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歸不歸?留學生的難題
送交者: 徐可 2004年01月03日16:10:3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海歸的話題也許不如哈姆雷特“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那樣嚴峻沉重,但對每個身在其中的人來說,也實在並不輕鬆

考托,考G,申請表,推薦信……當年的大陸高校的高材生過五關、斬六將來到美國留學。如今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又在思考畢業後是否回國,什麼時候回國的問題。海歸的話題也許不如哈姆雷特“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那樣嚴峻沉重,但對每個身在其中的人來說,也實在並不輕鬆。時報記者訪問了多位正在或者曾經在美國高校就讀的中國留學生,並記錄了他們對於海歸問題的一些想法。

●海歸這個詞已經被喊濫了

中國留學生歸國潮流已達到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的頂峰。根據中國教育部公布的數據,自1978年至2002年底,中國的出國留學人員達五十八萬人,到目前為止,十五萬人學成歸國。2002年,“海歸”將近一萬八千人,比上年增長了百分之四十七。

那麼海歸到底有幾種人?他們回國就業的待遇又是如何?北京市外企服務集團人力資源分公司總經理王曉平認為:“海歸”派有三種。第一種是在國內有經驗、有學歷背景的,他們出國進修或者在國外有工作經歷,也就是真正“鍍金回來”,是很受外資公司、民營、國營企業青睞並高薪聘請的,其薪酬的增值幅度最大,翻幾倍都是正常的。第二種是在國外留學,沒有專業工作經歷的“海歸”們,他們對一些發達國家的文化、經營管理、電子商務方面比較了解,但他們通常的想法是由於出國“投資”比較大,一回來就想快速把“成本”收回來,因而對薪酬的期望值也比較大,甚至要3─5萬美金的年薪,實際上1─2萬的都難找。另外一種就是在國外瞎混的,包括一些高中生,學習也不怎麼好,未必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是由於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好,有錢、有機會,能出國混個洋文憑回來,但混的結果是有的甚至連外語說得都不利索,他們的前景就比較令人堪憂。

為吸引留學人員歸國,國家的確給許多的優惠政策。比如廣州,由政府專門設立的6000萬元留學人員科技創業資金,已給予43位留學人員每人10萬元的無償支持。廣州市政府出資組建的廣州風險投資公司已向10個留學人員創業的項目提供了5,437萬元的風險資金。各地也爭相為留學人員開辦特區。1994年南京在全國率先創辦“金陵海外學子科技工業園區”,目前,全國各地這樣的“特區”已達60多個。一大批幹部和土地、資金等資源被用於專門為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提供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馬啟元博士的時代創投公司管理下的上海張江海外科技創新園就是一個這樣的範例。

但是,隨着回國人員的增多,和國內的就業體制日趨市場化。企業更注重的是人才的素質和實力,而海歸資曆本身不能保證一份理想的職位和高薪。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在海外求學的人並不是每個人都清楚。在2003年12月20日哥倫比亞大學舉行的回國創業講座上。有人向回國創業的成功者馬啟元博士提問:“請問國內有沒有專門機構和政策保證回國人員的就業?”馬啟元博士的回答是,“有──人才交流市場的留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但是,他們的工作是提供招聘信息,告訴大家哪個公司在招人,別的管不了。”但他同時也說,“只要有足夠多的留學人員一起倡議,政府的現有政策是有可能改變的。”

擁有杜克大學博士學位和哈佛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舒明,現任一家擁有35億美金資本的全球性對沖基金Amaranth Advisors LLC的投資組合管理經理。他和在紐約的投資銀行,諮詢公司等美國一流企業任職的一些中國人,成立了一個叫作北美華人管理協會的團體,並任協會的首任主席。他們經常組織活動,探討一些關於中國企業和在中國經營的外資企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以及交流管理經驗。舒明直言不諱地說,“海歸”這個詞已經被喊濫了。他認為國內媒體的一些報道中所謂“海歸貶值,月薪二千五也能釣到海歸”的說法“太籠統”。既有學歷又有經驗的海歸仍有很強的競爭力。對於一心想回去的人,他認為當海歸成為一種風潮的時候,就是人們該冷靜想一想的時候了。在美國找工作和在中國找工作,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現在已經不是頭腦一熱回國就萬事大吉的時候了。有心回國的人要認真考慮行業,地理條件等具體的問題,“我適合什麼樣的職位”,“在哪裡有這樣的職位”,然後做認真的準備。舒明說,想回國發展的人需要長期準備的過程。

哥倫比亞大學的生物信息學博士生張小紅說,自己的目標很明確,回國開設生物技術公司。但她認為自己還需要在知識和能力上的積累。“我希望有屬於自己的專利。對於回國創業的資金籌集,比如如何得到風險基金,我還不不了解。我有許多的東西要學。”

●技術類型人才的顧慮

在80和90年代來美國攻讀研究生的人,最多的是學習理工科,特別以生物,計算機,化學,物理等學科為主。畢業後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在學校,研究所和公司里做科學研究和高科技產品的開發,能做到高級管理階層的屬於鳳毛麟角。對他們來說,一份較為優厚的工資和有穩定的留在美國的身份都不是問題。但純技術工作做久了,有的人難免就產生厭倦心理。回國做高層管理是一個很大的誘惑。

一個在新澤西工作、來美已經有14年的計算機數據分析員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姓名。但是承認自己的經歷和心態“很典型”。他對記者說,由於自己從事的是技術行業,覺得目前還是在美國比較有發展前途。他說,“很多人都和我想法差不多,特別是那一些搞技術的人。”他坦言,在美國時間呆長了,就想回國尋找機會。但另一方面,同樣是因為離開中國的時間久了,對國內的情況很不了解。最耽心的是不知如何按照國內的方式與人打交道,和對國內政策體制的陌生。因此他暫時覺得回國開公司不是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他理想的工作是能在駐中國的國際大公司裡面做管理。他覺得留學生要想了解中國的情況要多回去看看比較重要。

●就業壓力也是回國的動力

由於美國前兩年的就業市場不景氣,大公司裁員比比皆是,以計算機和金融行業為代表。一些在美國高校學習一度是最搶手的法律、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紛紛選擇回國就業。這和許多人剛進入學校,夢想進入美國一流大公司,然後平步青雲的初衷不一致。在理想和現實之間,不得不做出一個相當沉重的選擇。

一個在美國讀了兩個法律學位的女生,在聯合國、世界銀行和美國的頂尖律師事務所都有實習的經歷,但在畢業後一年實習期內找到一家像樣的美國事務所公司法律師職位的機會,仍然渺茫。她說,經過許多次不成功的求職經歷,現在她已經把精力花在尋找在中國有分公司的外資律師事務所上了。她理想的城市是北京。她感嘆自己為在美國讀書找工作,金錢和精力上的付出很大。她說,“我現在想通了,為什麼非留下來不可呢?做律師要建立社會關係,在中國我有親戚朋友。在一個熟悉的文化中,成功會更容易一些。”

●海歸依然是留學生討論的熱門話題

正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國際教育發展碩士的謝逸決定明年夏天一畢業就回國。出國前她在北京的聯合國辦事處負責預防艾滋病的教育項目。她還在廣西農村的小學教過英語。她認為由於這些工作經驗,她對中國社會有較深的了解。回國更有利於她的事業及個人感情發展,她的男朋友在國內也有一份很穩定的工作。今年夏天,謝逸和幾個在哥大和紐約大學讀書的朋友發起了一個叫做“中國茶聚”的活動,旨在給紐約的中國留學生一個結識朋友和對話的空間。探討人生,事業和愛情等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這個活動開辦伊始的前兩次話題都是與回國就業有關,一下子就吸引了一百多人的參與。

從“中國茶聚”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生會,再到北美華人管理協會。只要有中國留學生的地方,回國的話題總能引發積極的參與和熱情的討論。雖然這種討論沒有一個確定的結論。有的人了解信息,結識朋友,躊躇滿志,躍躍欲試。有的人卻兩難選擇,猶豫不決。兩者都大有人在。這畢竟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新聞主持人Tom Brokaw說過,“掙一塊錢很容易,但大有改觀卻不容易。”(“It is easy to make a buck. It is a lot tougher to make a difference.”)舒明在接受記者訪問的時候也說了一句類似的話,“We want to make a difference”。這句話也許可以代表許多海外學子的心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吻[譯詩]
2003: 風雲2002年:被侮辱和被捍衛的學術誠信
2002: 本世紀十大科學騙局
2002: 達爾文主義 by 著名華裔瑞士科學家許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