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民國公眾如何使用口罩?
送交者: duziteng 2016年12月25日19:12:45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上世紀30年代,長沙私立行素中學(長沙市七中的前身之一)的學生,要將口罩使用和刷牙、曬太陽、早起一樣,視為必須養成的生活習慣,口罩邁出日常普及第一步。

  民國時期,口罩被視為“衛生”的標誌,醫護人員自不必說,即便理髮店師傅也需要戴上口罩,以示衛生,從而招來挑剔的顧客。這一觀念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初期。

  在那個霧霾天沒有成為公共話題的年代,口罩自不會用來防護PM2.5。在漳州PX項目再次爆炸的今天,民眾或許能用“紗布防毒口罩”來防護有害氣體。只是現在相比以前,口罩是司空見慣的日常用品,使用口罩已成“習慣之自然”。

  口罩在宮廷用絹布蒙住口鼻,氣息不能碰到食物

  800多年前的元朝宮廷,意大利傳教士馬可波羅第一次見到了被後人視為“口罩”的玩意兒。

  那天他在元朝宮殿裡看到,“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蒙口鼻的太監們都戴着口罩類的絹布,生怕自己影響了宮殿食物。後也有考證稱,那塊布不簡單,是用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

  有人認為這可能與中國古代某些有潔癖的皇帝有關。不過這是否僅是偶然,還是已普及到日常生活中,不得而知。但在不少民國時期的武俠小說家筆下,古代刺客們的形象,大多是蒙面、黑衣,黑帽,夜行。蒙面的絲巾或布,或許是當時人對“口罩”的一種想象。

  到了近現代,口罩不會只是一塊布那麼簡單。當中國還在糾結是否需要變法的年代,1897年,德國醫生萊德奇將口罩與“衛生”聯繫在一起,在做手術時戴上口罩,各種講究就接踵而來。

  以民國時期常用的“紗布口罩”為例,在1937年國民政府軍工部兵工署編纂的《簡易紗布防毒口罩製法》一書中,軍方告知民眾,製作紗布防毒口罩,需要紗布、酒精、優洛托品、碳酸鈉等物件或元素。如果這些東西都沒有,民眾仍需備好蓖麻油、甘油、軟肥皂等物品調製一種“藥方”,再通過墊放棉花、包折藥膏等5個步驟製成,十分複雜。

  這一方法複雜而效率低,也許只有學生能夠忍受。1937年,安徽省抗敵後援會就接收了諸多民眾送來的口罩,這些口罩來自學校學生,他們利用剪作課程製造而成。

  口罩在學校口罩使用要像刷牙一樣成為生活習慣

  口罩被賦予“衛生”的標識,衛生便是它的第一用途。在某些司空見慣的行業開始流行起來,比如理髮。

  1926年的重慶合川縣某一理髮店,為了防止理髮工口鼻中攜帶的病菌掉在客人身上,“店內理髮工穿白衣,戴白帽,有的還戴白色口罩。”這家理髮店招來的大多是達官貴人的太太小姐和顯要的軍屬。

  理髮工戴口罩剃頭的場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50年代也能見到。那時湖南常寧縣開展愛國主義衛生運動,理髮店需設置痰盂,理髮員需穿白衣、戴口罩為人理髮。更多“食品從業人員穿工作服、系圍裙、戴口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口罩之於衛生的重要,湖南的中學生在1930年代可能已經認識到了。湖南私立行素中學(長沙市七中前身之一)推行公民訓練,採用了湖南教育家鄔干於編寫的《干於公民訓練255件事細目》作為“教材”,在健康習慣一欄中,“口罩使用”作為第13件事,和早起、刷牙、習慣曬太陽、燙食具一起,作為每天要養成的“健康習慣”。

  不過,口罩在衛生用途之外,還有一個最簡單的用途——隱藏身份。1928年的上海某租界公園,禁止華人入內。但外國人的孩子入公園,有時不得不需要中國奶媽照顧。這時園方有些為難,但隨後就有了解決辦法:請奶媽入園時戴上口罩,以隱藏自己的華人面孔。

  口罩與學術他們戴着口罩整理檔案,抵禦“PM250”

  儘管沒有霧霾天,沒有細顆粒物PM2.5,但在上世紀20年代,一些知識分子用口罩來防止更大的“PM250”。

  1926年,政府要求清理故宮博物院清代軍機處檔案,派去的人“每人發了一個口罩”,以抵禦“同災難現場一個模樣”“厚得已透不過陽光”的灰塵。據當事人回憶,“出來的時候白色口罩都變成了黑色。相當嚇人。”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後,著名歷史學家來新夏回憶起他在華北大學歷史研究室整理北洋軍閥檔案時的經歷,“當時條件很差,我們身穿一身舊紫花布制服,戴着口罩,蹲在地上分揀檔案。”來新夏說,“每天下班,連眼鏡片都被灰塵蒙得模糊不清,鼻孔下面一條黑槓,往往彼此相視而笑。”

  口罩與戰爭抗戰爆發後,政府下發100萬件防毒口罩

  在硝煙瀰漫的戰爭中,口罩成為生與死之間的一道防線。

  1937年到1938年10月,國民政府安排製作了100萬件防毒口罩下發部隊,以防禦可能發生的化學戰爭。

  據王文宣(時任軍政部軍務司司長)1943年著《最近十年軍務紀要》稱,“1933年春,軍政部於兵工署內始設學兵隊。專負責使用與防毒的研究訓練之責。同年10月,兵工署在南京成立應用化學研究所,1936年於河南鞏縣孝義鎮建立化學兵工廠,仿製防毒面具,生產催淚彈……”

  戰後,口罩成為後人收拾殘局的必帶工具。衡陽保衛戰後,部隊“令人備辦紗布口罩,遍灑香水(據說當時衡陽城的香水因此被買光)。後來,在塋葬時,竟至香氣四溢,已不再有任何臭味”。 1946年2月,師長葛先才懷揣蔣介石所撥兩千萬元,重回衡陽收集第十軍將士骨骸,他也戴上了口罩,掩鼻擦淚,送同生共死兄弟最後一程。

  【講述】

  上世紀80年代一個口罩要賣3塊多

  上世紀80年代,當時正值青春的潘仕平在湖南省勞保公司買了一個口罩,花了3塊多錢,她拿回去給辦口罩廠的爸爸看,兩人思考着怎麼改進口罩樣式、製作工藝等,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做一輩子的口罩。

  “口罩現在要防霧霾,加工工藝提高。”潘仕平說,80年代做口罩很簡單,就是把材料從市場買來以後,憑眼光、手感,感覺達到製作要求了,就下料加工,那時候的生產量一年才做萬把個,而現在一天的生產銷售量都不止這些。

  潘仕平說,以前國家控制嚴格,口罩屬於特種行業,生產許可的證件都很難辦到,做口罩的人很少,3塊錢的口罩也很難買到,只有省勞保公司和市勞保公司才有。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美國醫生和醫院的真實關係
2014: 盤點2014年度頂級科學家
2013: 午後1杯白開水 搞定身體9種病
2013: 改編小品:患癌之後
2012: 盤點食物中的補鈣冠軍
2012: 健康跑需要注意五個小細節
2011: 晚飯不吃,餓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