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流行前線 > 帖子
大阪的天是章魚燒的天
送交者: 遠芳 2008年12月13日21:26:17 於 [流行前線] 發送悄悄話
 


    雖說日本是個單一文化島國,但“日本人”這個概念,並非我們想像中那般統和。
  比如東京人在形象概念上顯然跟大阪人不一樣,換句話說,東京人才是中國人印象中的“日本人”。
  大阪人自成體系。
  大阪人不迎合東京文化。
  大阪方言無所顧及。
  大阪人嫌東京人的口味重。嫌東京的醬油咸。嫌東京的大醬湯不用白醬紅醬調和,不好喝。
  大阪人隨意,大冽,不拘小節。不重形象過程重效果。看重“以食為天”,儀表永遠不如燒烤來得活絡。
  大阪人的禮儀也不比東京人那麼慎密――
  在大阪,應該聽到“對不起”的地方卻愣是能免則免。
  大阪人開車不讓人,能搶就搶(東京人開車經常是停下來示意讓步行的人先行一步);
  大阪人過馬路心急,不像東京人那麼在乎信號燈的紅轉綠……
  不過,這些芝麻蒜皮都無關大局,大阪人在乎的是“天下廚房”、“商業活躍”、“笑臉經商”。
    這個好吃好喝只要是經商的事情都有話好商量的大都市,即使在經濟不況的今天,飲食業的表象也看不出什麼蕭條,照樣日日美酒,夜夜笙歌。
  大阪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想不了那麼遠,管不了那麼多。
   
  國內的代表團來日本喜歡來路經東京,回程走大阪,幾乎每個來大阪的團體都說大阪比東京繁榮、亮堂、乾淨。說大阪比東京有活力,商業氣息濃。他們對大阪的地鐵台階上層層貼滿了廣告更是吃大驚,說大阪人可真會做生意,你瞧廣告做到這份上,抬頭不見低頭見,十足的步步為營。
   
  大阪的活力,沒準兒是吃“章魚燒”吃出來的。
  燒就是烤,日語中沒有“烤”這個字,章魚燒譯成中文,規範地說應該叫做烤章魚,我們習慣賓語在動詞後面,而日語的表達卻偏偏喜歡將動賓結構的名詞挪到前邊,這樣也好,免得改了名,章魚燒也怕串了味道。
  
  章魚燒是大阪的名吃。
  形狀似球,用麵粉和雞蛋調和成液漿,把切成小塊的章魚和碎蔥花等倒進去調勻,再灌入球型鐵製的模型里燒烤,等那液狀變成球型時,香味就出來了,翻個兒,在兩面都烤得橙黃的章魚燒上刷一層醬色佐料,佐料上面撒些青紫菜還有干松魚末,300塊錢日元六個一盒(現在好像降價了,便宜的地方300塊錢12個一盒),用牙籤挑起來,趁熱啃一口,外酥里嫩,噴香饒舌。
  這幾年回國發現國內不少城市也有章魚燒了。可是國內的“章魚燒”味道跟大阪就是不一樣。
  
  在大阪,刮西北風的冬天,夜已晚,走出地鐵,迎面見一輛掛“章魚燒”燈籠的“屋台”(移動)車,心裡便感嘆那團人間煙火!老遠飄來的濃香,讓人瞬間覺得,這股大阪味真好!紅紅的燈籠,暖暖的慰藉,竟也讓人忘了身為異鄉客。  
  冬夜街角,有煙火燒烤,何懼風寒!
  因有章魚燒,大阪便生世輪迴火種――翻個兒,將烤好的一面朝上,將兩面烤好的裝盒――刷醬――撒青紫菜、干松魚末――倒液漿――注模――翻個兒――裝盒――刷佐料――撒青紫菜、干松魚末……
  做完從頭再來,一波接一波,重複翻個兒,重複燒烤,只要有章魚,大阪就永遠迷漫着那股味道。
  
  就是那股味道,薰染了一座1500多年歷史的商業城。
  
  東京人說大阪人只知經商賺錢沒人情味,可是大阪人自己覺得,大阪的人情味全都烤進了章魚燒里了――外酥里嫩,烘熱噴香。
  大阪人沒有東京人那種徹骨的冷漠。
  熱心腸也是一種大阪性格。
  對待中國人,大阪人也不會像東京人那樣在門口貼上紙條――中國人不可進入(東京有不少商店門口貼這樣的條,當然貼條的理由很多也很複雜,那要另立標題了)。
  
  不了解日本的中國人和不了解中國的日本人常常把大阪看做上海,其實這兩個地方怎麼能拿來做比呢?除了精明之外,大阪人完全不似上海人,大阪方言不羈、反彈;上海話濕黏、甜軟。這兩個城市,最接近的地方恐怕只有天氣預報。
  
  章魚燒是大阪的招牌貨。
  這就像大閘蟹和小龍包是上海的標示一樣。
  招牌貨是每個城市潛在的性格,比如廣東的早茶,北京的涮羊肉、山西的泡饃,四川的火鍋。
  所有的城市性格都是娘胎裡帶來的(娘胎是城市的沿革),滋養着不同地域的人情世態,任性而自尊。


   現烤現賣的章魚燒外酥里嫩,噴香饒舌。

0%(0)
0%(0)
  恩,看着很有食慾  /無內容 - 瓦格 12/17/08 (228)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