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酵素到底為什麼可以祛斑?
送交者: Storm_show 2016年09月23日00:23:49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色斑是惱人的皮膚問題,很多女性過了25歲以後,不但要面對皮膚老化的問題,更容易被色斑問題困擾。那麼什麼方法可以有效減少色斑生成?酵素祛斑真的有效嗎?其實,色斑主要與體內的毒素有關。”

我們體內的毒素主要來源於血液和腸道中,使我們的皮膚開始變得粗糙、暗黃,腸道清、容顏美,這是世界最新的美容學觀點。大量的毒素進入血液,被送到人體各個部位,從肌膚上顯示出的就是:色斑、暗瘡、粉刺、膚色晦暗沒有光澤、皮膚老化、角質堆積等症狀。

>>>>一、通過色斑的部位可以大致判斷身體存在的問題:

太陽穴、眼尾部斑點:和甲狀腺功能減弱、妊娠、更年期、神經質及心理受到強烈打擊等原因相關。

眼周圍斑點:多見於子宮疾患、流產過多及激素不平衡引起的情緒不穩定者。

面頰的斑點:多見於肝臟疾患,日曬、更年期老人,副腎上腺機能減弱者面部也有顯現。

發跡邊斑點:和婦科疾病有關,如女性激素不平衡等。

提醒:有些人喜歡使用性激素來治月經不調,她們認為這挺簡單,看看藥盒上的說明書就能用藥。結果常使病情加重或引起副作用。

眼皮部斑點:多見於妊娠與人流次數過多的人及女性激素不平衡者。

嘴巴周圍的斑疤:見於進食量過多者。

下顎斑點:見於血液酸化、白帶過多婦科疾患。

額頭斑點:多見於性激素、副腎激素,卵巢激素異常者。

>>>>二、特別注意的斑點

月經疹:有的女性月經要來的前幾天會出現面部紅斑,身上也會有,這醫學上叫「月經疹」,隨著月經結束而消失,不需特別治療。

病變斑:值得注意的是盆腔炎、內分泌失調等綜合因素引起的「病變斑」,往往長時間不退,還伴有臉色發黃、發灰、發暗的症狀。

比如30歲以上女性,有經期延長或間歇性閉經、肥胖、便秘等症狀,如果臉上的青春痘總好不了,那就應去做一次婦科B超檢查,看看是不是多發性卵巢囊腫。

可見色斑通常是由身體內因造成的,要想根本淡化色斑,必須由內調來解決。酵素可以很好的解決色斑的問題。

純正的酵素精純度高達99%以上,每天服用能滿足人體對酵素的需求量。它不但可以淨化身體、排毒,還可以平衡內分泌、限制炎症、強化子宮機能等,是內調的最佳選擇。

酵素不僅可以活化細胞,還可以促進細胞組織再生,加強體內的新陳代謝和排毒作用,毒素排除後,臉上的斑點就會自動淡化甚至消失。具體食用方法:飲用食用酵素每天喝2~3次,每次用20ml酵素兌3~5倍的溫水飲用。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服用酵素原液來分解排出血液、腸道內存在的毒素。酵素進入腸道後,能為腸內有益菌的增殖提供良好的環境和營養,抑制腸內有害菌增長和毒素的形成,並製造出大量酵素,酵素會同時分解腸道、血液中的毒素,並促進腸道蠕動,把體內存在的毒素通通排出體外,同時把乾淨、健康的血液輸送到全身,讓各臟器內分泌協調、新陳代謝正常。”

1經常食用酵素可減肥

食物的分解必須依賴數百種不同酵素的功能才能達成,以我們吃進的食物為例,其中的澱粉會經唾液、胃液及胰液所含的澱粉酵素作用變成麥芽糖。同時酵素有分解體內多餘脂肪、瘜肉、結石、膿水及污物等,並促進食物的分解、消化和吸收的作用,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2喝酵素能降低膽固醇

酵素不足使膽固醇粘在動脈內壁,年齡愈大,血液中脂肪酶含量越少,小腸的脂肪吸收也越慢,而且有些被吸收的脂肪還是屬於未被水解的,野生動物不得動脈硬化病,因為它們生食中含有酵素,對動脈及心臟有益。生食或服用酵素,可以降低膽固醇而預防心臟病。

現代城市病—亞健康,表現為失眠、乏力、心悸、抵抗力差、易怒、易感冒或口腔潰瘍、便秘等等。當環境污染、食品衛生等問題的日益緊迫,抵抗力不足的老人和孩子,更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因此,及時補充酵素,維持身體的健康是當務之急。

作為內服的酵素,一定意義上起到了消化體內蛋白廢棄物、加快新陳代謝的作用,因此雖然同為酵素,內服酵素更有效,對身體和皮膚的改善作用更佳。酵素是“可以喝的皮膚護理”,酵素可以讓新陳代謝變好,預防脫髮。如今,越來越多明星都在喝酵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教你幾款養顏湯,皮膚想不好都難
2015: 教你一招
2014: 選油注意Omega-6與Omega-3的比例
2014: 四種易被忽視而又需要的健身
2013: 7類人一定要吃肉
2013: 乳房裡有硬塊怎樣才有癌變危險
2011: 簡單好吃的英式炸雞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