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愛因斯坦的“信仰之謎”
送交者: jim 2015年02月25日17:41:0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法輪功的領袖人物李洪志講:“愛因斯坦不是一般人,他發現了宗教甚至神學所講的東西是對的。”“愛因斯坦已經走到人類科技認識的最頂點了,再往下研究發現宗教講的完全是真的。近代有很多科學家、哲學家最後都走入了宗教。”(李洪志《轉法輪――卷二》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那麼,愛因斯坦對於宗教和有神信仰到底是怎樣的態度呢?

對於在當時就廣泛誤傳的說法,愛因斯坦在一些回信中比他的著作文章更為通俗和明白:(以下回信原文來自於1954年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書,譯者方舟子,並參照了世界知識出版社 1984年版的 高志凱譯本。)

1954年3月22日。一個自學成才的人給愛因斯坦寫來一封字跡密密麻麻的長信,他在信中失望地哀嘆世上像愛因斯坦這樣敢說敢講的人實在太少了,他覺得世界還不如退回到動物時代好。然後他詳細地說起他是怎樣在9歲那年從意大利來到美國,當時怎樣天寒地凍,結果他的姐妹慘遭凍死,他自己也幾乎喪生;在上了6個月的學之後,他又是怎樣在10歲那年開始做工;17歲那年他上了夜校,等等;現在他已是實習機械師,空餘時間經營自己的企業,獲得了幾項專利權。他說真正的教育來自閱讀。他宣稱自己是個無神論者,並摘引了一篇有關愛因斯坦的宗教信仰的文章,對該文的準確性表示懷疑。他對正式宗教的許多方面都不以為然,他說,成千上萬的人每天用許多種不同的語言禱告上帝,上帝必須有一個規模龐大的教士團來記錄他們的一切罪過。他想了解真實的愛因斯坦是否是像他所讀到的文章所宣稱的那樣。             

1954年3月27日,愛因斯坦用英文寫了回信:“我收到過成千上萬封來信,但很少有像你的信那樣引人感興趣的。我認為你對我們社會的見解是頗有道理的。你所讀到的關於我篤信宗教的說法當然是一個謊言,一個被有系統地重複着的謊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從來不否認而是清楚地表達了這一點。如果在我的內心有什麼能被稱之為宗教的話,那就是對我們的科學所能夠揭示的這個世界的結構的沒有止境的敬仰。……你的來信還使我認識到,智慧並不產生於學歷,而是來自對於知識的終生不懈的追求。”

1939年,一位芝加哥的拉比想用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來宣傳他的宗教理念,(拉比是猶太教的教師,負責在猶太教堂和家庭中講授猶太教的教義、教導青少年、給成年人以人生指導。詞義與古漢語“夫子”一樣,都是對老師的尊稱)於是,愛因斯坦給這位準備演講“相對論的宗教暗示”的芝加哥拉比回信說:“我不相信相對論的基本觀念能夠被用來聲稱與宗教有關係,科學知識一般說來與宗教不同。我看到這一點是由於這個事實,即客觀世界的深層相互關係能夠用簡單的邏輯概念來理解。實話說,就相對論而言,更是完全如此。“ 通過體驗這種深層相互關係的邏輯理解而產生的宗教感覺,不同於那種人們平常所說的宗教感覺。它更像是面對物質宇宙所展現的規劃而感到的敬畏。它不會導致我們更進一步去塑造出一個用我們自己的形象造出的神一樣的存在——一個對我們提出要求並對我們每個個體都有興趣的角色。在這種感覺之中,既無意願,也無目標,更無必須,而只是單純地存在着。基於這個原因,我們這種人把道德視為純屬人類的事務,雖然是人類最重要的事務。”

1954-1955年間愛因斯坦給一位進化論學者的回信中談到:“我從來不賦予大自然一個目的或目標,或任何能被理解為擬人的東西。我眼中的大自然是一個我們只能非常不完美地理解的宏偉的結構,而這必使一個沉思者充滿了‘謙卑’的感覺。這是一種與神秘主義毫不相干的真實的宗教感覺。”

1936年1月19日,愛因斯坦給一位六年級主日學校的學生回信,因為他對“科學家是否禱告”充滿好奇和疑問,愛因斯坦回信說:“科學研究是基於這麼個觀念,即每一樣事情的發生都為自然規律所決定,人類的活動也是如此。由於這個原因,一個搞研究的科學家幾乎不會傾向於相信事件的發生能被一個禱告者所影響,也即被一種向超自然的存在所提出的願望所影響。“ 然而,必須承認,我們有關自然規律的實際知識還是很不完美、不完全的,因此,相信在大自然中存在普適的基本規律也有賴於一種信念。這個信念至今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科學研究的成功所證明。“但是,在另一方面,認真地投入到科學探討中的每一個人都變得相信在宇宙的規律中展現出一種精神——一種比人的精神更為高等的精神。只具有卑微的力量的我們對此必感謙卑。就此而言,對科學的探討會導致一種特殊的宗教感覺,與更幼稚的人們的宗教感非常不同的感覺。”

與年輕學生不一樣,宗教界人士更關心愛因斯坦對於永生等重大宗教問題的看法,1953年7月17日,愛因斯坦給一位浸禮會牧師的回信中這樣說道:“我不相信個體的永生,我認為倫理純粹只是人類自身的關懷,並沒有超人的權威躲在後面。”

1950年12月3日,一名19的大學生絕望地向愛因斯坦詢問人生的意義何在,愛因斯坦回信說:“你努力要為個體人生以及全人類尋找一個目的的渴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意見是,如果問題是這麼被提出的,那麼不可能有合理的答案。如果我們談到了一項行動的目的和目標,我們只不過是在問這麼個問題:通過這項行動或其後續,我們應該滿足什麼樣的欲望,或者我們應該避免什麼樣的不希望得到的後果?當然,我們也可以按個體所屬的集體的標準清楚地表白一項行動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這項行動的目標至少也是間接地滿足組成一個社會的個體的欲望。“ 如果你問我社會或一個個體的總的目的或目標,這個問題就失去了它的意義。當然,如果你問的是大自然的總目的或意義,更是如此。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去假設某人的欲望與發生的事情相聯繫,是非常主觀的,至少是不合理的。“ 然而,我們全都感到,問我們自己應該怎樣指導我們的生活的確非常合理而且重要。我的意見是,答案為:只要能夠做到,就儘量地滿足所有的欲望和需要,並且在人類關係中達到和諧和美麗。這是以許多的良心思考和自我教育為先決條件的。不可否認的是,比起生活在我們的學校和大學裡的人,開明的希臘人和古代東方的聖賢在這個最為重要的領域達到了更高的水平。”

從愛因斯坦與普通人的真誠交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於神、宗教、人生意義等許多重要問題的見解,也有助於我們去認識一個真實的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最經常被人誤解或難以理解的,是他關於自己宗教情感的論述。例如在《我的世界觀》一文中他說:“我們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經驗是奧秘的經驗。它是堅守在真正藝術和真正科學發源地上的基本感情。……就是這樣奧秘的經驗——雖然摻雜着恐懼——產生了宗教。我們認識到有某種為我們所不能洞察的東西存在,感覺到那種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們的心靈的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正是這種認識和這種情感構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這個意義上,而且也只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才是一個具有深摯的宗教感情的人。我無法想象存在這樣一個上帝,它會對自己的創造物加以賞罰,會具有我們在自己身上所體驗到的那種意志。我不能也不願去想象一個人在肉體死亡以後還會繼續活着;讓那些脆弱的靈魂,由於恐懼或者由於可笑的唯我論,去拿這種思想當寶貝吧!我自己只求滿足於生命永恆的奧秘,滿足於覺察現存世界的神奇結構,窺見它的一鱗半爪,並且以誠摯的努力去領悟在自然界中顯示出來的那個理性的一部分,倘若真能如此,即使只領悟其極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愛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43頁, 商務印書館,1977年)。

不僅如此,愛因斯坦還進一步指出:“只有那些作了巨大努力,尤其是表現出熱情獻身的人——要是沒有這種熱忱,就不能在理論工作的開創性工作中取得成就——才會理解這一種感情的力量,才能作出那種確實是遠離現實生活的工作。”(《愛因斯坦文集》第3卷280-281頁,商務印書館1976年)。他認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學研究和創造的基礎與強大動力。愛因斯坦明確表示:“我認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學研究的最強有力、最高尚的動機。要是沒有這種熱忱就不能在理論科學的開闢性的工作中取得成就”。“要是不相信我們的理論構造能夠掌握實在,要是不相信我們世界的內在和諧,那就不可能有科學。這種信念是,並且永遠是一切科學創造的根本動力”(《愛因斯坦文集》第3卷,379頁 商務印書館1976年)。“只有獻身於同樣目的的人,才能深切地體會到是什麼在鼓舞着這些人,並且給他們以力量,使他們不顧無盡的挫折而堅定不移地忠誠於他們的志向。給人以這種力量的,就是宇宙宗教感情。”(《愛因斯坦文集》第3卷182頁,商務印書館1976年)。可見,愛因斯坦所說的宗教情感是科學家對宇宙顯現出來的秩序、規律的奧秘的覺察和推動他們去理解認識的熱忱和力量。“沒有什麼擬人化的上帝概念同它相對應。”(《愛因斯坦文集》第3卷185頁,商務印書館1976年)。他強調的宗教情感是科學工作者在認識宇宙生命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那種感受――將其類比為宗教情感。同時他也明確地指出無法想象存在有意志的上帝,以及人的永生。

愛因斯坦有時也會說到神或上帝,但他指的是斯賓諾莎的上帝,也就是大自然的代名詞,而不是超自然的、有人格和意識的、操縱着人類命運的上帝。他多次宣稱:我信仰斯賓諾莎的那個存在於事物有秩序的和諧中並顯示出來的上帝,而不信那個同人類的命運和行為有牽累的上帝。

斯賓諾莎(1632-1677年)是西方近代哲學史上重要的理性主義者。他認為,上帝是宇宙間唯一的實體,上帝不是別的,就是自然。人的心靈和肉體以及其他具體事物和精神現象都是上帝的樣態(表現)。他講的上帝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整個宇宙,尤其是普遍存在於宇宙中的力和規律。他認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按自然的普遍規律和法則而存在和變化,都通過自然的必然性而被認識。斯賓諾莎主義實際上是唯物主義的也是無神論的一種形式。它把自然界等同於神,有些看法認為這是對神學作出的讓步,但我們認為這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所用的可以替代和可被理解的說法。

其實,西方的科學家包括無神論者在談論科學事物的時候,經常會用上帝、神這樣的詞語來表達,但他們只是取其含義進行比喻,並不是信其實在。愛因斯坦既表達了人類對宇宙事物不斷認識的趨向和可以理解的信心,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事物所顯現出來的秩序、和諧及規律的信仰、信念,這就是愛因斯坦的宗教情懷。因此也可以說,愛因斯坦是一位懷有深刻“宗教情感”的不信上帝也不信教的真正智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揭秘許世友葬禮為何不能公開
2014: 鄧小平臨終時刻留給全體中國人一句什麼
2013: 與偏愛神壇的毛澤東不同,鄧小平偏愛祭
2013: 北京、蘭州公民出動,打橫幅推“財產公
2012: 湘江之戰,陣亡一萬,八千客家,死於湘
2012: <揭秘方舟子>之二:5萬元收買病
2011: 北醫在文革中打死過人嗎?
2011: 落英,你“不承認”中共是邪教,請反駁
2010: 視頻:斯大林逝世,中共如喪考妣。六億
2010: 方先覺與慘烈的衡陽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