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美國教育——沒有基準的優異
送交者: 薛涌 2003年01月24日19:08:4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美國的教育,可謂世界之一大怪。如果你只看一流大學,看學術界的表現、拿諾貝爾獎的數量,美國的教育無疑是世界第一。但若看基礎教育,看那些不會讀不會寫、只知道打籃球的高中生,你又覺得美國的教育至少在發達國家中是最糟的。美國財大氣粗,可以從世界廣攬人才,維持其高等教育的水平。但即使在哈佛、耶魯這類名校,大部分學生和教授還是美國人,說明其基礎教育還是在大量培養人才,其高等教育並非僅靠金錢和外國的精英來維持。

  金錢重要,但並不能解釋一切。美國的文化觀念與教育哲學,也許是造成教育上兩極分化的更根本原因。

  美國教育的“民主病”

  美國有民主社會帶來的諸多好處,但也有許多“民主病”,這一病症很容易就“傳染”到教育上來。

  在美國,選民是上帝,政治家把老百姓奉為衣食父母。每次總統競選,挑戰現任總統的人不管來自哪個黨,說的話都是一個模式:我們是美國人,所以應生活得比現在更好;現在的種種問題,全是因為這個現任總統把事情搞壞了。美國的政治話語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有問題不怪你們自己,而是別人的原因。主權在民,責任卻不在民。

  此一民主政治文化的核心,是不承認上面的權威。老百姓聽慣了奉承,聽不得批評,更不用說教訓了。

  但教育沒有權威卻不行。最近美國某地方高中的一位教師給了她高二班上的二十幾位學生的學期報告全部不及格,因為他們全是一模一樣地從一個網站抄襲而來的。不想惹怒了家長,家長們認為:我們的孩子不懂什麼是抄襲,不該受此懲罰。那位教師反唇相譏:高二學生還不懂為什麼不能在作業和考試中抄襲,還有資格上高二嗎?事情被告到校董事會那裡,最後校方當眾宣布老師的打分無效。那位可憐的老師覺得自己喪失了一個教師的基本權威,無顏再回教室上課,只好辭職。

  美國高中的經費是老百姓納稅提供的,誰敢說納稅人一句不是?這些“衣食父母”會說:難道我們納稅辦教育,就是花錢讓你給我們的孩子一個不及格嗎?他們帶着這樣的成績,怎麼申請大學?

  精英大學裡的學生要認真得多,但是在對付學生時,也要十分小心。筆者在耶魯當助教給學生的期中考試判分,近一半的學生都拿了90分以上,可有一位實在不像話,我怎麼高抬貴手,也只能給他62分。在他卷子後面的批語中,我這樣寫道:“你似乎並不理解你所討論的問題,你需要稍微用功一些。”

  不想教授看後立即把我叫到辦公室,說我的批語完全無法讓人接受。他告誡我這個外國人:“這是美國,這種批語是在侮辱學生。你可以說他哪裡錯了,你的打分也無可非議。但你不能說人家不懂、不用功。”

  對於計劃在美國謀教職的筆者而言,這番教導無疑是可貴的一課。但事後一想:這個學生表現如此之差,誰都知道這不是智力的問題,而是態度的問題,作為老師,難道不應該警告他一下嗎?

  高素質人才從何來?

  不過,無法維持基本水準的美國教育,卻能造就高水平的人才。道理很簡單,好學生不用督促也會用功,而且美國給他們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學習條件。

  更重要的是,多元、自由的教育制度,給優異之士提供了最充分的發展空間,使他們能夠掌握卓越的技能來應付異常複雜的社會。美國大學錄取學生,注意學生在種族、文化、經濟等背景上的多元搭配,並不僅僅盯着分數。這一政策,也不僅僅是照顧黑人、窮人的問題,而確實有助於提高教育質量。

  記得剛進耶魯時,筆者上一個討論班,閱讀的是一篇民國時期上海妓女的研究文章。同班的大多是些連黃河、長江都不知道的本科生,中國的事情實在不知從何和他們講起。可是一討論,就發現不僅是筆者本人,連教授也處於下風。

  一位不足20歲的女孩問大家如何理解妓女的價值觀念、階層意識,沒人能給予滿意的答覆。於是她告訴大家她從小就是和妓女們一起長大的,然後滔滔不絕地講起自己的觀察。這樣的多元性,在東亞很少見。你若觀察日本那些單靠分數錄取的大學生,就會發現他們對社會問題的理解比美國學生狹窄、簡單、膚淺得多。

  教育要培養公民,而非“零件”

  美國的大學生一般在頭兩年不用決定自己的專業,甚至高年級時的專業也與自己未來的事業無直接關係。我當年的一個同班同學本科讀的是歷史,畢業後卻上了醫學院。這樣的例子,在校園裡司空見慣,沒有人會感到一點驚異。

  在中國人看來,這麼讀書,簡直是浪費,只能使學生博而不專。近日聽說國內北大、清華大學的本科招生,將不再一早設定具體專業,給予入校學生日後自行選擇的空間,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進步。在美國,結合實際的生活體會,就會感覺到這種教育的可貴。

  一次,妻子去看病。醫生見面先自我介紹,聊聊家常,當知道她是一個中國人在這裡學日本文學時,馬上和她討論起南京大屠殺的問題,讓你感到雙方有許多共同語言,病人與醫生之間,一下子就有了信賴感。

  再看看東亞又如何呢?中國的大夫不用說了。在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你去醫院從來別指望醫生會主動和你握手,更不用說聊家常了。日本的醫生,常常讓人想起電影裡的憲兵隊長,你不過是他權威之下的一個有問題的東西,而不是人。我兩歲的女兒,在美國一路過醫院就喊着要進去看看她的醫生;可是在日本,她一見醫生就哭,乃至有了些心理問題。以美國的標準看,你若是連這麼小的一個孩子的信賴都無法贏得,還當什麼大夫!

  美國社會是由公民所組成,而非由社會工程的“零件”、“螺絲釘”所構築。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後再談專業,否則你不知道如何把專業技能用到人身上。所以,學生從一開始就要培養如何對自己的生活作出選擇,而不是在一種高度專業化的權威主義教育體制和哲學下,掌握別人需要他們掌握的技能。

  教育與訓練的最大不同就在於,教育不僅傳授着知識,更孕育着一種源源不絕的人文資源。布什2002年在清華大學講演時說“大學不僅是培養技術人員,更要培養公民”,這話表達了美國教育的基本理念,同時對受着前蘇聯式的高度專業化訓練的清華學生乃至中國學生講,應該是有教益的。(薛涌 發自美國紐黑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學術失范與中國學術的深層危機
2002: 王銘銘事件之美國超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