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貝一明Emanuel Pastreich:耶魯中文學習記
送交者: 比較政策 2014年08月18日20:24:0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精英的搖籃——耶魯

我的高中——洛威爾中學被認為是美國最好的公立中學之一。它能夠擁有如此高的聲譽,毫無疑問是因為有眾多成績優異的亞裔學生在此就讀。這些學生的父母,都是非常勤勞的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和越南人。他們早年移居美國,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因此得以將他們的孩子送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之後還有耶魯大學(在1983年還不是太多),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
而我並不是家族中進入這些學校的第一代成員。我的父親來自一個中產猶太家庭。他年輕時有着遠大的抱負和勃勃的雄心。他的父親,也就是我的祖父,是位藥劑師,憑藉傑出的學術成績考入耶魯大學。當我進入耶魯大學的時候,身邊的很多人跟我都有相似的背景。我無緣成為家族中創造這一成就的第一代,而是繼承了這一成就的第二代。
我並非生於聲名顯赫祖業豐厚的家族。在過去和現在,耶魯的核心都是WASP,即祖先為英國新教徒的白人,他們在過去的兩百年間都是權利的中心。耶魯大學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對英國的強烈偏愛:耶魯的博物館基本是以英國藝術為主;英國史研究是最熱門的課程;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是校園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之一;不管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耶魯最喜愛接收的是英國學生,其次是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學生。1983年我進入耶魯時,耶魯幾乎同亞洲的文化、學生等各個方面都沒什麼關聯。倒是有一個“耶魯看中國”的項目,不過那只是出於好奇的產物。耶魯的本科生認為了解中國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一個有趣的調劑,很少有人真正認真地學習中文。
我的父親也曾在耶魯學習,因此我同這所學校有幾代人的聯繫。但是我在耶魯並沒有歸屬感。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在耶魯學習的是東亞研究這種冷門學科。我遇到的同學很多都是來自顯赫的WASP家庭,他們都同我保持相當的距離。部分原因可能是志不同道不合,因為我不願意按照傳統的耶魯成才之路發展,比如成為律師、銀行家或者醫生。
相對於哈佛大學或者斯坦福大學,甚至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的規模都相對要小一些。耶魯大學成立於1701年,旨在為一小群精英學生提供教育。毫無疑問,耶魯大學的本科教育是全美最好的。我想除了這兒沒有哪裡能夠給予我如此好的環境,讓我學會如何思考。耶魯因其戲劇學院、建築學院及法學院而聞名。耶魯的自然科學教育方面也很不錯,但並不是其最為優勢的學科,這點跟伊利諾伊斯大學很相似。耶魯大學校園極富魅力,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布滿常春藤的哥特式建築。庭院深深,實在是散步的絕佳去處。我十分享受在校園中漫步,感受四季的變換。
每一位耶魯學生都附屬於一個“住宿學院”,且對他們來說,宿舍並不僅僅只是宿舍而已。住宿學院的歷史淵源可追溯至1920年,是在模仿牛津和劍橋大學的基礎上而設立的。每個住宿學院都擁有不同的特點、設計以及各式各樣的建築風格。若你在校園中遇到同學,打招呼可能是從“Hi,你是哪個住宿學院的?”開始。就我個人而言,我在耶魯時的大部分朋友來自達文堡學院(Davenport College)。
在我父親進入耶魯之前(1955年以前),住宿學院幾乎只對特權階層的孩子們開放。但從1955年起,這幾乎是耶魯歷史上首次採用抽籤的辦法來分配宿舍,這一做法使得一些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們得以住進精英化的住宿學院,例如達文堡學院。
我的父親是來自布魯克林的中產猶太家庭,他十分偶然地被分配到達文堡學院,大概是被澤於戰後美國社會平等主義的呼聲。如今在耶魯,一般都是五名室友同住,但起初,富餘出來的床位用於供應學生的侍僕。在我父親之前,他這一階層出身之人從未有機會被分配到達文堡學院,因為在此之前,達文堡學院是耶魯白人新教徒的專屬區域。布什總統父子曾都住過達文堡學院。由於後來學生住宿的分配是由抽籤決定,因而我的父親在1955年得以入住達文堡,而我在1983年也獲得了這一機會。
***多語種環境造就語言奇才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就有很不尋常的經歷。我三歲以前,我的母親一直都跟我講法語。她來自盧森堡,對於她來說,法語和德語都算是母語。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跟我講法語,希望我能夠同時學習英語和法語。不過當我開始接觸其他並不講法語的美國人之後,我就不再講法語了。因為我講法語,其他孩子不懂我在說什麼,而我也承受着巨大的壓力來適應。事實上,我已經幾乎失去了運用法語的能力,直到高中才又重新學習法語。不過如此說來,法語才是我會說的第一門語言。早期的多語種環境使我之後學習其他語言容易了許多。
我父親的母語是英語,而且他還熟練掌握法語和德語。我父母都曾主修文學,因此他們認為一個人應該具備用多種語言表達複雜想法的能力。很遺憾我在高中時期並未在外語學習方面有何建樹,也失去了自小以法語為母語的機會。在我看來,語言的掌握對未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而僅僅只掌握幾句簡單的表達是遠遠不夠的。即便很難,自己也應設置高標準,將外語學得像自己的母語一樣好。
***審時度勢,興趣與目標是最好的老師
當我還是耶魯大學的大一新生時,我選了一門法國文學課程。這是考慮到我的高中法語基礎和我父母親的背景後自然而然做出的決定。然而我對法語並不感興趣,因為我看不到學習法語的意義。我試圖想明白在未來的發展中什麼才是重要的,而我應該去學習一些在我未來生活的時代所需要的東西。於是我開始學習中國文學,當然那時是用已被翻譯成英文的教材學習。之後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在將來,中國會極具影響力。我需要竭盡所能學好中文,為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因為在將來很可能所有重要的工作都要在中文環境下完成。
我剛剛進入耶魯大學是1983年,在那時這種想法是非常奇怪的。當時人們認為中國是非常落後的,很多以交換生的身份來到耶魯的中國學生似乎適應能力都很差,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學者風範。因為高中時期周圍有很多華裔同學,所以我對中國已經有一定的興趣和了解。不過決定學中文也是出於戰略性的考慮:當時中國是一個新興國家,而我希望成為極少數能夠用這一複雜的語言進行交流的美國人。
我放棄了法語課,想轉入中國文學課,但是當時已經不能申請加入中文課了。因此我不得不等了一整年,才真正開始我在耶魯的中文學習,但我已經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立即開始學習中文。由於我不能立即參加課程,我便在閒暇時間自學中文字詞。這一計劃成為我的首要任務之一。在完成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上,我拼命地擠出時間自學中文。
整個過程中最奇妙的是,從來沒有任何人告訴我要去學中文,連父母和老師也沒有。事實上,除了星星點點的了解之外,我同亞洲沒有任何特別的關聯,自學中文完全由我一個簡單的信念而起。我很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的諄諄教導讓我明白:一個人應該根據他對自身戰略利益的認知來決定學什麼。當然我也很享受學習漢字的過程,很享受閱讀中國文學作品。在我的腦海中,早已刻畫出一幅願景:中國越來越有影響力,而我要抓住這個機遇。沒有老師告訴我應該怎麼做,我自己列出任務清單,為實現目標制定了詳細的計劃。
學習中文不是任何人布置給我的任務,這是我自己設置的長期目標,我要努力實現它。聽老師傳道授課和鑽研書本都是達到目標的途徑,但是我並不希望以這種太過苦悶的方式來學習中文,因為我認為學習中文本應是件非常有趣和快樂的事。通過中文,我要讓自己的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
從小我就很喜歡獨自玩耍。我發現大多數遊戲自身有很多局限思維的條條框框。到目前為止對我影響最大的遊戲是樂高積木。我會花很多時間,用樂高積木搭建房屋、汽車、城鎮。作為一種遊戲,樂高積木的意義就在於利用其特定的結構特點使得任意一種組合形式都成為可能。孩子們可以自由發揮,任意想象自己想要創造的組合,再用樂高積木搭建出來。如果想要搭建出像房屋或是城市這樣龐大的組合,孩子們需要巧妙地使用所有尺寸和形狀的積木。在這個過程中,小孩子需要學會使用各個類型的樂高積木,並且善於探索更簡便的搭建方法。樂高能夠不斷地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認為對於小孩子來說,沒有比樂高更好的老師了。在我開始學習中文的時候,當年樂高遊戲帶給我的感悟再次浮現。每一個漢字每一個短語都像是一塊樂高積木,我要用它們去建造更宏偉的建築。
我開始自學中文時,並沒有從發音開始,而是從漢字學起。我自學了幾百個漢字,比起發音,我更注重對這些漢字含義的理解。我認為如果我能夠理解漢字的含義並且樂在其中,剩下的學習就簡單多了。我覺得這種假設還是很有道理的。我每天早上溫習所學的漢字,午飯時間一邊吃飯一邊看,我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學習漢字。儘管在今天,我的社交活動比較多,但是大學時代的我沒有多少時間去跟人打交道,我幾乎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學習中文了。
我唯一的社交活動,是找了一名中國交換生來練習中文。我儘可能多地和他見面,練習中文,了解中國。他給我介紹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情況以及迅速擴張的經濟實力。在1983年,這一經歷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我需要深入細緻地了解中國。
***學習外語:切勿死記硬背,意義與文化的理解最重要
耶魯大學在教育方面有着優良傳統。耶魯的學生在本科時就有機會直接同專家學者進行交流學習。這一傳統項目中有相當多一流的專家學者,甚至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會經常在餐廳里同本科學生們一起用餐,討論學生們的課業、學術問題以及國際事務。正是這一傳統讓我得以結識一位非凡的詩人、中國文學學者——黃伯飛博士。
黃伯飛先生雖然沉默寡言,但是才華橫溢。他是位博學多識的詩人,在耶魯教授中文很多年。黃教授常常在我的宿舍同我一起共進午餐,與我討論與中國相關的重要議題並且幫助我練習中文。他還為我講解中國詩歌,至今我還記得其中的三首。這一經歷讓我相信,即便最終我會將工作的重心放在與經濟或者政治相關的問題上,我也應當從研習中國文學開始,因為這是了解中國文化的最佳方式,也是研習其他所有領域的關鍵所在。
通過後來我在韓國的經歷,我發現韓國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將記憶作為最主要的方法,然而他們很快便會遺忘,這是非常可怕的。在我同黃教授的交流和學習中,我堅信學習語言的關鍵在於全面掌握語言本身的意義、詞句的意義,只有這樣才不會被輕易遺忘。如果你迫切地想要研究中國的商業發展情況,中國詩歌看似是最不需要學習的,但是事實上中國詩歌的研習對於其他領域是非常有幫助的。首先,當我背誦這些詩歌的時候,它們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這加強了我對中文的語感和內心深處對中國文化的認同。這並不是呆板的學習過程,而是融入一種文化的有機過程。此外,我同中國人交談時,每當我告訴他們我對中國詩歌的了解,他們都會很受觸動,並把我看作是非常誠摯且熱愛中國傳統的外國人。由於我對中國的關注和所付出的努力,我愈發感覺到自身的價值。一個人若能夠流利使用中文,同時又了解中國傳統,那麼這個人一定會很有價值並且能夠獲得尊重。
***做自己的語言老師:簡化過程,高效學習
整日從早到晚的學習是很“反社會”的行為。。我假期在家的時候,就整日待在房間裡學習漢字。這簡直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但是我沒有停止我的社交活動,只不過我的社交活動是我學習中文的宏偉計劃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對中國人的了解。對我來說,學習中文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幸好當時也有很多老師和資源。但重要的是,我自己制定了學習規劃並建立起一個學習體系。我按照自己設定的計划進行學習,而不是依照其他任何人的指示來學習。
想要學好中文,建立起自己的學習體系是必需的。我是自己的老師,自己親手製作學習中所需要的材料。比如,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我認識到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減少學習的阻力。如果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翻閱書籍以從中查找單詞,或者去試圖弄明白每一個漢字的意義,這都會阻礙我高效地學習。因此我將學習中文的過程儘可能地簡化。而這一切都是靠我自己完成的。我認為學生應該成為自己的老師,教自己應該如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被動學習是很糟糕的,而我通過自己的方法便得以避免被動學習。
為了達到減輕學習負擔的目的,我將漢字各個部分拆分並分別理解其含義,即理解各個部首的含義。儘管這種方法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極少有人會用這種方式來學習。當時我推斷,如果我能夠理解一個漢字各個部分的含義,就能夠幫助我記憶漢字,這對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整個整理過程變成了遊戲:找出快速學習中文的最佳方式,而這一切均由我自己主導。這並不是說我不接受來自外界的幫助,而是根據所需有選擇地尋求幫助。
回到學校之後我開始學習篆字。篆字是當代漢字部首的來源,因此我的學習不再局限於學習字形,而是深入理解其來源和含義。在學習過程中我了解到有很多漢字的部首都來源於象形文字:表形記號和表意記號。學習篆字幫助我記憶漢字並理解新字詞的含義。這種學習方式和過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大大加快了我的學習進度。
我在字典的封面上畫了一份常用部首對照表以便查找漢字。在這份對照表中,我將部首分類排列以方便查閱。我只列出了最常用的一些部首,將其在字典中的頁碼與之一一對應,確保能在第一時間找到相關的漢字。這樣簡化了查字典的工序,從根本上減少了查找字詞含義的時間,因而也提高了學習速度。
我之所以能夠快速學習中文並且能夠長期記憶,簡化學習在此過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我自己建立的學習體系會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中。根據我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我將漢字分類整理,從而簡化了學習過程,加快了學習進度。這使得我在幾周之內,每當翻閱書籍遇到不認識的漢字時,都能夠迅速確認其含義。之後當我開始嘗試每天閱讀十到二十頁中文讀物時,能夠迅速確認漢字的含義就顯得更為重要。
大一暑假的時候,我沒能去成中國,這令我很沮喪,所以我待在家裡拼命學習中文。我開始跟自己比賽,儘可能加快學習進度。1984年9月,當我回到學校開始二年級的學習時,才得以開始上中文課程,與班裡的其他學生相比,足足晚了一年。雖然我之前已經在自學中文,但是要達到二年級的中文水平,我的口語能力遠遠不夠,因此我只能參加一年級課程。不過無論如何,我在學習中文的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學,我明白了如何學習語言,並且決心要儘可能地提高學習中文的效率。參加學校的中文課程其實僅僅是我學習計劃中的一小部分。當時我已經決定要在大三時去中國學習中文,而我計劃要利用這一機會儘可能地提高我的中文水平。
***打好語言基礎:重複和聽讀結合是關鍵
我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獲得的一個很大的收穫是認識到了重複和聽讀結合的重要性。比如,即便當我試圖儘快大幅提高閱讀量的時候,我也會堅持反覆讀一句話十遍百遍,直至我能夠毫不遲疑地將其複述出來。我希望儘可能多得掌握些短語和表達,重複必不可少的一環。
另外我找到一些有文本的錄音材料,來進行聽說結合的練習。我會一邊聽錄音一邊閱讀文本,這使我能夠直接將漢字同其發音、語調等結合起來。直接將視覺和聽覺印象結合在一起,對於有效掌握語言是十分必要的。只是我需要重複聽讀十次、二十次甚至三十次。我會不斷的閱讀文本,不斷地聽錄音,直到能夠抓住錄音中的要點、理解每一個詞時,我才會感到滿意,才會停下來。儘管學習中文之路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已掌握的這些文本給予了我極大的信心。這種學習方式也極大地加快了我的學習進程。儘管一遍遍的重複聽讀看起來有些枯燥,但是這是建立信心並打下良好基礎的最快捷的方式。
***文化歸屬感——士大夫之夢
同時,我也廣泛閱讀有關中國歷史的書籍,通過對中國各個朝代歷史的學習,我開始逐漸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有關中國現在與未來的圖景。通過對中國歷史的回望,我對中國的認知感進一步增強。我感覺自己開始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這種歸屬感對於語言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此時對於我來說,中國不再遙不可及,而已經成為我人生的一部分。當然我沒有成為中國人,學習中文也並沒有使我對自身的民族歸屬產生任何困惑。不過在了解中國文化傳統的過程中,我確實為之所吸引。中國文人的傳統形象深深吸引着我。文化對於政府以及整個社會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國歷史上,政府是由一批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組成的,並負責政策的制定。這些人同時也窮其一生致力於文學以及歷史方面的經典著作研習,我對這一切十分着迷。我將自己也想象成為這群人中的一員:研習古典著作,之後也擔負起政治和社會角色,也就是“士大夫”的角色。儘管這想法聽起來很荒唐,但正是我的這種幻想,使我覺得我對中國的一切都更加熟悉而且倍感親切,因此也使我的學習更加輕鬆。
***信任與支持——導師孫康宜教授(Kang-i Sun Chang)
我在耶魯時,有一位來自中國的中文教授——孫康宜教授。她指引我在中文學習中不斷嚴格地要求自己,追求卓越。孫康宜教授早年在台灣讀書,是一位非常熱情的老師與學者。她認為中文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每一個人都能夠感受到中國文學的魅力。也正是孫康宜教授鼓勵我學習日語,並前往日本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她的父親早年曾在日本學習,她認為我也應當去日本拓寬視野。
孫康宜教授對我的影響是最為深遠的,也給予我極大的幫助和引導。最初我對中國不甚了解,在中文領域我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然而孫教授非常重視我的學習和發展,將我視作未來會扮演重要角色的人。這種關懷給予了我極大的自信。在中文學習過程中,十分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非常不利的中文學習環境中,我是如何堅持中文學習的。我的家人對我學習中文這件事並不怎麼關心。我的大學室友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是他也不理解我為什麼要學中文。耶魯大學整體的學術重心都集中在歐洲文化方面,而亞洲在人們的觀念中並不是很重要。因此,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是什麼在支撐我堅持學習呢?我為什麼要堅持學會讀寫中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有一位信任我的導師。她相信我在將來會擔負起重要的角色和職責。正是這種自我的角色設定和使命感,成就了我日後的職業發展。如果我的教授僅僅只是將我看作班上的好學生,我便永遠都不會心懷這樣的責任感,我在亞洲問題上的研究也會受到極大的局限。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我所有的發展和成就全部歸功於孫教授的影響和引導,也有其他一些人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自身也依然在不斷地提升和學習。然而孫教授對我事業的發展所傾注的心血是難以估量的。
孫康宜教授不惜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幫助我練習中文,為我講解中國傳統。我時常泡在她的辦公室里大量閱讀中文書籍。儘管當時我的詞彙量還很有限,但是我努力嘗試去理解書中的所有內容。在這種過程中,我開始對中文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認識。在中文學習中,有一些表達方式和用法比較難於掌握。如果過多地關注於單個詞語的學習,學習者會缺乏整體感,也會欠缺語言、文化和歷史關聯方面的領悟和把握。儘管將學習重心放在詞語上面看起來更加有實效,但是這樣會影響對文化整體的理解,削弱對語言的掌控能力。在我看來,短語詞組練習本身意義並不大,因為短語很容易被遺忘。相比而言,儘可能多地閱讀一些小說或者其他書籍會更有效。作為一位博學的學者,孫康宜教授樂於同任何人認真地進行學術討論。她時常在辦公室里與我討論詩歌和小說。
例如有一次我在一本詩選集譯本中讀到白居易的«感鏡»,我便向她請教,希望她能夠幫我找到中文原文。雖然花了很多時間,但是她最終找到了原文。我們一起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進行了仔細的研讀。
感鏡 五古
美人與我別,留鏡在匣中。
自從花顏去,秋水無芙蓉。
經年不開匣,紅埃覆青銅。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罷重惆悵,背有雙盤龍。
這首詩深深地打動了我,尤其是詩中對時空轉換的描述:多年前與相愛之人相見的情景記憶猶新,當再次看到當年的那面鏡子時,勾起了主人公對愛人的深深思念,時空與情感以一面鏡子為媒介進行連接。當孫康宜教授逐行帶我研讀的時候,這首詩所刻畫的場景與表達的情感便已經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記憶中,直至今時今日依然栩栩如生。我不僅喜愛這首詩,同時還開始收集朋友們的小對象做信物,以寄託思念。自那時起,我開始過上一種逆向的生活,將現在所呈現的情景和生活假想作是未來某日,我已成為一位老人時,對過去進行的回憶。這樣一種以物寄託過往的感受和習慣,開始成為我個人生活體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課堂上的孫康宜教授同樣充滿激情,盡全力支持和鼓勵學生。她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並進行辯論。之後我在伊利諾伊大學任教時,便是以這種授課方式為模板。在我看來,她這種授課方式最獨特的地方便是她會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融入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儘管很多中文研究方面的學者認為不認識中文的人不可能真正理解中文蘊含的意義,但是孫康宜教授並不這樣認為。她認為即便大多數譯文並不完美,中文原文的含義仍然能夠得到傳達。她相信即便是閱讀從未接觸過的文章,任何感興趣的人都能夠感悟到蘊含其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隨着我學習的深入,孫康宜教授開始幫助我尋找能夠在大學三年級赴中國學習的機會。不論是用何種方法,這過程都充滿曲折。我從大學二年級才得以開始學習中文,因此我的中文水平還遠遠不夠參加任何海外課程。如果我只進行常規的中文課程學習,到畢業我都未必能夠去海外學習,然而孫康宜教授相信我一定會付出極大的努力自學中文。我也逐漸開始被她感染,燃起了鬥志。
如果沒有孫康宜教授對我無條件的信任,我想我很難有足夠的信心踏上海外學習之旅。通常來說,一個沒有任何中文背景的西方人,如若沒有多年的中文學習基礎,是絕不可能聽懂中文課程的。而我就要在短暫的中文學習後,挑戰用中文授課的課程。
我至今仍同孫康宜教授保持着聯繫。2011年2月我還同她在紐黑文共進午餐,之後去了耶魯享負盛名的俱樂部——毛利家。她還是那麼富有激情,不管是對生活、文學還是事業。我感覺即便到今天,她仍然寄希望於我,認為我將有所成就。雖然六年以前我的研究重心就不在文學上了,但是我依然在努力進行更多的文學研究。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華中科大博士生發表論文:身材影響收入
2013: 美日同盟“摩擦”的時代
2012: 美國教育文化落後的一面
2012: 西醫還是中醫,需要用數據和事實說話─
2011: xpt: 送給饒毅和海龜,及腰海龜的2cent
2011: 2012 上帝臣工解救美國繼之全世界,《
2010: 只學過中學物理的對物理量的單位不得不
2010: 給YDX解釋一句,聽不聽隨你。相對論說
2009: 馬丁路德與“因信稱義”神學
2009: aa881:中國如何看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