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香港人的吃貨精神,值得世界推廣嗎?
送交者: 饞禪纏 2017年08月08日20:02:11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香港食肆林立,提供五花八門的美食,有些食物對老外脆弱的小心臟可是很大的考驗。這種獵奇的飲食性格有好處嗎?跟隨BBC記者來一場港式美食之旅吧。

blob.png

我在一家香港小飯館裡坐下,身後有個白色的多屜櫥櫃。我以為裡面裝的都是茶葉、草藥和菌菇,但我的導遊塞西莉亞·梁告訴我,櫥櫃裡裝的可不是干葉子,而是活生生的蛇,頓時讓我坐立不安。

  塞西莉亞說,要是老闆在這兒,他會很樂意拿出一條蛇來給我看看。這位“蛇王”的能耐確實有目共睹,有時候他甚至會被半夜叫走,去抓捕路上阻礙交通的毒蛇,再重新安置它們。

  幸好,我看到的蛇已經被剝皮切片,連同豬肉、雞肉、蘑菇和檸檬草煮成了濃稠的肉湯。蛇肉本身是灰色的,帶着淡淡的粉色,還可以從鱗片的痕跡看出原先精緻的皮膚表面。

blob.png

蛇肉湯的濃郁香氣確實非常誘人,但是我的湯匙一直在碗邊緊張地徘徊,不敢伸進去。從理智上我知道吃蛇跟吃魚、吃烏賊或者吃雞沒什麼區別,但理智好像說服不了我的嘴和胃。

  我這次來香港是為了完成一篇報道,其中一個任務就是探尋這片土地豐富綿延的美食歷史。但作為一個科學記者,我對這次經歷背後關於吃的心理學也很感興趣。我想知道為什麼一些莫名其妙的心理障礙能決定我們對食物的選擇——克服這些障礙又會帶來哪些出人意料的益處。

  正當我猶豫的時候,塞西莉亞說在她帶過來吃蛇的人中,有一半都克服了這種厭惡情緒,吃了蛇肉。我也會是其中一個嗎?

blob.png

我第一次見到塞西莉亞和她的妹妹西爾瓦娜,是在工薪階層聚集的深水埗的一家茶餐廳里,她倆一同經營“香港吃貨之旅”。一頓早餐的功夫,她們就快速給我上了一堂香港飲食歷史文化課。西爾瓦娜說,“但願你現在胃口不錯”,然後給我點了一個巨大的菠蘿包,餡料香甜鬆軟,頂上一層龜裂狀的金黃脆皮。往裝着茶葉的巨型“絲襪”(茶袋)里沖水,反覆沖拉,便能讓單寧和咖啡因釋放出來,獲得更“絲滑”的口感,再加上煉乳,就是一杯熱氣騰騰的港式奶茶了,與菠蘿包可謂最佳拍檔。

  最近,當地政府已經把飲食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香港飲食明顯受到了英國殖民史和世界重要港口地位的影響。在這家餐廳的菜單上,還有“通心粉湯”和“瑞士雞翼”。瑞士雞翼外面裹着濃稠的棕色醬汁,看起來很像巧克力,其實是一種甜醬油。塞西莉亞說:“香港曾是殖民地,因此這裡的飲食是博採眾長後又經過改良的產物。”也是因為那段殖民史,現在當地人常用伍斯特沙司蘸傳統點心吃。

blob.png

 然後我們吃了蝦籽雲吞麵。我的兩個導遊告訴我,很多雲吞小吃店都是跟着多年前的大陸移民潮來到香港的,但就像西式菜餚一樣,雲吞也已經被改造成港式雲吞了。西爾瓦娜解釋說:“這些人剛到香港的時候,沒有一技之長,受教育程度又不高,但他們可以做飯為生。”中午,我們吃了香港著名的叉燒,滴下的醬汁把我碗裡的飯變成了金黃色。隨後我們繞路去了市場和海鮮乾貨店,那裡能買到重要宴會上吃的魚翅和魚鰾。

  很多當地食物都有藥用價值。路上,我停下來在一個小攤上買了杯苦丁茶。老一輩的人說,苦丁茶可以清熱解毒,健胃消食,提神醒腦。我發現其中的苦味居然真的很提神,像黑巧克力一樣。但在塞西莉亞的旅遊團中,苦丁茶並不受歡迎。她說:“你是第一個告訴我苦丁茶很提神的外國人!

blob.png

但隨後那碗叫做“龜苓膏”的黑色果凍才是對我真正的考驗。龜苓膏是用磨碎的龜板做的,可以治療痤瘡,加快新陳代謝。第一次來香港時我太緊張,沒敢吃,但龜苓膏的苦味和苦丁茶一樣,並不讓人討厭。龜苓膏滑過舌頭和喉嚨,撫慰了我的不安。離開時,我注意到店門口有Uber Eats的標誌,提供外賣服務,這說明即便是最傳統的食物,也正在融入現代化的生活方式。

  午後,我開始覺得自己已經領略了些許香港美食博取眾長的特點,正式這種交融塑造了如今的香港美食文化。這裡的飲食注重平衡與節制,對當地人多有益處,難怪香港是世界上平均壽命最長的城市之一。

  但我很想知道,新移民是如何逐漸適應這個文化大熔爐中豐富的食物選擇的呢?他們所有人都能欣然接受嗎?塞西莉亞說,大多數人會走向兩個極端,比如她認識的一對夫妻,妻子什麼都願意吃,丈夫卻不想嘗試任何新事物。

blob.png

我查閱了科學文獻,發現心理學上把這兩種“飲食性格”界定為食物獵奇(neophilia)和新食物恐懼(neophobia)。研究發現,對新食物恐懼的人面對不熟悉的食物時會感到緊張,表現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皮膚電導率也會因出汗而增強。

  對新食物的恐懼會導致飲食不夠多樣化,從而影響健康狀況和幸福指數。比如,也許因為更傾向於清淡、高熱量的食物,新食物恐懼症患者更容易超重。而且他們通常都會缺乏許多關鍵營養素,比如蛋白質、單一不飽和脂肪酸,以及鎂等礦物質。

  這種偏好可能部分是由基因決定的。許多食物中的苦味來自一種叫“苯硫脲”的化學物質,而不敢嘗試新奇食物的人通常對苯硫脲有很強的味覺敏感度(事實上,苯硫脲或許與判斷植物毒性有關係)。所以,因為基因差異,我覺得苦丁茶、龜苓膏和炒苦瓜並不難吃,但其他遊客卻說快被苦味嗆到吐出來了。

  不過飲食性格還有可能受到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影響。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萊斯·沙瓦夫教授研究發現,新食物恐懼症患者普遍都比別人更害怕疾病和寵物,這可能是厭惡反應在全面加強後的一種表現。沙瓦夫教授說,我們在進化中逐漸發展出了對細菌感染的恐懼,所以我們對不熟悉的肉類會特別警惕,因為食物中毒的風險非常大。

  有趣的是,研究還發現,新食物恐懼症患者自認在其它領域也存在類似反應,包括性行為——這似乎還與他們偏好的關係類型有關。在土耳其畢爾肯大學工作的沙瓦夫說:“喜歡短期戀愛和一夜情的人,更喜歡嘗試新奇的食物;而愛情中看重唯一和忠誠的人,更不容易接受新食物。”他由此提出假設,樂意嘗試新奇食物也許意味着擁有強大的免疫系統,能夠抵禦新食物中潛在的病原體。

  不管我們現在對新奇的食物是什麼態度,沙瓦夫認為,通過多接觸新鮮的味道和口感,厭惡反應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新奇食物恐懼並不是‘不治之症’。”他說,“人的一生中,飲食性格會根據場合、心情和心理狀況有所改變。”威斯康辛大學的潘虹(音)研究發現,最好的辦法是有意識地留意、思考。很明顯,面對陌生的事物,只要冷靜觀察、慢慢體驗,就可能克服最初的恐懼和厭惡。

  在新界大埔墟的蛇湯餐館,我親身經歷了這一克服恐懼的過程。我們英國人都覺得怕蛇是理所當然的,而且看見帶鱗的蛇肉在黏糊糊的湯里漂浮着,更是讓我難以下咽。但是,在這段走馬觀花的港式美食之旅後,我決定吃下人生中第一塊蛇肉。原以為會是一場酷刑,沒想到蛇肉湯非常好吃,喝下去暖暖的很舒服。蛇肉淡淡的腥味被檸檬草的氣味中和掉了。當地人認為,蛇肉湯可以加強新陳代謝,抵禦疾病。

blob.png

目的地的前一站,是大埔菜市場頂樓的一家餐廳。塞西莉亞說,新鮮、清淡的海鮮是這裡的特色。所以我們點了一條帶醬油的清蒸魚、炸魷魚球和鮮蟹糯米飯。塞西莉亞說,清蒸魚的箇中門道在於蒸的時間一定要精準。“哪怕多蒸一分鐘,肉也會變老。”她還告訴我,在粵語中,“魚”和“余”同音,所以清蒸魚是年夜飯桌上的常客,以求“年年有餘”。

  一天的美食之旅結束後,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去自己探索香港更多的熱門景點了。塞西莉亞也是一個旅行愛好者,她把探索美食的過程比作學習一門外語:適應新的思維方式確實要多花一點時間,可一旦開始領會個中含義,你就掌握了了解這個文化最好的方法。“吃就是香港文化的靈魂所在。”

轉自凱風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早晨摸身體一處補腎有奇效
2016: 四類人不要飯後百步走
2014: 9種方法防止肚子脹氣
2014: 夏季藥品“解暑”有妙招
2013: 暴飲暴食對身體危害非常大影響健康
2012: 給劉祥的《三味散》
2012: 七種病吃塊糖就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