋒利
2021: 請問一個問題:聽說彭帥為了當運動員,
2020: 《老子》不是元文化,莊子不在儒門內
2020: 統計疑點不是證據,產生原因不可不查
2019: 伊能靜徐崢等明星膜拜的印度邪教主
2019: 《五燈會元》禪宗公案解(7)
2018: 介紹一個美國頂級應用數學系
2018: 小記我在加拿大教過的行障和智障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