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中國為何輸了沙斯基因組序列戰?
送交者: 億鳴 2003年05月22日19:05:2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5月1日,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網站刊登了兩篇沙斯病毒基因組序列的研究論文,一篇由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科學家為主,並有美國、荷蘭和德國科學家參與完成;另一篇則由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癌症研究署基因組科學研究中心為主完成。

  不知道讀到這兩篇論文,眼睜睜看着這一研究的優先權旁落時,中國從事基因組研究的科學家有何感想。因為這兩篇經過同行評議的論文的發表,不僅說明科學家弄清了引發沙斯的“元兇”——冠狀病毒,而且宣布沙斯病毒基因組序列戰結束,中國科學家敗北。

  其實,中國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在沙斯病毒基因組的測序上拔得頭籌。這不僅因為第一個沙斯病例發生在中國,中國科學家有近水樓台之優勢,而且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曾承擔人類基因組測序的任務。雖然僅占總量的百分之一,但該所是全球基因組科學研究的六個中心之一。

  參加過國際水稻基因精細圖項目和其他多個國際合作項目,該所名揚海外,經驗豐富。用該所副所長汪健的話來說:“沙斯病毒測序分析只不過是以前工作的百萬分之一,就像咬過石子的牙齒再咬豆腐,小菜一碟。”

固執與不合作喪失優勢

  沙斯於2002年11月在廣東爆發,今年2月11日,廣東省正式承認該省當時已發現305例病人,5例死亡。

  據《科技日報》4月18日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研究院向總後勤部衛生部請戰並得到批准,在2月12日便派出專家前往廣東疫區採樣,並在各方面配合下,及時獲取了病人的血液、肺組織和棉簽。

  中國科學院出版的《科學時報》4月28日的報道也指出,北京基因組所副所長汪健在年初聽到廣東發生非尋常病例時,也曾三次赴廣東,開始調查尋找病毒來源。那麼,中國的優勢是如何喪失的?

  首先,個別權威過於自信,固執己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曾說,該中心病毒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洪濤2月18日通過解剖病人屍體發現衣原體樣顆粒,衛生部據此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但是,3月21日,香港大學科學家根據電子顯微鏡觀察,初步認為致病的是冠狀病毒。

  三天后,美國CDC肯定了香港這個發現,並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用基因芯片技術驗證。後來,WHO也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沙斯的病原體元兇。

  但到4月23日,洪濤仍一口咬定原體不放。權威的見解加上該中心占有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甚至干擾了對真正致病原的進一步探索。

  再者,科學家之間劇烈競爭,缺乏合作精神。比如,據《科技日報》的報道,由於多家機構同時開展致病原研究,軍事醫科院採集到的樣品有限,以致專家在離開白雲機場返京前給院領導匯報時,情緒激動地哭了。

  軍事醫科院提供的科研進程時間表表明,該院2月底就在一例來自廣州的沙斯屍體解剖標本中分離,並辨認出冠狀病毒,但開始時並沒有進行沙斯病毒的全基因組測序。這有兩種可能,一是缺乏能力,二是想單幹。

  也許只是為了加快測序進程,院領導才決定和北京基因組所合作,這時已是4月9日下午6點。然而,如果基因組所那時啟動測序,中國科學家仍然有可能勝出。

  但是,《科學時報》4月28日報道,北京基因組所到4月16日凌晨,才收到軍事醫科院“無償提供的病毒”樣品,並在36個小時後完成了4個病毒株全基因組的序列測定測序。美國《科學》雜誌的報道,也提到這一事實。

  事實上,在《科學》雜誌網站發表論文的加拿大中心,4月5日才收到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寄來導致沙斯的病毒RNA。這些RNA是從多倫多第一例被確診感染了沙斯病人的肺部組織中提取的。

  中心研究人員不分晝夜地工作,到4月12日凌晨2點25分,終於測定了第一個沙斯嫌疑病原的基因組序列,並立即在中心網站上公布。

  兩天后,美國CDC的研究小組也獨立完成了測序,也在網上公布結果。兩個研究小組分別於4月19日和21日向美國《科學》雜誌投稿。同樣必須指出的是,這兩個研究小組之間並沒有互通信息。

“政治化”後才大張旗鼓

  第三,楊煥明對《科學》雜誌表示,基因組所一開始就準備投入研究,但缺乏政府的支持。而為了避免激怒政府,他們只是在網上公布了基因組序列,並沒有大張旗鼓。

  聯想到前面提到汪健所說,沙斯病毒測序只不過是“小菜一碟”,是否可換一個角度來解讀:基因組所對沙斯病毒不屑一顧?他們有“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計劃”和“雞基因組計劃”等大項目,兩三年內科研任務相當飽滿。

  直到沙斯這一單純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被“政治化”後,他們才參與其中,並為此撈到了政治資本:4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臨該所考察,對基因組所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第二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批示支持基因組所的項目。

  最後,中國科學家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加入世界的研究網絡。沙斯疫情在全球爆發後,WHO於3月17日以其全球流感監測網為基礎,組建了一個“全球虛擬實驗室”,整合和共享世界各國的研究資源。

  WHO的病毒學家克勞斯·斯托爾博士邀請歐美亞三大洲、9個國家和地區的11個實驗室共襄盛舉,但直到3月2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廣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才正式加入這一研究網絡。

  至於一開始中國為什麼被排除在外,筆者不得而知,但猜測可能中國當時仍然對世界隱瞞疫情,或中國對於國家安全過分考慮——軍隊醫院病患人數遲遲不對外公布原因恐怕也在於此。中國不願加入,或國際科學界對中國缺乏信心,沒有邀請中國。

·作者在新加坡從事東亞研究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駁:評中醫驗方和中醫理論
2002: 傳統的中醫更多地屬於經驗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