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影視娛樂 > 帖子
《三國》和《東風雨》打的是同一場戰爭 z
送交者: 芭娜娜 2010年05月09日22:18:27 於 [影視娛樂] 發送悄悄話

  前些天,有機會參加柳雲龍電影《東風雨》的研討會。

  會上,最有意思的不是一大幫專家給柳雲龍和楊健提意見,也不是給他們捧台,雖然楊柳誠心誠意希望大家給他們合作的第一部電影提出中肯意見,但大家還是捧的明顯多於貶的,用與會的專家的話講,這些讚譽基本來自於一個原因,電影站對了隊,這是最重要的,即價值觀正確。

  最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與當年的《色,戒》一樣引發了現場價值觀之爭。

  這讓人想到2007年《色,戒》公映後國內評論界異常激烈的有關其價值觀的爭論,其中,批《色,戒》的鬥士里有可敬的黃紀蘇老師,這次他相當支持《東風雨》,意指有幸這部電影將《色,戒》踢倒的某種東西扶了起來,至於扶起來的是什麼,我覺得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黃老師的意思里,《東風雨》和《色,戒》如此之不同,截然相反。

  我覺得這樣的結論,連柳雲龍和楊健也未必在事前盡然想到,中國電影的創作者們向來與思想界若即若離,思想才是中國電影的短腿,所以你別想指望中國導演在近期能拍出《十誡》和《受難》那樣的震撼人靈魂而不只是心靈的電影。

  這所謂的思想,我想就是價值觀。

  研討會上,在價值觀方向有着明顯分野的葉匡政和王小東、郭松民對這部電影也有着明顯的評價分野,老葉認為《東風雨》寫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意義,而後兩者則認為導演、編劇從這場秘密戰中發掘出了更高級別的人性。

  我看到研討會之後,王小東先生和郭松民先生分別為此寫了評論(《參加東風雨討論會,談裡面歷史背景情節的含義》&《不是所有的戰爭都沒有意義》),不過很可惜沒看到葉匡政先生的評論。

  《東風雨》的諜戰內容――更趨專業和奧秘的電影語言其實多多少少掩蓋了這部電影在價值觀方面的重要性,我是說它同樣是一部在價值觀方面欲圖更大建樹的作品,當然,正如黃紀蘇所言,它涉及的價值,並不是它能完美表現出來就行的,還有一個關鍵是現在的中國觀眾可能越來越對此反應低能。

  你說對牛彈琴也並不為過。

  《東風雨》裡所有中國間諜,中共的、軍統的、中統的,的死,完全只為了兩宗內容基本一樣的情報服務,而且是奉獻生命的無條件的服務,正如曾江飾演的寓公所說,“對國家履得誓言的時候到了”,因為兩宗情報內容一樣,所以,連柳雲龍飾的第一主角安明也為那份其實是過時的情報毅然赴死的景象就格外尷尬而悲壯,這是職業的尷尬和意義上的悲壯,安明死後還被日本間諜補了幾槍,死的樣子也很彆扭,他死的時候認定那份他根本不知內容的“大情報”可能驚天動地,但其實,他死之後,觀眾看到它本一無是處。

  這是導演編劇的一次冒險。

  其實,他們原本可以為這部商業電影選一個好萊塢的結局,比如把最後情報換成更有意義的一種,但我知道,深刻了解間諜內幕的楊柳一定是將這個結尾拍給那些真正有過間諜生涯的人看的。

  這種反差亦如007系列,20多部系列電影裡的詹姆斯·邦德上天入地神通廣大,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英國間諜在這個世界的隱密戰場上的重要性現在甚至比不上朝鮮和伊朗的間諜,所以,007電影,我越看越像英國人在意淫――不,是好萊塢在替英國人意淫。

  相反,在二戰中,中國間諜的作用卻長期被忽視。

  由於中國主流社會浸淫已久的儒家文化影響,間諜這個職業本身也被長期忽視和避諱,但又沒有一個認真了解間諜職業的人又可以輕易否定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極端重要性。

  安明的死,以及那份大情報的舉重若輕,讓人充滿了糾結和不安。

  最近看了一些書,還發現了一個大秘密,即為什麼從1920年代到1970年代凡50年間,只有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頂層領導人里地位最穩定的一個,他的穩定甚至大大超過毛澤東及其他領導人,現在我差不多明白了,周恩來是中共間諜之父,也是惟一一個知道所有秘密的人,掌握着一切的一切,因此,才沒有人能打得倒他。

  除了他自己。

  以及癌症。

  中國人曾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這既包括在中國戰場上,也包括在太平洋戰場上,只是有些功績長期被歷史忽視掉,現在楊柳給我們補上了這一課,而且用一卷做廢的膠捲和一位優雅的鋼琴師並不優雅的求死方式鄭重告訴我們,這裡面暗含着偉岸的價值觀。

  其實,我也是相信,任何戰爭都是有意義的,儘管它那麼殘酷,我們還是要做勝利者,堅持到殘酷的最後。

  除《東風雨》外,另一部將橫亙熒屏1個多月的高希希版《三國》可能是所謂價值觀之戰的另一個範本――記得2007年北京台的主持人胡紫薇曾借家庭糾紛指摘中國媒體不能輸出價值觀,那時我們甚至連這3個字都很陌生,可見我們曾經是多麼的不能輸出價值觀。

  高希希版《三國》的故事老得不能再老,但可喜地看到導演和編劇朱蘇進把它翻出了新花樣,這新花樣也是價值觀。

  《三國演義》的價值觀是羅貫忠的,是劉備集團為核心的,是以諸葛亮榜樣的,但這版新《三國》裡的價值觀卻是我們當前這個時代的,不是惟一的,而是多元的,起碼在剛剛看完的幾集裡,我就發現導演為劉備和諸葛亮製造了一個真正強大的價值對手――曹操,陳建斌能演曹操或者有咱家(劇中董卓的口頭語)的功勞,2007 年夏天,我就寫過一篇博客推薦他出演朱蘇進編劇的這版《三國》裡的曹操,他也是當時閻建鋼導演最早敲定的演員,後來高希希接手導演,仍用陳建斌――說這話不是搶功,而是當初我覺得必須為劉備找一個好對手,必須讓他來給《三國》增加新意義。

  《三國》第4集,關雲長溫酒斬華雄之後,曹操與劉備即有一大段關於英雄與世道的討論,劉備認為英雄出世是為拯救人心,人心得救,天下得救;而曹操以為亂世出英雄,500年一出的時代到來的,只有戰勝了所有強者,才能拯救天下。

  我預料,這版以曹孟德為第一主角的《三國》將一直是劉備和曹操這兩種價值體系的廝殺,或者由一種混亂的廝殺升化為這兩種價值體系的廝殺,當然,三國歸晉依然會跳脫強者為尊和仁者至上的雙向價值選擇,現在,劇集剛剛開始,最後向何處發展還未可知。

  新《三國》將因此而有更多意義,我說的意義是它關照於現在的現實,比如,2010年的中國向何處發展,這就是一個價值觀的方向問題,是如曹孟德一樣追求霸權下的安全,還是如劉玄德一樣咬住一個字“仁”,追求我們常說的清平盛世,其實這只是一個結果,《三國》演的是這個結果的追求過程。

  1980年代那版央視《三國演義》其實差不多就是原著的翻版,用現在的眼光看是價值觀模糊之作,諸葛亮是最核心的人物,諸葛出劇集有意義,諸葛沒觀眾也就沒有再往下看的興趣,新《三國》將觀眾的趣味點大大提前,自曹操刺殺董卓(呂曉禾飾)就開始了連貫而緊扣的劇情,《三國演義》的原著是章回體的,說了這個再說那個,把情節拉成一大灘,再用幾件小事縫補,但現在人們卻喜歡更有邏輯性的連貫而下的故事,這是高版新《三國》的特點,而找到這個的方式就是提出曹操做第一主角。

  曹操不再是奷雄――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曹操本來也不是奷雄,這有毛澤東對他的強烈推崇為據,據歷史學家考證,《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其實被添加了更多負面內容的人物,而相反諸葛亮被添加了更多正面內容,《三國》的用意之一就是還原真正的曹操,讓他成為一種價值觀的代言者。

  曹操的霸道與劉備的仁道,在當今這個世界也有巨大的現實意義,美國人搞的正是霸道,誰不服就打誰,哪有危機就出兵,美國人和曹操一樣都天生有人、有錢有雄心,相較之下劉備就更像中國,或者像那樣處於弱勢中的國家了,劉備帶着數十萬老百姓逃避曹操83萬大家的追殺的那些章節要在5月下旬才能播出,我敢肯定茲要播出一定會引發人們對現實里政府與人民關係的關注,劉備集團的打不死背後有他仁德於民眾,劉玄德之仁義施於關張趙,亦以仁德施於治下百姓,這在從前的話語環境下可能被演繹為“刁買人心”,但在現世,人們會發現這種仁德義舉的難得。

  無論是《東風雨》還是《三國》,我們都看到了創作者立意高遠的價值體系,這正如我在《東風雨》的研討會上說的,中國的電影、電視劇有了這樣更新的判斷,其根本在於創作者的自覺與自信,柳雲龍、楊健和高希希、朱蘇進一定是有新思想要表達才創作這樣的作品出來的,我相信。

  關於中國電影和中國電視劇的未來方向,是好萊塢的,還是寶萊塢的,還是巴黎的,或者是首爾的,一直是個困擾行業的大問題,但現在看這樣的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問題,是中國電影、電視劇創作缺乏自覺與自信的腹中糾結,是沒有主心骨的表現。

  《三國》和《東風雨》給我們的啟示是,只要有更自信表達的願望並獲得更自信表達的機會,個性,才是讓中國的影視真正“做大”的真正砝碼,除此之外沒有別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成龍準兒媳”薛凱琪意外“墮胎”激怒
2009: 梅爾吉布森《啟示錄》中的發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