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范兒614——「 死亡紅包」:恆心與自律是成功人生的永恆的原動力
送交者: 藤兒 2014年10月27日22:06:09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藤兒點評:在中國大陸,現在一說到“紅包”,就會立刻讓人想到醫生。雖然發“紅包”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習俗,但是當病人家屬將“紅包”發給醫生之後,就有人說這是不道德了。一眨眼之間,發“紅包”就變成了中國人的千年陋習了。而中國的醫生,就必然是這種千年陋習的傳承者!

眾所周知,台灣阿扁和馬英九發出的拉選票“紅包”,是總統“紅包”。過春節中國的大人們給小孩子發出的壓歲錢“紅包”,是長輩“紅包”。還有,生日祝願的“紅包”傳達出平安吉祥;婚嫁喜慶的“紅包”表達了有喜當賀的禮儀,以及親友初會、相聚互饋的“紅包”都是表示祝願祈福;再一種則是完全出自內心感戴之情的的“紅包”就是為了酬謝。 而回饋他人辛勞,給喜娘、道士、僧尼、轎夫、吹鼓手、車夫等等的“紅包”,一般又叫作花彩,今天則是小費。應該說“紅包”文化除了體現中國人注重禮尚往來外,還有受惠不忘施予者,也有不敢忘恩負義的心態。

這“不敢忘恩負義的心態”,給收受“紅包”的人帶來的內心感受,不是民俗風尚,更不是喜慶。它反而讓“紅包”成為了一種巨大的壓力和負擔,讓“紅包”的收受者感受到“紅包”的泰山壓頂之勢...... 不用說,收了病人家屬“紅包”的中國醫生們,內心的感受最深——要命的「 死亡紅包」!

哪些正在前赴後繼地奔赴“過勞死”的中國的年富力強的醫生們,你們看清楚:“過勞死”與「 死亡紅包」的分量在統計學上成正相關!

在此恭喜已經在“過勞死”之前,就成功放棄中國行醫的醫生們,無論你們現在仍然身在中國,還是已經移居海外。

「 死亡紅包」再也不能把你置於死地而後快!

----------------------------------------------------------------------------------------------------------------------------------------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4-10-27

北京三甲醫院兩周倒下仨醫生 2死1昏迷

導讀:一些重點科室、重點領域成為這一情況的“重災區”。如急診、外科、心內科、呼吸、消化、兒科、婦產科、神經、耳鼻喉等重點科室,35歲至55歲之間的骨幹力量。

“太多醫生忙於工作而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眼看着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猝然倒下,實在令人心痛。”幾天前,朋友圈中,一位醫生得知自己的同行—積水潭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張普柱突發心臟病去世,不禁發出感嘆。


據了解,近兩周時間內,北京兩家知名三甲醫院接連倒下了三名醫生。10月12日,積水潭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張普柱醫生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55歲。10月24日,42歲的阜外醫院麻醉醫生昌克勤在手術室內突然昏迷,發現時已無呼吸,經專家會診後認為預後極差,最好的結果就是植物人,目前仍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10月25日,積水潭醫院骨科的骨腫瘤專家丁易在泰國參加亞太骨科年會期間,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48歲。

短時期內多位醫生的猝然倒下令不少醫療界從業者受到不小的震動,而實際上,伴隨着強大的工作壓力、緊張的醫患關係等問題凸顯,醫護人員“過勞死”在近年來並不少見。去年11月,武警總醫院心血管外科年僅49歲的王奇主任因連續五天做手術搶救患者,腦出血搶救無效逝世,經媒體報道後,也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

結合近年來醫護人員倒在工作崗位上,出現猝死的情況,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一些重點科室、重點領域成為這一情況的“重災區”。如急診、外科、心內科、呼吸、消化、兒科、婦產科、神經、耳鼻喉等重點科室,35歲至55歲之間的骨幹力量,伴隨着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等問題,對自身健康多有忽視。


資料圖:6月23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的三名醫生,做了一台32小時超難度手術,成功挽救了一位女患者的生命。最終,三人累得動彈不得,躺在手術室的地板上。(圖文無關)

在這些醫護人員中,不少人由於工作業務繁忙,經常錯過單位組織的每年一次的體檢,日常對偶有不適的感覺沒有特別留心,往往一旦發病就無法挽回。而常見的發病原因,則多數是由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病突發造成的心血管急症。

對話

醫患人數不成比例

學科專業會議泛濫成災

對話人:某三甲醫院急診科主任

北青報:在高強度重壓力的情況下,我們是否考慮過通過擴充醫生數量來緩解這一問題?

急診科主任:這其實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在有編制的醫院,本身對擴充人員有編制的要求,如果擴充,只能以合同工的形式來招,對於醫學生而言,吸引力實在不大。同時,擴充人數也難免會考慮到效益問題,人數多了,科室內每個人的獎金可能就會減少。

北青報:面對醫生“過勞死”層出不窮的情況,社會上關於合理倒休、為醫生提供更好環境的呼聲也很大,這點上具體執行的如何?

急診科主任:患者的數量太大,與醫護人員的數量不成比例。目前大多數醫院幾乎所有的空間都儘可能布置成診室或檢查室,醫護人員沒有休息的地方,有的甚至五六個人擠在一間幾平米的辦公室里,不舒服的時候也沒有辦法,只能坐一坐休息一下。

北青報:除了臨床工作的壓力,您覺得還有哪些方面給您帶來困擾?

急診科主任:除了臨床工作,醫生還要承擔科研、教學、行政等多方面的工作。近兩年學科專業會議的泛濫成災也是一大問題。以往每兩年或四年開一次的會議,近兩年都是年年都搞。一個醫生一年參加十幾個學術會議都是常事。如果不去會擔心錯過學科的最新研究或進展,去的話出差最短也要三五天,實在是一種負擔。

北青報:面對醫患關繫緊張的現狀,傷醫事件層出不窮是否也給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帶來一定困擾?

急診科主任:這方面確實給不少醫生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特別是表現在手術之前一些人會出現徹夜難眠的情況、術中更加緊張,術後甚至也會提心弔膽。儘管手術失敗在醫學上是很正常的情況,但在現在問題可能沒有那麼簡單。

“過勞死”醫護人員特點

1.年齡上以中青年為主:伴隨着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等問題,綜合近年來的媒體報道,北青報記者發現,倒在工作崗位上的醫護人員多數年齡在35歲至55歲之間。

2.重點科室的骨幹力量:過度疲勞的情況在熱門科室,醫院重點學科方面尤為突出。其中又以急診、外科、心內科、呼吸、消化、兒科、婦產科、神經、耳鼻喉等重點科室為“重災區”。

3.對自身健康多有忽視:其中不少人由於工作業務繁忙,經常錯過單位組織的每年一次的體檢,日常對稍有不適的感覺注意不夠,往往一旦發病就無法挽回。

4.常見發病原因:多數是由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病突發造成的心血管急症。

調查

“我相信每個醫生都有過那種瀕死的感覺”

“每周至少有1-2次上夜班,周末值班,加上門診、查房、手術、寫病歷、寫論文,甚至應付醫藥代表,我相信每個醫生都有過那種瀕死的感覺。”一位供職於某三甲醫院耳鼻喉科的主任醫師在接受採訪時告訴北青報記者,醫生工作壓力大、負擔重多年來已經成為老生常談的問題,但由於患者數量大、就診條件有限等實際情況限制,仍然沒有找到解決之道。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近半數醫生每周至少要上一個夜班,八成人中午休息不超過半個小時,甚至不少人午飯及午休時間只有10分鐘。近八成醫生每天工作8至12小時,幾乎所有醫生都曾連續工作24小時以上,半數人曾連續工作超過36小時,約有兩成醫生甚至曾連續工作48小時以上。

同時,在強大的工作壓力下,醫生的健康問題也日益凸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約有半數的醫生都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35歲以上男性醫生高血壓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兩倍。

在採訪中,不少醫生都表示,目前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病已日益成為纏繞醫生的“噩夢”。由於工作壓力大,醫患關繫緊張,不少醫生在手術前都會出現徹夜失眠的情況,長時間給身體帶來極大負擔。“30多歲就患上高血壓,甚至頭髮也白了不少,這在醫生中已經不少見了。”

同時,“醫者不自醫”的情況也給醫生猝然倒下埋下了伏筆。據了解,目前多數醫院每年都會為員工提供一次固定體檢,然而由於工作特點,多數醫生一旦錯過就很少有機會再去補上。儘管身邊的同事都是醫學專家,但由於患者數量多,很多人不願開口增加同事負擔。“很少把自己的健康當回事兒。”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多吃雞蛋會早死
2013: 夫妻對話:要低調過生日!
2012: 這樣洗臉,六十歲都沒皺紋,愛美的MM必
2012: 脾氣決定壽命長短?
2010: 這10種食品添加劑 最毀人健康
2010: 可有效提高記憶力的食物和秘訣
2009: 還是先來看看觸目驚心的西醫誤診情況吧
2009: 說西醫是醫學邪教你信不信(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