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歐陽峰:再談科學的威力與局限
送交者: 歐陽峰 2012年02月23日18:28:2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最近讀了一本書:《時代的基石》(“Rocks of Ages: Science and Religion in the Fullness ofLifeby Stephen Jay Gould)。作者古德是一位古生物學和進化生物學家,也是有名的科普作家。他這本書討論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古德認為,科學與宗教在人們的知識結構中有着不同的“領地”。科學注重於事實和基於事實的推理與理論。而宗教則試圖回答道德,價值,生命意義之類的問題,其答案是不能從事實中推論出來的。在古德看來,所有科學與宗教的衝突都是因為沒有劃清“領地”的界限。例如宗教以聖經為“事實根據”試圖改變科學的結論,或科學試圖從“事實”推導出道德上的結論(例如種族優劣論),都是這種錯誤。基於這個立論,古德認為科學和宗教既不應該求得結論上的統一也不應該老死不相往來,而是應該建立正面的對話,相互補充而使得人的生命更加充實。

應該說,古德這裡的觀點並不新穎。據我所知,有很多信教的科學家持類似的立場。但是古德的書還是很引人入勝。他講了很多歷史故事,包括他親身參與的與“神創論”的鬥爭。書中也以優美博學的語言作出了很多思辨討論。談起宗教,往往就會引起很多情緒化的反應。但這本書可以說完全是理性,學究式的。所以這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

我對宗教了解不多,不能評判古德觀點的是非。而且我也知道有很多學者不同意他的立場。例如著名的無神論者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就認為宗教在決定道德方面沒有價值。我以前評論過科學與宗教的關係(見文尾鏈接),這裡就不詳細談了。

不過這本書倒讓我思考了一個相關的問題:科學在研究和討論社會,文化,人際關係等問題中應該有着怎樣的地位?因為過去幾百年間科學的進步在改善人類生活和促進社會演化方面的巨大作用,科學在人們心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很多社會問題討論中,“科學性”不僅被視為“正確性”的近義詞,而且還帶有某種道德上的優越色彩。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探討一下:在社會和人文問題中,科學的知識和方法能做出怎樣的貢獻,又受到怎樣的限制?

毫無疑問,科學在我們今天對世界的認知和判斷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不僅因為科學知識是我們很多知識的基礎,而且因為科學的方法和習慣在許多其他領域也適用。例如,在科學上裁決爭論的是證據和邏輯,而不是個人的地位或權力。在科學上必須明確區分事實,推理和猜想,特別是不能把後二者混為一談。也就是說,得出的結論(推理)不能超過事實所能支持的範圍,而在此以外就是猜想了。另外,也許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批判精神。也就是說,對於別人的觀點立場不是光聽他的言辭煽動,而是需要調查他的證據和對證據的解釋,才決定接受還是反對。這些方法的訓練的確是對抗偏見,愚昧和盲從的有力武器。

科學是以事實為基石的。但是,社會和人文中的很多結論不是由事實,而是由價值觀決定的,而價值觀、雖然受到事實的影響,但卻是在群體和歷史中形成的。所以,科學並非達到這些結論的合適方法。而且,在科學領域,我們可以停留在我們的知識和工具所能對付的問題中。我們不需要回答目前沒有充分根據去回答的問題。但是社會中的許多問題是不能等待的,即便目前的科學不能給出答案。所以一個社會必須有其他方法來決定答案和行動,而不依靠充分的事實證據。這也是科學方法之外的範疇。

在歷史上,隨着知識的積累和研究方法的增強,科學能涵蓋的領域越來越大。有些傳統的人文領域如心理,經濟也帶上越來越濃厚的科學色彩。是否有一天科學能解決人類所有的認知問題?這個我們可以爭論。但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科學仍然不是一切,而且有着“過度擴張”自己“領地”的危險。

除了科學的本質帶來的限制外,我們在社會,人文等問題上應用“科學”的具體做法也可能有缺陷。

科學是謙卑的。在科學裡,任何結論都要接受事實和邏輯的檢驗。長期來說,任何人都不可能憑藉權勢或名氣來讓維持某一理論的正確性。即使目前被證明正確的理論,也需要面對新的事實和替代理論的挑戰。但另一方面科學又是自信的。它認為世界上有唯一的真理,而自己是發現這個真理的唯一途徑。雖然科學也會犯錯誤,但這些錯誤會在科學的框架內得到糾正,而不需要受到其他勢力的制衡。

但是當用到社會問題上時,具有科學背景的人卻往往不夠謙卑和過於自信。他們不夠謙卑,因為在社會問題的討論中通常沒有科學界慣用的同行評議,重複試驗等檢驗方式。當然人們可以在公共論壇辯論,但在那裡人們的話語權不是平等的。而且,許多預言是不能有效地通過實踐來檢驗的。由於缺乏科學界具有的那種挑戰和制衡,時間長了人們往往就缺乏自我約束,而出現實際上違背科學原則的言行。同時,人們又會過於自信,因為他們仍然認為只有一個真理。而由於他們的立場得到了事實的支持,那就一定是真理了。但實際上社會問題通常是極為複雜的,多個相互衝突的觀點都能找到支持自己的事實和邏輯。而且很多時候觀點和事實是互為因果的:一個理論不僅能解釋社會行為,也會影響社會行為。這就使得預見未來變得幾乎不可能。而這種不確定性,往往是科學家們所不習慣應對的。

科學應該是客觀的。其結論只取決於事實,與從事研究者的主觀願望無關。科學家也不應該在研究完成之前就“希望”結果是怎麼樣。然而科學家也是人。在社會問題上,他們必然也有自己的立場,價值和利益。所以即使你能找到事實和邏輯來支持你的觀點,也不等於你沒有受到偏見的影響。這是需要特別警惕的地方。當然,科學家與所有公民一樣,有權參與辯論,也有權堅持自己的立場,不管偏見與否。但那時,他就不因為其科學家的身份而得到額外的信譽和話語權。而且,即使科學家嚴守其執業規範而且做到完全客觀,他的言論也難免會被別人利用來支持帶有偏見的立場。

在有些社會問題上,科學知識可以對人的看法產生重要影響。例如科學上發現了同性戀有先天的因素而非個人選擇。這有助於公眾接受同性戀。但是最後社會是否接受同性戀,還是一個宗教,政治和文化的問題。又如關於吸毒如何影響大腦和身體的科學知識對於說服青少年拒絕毒品是很有效的工具。但“反毒戰爭”的成敗歸根結底還是一個經濟和執法的問題。

科學知識看來更是一些社會決策的基石。如轉基因食品問題和全球變暖問題,就依賴於有關的科學研究成果。在這些問題上,科學對於社會問題作出了直接的,重大的貢獻。但另一方面,在這些問題上科學也面臨更為困難的處境。就拿全球變暖問題來說吧。首先這是個很複雜的科學問題。雖然可以有種種結論,但都有不確定性。但從社會決策角度說,又不能等到所有問題有了答案再行動。所以如何把目前的結論與相關的不確定性忠實,簡要地傳播給大眾,就是個很困難的問題。這方面“主流科學”做得並不好。而由此引起的批評聲不僅削弱了“全球變暖理論”的信譽,也損害了科學本身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同時,爭論雙方都有利益集團打着“科學”的旗號誤導大眾,更造成混亂。而很多“圈內”的科學家也背離了“客觀”的傳統而從預設立場出發去做“研究”。於是爭論的雙方都抱着對自己有利的證據,而不是通過對話討論來去偽存真。甚至有些科學家為了強化自己的地位而違反學術道德,讓科學蒙羞。這裡的問題,在我看來,是因為“全球變暖”實際上是一個涉及到很多權衡博弈的複雜的社會問題。人們對科學的作用期望太高了,物極必反。

上面說的還是幾個相對簡單的社會問題,而且是與科學特別相關的。從這些例子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科學在社會和人文問題中可以提供重要的輸入,但往往並非決定因素。在人類的知識海洋中,科學只是一部分。為了幫助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科學需要與其他的知識範疇共處,互補,而達到更高的層次:智慧。

 

有關文章:

科學重要嗎?

科學與宗教之我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利比亞老百姓為何襲擊中國國有企業?
2011: 民豬又有新偶像
2010: 哥德爾(Godel)的工作似乎為宗教提供
2010: 看看pzzdm的歸納法,pzzdm以為自己舌戰
2009: JTY所說的確實有問題
2009: 如今,科學家已經大膽假上海人和倭人的
2008: 給Nature投稿:一個失敗的故事
2007: 新出土的古生物化石為達爾文進化論提供
2007: 考博很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