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跟帖
謝覺哉日記中所說的特貨是陝北出產的花馬池鹽
送交者: / 2008月07月03日10:15:0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陽光在多城: 張戎筆下的毛澤東(8)陽光在多城 於 2008-07-03 05:07:28
駁張思德燒制鴉片而死

by tellyousth

由於這篇文章引經據典,很能迷惑一批人,我下來查了一些資料,可以看出,其實,中共是沾過鴉片的,因為,那時鴉片可以作為貨幣流通。但如果說“八路軍種植鴉片”就屬於造謠的性質了。“中國禁毒史”也提到陝北農村在紅軍到來前歷來有種植鴉片的傳統,中共嚴厲遏制,卻屢禁不止。因此陝北在中共統治下存在零星鴉片田毫不奇怪。

原文說到大生產時故意迴避了一個本質的問題,大生產運動是41年逐步開展起來的,拿39,40年的數字只能證明那時南泥灣地區還很荒涼,與大生產有什麼關係? 至於拿出"謝覺哉日記"作證據,也很可笑。

1.謝覺哉在1943年6月6日的日記中,詳細記錄了邊區政府關于禁絕鴉片的指示,不僅包括禁止種植,禁止運輸,還制定措施嚴禁食用(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謝覺哉日記"(上)第485頁)。但是反動分子從來視而不見,斷章取義,手法卑劣。

2.謝覺哉日記中所說的“特貨”根本就不是鴉片,而是陝西定邊縣出產的花馬池鹽。謝覺哉在1943年6月26日日記中記載“花馬池鹽是邊區特產”(“謝覺哉日記”(上)第496頁)。日記中說因為東南鹽區被日本占領,青海鹽區路途遙遠,所以邊區的食鹽在周邊地區很暢銷。國民黨對邊區進行經濟封鎖,邊區經濟困難,食鹽出口成為邊區經濟的主要支柱。

再說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在新區對原有的鴉片種植和流通,在一段時間內暫不取締。這方面的例子有一個,是河南那邊的一個解放區,國民黨方面搞到了一個解放區政府的文告,就是文中提到的淮太西縣,其中詳細描述了對鴉片販運的徵稅、管理等規定,落款時間是民國34年7月(1945年中旬)。這可是被當作CCP販毒的重要罪證啊……可惜,不知道是無意疏忽還是故意忽略,國民黨方面在宣傳中絕口不提一個基本事實:這個解放區原為國民黨軍湯恩伯部防區,1944年末,國民黨軍在“一號作戰”中潰敗,CCP的敵後武裝才得以建立了這個根據地。可以說,這份文告與其說是一份痛斥CCP販毒的證據,還不如說是對國民黨統治期間,該地區鴉片種植、販運狀況的真實寫照!

再者,誣衊張思德烈士是燒鴉片而死的,這謊話也編得太荒謬了——試問制鴉片有“燒”這個程序麼?唉,都是林則徐同志虎門銷煙害的,說到鴉片就想到“燒”。

....

附鴉片製作工藝流程:

鴉片(opium),罌粟科-罌粟屬,學名為Paraver somniferum,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為五十至一百公分。當它開花後,會留有乒乓球般大小的果實若切開果實的表皮,會有白色的乳汁流出,待乳汁凝結成膠狀後就是「生鴉片」了。生鴉片加入頭痛粉,再加入一點水攪拌成泥狀後又可再吸食,稱為“二砂”。而將生鴉片煮成漿狀後,封入罐中經二、三個月發酵後就成了“熟鴉片”,又叫“熟煙”,味道更濃郁。
0%(0)
0%(0)
  欲蓋彌彰,呵呵。 /無內容 - daming 07/04/08 (255)
    糾正:不是反華分子,而是反共分子。請不要故意混淆是非  /無內容 - 人才輩出 07/05/08 (263)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冰山一角(圖)
2006: 中國陸地面積超過960萬平方公里?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