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送交者: 老幾 2014年03月15日15:18:0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幾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字面意思是:知“道”的人不言說,言說的人不知“道”。塞住口舌,閉上耳目,挫掉道的鋒芒,免除道的紛擾,與道的光同亮,與道之塵同污,這就叫做玄同。所以得道之人親近不了,疏遠不了,利用不了,禍害不了,尊貴不了,輕賤不了。因此(道之德)為天下最尊貴的。

這一章是繼續五十一章裡面講的“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具體實施的重點是重複第四章的“和光同塵”。很多朋友都以為老子思想只是一種境界,沒有實用價值,這實在是一種誤解。和光同塵就是大智慧,老子特別注重,所以前後反覆強調。看完這篇你會明白了。當然你也可以繼續罵老子,上德不德,不然為什麼叫玄德呢?

有必要再強調一下,道是道,德是德,不是今天人們說的道德。道是“自然規律”,德是道的應用。道生之,德蓄之,老子講的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生化規律,是真實不虛的。所以才能有實然即應然。這裡我用了“自然規律”說明道,是今天的詞,是個方便說法。嚴格按老子的說法,應該是“知常曰明”里的“常”,即“道可道非常道”裡面的“常道”。“自然規律”是不變的,而“常”是“獨立不改”,既是本質上不變的; 又是“周行不殆”,是不斷變化着的;同時還是大道之簡,“甚易知,甚易行”。道的這三個特點與易經上說的簡易,變易,不易是一致地。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聽起來邏輯不通,但實際中這樣的例子有多少?如果說“知者不言”不很明顯,那麼“言者不知”卻隨處可見。說老子超越邏輯,這就是一例。這是單從字面上看,實際上老子本意,更應該是針對“道” “德”而言的。“知者不言”意思是得道有了智慧的人,不會只用語言教化,而是“周行不殆” ,以行動來教化;或者孺子不可教時,“獨立不改”,隱居去了。古時有德行的人,亂世而隱,盛世而出,以行動表示對統治者的肯定或否定,不跟你廢話,就是一種“知者不言”,影響很大。如劉邦對太子不滿,想廢之,當看到商山四皓與太子同行時,就只好做罷,不敢輕舉妄動了。行遠大於言,說那麼多廢話有必要嗎?“知者不言”就是這個道理。

“知者不言” 明白了,“言者不知”自然就清楚了。只有語言,沒有行動,是沒有“道”“德”好言的。而老子的道德,就是無為,就是“不行動”,不作為。有人該笑了:老子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所以老子開篇就說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做到清靜無為,放開讓人民自己作為,不追求“雞的屁”,就符合老子的“道德”,不作為就是作為。說一套,做是另外一套,“言者不知”所言為何,胡整妄做,就不符合老子的“道德”。很簡單的道理。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這句話是絕大智慧,老子反覆強調,不可不知,不可不曉。

“塞其兌,閉其門”比較容易,我們以前也討論過。既然“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語言很多時候是用來騙人的,有德之人自然就不肖於依賴感觀,滿足於表面。“塞其兌,閉其門”,便於“觀其行”。

“挫其銳,解其紛”強調的是智慧圓通,用弱,不要鋒芒畢露,不要糾纏,容易理解。

“和其光,同其塵”比較難,很少有人解對的。而這一句恰恰是關鍵。其實這句就是“和光同塵”這個成語的來歷,字典里有,新華字典裡面說了:“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可惜一個“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的大帽子,就把老子的絕大智慧蓋沒了。一個“同流合污”,把老子的徹底排到了下水溝。

那麼老子為什麼要“和光同塵”?我們說過“塞其兌,閉其門”,就只能開目以觀,看看老子的行吧。《列子-黃帝篇》有這麼一段:

楊朱南之沛,老聃西遊於秦。邀於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教也。”楊朱不答。至舍,進溶漱中櫛,脫履戶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教。’弟子欲請夫子辭,行不間,是以不敢。今夫子間矣,請問其過。”老子曰:“而睢睢而盱盱,而誰與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楊朱蹴然變容曰:“敬聞命矣。”其往也,舍迎將家,公執席,妻執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與之爭席矣。

借白話說:楊朱向南到沛地,老聃西遊到秦地,約走郊野小路,至梁地遇到了老子。老子走到半路上仰天長嘆道:“起初我以為你是可以教導的,現在看來不可教了。”楊朱沒吭聲。到了旅舍,楊朱給老子送上洗臉水、嫩口水、毛巾和梳子,把鞋子脫在門外,跪着走到老子面前,說:“剛才您老人家仰天長嘆道:‘起初我以為你是可以教導的,現在看來不可教了。’   學生想請教您原因,但路上您沒有空,所以不敢問。現在您有空了,請問我哪裡做錯了。”老子說:“你神態傲慢,誰還願意和你相處呢?最潔白的東西總是看起來是不乾淨的,最道德的人看起來是德行有缺的才是。”楊朱立刻變得十分恭敬地說:“敬聽教誨了。”楊朱往沛地去,走到旅舍的時候,主人十分客氣地迎接他進房間,老闆安排坐席,老闆娘拿來毛巾和梳子,旅舍的客人讓出了坐席,在灶前烤火的人讓出了灶門。當他從沛地回來的時候,旅舍的客人們已不再拘束,同他爭搶坐席了。

想必你這下知道老子“和其光,同其塵”是什麼意思,以及它的益處了:就是“榮辱與共”,翻譯成毛式語言,就是“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毛老爺輕鬆奪江山,把人玩得團團轉,你以為他的智慧哪裡來的?

騙子把你賣了,還讓你覺得是為了自己,高興得幫着數錢,“是謂玄同”。

道無善亦無惡,行善則善,行惡則惡。求善得惡,求光蒙塵,有無相生之理,何等玄妙!稱不稱得上為天下貴?!

有人會問,既然老子的道德為天下貴,為什麼“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答案就是前面剛說過的:“和其光,同其塵”。高貴如光,低賤如塵,請問如何親近,疏遠,利用,禍害,尊貴,輕賤?!老子行文如此嚴謹,卻又超越邏輯,敢說是隻言片語拼湊而成乎?

學道最重要的是日常應用道的智慧,這樣才能知道“證着說”。舉幾個例子,經常看到華人說有些印度人怎樣會往上爬,豈不知這些印度人是有些智慧的。他們往往內心仇視西方,表面上卻顯得向西方文化靠攏,“和其光,同其塵”,使西方不認為他們值得提防。所以美國人可以相對放心的提拔印度人,甚至可以出售核武給印度,儘管印度不簽署核不擴散條約。

再說說海外華人對工作的誤解。有些華人能力很強,卻處處感到受排擠,英雄無用武之地,覺得不公平。其實英雄無用武之地是這個世界最正常不過的事。芸芸眾生的道是什麼?是自心。德是什麼?自利。你能力強對人家形成威脅,越是幹得好,就越是悖道,你不背運誰悖運?而且有人一個人干幾個人的事,你神經病嘛,下次裁人准得滾蛋。地位高的決定地位低的,這就是道理。不要在“潛龍勿用”之時,搞“飛龍在天”的事。哥們,要想過得好,“和其光,同其塵”吧。

觀有些華人,身居海外,上不“和其光”,不去熟悉當地法律文明思想理念遊戲規則;下不知“同其塵”,與當地居民“榮辱與共”,卻在哪裡奢談什麼爭取自己幾個人的利益,真以為別人都是死人不成?!

順便比較一下澳洲的會和中國的會。中國的會,當官的高高在上,“光”鮮絕“塵”,一幅"看今日主沉浮,捨我其誰"的樣子?而澳洲開會,除非必要,外人進去不知道誰是真正主事的,滔滔不絕的往往是“塵”,躲在角落裡面不見的可能才是“光”,“光塵玄同”。我怎麼比較澳洲人都像是老子教的中國人。誰能告訴我,如今的中國人到底是哪裡人?

0%(0)
0%(0)
  《道德經》是一部道家修煉的經文 - 庸庸碌碌 03/16/14 (439)
  thank you! - Jasime 03/16/14 (454)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我沒像你挑過農村擔子,應該可以耘田耘
2013: 千字文講記
2012: 美國名私立學校越來越臭名昭著了
2012: 回遊的海歸: 支持方舟子打假
2011: Mr. c.y.Lo,how much u know...
2011: 信仰戰勝苦難
2010: 換個話題。大家來討論一哈,這個阿8究
2010: 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看看pzzmd的一
2009: ffff
2009: 漢字討論的偉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