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一位年輕美國醫生去世前看死亡
送交者: 劉以棟 2017年06月23日22:20:28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一位年輕美國醫生去世前看死亡

 

劉以棟

 

朋友推薦了 《當呼吸變成了空氣》一書,我匆匆讀完,深受感動。寫下這篇讀書報告,算是留個紀念。有興趣的讀者,最好去讀原著(When Breath Becomes Air, by Paul Kalanithi)。書寫得有深度,也很流暢,但是讀起來令人傷感。

 

書的作者,保羅-卡蘭尼斯1977年出生在一個印度裔醫生家庭。他高中畢業以後,考入斯坦福大學,1999年取得英文和生物雙學士學位,2000年取得英文碩士學位。然後他去英國劍橋大學取得歷史和醫學碩士學位。接着他進入耶魯大學醫學院學習。2007年醫學院畢業以後,他回到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做神經外科住院醫生和神經科博士後研究。2013年,也就是在他做住院醫的最後一年,他被診斷為四期肺癌。 2015年 保羅去世,留下這本沒有完成的故事。

 

保羅有很好的文學修養,讀過很多書,又做神經外科醫生,所以對人生和死亡有深刻認識。他本來的計劃是,先做20年醫生,然後再做20年作家。按照美國的人口普查壽命,這個計劃是合理的。

 

不幸的是,保羅35歲時被診斷為癌症晚期,上帝只給他留下了22個月時間。在這22個月時間裡,他接受癌症治療,和老婆重歸於好,生了女兒,完成住院醫培訓,並寫下了這本《當呼吸變成了空氣》的書。

 

嚴格地說,保羅沒有寫完這本書,病魔過早地奪走了他的年輕生命。但是,他的書裡已經蘊含了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就像曹雪芹的《紅樓夢》沒有完結一樣,保羅的書也是他用生命寫成。

 

保羅出生在傳統印度醫生家庭。他父親是心臟科醫生,他伯父也是醫生。他母親原計劃做生理科醫生,但是最後做家庭主婦。他哥哥後來也當了醫生,他弟弟做了電腦工程師。

 

保羅出生時,他家住在紐約市的一個富裕郊區。在保羅10歲時,他們全家搬到亞利桑那州的一個小城金曼(Kingman)。金曼是一個貧瘠的小城,其高中綴學率在30%以上,高中畢業去讀大學的畢業生一年也沒有幾個,更沒有去哈佛大學這樣名校的畢業生。 而保羅的爸爸卻期望把自己的幾個孩子都送到哈佛大學這樣的名校。

 

保羅的媽媽在了解當地的教育情況後,夜裡自己在床上垂淚。她把自己了解的情況跟親戚朋友講了以後,換來了一些同情和暗喜。有的親朋心裡鬆了一口氣,以後自己的孩子再也不用擔心卡蘭尼斯家孩子的競爭了。

 

當然,在條件落後時,人們容易忽略了個人奮鬥的作用。保羅的媽媽,為了保持自己孩子的教育質量,搞來了一個讀書單,讓幾個孩子在家裡大量閱讀。她自己也加入學校的董事會,推動學校引入AP課程,開車送孩子到100 英里以外的 拉斯維加斯去參加PSAT, SAT和 ACT考試。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三個孩子都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兩個當了醫生,一個做了電腦工程師。

 

這裡我們感到,印度家庭也是蠻拼的。從紐約來到亞利桑那是一個很大的決定。在貧瘠的小城,把三個孩子都送到斯坦福大學,進一步當醫生和電腦工程師(他後來在MIT又拿了一個碩士學位),說明學區並不是上名校的必要條件,關鍵還是學生本人的努力程度。

 

保羅在斯坦福的四年,如饑似渴的學習,根本沒有考慮過以後的就業問題。他讀了英文和生物雙學位以後,感到文學可以幫助他理解人生的意義,所以又讀了一個文學碩士。

 

在斯坦福的時候,有兩件事給保羅留下深刻印象。一次是夏天實習選擇,他可以選擇去一個科研中心去搞研究,或者去一個野營風景區去做廚師。用保羅的話說,是選擇去研究生命的意義還是去體驗生命的意義。當他最後告訴他的指導老師,他決定去做廚師時,他的教授暴跳如雷,說,你長大以後,是去做科學家還是去做廚師?!

 

在野營風景區,保羅體驗了自然的美妙,感覺正像聖經上所說:讓世界擁有光。野營的助理經理是一位休學的斯坦福大學英文文學博士研究生,他後來回來完成了他的博士學位後,並給保羅寫到:有時候積累人生經驗並沒有生活的細節本身有意義,我們要活在當下(There is a moment, a cusp, when the sum of gathered experience is worn down by the details of living. We are never so wise as when we live in this moment)。

 

另一次給保羅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是,斯坦福大學腦神經科學課老師帶他課上的同學們去參觀嚴重腦損傷病人療養中心。在那裡的人,基本都是被遺棄的殘疾孩子。 除了保羅他們這些學生被組織來看這些孩子,沒有其他孩子的親人來看孩子。 保羅感到那些孩子很可憐,但是工作人員解釋道,剛開始,孩子父母會經常來看他們的孩子,慢慢地,他們來的頻率少了,最後遠遠搬離,越遠越好。

 

那次參觀,讓保羅進一步感悟人生。在回來的路上,保羅跟他的老師討論人生的意義。他的老師說,這些孩子其實死了可能更好。多年以後,保羅認識到,人的大腦給人形成親密關係的能力,從而使得生命有意義。但是,大腦有時也會失去功能。我認為,這也是保羅最後選擇做神經外科醫生的原因。

 

保羅本來不想學醫,因為他小時候,他做醫生的爸爸經常沒有時間跟他們一起共進晚餐。但是,經過長時間的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他決定去學醫,並進入耶魯醫學院。

 

美國醫學院前兩年是課堂教育,它跟大學本科學習差不多。大家聽課,閱讀和討論。兩年以後,大家進入科室去學習。

 

在醫學院,保羅沒有停止對生命,死亡和人生的意義的思考。屍體解剖和醫學院教授的授課,則加深了保羅對死亡的理解。屍體解剖,讓保羅思考尊貴的人和一堆器官之間的關係。意味深長的是,醫生從來不會同意捐贈自己死後的屍體做解剖用。

 

“我們如何死亡”一書的作者給耶魯醫學生講死亡哲學。 世界上的鐵的事實是,所有的生物都要面臨死亡,從金魚到我們的孫子輩。 教授引用了17 世紀的一句名言,“我們在痛苦和掙扎中來到這個未知世界,但是離開並非一件容易的事”(With what strife and pains we come into the world we know not, but 'tis commonly no easy matter to get out of it.)。

 

保羅在婦產科學習時,第一個病例就是一對早產兒。他們被剖腹產提前來到了世界,但24 小時內,他們相繼去世。 醫院,有太多的死亡故事。

 

臨近醫學院畢業時,許多醫學生變得很現實。他們選擇申請去工作強度比較小的科,譬如皮膚科、放射科等做住院醫生。

 

保羅則選擇更有挑戰性的神經外科去做住院醫。他新婚老婆則選擇去做內科。保羅去斯坦福大學醫院,他老婆,露斯(Lucy)去加州舊金山大學醫院。

 

保羅選擇神經外科因為人的頭腦對人至關重要。是否做腦外科手術常常是人生的重大決策,有時是在治病和身體部分功能消失之間的選擇。 如果大腦不能正常工作,那麼一個人被救活可能並沒有意義。

 

住院醫的生活繁忙而辛苦。保羅說,雖然規定一個人一星期工作不許超過88小時,他一般一星期工作100個小時以上。他早起晚歸,每天有做不完的事。住院醫們描述時間:每天很長,但每年很短(The days are long, but the years are short)。

 

在做住院醫期間,保羅學會了怎樣有效的跟病人交談,判斷是否對病人施行手術和怎樣把手術做好。腦手術是大手術,需要做得又快又好。做不好,病人會成為植物人;做得慢,病人會因為手術時間過長而導致其它器官衰竭。

 

保羅用烏龜和兔子來描述手術進度。兔子動作快,但可能精度不夠,要經常返工;烏龜每一步都精打細算,但可能耗時太長。 手術科醫生就要在做烏龜和做兔子之間做平衡。指導醫生罵新手時會說,你傷口縫得這麼慢,等你縫到一半時,另一半傷口已經癒合了,這倒是事半功倍的辦法。

 

在做住院醫生第四年時,保羅還跟一個第二代印度裔V教授做研究工作。這種印度裔之間的合作,也應該是我們華裔借鑑之處。

 

V 教授當時正接受胰腺癌治療,也一度跟保羅討論他的人生的意義。我在網上找到了一位跟保羅合作教授的網站,但為了個人隱私,不做猜測。 V教授的治療比較成功,所以他認為他的人生選擇是對的。

 

保羅在斯坦福醫院的艱苦奮鬥給他帶來了光輝的未來:他的研究工作取得業內最高獎,全美國許多地方願意聘他去工作,斯坦福醫院自己就有意招聘保羅做教授......

 

保羅自己也覺得人生的意義這一問題終於在他身上找到了答案:腦神經外科醫生掌管着病人的生命和人生的價值觀,所以醫生要有高度責任感去做這樣的決策。

 

不幸的是,保羅為他的成績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的住院醫期間的好朋友傑夫自殺身亡,他的婚姻亮起了紅燈,他被診斷為四期肺癌......

 

雖然誰也不知道保羅患癌症的真正原因,但我認為長時間的高負荷工作肯定是不良因素之一。

作為一個癌症病人,保羅跟其他癌症病人一樣,經歷了精神和身體的折磨。一般的癌症病人對癌症的反應包括5個階段: 否認(不可能是癌症)--- 生氣(為什麼是我)---談判--壓抑---接受。

保羅說, 他對癌症診斷結果的反應是反順序的:接受---死了拉倒,我的生活太苦了;壓抑---死亡雖然很快會降臨,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我無法規劃餘生; 談判---上帝啊,我很軟弱,請不要一下子把我整死;生氣---我一生這麼努力,你卻給我癌症;否認---或許我的癌症沒事,我能活很久。

 

保羅被診斷是癌症以後,本來已經打算離開他的老婆決定留下來照顧他,並且在他化療以前,冷凍了他的精子。他們經過認真思考以後,通過人工授精懷孕,並且在保羅去世前幾個月,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兒。

 

保羅在癌症治療期間,也曾表現出迷茫,不知道人生何處是歸路,以後應該做什麼。但他在癌症治療穩定以後,決定回去工作,完成他的住院醫培訓。 在他回去工作七個月以後,他的癌症又復發。這次他知道他的時間到了,他收拾好自己的物品,把專業書本留在手術室,永遠地離開了他的夢想......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而保羅則是出師前就趴下了。他遺憾不能用他掌握的寶貴技能去實現他的夢想,他不能給女兒留下父親的記憶,他不能跟愛他的老婆共度餘生......

 

虔誠的基督徒有清楚的人生目的,但大部分人有軟弱的時候。保羅生長在基督家庭,但他後來卻變成了無神論者,認為上帝不能被證明。保羅生病以後,重新思考上帝和人生,感覺科學可以證明物質的世界,卻不能解釋精神的世界。精神的世界包括希望,害怕,愛,恨,美麗,羨慕,尊嚴,軟弱,努力,痛苦,美德等(Hope, fear, love, hate, beauty, envy, honor, weakness, striving, suffering, virtue )。

 

保羅非常推崇新約的基本教義:犧牲(Sacrifice),救贖(Redemption)和 寬恕 (Forgiveness)。在正義和憐憫( Justice and Mercy)之間,基督徒更傾向於憐憫,而這正是基督教的偉大之處。

 

 

這是一個傷感的故事,它讓我們感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未來是美好的,但是活在當下也很重要;人生不是完美的,誰都會留下缺憾;有人比我們幸運,但也有人比我們不幸,最好做一個知足的自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女人要想少長皺紋,就經常吃這些
2016: 謀殺肝臟的5大殺手,你再不看就晚了!
2015: 這些地方長皺紋竟是大病徵兆 千萬小心
2015: 美國3年後全面禁用人造反式脂肪
2014: 高血壓的秘方,為家人收藏!
2014: 3分鐘就能做好的14種快手涼菜 分分鐘
2012: 60條令你大吃一驚的小常識
2012: 風娉:玫瑰荷花減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