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孟景春:慢性萎縮性胃炎三治
送交者: 金邊吊蘭 2016年01月10日23:54:30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孟景春(1922年生),是南京中醫藥大學首批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名中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從醫60年,善於解決慢性萎縮性胃炎必須面對的三大難題(一是治療胃黏膜萎縮,二是殺滅幽門螺桿菌,三是防治胃的癌前病變),以辨病和辨證相結合,充分發揮中醫統籌兼顧、整體調治的特長和優勢,形成了系統的臨床治療思路。

  治黏膜萎縮:生化氣血,補虛通滯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鏡檢驗報告往往提示:胃黏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黏膜呈萎縮性改變,分泌物減少。因此,臨床上有人認為:萎縮即不榮,不榮則失濡,失濡則陰傷,只有濡潤胃絡,滋養胃陰,才是針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根本大法。其遣方用藥,自然以南北沙參、麥冬、石斛、烏梅、百合等滋陰之品為主。

  但是據孟景春觀察,本病臨床陰虛者甚少,多屬於中焦濕熱或陽虛寒濕。此時如果單純強調胃喜潤惡燥,用藥偏於柔潤,而忽視“胃為陽明燥土,脾乃太陰濕土”的深刻含義,遣方用藥勢必失之偏頗。

  且“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葉天士)慢性萎縮性胃炎病所單純在胃的,臨床並不多見,其症候往往是多臟器功能的異常。倘若單純就胃論治,聚焦於胃,輕言陰虛,勢必忽視整體調治,使療效大打折扣。

  加之柔潤之藥多兼補益之性,性質滋膩,若投於濕、熱、痰、瘀等證,極易阻滯氣機,既令邪氣愈加膠固難解又使體內濕濁瀦留嚴重,導致中焦氣機更加滯礙不暢,脾胃津液流行布散更加困難。

  孟景春認為,病理檢查胃黏膜出現萎縮,反映的是機體局部生機的萎縮。因此,欲治胃黏膜萎縮必先煥發其生機,而生機的煥發則有賴於氣血的流通無礙。由此可見,萎縮雖屬不榮,更是不通,基本治法宜補虛通滯,具體可用益氣活血通絡之法。

  他常以參、芪、術、草配合三棱、莪朮、徐長卿、劉寄奴為基本藥物,以通助補,通補兼施。由於提高了胃部的氣血生化能力,激發和煥發原已萎縮的生機,使胃黏膜萎縮的治療,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關於上述配伍組合,實際上是得益於民國名醫張錫純。張氏曾言,棱術二藥“既善破血,尤善調氣……有瘀者可徐消,即無瘀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以行補藥之滯……與參、術、芪諸藥並用,大能開胃進食”。(《治陰虛勞熱方?十全育真湯》)

  對張錫純這一臨床感悟,孟景春不但爛熟於心,而且在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中摸索出了療效確切的更為完備的配伍組合。他從提高胃部氣血生化入手,補虛通滯,治療胃黏膜萎縮,使胃的生機得以重新煥發。這一經驗對於臨床上其他慢性萎縮性疾病的治療,有着寶貴的借鑑意義。

  殺幽門螺桿菌:宣化濕濁,改變內環境

  由於目前公認,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殺滅Hp在治療慢性胃炎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有人依靠大量清熱解毒藥來殺菌抗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孟景春也曾研究抗Hp作用較明顯的中藥,這些藥物中既有清熱解毒的虎杖、大黃、紫花地丁,也有溫中散寒的桂枝、高良姜、丁香;既有清利濕熱的黃連、黃柏、土茯苓、苦參,又有溫燥寒濕的蒼朮、厚朴等藥。研究證明,殺滅Hp不能單靠藥理研究。

  他認為,Hp在人體中的滋生,有如植物和土壤,與人體內環境,尤其是脾胃系統(胃內環境)有着極大的關係。所以,單純殺菌未必能斬草除根,只有治病求本,改變它賴以滋生的體內環境才會奏效。

  孟景春形象地將這種情形比喻為兩軍作戰,一方如能困住對方,再斷其糧道,絕其水源,則可不戰而勝。例如臨床上有部分病人服用西藥抗菌療效不顯,其病機往往屬於濕阻中焦,氣機不暢,而這正是適宜Hp滋生的胃內環境。他治療這類患者,通常堅持整體調治,辨證施治,調理氣機,宣化濕濁,從而令津氣流行布散。

  這樣一來,胃氣漸和,正氣來復,胃內環境徹底改變,Hp就難以生存了。

  防癌前病變:審時度勢,攻伐適度

  目前認為,胃癌發生的模式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癌,這一過程已為國內外多數學者所認同。所以,胃黏膜的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被認為是胃的癌前病變。顯然及早識別和防治胃的癌前病變有着積極的意義。

  但孟景春認為不必談癌色變、也不必見癌必攻。針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癌前病變,如果將多種抗癌中藥集合運用,“集中轟炸式”地高強度攻邪,勢必容易傷及正氣,有時甚至會導致災難性後果,令人扼腕。

  胃的癌前病變期是一個關係疾病預後情況的特殊時段。此時,雖然邪毒結聚未甚,侵入未深,但無論從整體或局部看,機體的正虛都是客觀存在的。

  《內經》曰:“堅者削之,結者散之。”癌前病變的邪毒固然需要攻伐,但是孟景春認為:不能離開機體的承受能力而盲目攻伐,劇破峻攻只會徒傷正氣、克伐生機。穩妥之法是審時度勢、仔細權衡,着眼全局,適度攻伐。臨床可在辨證前提下,適當選用與證型較為相符的抗癌中藥配伍運用。

  如氣滯血瘀型,他常配合運用莪朮、三七等藥以化瘀抗癌;痰濕壅盛型,則選用薏仁、半夏等化痰抗癌;熱毒內蘊型,則選用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等解毒抗癌。

  通過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從化瘀、解毒、祛濕等多個渠道給邪以出路,從而將邪毒危害降至最低程度。此外,為顧護正氣,還常加焦神曲、紅棗等以保護胃氣。

  【驗案舉隅】

  龔某,男,48歲,教師。2007年7月8日初診。

  主訴:胃脘脹痛10年余。患者10多年前,因胃脘隱痛,納谷不馨,多次行胃鏡檢查,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最近胃鏡檢查顯示:中度淺表萎縮性胃竇炎,腸上皮化生,伴腺體增生,Hp(+)。於某綜合醫院予三聯療法,服用了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黴素等藥,症狀沒有改善,胃痛反而加重,食慾更差;又轉求中醫調治。

  觀其處方,前醫或投養陰和胃之品,如南北沙參、麥冬、石斛、烏梅、百合之屬,患者服後即感胃脘痞滿如石,腹脹腹痛,苦不堪言。或投大黃、黃連、黃芩等苦寒清熱藥,希期抑菌,服後食慾有減無增。或投半枝蓮、山慈菇、莪朮、白花蛇舌草等藥,意在抗癌,服後納谷更差,轉增噁心欲吐。病人漸至對各種治療都失去信心,自覺無藥可治,感嘆唏噓,悲觀之情溢於言表。

  刻診:面色少華,神疲乏力,四肢清冷,整日不思飲食,飯後脘痞加重。大便常4~5日一行,卻便質軟而形細,舌淡苔白膩,脈濡弱無力。

  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陽虛衰,絡阻濕滯),治宜健脾化濕,溫陽通絡。

  處方:生白朮40克,制蒼朮10克,厚朴花10克,陳皮6克,白豆蔻3克(後下),熟附子3克,雞內金10克,廣木香5克,淡蓯蓉6克,炙紫菀12克,焦神曲12克,劉寄奴10克,炒谷芽30克,炒麥芽30克。水煎服,日1劑。

  囑平時忌食葷腥肥膩及牛乳、生冷等,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而且,必須有飢餓感後方可進食,宜少食多餐;並宜養成定時大便習慣。

  二診:服7劑後胃脘脹滿已減,但食後仍稍脹,略有飢餓感,口不渴,大便2日一行,量不多,苔白膩稍滑。此為濕邪漸化,脾胃運化之機尚未來復,再以原方繼進7劑。

  三診:諸症緩解,大便2日一行,較前通暢,但仍覺神疲乏力,胸痞氣短。再以補中和胃,佐以活血。

  處方:炙黃芪20克,生白朮30克,制蒼朮6克,熟附子3克,雞內金6克,太子參12克,陳皮3克,三棱6克,莪朮6克,玫瑰花6克,橘絡6克,炒谷芽30克,炒麥芽30克。7劑。

  四診:納谷漸佳,精神來復,已恢復授課工作,每日2節。觀其舌質轉紅,脈漸有神,再以原方加白花蛇舌草20克,土茯苓20克,紅棗6枚。續服14劑。

  五診:脹去便通,漸成條理,再以前方20劑量,煉蜜為丸,每次12克,日3次,飯前服用。

  數月之後,丸藥服畢,經胃鏡複查,慢性萎縮性胃炎已轉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輕度),腸上皮化消失,Hp(-)。孟景春囑其繼服中成藥香砂六君丸,進一步調理鞏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關注:一生的22個衰老時間點
2015: 一起麻煩事,在“心道”真修周里出乎意
2014: 吃五穀雜糧必須注意!
2013: 中藥毒性淺析
2013: 人體身上哪兒最髒
2012: 小思:見縫插針--繁忙工作且莫忘記鍛煉
2012: 快速緩解腦疲勞的簡單方法
2011: 健康生活
2011: 3種方法徹底甩掉小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