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影視娛樂 > 帖子
《最長的一天》: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戰爭電影
送交者: 一米陽光 2009年07月20日01:11:50 於 [影視娛樂] 發送悄悄話

《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碧血長天、最長的一日、諾曼底登陸,美國、英國、法國,1962)

二戰戰爭電影永恆經典史詩扛鼎黑白大片。英國導演肯·安納金(Ken Annakin)等四人聯合執導。根據愛爾蘭作家同名非小說作品改編。全景式演繹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標誌着歐洲西部戰線盟軍大反攻的海空兩棲登陸戰役——1944年諾曼底戰役前一天的各方面和第一天的全過程:登陸日(D-Day)的最後確定與德軍對登陸點的錯誤判斷,盟軍的快速行動與德軍的滯後反應……深夜三地空降後方,清晨五路登陸海灘……盟軍最大的一個成功案例。戰爭中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以及盟軍將士的英雄情結。宏大雄渾,客觀紀實,逼真生動,精彩紛呈。奧馬哈海灘登陸戰場面尤為壯闊慘烈。極具戲劇性,只是難言編排精當。約翰·韋恩(John Wayne)、亨利·方達(Henry Fonda)、羅伯特·米徹姆(Robert Mitchum)、理查德·伯頓(Richard Burton)等與法國影壇美女埃瑞娜·德米克(Irina Demick)聯袂主演。全明星陣容。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效果兩項大獎。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史載諾曼底戰役從1944年6月6日英軍第6空降師、美軍第82空降師和第101空降師空降登陸地區開始,到8月19日盟軍進抵塞納河西岸結束,結果為盟軍與德軍兩敗俱傷,盟軍以壓倒性優勢占領、控制登陸地區並成功地向法國內陸縱深推進。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詞就是被自由法國人當作暗語向“同胞”廣播的法國詩人魏爾蘭(Paul Verlaine)的詩句——“秋季小提琴長長的嗚咽,用單調的沉悶傷害我的心”,而駐法德軍將帥們為之抓狂的情節表現亦饒有趣味。其間由韋恩扮演的美軍空降部隊中校表現似有囂張過度之嫌。該影片為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戰爭電影,據說拍攝時曾動用數萬名士兵,以致當地居民還以為又爆發戰爭了。該影片國內引進版系由央視譯配。在下所見為帶國語配音、有兩條中文字幕的D9影碟,片長為178分鐘,與IMDb片長記錄一致。IMDb該影片評分為7.8 分。】

《最長的一天》:用低調的沉悶傷害我的心

作者:李坤


  作為盛夏到來前的自然現象,接連數日的“雨天”本不該有“陰謀”的成分在裡面,可當雪災、脫軌、手足口病、8級大地震、南方水災以井然有序的規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時候,窗外的綿綿細雨,看上去也仿佛被傳染上了一種下意識的徵兆。不想讓思緒沿着悲觀的路線亦步亦趨,索性從抽屜里翻出了一張1962年的老電影,希望能藉助影像的撲朔轉移我對現實困境的焦慮。可事情遠沒有我想象中的“自以為是”,《最長的一天》果然沒有讓我徹底忘記自己身在何處。

   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也許不會相信,這部戰爭題材影片給我帶來的欲罷不能,是從片中三條貌似偈語的自白開始蔓延的:1、約翰留着長長的鬍子;2、用低調的沉悶傷害我的心;一個死了、一個瘸了、一個迷失了方向,這就是戰爭……

1、約翰留着長長的鬍子——沒想到1944年6月6日的諾曼底登陸原來還有這樣的“前戲”

  在鏡頭第一次對準了法國傀儡市長的時候,市長夫人也把早已準備好的早餐端到了他的面前,市長不屑一顧的表情並不能給食之無味一個充分的解釋。那張僵硬的面孔下面始終留有一種不輕易表露的隱忍。直到收音機里反覆傳來這樣一句無厘頭的人物特寫——“約翰留着長長的鬍子”,“約翰留着長長的鬍子”,“約翰留着……” 他的表情才開始逐漸豐富起來,興奮的瞳孔、歡愉的嘴角,附和着略帶顫抖的面部肌肉,解放了全身的血液。蟄伏許久的市長終於可以抬起頭來自己給自己下達一次命令了。就這樣!外面的對峙還沒有來及擺開架勢,返攻的號角從內部就已經開始報得春曉了。

2、用低調的沉悶傷害我的心——也就順着法國游擊隊的全線出洞發揚光大了

  當德軍情報部門已經截獲並意識到“用低調的沉悶傷害我的心”這句話的嚴重性的時候,德國守備司令還翹着二郎腿在和下屬們一邊忘我的打着橋牌,一邊自豪的說着:“我活得時間已經夠長了。”這種無所謂的狀態,正是“上帝要讓誰滅亡,就要先讓她瘋狂”的預言前兆。由此看來,把盟軍空降傘兵先遣部隊當作“擾襲” 的那一小撮蝦兵蟹將就不足為怪了。那些對於盟軍諾曼底登陸有着充分認識的德國先覺先知派頂着不打擾隆美爾元帥午睡的噱頭,目送艾森豪威爾功成名就也就近似合乎邏輯了。

  掉過頭來,再看看盟軍的身陷囹圄,德國人也許也能在失敗中找到一些慰籍。真人版空降先遣部隊”和“假人版空投障眼先鋒”沿着德國虛弱的天際線天兵天降(諾曼底登陸戰役德國駐地飛機僅為2架)。落地後的境遇在導演的刻意安排下分為了以下幾種:1)被懸掛在建築物或路障上,聽天由命,任憑宰割。2)和法國游擊隊相見恨晚,裡應外合,共舉大義。3)也是大多數的厄運,落入敵人事先布好的絞殺區,還沒來及抬頭和這座陌生的城市打個照面,槍林彈雨就在他們着陸的第一時間終結了生命的全部意義。幸好,苟活下來的還能把戰前督導的言傳身教死記硬背得滾瓜爛熟,以為導演對於落地後“ 以兩聲響板作為內部接頭暗號的指令”的細節處理預設下了最好的伏筆。戲劇化的鏡頭就這樣被黑色,幽默了一回————與隊伍走散的盟軍傘兵(甲)用高度警惕的目光死死盯着前面不遠處的風吹草動,隨後搬出了“老師”的錦囊妙計,兩聲響板摸底之後,對方跟着做出了理論上絕對準確的第一反應。傘兵(甲)就這樣安之若素的朝着死亡的槍口迎去了,當他倒下的時候,對方下意識的又將子彈再次上膛。和響板一拍即合的聲響最終給了這場致命的誤會一個情理之中的交待。也為這部史詩級戰爭電影定位了一個意料之外的收場。

3、一個死了、一個瘸了、一個迷失了方向——一個個都成為了欲望的奴隸

  歷史的潮流總是一往無前,來不及回頭是岸。只給歷史的見證人留下了瞻前顧後的感慨,影片結尾,在盟軍用前仆後繼的屍體撞開了德軍最後的一道路障之後,導演別有用心的將血跡斑斑的鏡頭擦得近似於冷酷的一塵不染,在被戰火糟蹋得體無完膚的諾曼底境內,當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唯一語言嬗變成了無情的子彈,人類的境遇也就被勾兌成了這樣一幅白描:在村莊一隅,一個被打瘸了的美國兵幹掉了遭遇的德國兵,已經精疲力盡的他靠在牆上死死的盯着那具軀殼。一個抱着槍躲躲藏藏的英國男孩兒,偶然間生平第一次見證了殺人者與被殺者之間的對峙,英國新兵蛋子那迷離的眼神,似乎已經分不出敵與友的差異,以至於無視死者把靴子穿反的‘ 根源’問題。

  沉悶的空氣中,隱匿着一張張低調的面孔。有的死了,有的瘸了,有的已經迷失了。這是當時的戰爭臨描,冷靜下來看看當下的近況,或許也可以對號入座。至少我是其中的‘受害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歐盟對英特爾反壟斷調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