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董勝今:我做背包客游歐洲
送交者: 董勝今 2016年06月19日19:07:0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歐遊拾零

這是我十年前寫的舊文,十來變化雖大,琢磨我這篇老古董興許還有參考價值,所以就再曝光一次,僅作些微的修正。需要說明的是,我55歲來美,60高齡獲得綠卡,自然就不了什麼好業,經濟條件和後來的人們是無法比的;只不過窮有窮的玩法,不信你看。

 

       退休已經十年了, 可是一直還保持着一個半職的工作, 所以多年來雖想作長途旅遊, 始終未能如願. 今年我終於下決心放棄了那份工作, 並不是因為做不動, 而是覺得再拖下去, 恐怕想作長途的旅遊也游不動了. 決心既定, 索性一不做, 二不休, 趁着腰腿還行, 一口氣到歐洲去游了七個星期此舉讓我在這裡的朋友們 (多為中年的上班族) 非常羨慕,誰能有這麼長的假期呢? 再說能下決心花這麼多錢也不容易, 畢竟都是工薪階層, 不能不計劃着點. 而我自己, 經濟條件其實比別人都差得遠, 只不過已經住進了條件良好的老人公寓, 已無日後之憂, 才敢這麼大方. 此外我還有個有利條件就是在瑞士和挪威有落腳點, 七個星期當中還有緩勁的地方.

 

       過去看老同學們常把經歷寫成遊記與大家分享, 我老是坐享其成也不好意思, 上次連開車(即如今所謂的自駕,)遊歷了美國十四個州都沒吭聲, 這次走訪歐洲十五國不能再交白卷, 硬着頭皮也得寫點什麼才好. 本來我過去當中學生寫作文時, 好象寫景抒情還是我的強項, 如今 卻似乎已經才盡了, 老想談點道理什麼的, 乾巴巴點也請大家湊合着看吧.

 

       我們過去兩次來歐洲都是短程. 這次的長途旅行是以火車為交通工具, 選擇的是歐洲鐵路 (EURORAIL FLEXI ) 兩月內任意乘坐十五天的靈活通票, 非常方便而且合算. 持這種票均乘坐一等車廂, 車廂每排只有三個軟座, (左二右一), 有的線路還包括飲料或便餐在內, 一般情況下乘客不多, 非常舒適. 只要安排得當, 像從日內瓦到巴塞羅納或從巴黎到奧斯洛都是一天的行程. 當然, 因為途經數國, 不會有直達車, 須轉車二至四次.

qqIMG_1215.jpg


 

        我們於五月十日乘機經米蘭轉日內瓦, 再乘火車到洛桑附近親戚家中.

休息兩天后去巴塞羅納, 參加已經預定好的七天的地中海遊輪之旅. (游西西里, 羅馬, 龐貝古城, 比薩, 摩納哥等地), 結束後回洛桑, 游琉森, 再東去維也納和布達佩斯. 四天后再回洛桑休息, 然後去威尼斯和佛羅倫斯. 下一步我們參加了巴黎的一個四日五國旅行團 (,, ,, 盧森堡), 接着北去丹麥, 挪威, 瑞典. 歸途訪 柏林, 布拉格, 薩爾茨堡, 慕尼黑, 最後回瑞士後再衝刺了一趟歐洲頂峰( TOP OF EUROPE), 作為旅行的結束.六月二十九飛回老家. 總共遊歷了十五國, 三十個城市. 先報一個流水賬.

 

.   自主旅遊

 

       這是不參加旅遊團, 自己玩之謂. 自主旅遊的難易, 關鍵還在於銀子的多少. 只要多金, 非常容易  現在網上定旅館很方便, 每到一處按地址叫出租到達旅館, 住下以後再參加當地的兩三個EXCURSION (有導遊的短途遊覽, 平均價每次約每人一百至二百美元不等) . 這樣玩法自己真是毫不費事, 但每人每天大約至少需花費250350美元, 還是住最便宜的旅館. 再加上用餐,旅費和其他門票開支, 這七周的旅遊大約至少需要三萬五至四萬美元. 以我們的財力自然不敢如此奢華. 這次一開始我還努力找各地的經濟旅館, 旅遊旺季最便宜的一顆星級的旅館也在百元左右, 幸好我們在萊夢湖上得一留學生的指點, 從此改訂青年寄宿舍 (HOSTEL), 住宿費用省下了三分之二. 我們也極少參加那種昂貴的導遊遊覽, 自己找地方玩.(如果是現在,我就會在家裡網上首先做足功課,訂好全面的計劃,可那時候還相當青澀。) 而在市內交通方面, 除不得已叫過兩三次出租外, 全部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 這就要求下()車伊始, 首先找(或買)到當地地圖, (所需 ) 路線搞清楚. 所幸英語實在是世界語, 十五個國家中我們從未在語言上發生過困難. 交通方面, 最方便者首推巴黎巴黎地鐵系統的確算世界第一, 清晰明了, 無遠弗屆, 真是無與倫比, 進了地鐵站, 哪怕是初到巴黎, 你就取得了來去自由, 不用發愁了.其他城市公交也都相當完善, 我們沒有在找地方上遇到過麻煩參加旅行團固然有其方便, 但所到之處無非跟着導遊屁股後面轉, 相當盲目, 而像我們這樣自主旅遊, 每到一城市, 待上一兩天起碼大體把環境和方向弄清楚了, 覺得是真正去過了這個地方. 事實上不論在歐洲哪個城市這種一路上手捧地圖打打聽聽, 尋尋覓覓的, 是最常見的景象似乎旅遊的樂趣一部分也就在其中了. 我們這樣玩下來, 費用還不到上述的一小半.  

附帶說明,Hostel一般都有供旅客用的廚房,用具餐具甚至油鹽作料均有,而附近一般都有小超市,所以如果需要省錢,晚餐盡可以自炊,也是一樂。自此以後,多年來我們游東京,倫敦,巴西,阿根廷,巴塞隆納,乃至台北,(除中國,美國)都住hostel.

 

二.      美麗的國土

 

      乘火車旅遊比起坐飛機來, 最大的優勢就是貼近土地, 尤其是歐洲的土地. 美國的環境也很好, 我也曾開車歷經二十多個州, 但高速公路兩側總嫌單調乏味, 就像多數美國的城市一樣, 而且自己開車也不暇旁顧. 這次來歐洲, 正是春末夏初, 從日內瓦到洛桑的鐵路兩側, 在麥地和葡萄園之間, 不時會出現大片耀眼的嫩生生的鵝黃, 那是正在盛開的油菜花, 而另一種顏色略深相當於水彩的鉻黃的, 則是大片牧草地中怒放的蒲公英, 這在美國草坪中被視為大敵唯恐除之不快的雜草, 在這裡不但是極好的飼料, 且又增加了了大地的斑斕. (下圖為我在瑞士的乾女兒的家,外面是斑斕的蒲公英。她的房子是瑞士最典型的農民住房。)


 

       造物主的確照顧歐洲, 我所經歷之處的地形, 除瑞士奧地利接壤處多山外, 幾乎都是淺丘陵和平原. 我在四川東部所見的丘陵, 多是一連串的小饅頭山丘, 機械重複, 毫無美感可言, 而歐洲的這種淺丘陵, 實際上就是地形有起伏變幻的平原, 改變了像美國中西部這種大平原的單調乏味; 它十分舒展, 卻又起伏有致 ,加以遍地綠蔭, 紅瓦白牆點綴其間時而河湖縱橫, 時而林木森森, 的確令人感覺身在圖畫中.可以不誇張地說, 在歐洲我沒有看見過一片裸土, 除非是尚未下種的耕地, 可這種情況就並非上帝的賜予, 而是人工努力的結果了. 這樣的環境是一個長期的制度化的集體的努力所創造出來的, 維護這個環境已經變成了這裡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集體意識. 如果我斷言有什麼樣的制度, 就有什麼樣的人民, 就有什麼樣的國土 ,會不會說我弄顛倒了呢? 在一個制度性腐敗, 貪瀆橫行, 社會道德普遍墮落的社會裡, 能指望有整體的美麗的國土嗎? 從世界地圖上看, 歐洲, 尤其是西歐, 真是很不起眼的一小塊, 然而正是這一小塊地方, 從十五六世紀文藝復興起, 就領導着整個世界燦爛輝煌地發展起來, 一直走到了二十世紀. 這塊土地的美麗豈是偶然?

 

.    雕像

 

歐洲城市多雕像. 尤其巴黎, 羅馬, 布拉格, 布達佩斯, 可謂雕像林立. 聖彼得大教堂前大廣場上那氣勢輝弘的橢圓形柱廊, 每根柱頂就立一雕像, 可能上百吧, 每個城市即使是街角最小的廣場, 也會有雕像樹立像巴黎塞納河上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橋, 布拉格的著名的查爾斯橋, 其兩側的雕像都有幾十座之多. 每一座雕像, 既是藝術的珍品又是歷史的忠實記錄. 我在這次旅行中也按照自己的喜愛攝下了一些照片, 計有: 拿破倫, 丘吉爾, 莎士比亞, 貝多芬, 莫扎特, 華格納, 易卜生裴多菲, 盧梭, 維納斯 . 也有一些皇帝將軍如凱撒大帝之類. 歐洲的雕塑藝術是沒得說的了, 在佛羅倫斯美術館, 排了近兩小時的隊, 花了十幾歐元的門票, 就是為了一睹米開朗基羅大師的大衛雕像, 可惜進去了還不准攝影, 不像在巴黎羅浮宮不論維納斯雕像還是蒙娜麗莎名畫, 你都可以照攝不誤實在是寬洪大度多了.

布拉格查爾斯橋上雕像群


這是我在布達佩斯的一座有趣的莎士比亞雕像前 

由此想到古老文明的中國來. 中國的雕塑藝術本欠發達, 秦始皇墓搞了千軍萬馬的兵馬俑, 卻沒想到為自己在通衢大道上保存一座尊容. 千百年來除了泥塑木雕的各種菩薩和各種大門口的造型千篇一律的石獅子, 以及幾個石窟之外, 競沒有任何歷史人物的雕像留存二十世紀以來好象也只有國父孫中山先生有這麼一兩座, 連蔣介石先生也只有在台灣立有雕像倒是唯一一位大人物無處不在, 文革之後一度被拉倒了一些, 接着又被迫不及待的扶了起來. 此外好象只有魯迅先生還有此殊榮. 看起來中國也還是需要雕像的, 現在如果要補立,又有個立誰的問題. 避開現代的麻煩, 讓我們回到過去. 就拿幾位被現代滿清王朝宣傳部大炒大作的乾, , 雍三位皇帝來說 , 能為他們塑像嗎? 恐怕老百姓不會贊成有清一代也許只有慷慨就義的譚嗣同和女俠秋瑾還通得過吧. 咱們這個國家人多議論多, 弄不好上岡上線, 又有層層審批把關, 說不定還得通上天, 實在麻煩. 更何況, 立座像又算不得政績工程, 工程量不大, 沒什麼油水, 誰去管它呢. 當然, 我知道屈原, 孔子, 岳飛等的像也有一些, 這些年來開放旅遊, 為了增加旅遊資源, 吸引遊客, 應該也弄了一些, 可那不過是作為搖錢樹的泥塑石雕罷了.

 

三.       歷史建築

 

       我對建築的 愛好是改不了的, 愛看建築甚至勝於自然風光. 這次在歐洲的時間待得久些, 看的東西多些, 心中的感嘆是不少的首先的原因是, 在我國開始中國百科全書的編撰工作時, 我承擔了三個條目的撰寫任務, 一條是羅曼建築(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另兩條是聯合國大廈及瑪雅建築.(但我對所有這些都只有書本知識), 這次在歐洲, 德國可以說是羅曼建築的故鄉我在特里爾市 ( 即卡爾.馬克斯的故鄉), 才算是有生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羅曼式的大教堂, 距離我撰寫那個條目已經整整五十年了! 看着那雄偉的建築心中真是感慨萬端.   這且不說, 與此同時過去心目中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也越發突出了. 那就是: 為什麼中國的老祖宗們沒有發展磚石建築而搞的都是木結構? 從來好象沒有人關心, 研究或者回答過這個問題. 然而這對於古代中國建築的的發展規模和保存卻影響至巨下面我們不妨看看歷史上遺留下的主要兩類建築即宗教建築和宮殿建築. (古羅馬希臘還有出類拔萃的公共建築, 算是特例)

羅曼建築是歐洲中世紀教堂在發展到哥特式(Goethic)之前的形式。

 

         中國古代宗教建築現的代表當推公元857年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了, 這真是極少數能保存到千年以上的木結構建築. 但它的長度只有45, 地面到屋脊的高度約十五米, 如此而已. 它如河北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公元984 )為假三層, 屋脊高度也只達到十九米左右, 其他一般寺院建築的規模大體如是, .實在與歐洲或者任何哪一州的隨便哪一個 教堂建築都無法相比這方面實例太多根本不用枚舉儘管中國在木構造的工藝方面也有些成就但在規模上尺度上的確無法與人比為什麼無法比, 不言而喻, 因為中國廟是木造的, 先天條件受了限制如果再看宮殿建築, 可憐偌大中國, 歷代建都的地點不知凡幾可存留下來的宮殿就只有北京的故宮了. 故宮內的建築最具規模者自然首推太和殿, 這個最高層次的所謂盡全國之力以奉一人的建築總長也不過60米左右. 傾全國最好的楠木, 柱高也只能達到十五米左右. 與歐洲的最一般的宮殿規模比起來都十分寒酸. 更不要說凡爾賽或者羅浮 宮了, 僅僅凡爾賽西端的一間鏡廳 ( HALL OE MIRRORS ), 也就是簽定凡爾賽和約的地方, 室內長70, 就可以輕輕鬆鬆地把太和殿裝進去我想不是中國的帝王要想為老百姓省錢問題自然首先在受到材料的限制上, 同時這也是封建獨裁統治下的思想禁錮, 陳規陋習, 目光短淺, 夜郎自大的後果.

 

        為什麼木結構成為中國建築的唯一形式, 我以為不能僅從材料考慮, 全世界各民族最初始都應該是從所謂有巢氏開始的因為那是最就手的材料然而一步步發展到後來的變化就也許要從民族性中探討其原因了因為中國既不缺制磚的粘土也更不缺石頭. 我以為中國農業社會的 (統治階級 )的目光短淺, 急功近利, 實用主義應是主要的根源 . 大造宮室是為了帝王現世的享用, 木頭自然是最快的. 歐洲許多宮殿教堂都是百年甚至幾百年才完工的, 中國皇帝老子哪裡等得及, 又有哪個臣子或工匠敢出這種主意? 砍木頭多方便. 上行下效, 木建築自然大行其市蜀山兀, 阿房出, 不就是這樣嗎? (而且大火燒起來又多方便痛快啊) ! 可憐的古代中國建築, 號稱幾千年的歷史, 十多個朝代, 就不談建築本身的規模大小都算吧, 剩下了些什麼東西呢? 實在可嘆! 在歐洲, 哪怕小如盧森堡, 摩納哥, 更別說威尼斯, 都是些彈丸之地, 連稱王都不夠資格也就是個大公什麼的宮室也都甚具規模, 威尼斯大公國的朵奇宮更是建築奇葩一朵, 不僅僅規模宏大, 而且兼精美與壯麗而有之, 堪稱建築歷史上的奇蹟另一方面, 我想社會思想意識與文明程度也對歷史建築的保存有着影響, 像布拉格這座曾被譽為最美麗的歷史古城, 兩次世界大戰中交戰各方達成協議, 不燒, 不炸, 不毀布拉格古城, 這才使布拉格得以完整保留下來, 至今展現着歷史的風采, 美麗得令人幾乎一步一驚嘆 .   對比之下過去在中國改朝換代衝突中的農民意識流民意識所造成的焚城,屠城, 伏屍遍地, 大火三月不絕的景象, 歷史上實在屢見不鮮, 歷史文物建築從何保存, 說起來文革中紅衛兵的破壞, 也不是沒有歷史根源的.

 

.   維蘇威火山和龐貝古城

 

    龐貝古城的故事是盡人皆知的了這次有機會親臨實地參觀, 實在是大開眼界. 維蘇威火山在那不勒斯灣, 高度每次噴發後均有變化, 約為4000英尺, 是歐洲唯一的活火山, 也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 公元79年的一次爆發吞沒了包括龐貝在內的四座鄰近城市.此後若干世紀中還爆發過多次, 最近一次是在1944, 近年雖無活動跡象, 仍處在觀察中. 我們的旅遊車只能開到一定的地點就不能再上了, 餘下有300公尺的高程需要旅客自行攀登, 我並沒有看見有任何如滑竿轎子之類的人力輔助交通工具. 路是火山灰鋪的, 並不陡一步步爬上去就是了, 一路上除了極個別的人之外我看幾乎都能爬上去, 我們自然也不示弱. 在出發點有人供給每位旅客一根拄棍, 略有補益. 整個爬山過程我的自我感覺是還未到極限, 大概再高兩百米也還能對付.

 

      到達山頂, 可見連排有三個大坑, 最小的是1944年的成績, 那個已噴發過多次的罪魁禍首, 如今坑的直徑為700, 黑森森的龐然大坑, 望之凜然. 用相機是無法拍到全貌的, 有空中攝影才能窺全豹. 由於火山灰十分肥沃, 方圓覆蓋之處都成了葡萄園, 只是那土壤的色調還 未抹去災禍的影子. 下山還棍時需付小費, 並得贈火山灰一粒作為回報. 其實遍地是火山灰, 只不過他給的那種特別漂亮, 我一路上從未檢到過.

 

       接着驅車來到龐貝, 一個相當於中國東漢初年的兩千年前的城市以如此的規模相當完整地出現在面前, 不由我發出陣陣驚嘆. 中國古代城市只有史書記載, 或文字描述 ( 如阿房宮賦) ,  圖畫上的清明上河圖描畫的已是十一世紀的城市景象, 或有極少的實物遺蹟如樓蘭古城, 照片上看來也只是一些略具形式的土堆, 談不上給人任何印象.(我曾經遊覽過新疆的交河古城,除了土堆之外,硬是連一塊當年的土坯磚沒有。) 而龐貝, 雖然沒有完整的整棟建築留存, (在那地震和成百萬噸的火山灰衝擊下是不可能的, 而幸好是火山灰首先覆蓋了一切, 如果是熔岩漿先沖刷過來, 那就完全不會是今天的景象了), 他那四通八達的大街小巷, 街巷兩側基本相當完整的牆垣, (每棟建築都有編號), 每座建築內的庭院和房間布置, 乃至有的地面鋪的馬賽克上的圖案, 甚至當街賣披薩並的爐灶,

大路上通向紅燈區的路標, 保存都十分完好.城中廣場上可見各公共建築的布局以及各類梁, , 雕刻, 有的還在進行修復, 甚至從遺蹟上看得到有兩層的柱廊. 露天劇場, 大型市場也都完備, 雖然重要的有價值的文物都已被博物館收藏, 現場的一切已經足夠向我們展示出當年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社會生活環境. 兩千年呀, 真是匪宜所思, 我還是讓照片來說明問題吧.

龐貝的街道和部分展品

 

       兩千年前這一場飛來的慘禍, 毀滅了成萬的生命, 那麼多人家破人亡, 卻為我們後代人保留下來這一座珍貴的歷史遺蹟. 從我們的角度, 多麼慶幸能有這樣的文化遺址, 然而這種想法對死者不是太殘酷了嗎? 我詢問當地導遊的看法, 她說沒有那次火山龐貝肯定不會是這個樣子, 也許就變成今天任何一個意大利城市的模樣了, 這是歷史的偶然, 只有上帝才能作出評價.

 

.     雜感

 

      要想描述所經歷的三十個城市的確沒有必要, 只能再一鱗半爪地談一些印象深的感受. 先談柏林牆---這座罪惡之牆. 我們到柏林正是足球世界盃的高潮期間, 旅店是一房難求. 我們早晨到達只好晚上匆匆離去. 柏林的新火車站的設計新穎與宏大應該是歐洲之冠, 柏林的戰後新建設也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在一派生氣勃勃之中, 當局有意識地保存了幾段未拆的柏林牆, 作為現代歷史的有力見證, 那陰鬱的氣氛, 破敗的景象, 加上無人區和越牆慘死者的照片一方面繼續控訴着那個極權制度的罪惡, 而同時也見證了歷史潮流的不可阻擋.

 

     從美國到歐洲, 非常明顯感覺到的一點是物價的差別, 一切都比美國貴, 尤其以挪威, 瑞典. 瑞士為最. (比較之下競是維也納最便宜). 不收小費是另一大特點, 商店購物也一般不另加稅. 實際上他們是把小費和稅已經計算在價錢之中了. 相比起來美國做法還真的誠實一些付了多少給政府(例如8%), 消費者清清楚楚, 小費目前是18%, 也明白是給服務人員的. 而歐洲沒有明文的小費, 服務質量就明顯比美國差.   另一方面, 能感覺到歐州在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方面比美國更加重視.歐洲的餐廳旅館, 都沒有空調設施, (至少四星級旅館都沒有在美國即使是最小的飯館客店, 沒空調哪會有顧客).  在瑞士, 德國, 奧地利等國的公共場所, 都能看到很乾淨漂亮的廢品分類回收裝置, 超市也回購塑料瓶罐. 很多地方馬桶水箱對大小便採用不同的按鈕, 以節約用水. 我在布達佩斯曾詢問這種水箱的來歷, 答覆是從香港來的. 比起來美國太浪費了.

 

      這次在歐洲, 沒有碰到過成批的來自中國大陸的旅遊團體. 我參加的一次巴黎華人旅行社組織的旅行團, 由來探親的留學生親屬人等組成. 據帶隊導遊介紹, 過去大陸開放歐洲旅遊, 大批團隊湧入, 由於作風及道德水準問題, 造成很壞的影響, 有的旅館甚至拒絕接待, 而且一年多時間, 脫隊逃跑的競達三萬人, 因此歐洲各國政府嚴格了簽證限制, 目前就極少有團來了. 而當時見到人多而成立許多旅行社, 目前都難以維持. 這次我在四天的隨團經歷中已深感這些同胞們的作風幾乎無法忍受, 當我私下嚮導游抱怨時, 她說這還是好的, 要是純大陸來的就更差了.對比之下, 在各地都遇見大批的日本旅遊團體, 他們非常講紀律, 有禮貌, 行事低調, 從不咋呼喧譁, 給人非常良好的印象. 一個社會的思想作風道德意識的建設, 是世紀性的工程, 我們只能發一點書生式的感嘆而已. 征諸目前的發展態勢, 在一些人幻想着中國世紀的同時, 我卻祝願不要出現一個排華的世紀.

(這是十年前的情況,雖然現在事過境遷,但有些問題並未根本改善。有錢的大款多了些,但是錢多並買不來尊重。我們等着瞧吧。)

     

 

 

 

 

 

 

 

 

 

 

 

 

 

 

 

 

 

 

 

 

 

 

 

 

 

 

 歐遊拾零----我做背包客游歐洲

這是我十年前寫的舊文,十年來變化雖大,琢磨我這篇老古董興許還有參考價值,所以就再曝光一次,僅作些微的修正。需要說明的是,我55歲來美,60高齡獲得綠卡,自然就不了什麼好業,經濟條件和後來的人們是無法比的;只不過窮有窮的玩法,不信你看。

 

       退休已經十年了, 可是一直還保持着一個半職的工作, 所以多年來雖想作長途旅遊, 始終未能如願. 今年我終於下決心放棄了那份工作, 並不是因為做不動, 而是覺得再拖下去, 恐怕想作長途的旅遊也游不動了. 決心既定, 索性一不做, 二不休, 趁着腰腿還行, 一口氣到歐洲去游了七個星期此舉讓我在這裡的朋友們 (多為中年的上班族) 非常羨慕,誰能有這麼長的假期呢? 再說能下決心花這麼多錢也不容易, 畢竟都是工薪階層, 不能不計劃着點. 而我自己, 經濟條件其實比別人都差得遠, 只不過已經住進了條件良好的老人公寓, 已無日後之憂, 才敢這麼大方. 此外我還有個有利條件就是在瑞士和挪威有落腳點, 七個星期當中還有緩勁的地方.

 

       過去看老同學們常把經歷寫成遊記與大家分享, 我老是坐享其成也不好意思, 上次連開車(即如今所謂的自駕,)遊歷了美國十四個州都沒吭聲, 這次走訪歐洲十五國不能再交白卷, 硬着頭皮也得寫點什麼才好. 本來我過去當中學生寫作文時, 好象寫景抒情還是我的強項, 如今 卻似乎已經才盡了, 老想談點道理什麼的, 乾巴巴點也請大家湊合着看吧.

 

       我們過去兩次來歐洲都是短程. 這次的長途旅行是以火車為交通工具, 選擇的是歐洲鐵路 (EURORAIL FLEXI ) 兩月內任意乘坐十五天的靈活通票, 非常方便而且合算. 持這種票均乘坐一等車廂, 車廂每排只有三個軟座, (左二右一), 有的線路還包括飲料或便餐在內, 一般情況下乘客不多, 非常舒適. 只要安排得當, 像從日內瓦到巴塞羅納或從巴黎到奧斯洛都是一天的行程. 當然, 因為途經數國, 不會有直達車, 須轉車二至四次.

 

        我們於五月十日乘機經米蘭轉日內瓦, 再乘火車到洛桑附近親戚家中.

休息兩天后去巴塞羅納, 參加已經預定好的七天的地中海遊輪之旅. (游西西里, 羅馬, 龐貝古城, 比薩, 摩納哥等地), 結束後回洛桑, 游琉森, 再東去維也納和布達佩斯. 四天后再回洛桑休息, 然後去威尼斯和佛羅倫斯. 下一步我們參加了巴黎的一個四日五國旅行團 (,, ,, 盧森堡), 接着北去丹麥, 挪威, 瑞典. 歸途訪 柏林, 布拉格, 薩爾茨堡, 慕尼黑, 最後回瑞士後再衝刺了一趟歐洲頂峰( TOP OF EUROPE), 作為旅行的結束.六月二十九飛回老家. 總共遊歷了十五國, 三十個城市. 先報一個流水賬.

 

.   自主旅遊

 

       這是不參加旅遊團, 自己玩之謂. 自主旅遊的難易, 關鍵還在於銀子的多少. 只要多金, 非常容易  現在網上定旅館很方便, 每到一處按地址叫出租到達旅館, 住下以後再參加當地的兩三個EXCURSION (有導遊的短途遊覽, 平均價每次約每人一百至二百美元不等) . 這樣玩法自己真是毫不費事, 但每人每天大約至少需花費250350美元, 還是住最便宜的旅館. 再加上用餐,旅費和其他門票開支, 這七周的旅遊大約至少需要三萬五至四萬美元. 以我們的財力自然不敢如此奢華. 這次一開始我還努力找各地的經濟旅館, 旅遊旺季最便宜的一顆星級的旅館也在百元左右, 幸好我們在萊夢湖上得一留學生的指點, 從此改訂青年寄宿舍 (HOSTEL), 住宿費用省下了三分之二. 我們也極少參加那種昂貴的導遊遊覽, 自己找地方玩.(如果是現在,我就會在家裡網上首先做足功課,訂好全面的計劃,可那時候還相當青澀。) 而在市內交通方面, 除不得已叫過兩三次出租外, 全部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 這就要求下()車伊始, 首先找(或買)到當地地圖, (所需 ) 路線搞清楚. 所幸英語實在是世界語, 十五個國家中我們從未在語言上發生過困難. 交通方面, 最方便者首推巴黎巴黎地鐵系統的確算世界第一, 清晰明了, 無遠弗屆, 真是無與倫比, 進了地鐵站, 哪怕是初到巴黎, 你就取得了來去自由, 不用發愁了.其他城市公交也都相當完善, 我們沒有在找地方上遇到過麻煩參加旅行團固然有其方便, 但所到之處無非跟着導遊屁股後面轉, 相當盲目, 而像我們這樣自主旅遊, 每到一城市, 待上一兩天起碼大體把環境和方向弄清楚了, 覺得是真正去過了這個地方. 事實上不論在歐洲哪個城市這種一路上手捧地圖打打聽聽, 尋尋覓覓的, 是最常見的景象似乎旅遊的樂趣一部分也就在其中了. 我們這樣玩下來, 費用還不到上述的一小半.  

附帶說明,Hostel一般都有供旅客用的廚房,用具餐具甚至油鹽作料均有,而附近一般都有小超市,所以如果需要省錢,晚餐盡可以自炊,也是一樂。自此以後,多年來我們游東京,倫敦,巴西,阿根廷,巴塞隆納,乃至台北,(除中國,美國)都住hostel.

 

二.      美麗的國土

 

      乘火車旅遊比起坐飛機來, 最大的優勢就是貼近土地, 尤其是歐洲的土地. 美國的環境也很好, 我也曾開車歷經二十多個州, 但高速公路兩側總嫌單調乏味, 就像多數美國的城市一樣, 而且自己開車也不暇旁顧. 這次來歐洲, 正是春末夏初, 從日內瓦到洛桑的鐵路兩側, 在麥地和葡萄園之間, 不時會出現大片耀眼的嫩生生的鵝黃, 那是正在盛開的油菜花, 而另一種顏色略深相當於水彩的鉻黃的, 則是大片牧草地中怒放的蒲公英, 這在美國草坪中被視為大敵唯恐除之不快的雜草, 在這裡不但是極好的飼料, 且又增加了了大地的斑斕. (下圖為我在瑞士的乾女兒的家,外面是斑斕的蒲公英。她的房子是瑞士最典型的農民住房。)

 

       造物主的確照顧歐洲, 我所經歷之處的地形, 除瑞士奧地利接壤處多山外, 幾乎都是淺丘陵和平原. 我在四川東部所見的丘陵, 多是一連串的小饅頭山丘, 機械重複, 毫無美感可言, 而歐洲的這種淺丘陵, 實際上就是地形有起伏變幻的平原, 改變了像美國中西部這種大平原的單調乏味; 它十分舒展, 卻又起伏有致 ,加以遍地綠蔭, 紅瓦白牆點綴其間時而河湖縱橫, 時而林木森森, 的確令人感覺身在圖畫中.可以不誇張地說, 在歐洲我沒有看見過一片裸土, 除非是尚未下種的耕地, 可這種情況就並非上帝的賜予, 而是人工努力的結果了. 這樣的環境是一個長期的制度化的集體的努力所創造出來的, 維護這個環境已經變成了這裡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集體意識. 如果我斷言有什麼樣的制度, 就有什麼樣的人民, 就有什麼樣的國土 ,會不會說我弄顛倒了呢? 在一個制度性腐敗, 貪瀆橫行, 社會道德普遍墮落的社會裡, 能指望有整體的美麗的國土嗎? 從世界地圖上看, 歐洲, 尤其是西歐, 真是很不起眼的一小塊, 然而正是這一小塊地方, 從十五六世紀文藝復興起, 就領導着整個世界燦爛輝煌地發展起來, 一直走到了二十世紀. 這塊土地的美麗豈是偶然?

 

.    雕像

 

歐洲城市多雕像. 尤其巴黎, 羅馬, 布拉格, 布達佩斯, 可謂雕像林立. 聖彼得大教堂前大廣場上那氣勢輝弘的橢圓形柱廊, 每根柱頂就立一雕像, 可能上百吧, 每個城市即使是街角最小的廣場, 也會有雕像樹立像巴黎塞納河上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橋, 布拉格的著名的查爾斯橋, 其兩側的雕像都有幾十座之多. 每一座雕像, 既是藝術的珍品又是歷史的忠實記錄. 我在這次旅行中也按照自己的喜愛攝下了一些照片, 計有: 拿破倫, 丘吉爾, 莎士比亞, 貝多芬, 莫扎特, 華格納, 易卜生裴多菲, 盧梭, 維納斯 . 也有一些皇帝將軍如凱撒大帝之類. 歐洲的雕塑藝術是沒得說的了, 在佛羅倫斯美術館, 排了近兩小時的隊, 花了十幾歐元的門票, 就是為了一睹米開朗基羅大師的大衛雕像, 可惜進去了還不准攝影, 不像在巴黎羅浮宮不論維納斯雕像還是蒙娜麗莎名畫, 你都可以照攝不誤實在是寬洪大度多了.

 

由此想到古老文明的中國來. 中國的雕塑藝術本欠發達, 秦始皇墓搞了千軍萬馬的兵馬俑, 卻沒想到為自己在通衢大道上保存一座尊容. 千百年來除了泥塑木雕的各種菩薩和各種大門口的造型千篇一律的石獅子, 以及幾個石窟之外, 競沒有任何歷史人物的雕像留存二十世紀以來好象也只有國父孫中山先生有這麼一兩座, 連蔣介石先生也只有在台灣立有雕像倒是唯一一位大人物無處不在, 文革之後一度被拉倒了一些, 接着又被迫不及待的扶了起來. 此外好象只有魯迅先生還有此殊榮. 看起來中國也還是需要雕像的, 現在如果要補立,又有個立誰的問題. 避開現代的麻煩, 讓我們回到過去. 就拿幾位被現代滿清王朝宣傳部大炒大作的乾, , 雍三位皇帝來說 , 能為他們塑像嗎? 恐怕老百姓不會贊成有清一代也許只有慷慨就義的譚嗣同和女俠秋瑾還通得過吧. 咱們這個國家人多議論多, 弄不好上岡上線, 又有層層審批把關, 說不定還得通上天, 實在麻煩. 更何況, 立座像又算不得政績工程, 工程量不大, 沒什麼油水, 誰去管它呢. 當然, 我知道屈原, 孔子, 岳飛等的像也有一些, 這些年來開放旅遊, 為了增加旅遊資源, 吸引遊客, 應該也弄了一些, 可那不過是作為搖錢樹的泥塑石雕罷了.

 

三.       歷史建築

 

       我對建築的 愛好是改不了的, 愛看建築甚至勝於自然風光. 這次在歐洲的時間待得久些, 看的東西多些, 心中的感嘆是不少的首先的原因是, 在我國開始中國百科全書的編撰工作時, 我承擔了三個條目的撰寫任務, 一條是羅曼建築(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另兩條是聯合國大廈及瑪雅建築.(但我對所有這些都只有書本知識), 這次在歐洲, 德國可以說是羅曼建築的故鄉我在特里爾市 ( 即卡爾.馬克斯的故鄉), 才算是有生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羅曼式的大教堂, 距離我撰寫那個條目已經整整五十年了! 看着那雄偉的建築心中真是感慨萬端.   這且不說, 與此同時過去心目中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也越發突出了. 那就是: 為什麼中國的老祖宗們沒有發展磚石建築而搞的都是木結構? 從來好象沒有人關心, 研究或者回答過這個問題. 然而這對於古代中國建築的的發展規模和保存卻影響至巨下面我們不妨看看歷史上遺留下的主要兩類建築即宗教建築和宮殿建築. (古羅馬希臘還有出類拔萃的公共建築, 算是特例)

 

         中國古代宗教建築現的代表當推公元857年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了, 這真是極少數能保存到千年以上的木結構建築. 但它的長度只有45, 地面到屋脊的高度約十五米, 如此而已. 它如河北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公元984 )為假三層, 屋脊高度也只達到十九米左右, 其他一般寺院建築的規模大體如是, .實在與歐洲或者任何哪一州的隨便哪一個 教堂建築都無法相比這方面實例太多根本不用枚舉儘管中國在木構造的工藝方面也有些成就但在規模上尺度上的確無法與人比為什麼無法比, 不言而喻, 因為中國廟是木造的, 先天條件受了限制如果再看宮殿建築, 可憐偌大中國, 歷代建都的地點不知凡幾可存留下來的宮殿就只有北京的故宮了. 故宮內的建築最具規模者自然首推太和殿, 這個最高層次的所謂盡全國之力以奉一人的建築總長也不過60米左右. 傾全國最好的楠木, 柱高也只能達到十五米左右. 與歐洲的最一般的宮殿規模比起來都十分寒酸. 更不要說凡爾賽或者羅浮 宮了, 僅僅凡爾賽西端的一間鏡廳 ( HALL OE MIRRORS ), 也就是簽定凡爾賽和約的地方, 室內長70, 就可以輕輕鬆鬆地把太和殿裝進去我想不是中國的帝王要想為老百姓省錢問題自然首先在受到材料的限制上, 同時這也是封建獨裁統治下的思想禁錮, 陳規陋習, 目光短淺, 夜郎自大的後果.

 

        為什麼木結構成為中國建築的唯一形式, 我以為不能僅從材料考慮, 全世界各民族最初始都應該是從所謂有巢氏開始的因為那是最就手的材料然而一步步發展到後來的變化就也許要從民族性中探討其原因了因為中國既不缺制磚的粘土也更不缺石頭. 我以為中國農業社會的 (統治階級 )的目光短淺, 急功近利, 實用主義應是主要的根源 . 大造宮室是為了帝王現世的享用, 木頭自然是最快的. 歐洲許多宮殿教堂都是百年甚至幾百年才完工的, 中國皇帝老子哪裡等得及, 又有哪個臣子或工匠敢出這種主意? 砍木頭多方便. 上行下效, 木建築自然大行其市蜀山兀, 阿房出, 不就是這樣嗎? (而且大火燒起來又多方便痛快啊) ! 可憐的古代中國建築, 號稱幾千年的歷史, 十多個朝代, 就不談建築本身的規模大小都算吧, 剩下了些什麼東西呢? 實在可嘆! 在歐洲, 哪怕小如盧森堡, 摩納哥, 更別說威尼斯, 都是些彈丸之地, 連稱王都不夠資格也就是個大公什麼的宮室也都甚具規模, 威尼斯大公國的朵奇宮更是建築奇葩一朵, 不僅僅規模宏大, 而且兼精美與壯麗而有之, 堪稱建築歷史上的奇蹟另一方面, 我想社會思想意識與文明程度也對歷史建築的保存有着影響, 像布拉格這座曾被譽為最美麗的歷史古城, 兩次世界大戰中交戰各方達成協議, 不燒, 不炸, 不毀布拉格古城, 這才使布拉格得以完整保留下來, 至今展現着歷史的風采, 美麗得令人幾乎一步一驚嘆 .   對比之下過去在中國改朝換代衝突中的農民意識流民意識所造成的焚城,屠城, 伏屍遍地, 大火三月不絕的景象, 歷史上實在屢見不鮮, 歷史文物建築從何保存, 說起來文革中紅衛兵的破壞, 也不是沒有歷史根源的.

 

.   維蘇威火山和龐貝古城

 

    龐貝古城的故事是盡人皆知的了這次有機會親臨實地參觀, 實在是大開眼界. 維蘇威火山在那不勒斯灣, 高度每次噴發後均有變化, 約為4000英尺, 是歐洲唯一的活火山, 也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 公元79年的一次爆發吞沒了包括龐貝在內的四座鄰近城市.此後若干世紀中還爆發過多次, 最近一次是在1944, 近年雖無活動跡象, 仍處在觀察中. 我們的旅遊車只能開到一定的地點就不能再上了, 餘下有300公尺的高程需要旅客自行攀登, 我並沒有看見有任何如滑竿轎子之類的人力輔助交通工具. 路是火山灰鋪的, 並不陡一步步爬上去就是了, 一路上除了極個別的人之外我看幾乎都能爬上去, 我們自然也不示弱. 在出發點有人供給每位旅客一根拄棍, 略有補益. 整個爬山過程我的自我感覺是還未到極限, 大概再高兩百米也還能對付.

 

      到達山頂, 可見連排有三個大坑, 最小的是1944年的成績, 那個已噴發過多次的罪魁禍首, 如今坑的直徑為700, 黑森森的龐然大坑, 望之凜然. 用相機是無法拍到全貌的, 有空中攝影才能窺全豹. 由於火山灰十分肥沃, 方圓覆蓋之處都成了葡萄園, 只是那土壤的色調還 未抹去災禍的影子. 下山還棍時需付小費, 並得贈火山灰一粒作為回報. 其實遍地是火山灰, 只不過他給的那種特別漂亮, 我一路上從未檢到過.

 

       接着驅車來到龐貝, 一個相當於中國東漢初年的兩千年前的城市以如此的規模相當完整地出現在面前, 不由我發出陣陣驚嘆. 中國古代城市只有史書記載, 或文字描述 ( 如阿房宮賦) ,  圖畫上的清明上河圖描畫的已是十一世紀的城市景象, 或有極少的實物遺蹟如樓蘭古城, 照片上看來也只是一些略具形式的土堆, 談不上給人任何印象.(我曾經遊覽過新疆的交河古城,除了土堆之外,硬是連一塊當年的土坯磚沒有。) 而龐貝, 雖然沒有完整的整棟建築留存, (在那地震和成百萬噸的火山灰衝擊下是不可能的, 而幸好是火山灰首先覆蓋了一切, 如果是熔岩漿先沖刷過來, 那就完全不會是今天的景象了), 

他那四通八達的大街小巷, 街巷兩側基本相當完整的牆垣, (每棟建築都有編號), 每座建築內的庭院和房間布置, 乃至有的地面鋪的馬賽克上的圖案, 甚至當街賣披薩並的爐灶,

大路上通向紅燈區的路標, 保存都十分完好.城中廣場上可見各公共建築的布局以及各類梁, , 雕刻, 有的還在進行修復, 甚至從遺蹟上看得到有兩層的柱廊. 露天劇場, 大型市場也都完備, 雖然重要的有價值的文物都已被博物館收藏, 現場的一切已經足夠向我們展示出當年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社會生活環境. 兩千年呀, 真是匪宜所思, 我還是讓照片來說明問題吧.

 

       兩千年前這一場飛來的慘禍, 毀滅了成萬的生命, 那麼多人家破人亡, 卻為我們後代人保留下來這一座珍貴的歷史遺蹟. 從我們的角度, 多麼慶幸能有這樣的文化遺址, 然而這種想法對死者不是太殘酷了嗎? 我詢問當地導遊的看法, 她說沒有那次火山龐貝肯定不會是這個樣子, 也許就變成今天任何一個意大利城市的模樣了, 這是歷史的偶然, 只有上帝才能作出評價.

 

.     雜感

 

      要想描述所經歷的三十個城市的確沒有必要, 只能再一鱗半爪地談一些印象深的感受. 先談柏林牆---這座罪惡之牆. 我們到柏林正是足球世界盃的高潮期間, 旅店是一房難求. 我們早晨到達只好晚上匆匆離去. 柏林的新火車站的設計新穎與宏大應該是歐洲之冠, 柏林的戰後新建設也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在一派生氣勃勃之中, 當局有意識地保存了幾段未拆的柏林牆, 作為現代歷史的有力見證. (見圖) 那陰鬱的氣氛, 破敗的景象, 加上  無人區和越牆慘死者的照片一方面繼續控訴着那個極權制度的罪惡, 而同時也見證了歷史潮流的不可阻擋.

 

     從美國到歐洲, 非常明顯感覺到的一點是物價的差別, 一切都比美國貴, 尤其以挪威, 瑞典. 瑞士為最. (比較之下競是維也納最便宜). 不收小費是另一大特點, 商店購物也一般不另加稅. 實際上他們是把小費和稅已經計算在價錢之中了. 相比起來美國做法還真的誠實一些付了多少給政府(例如8%), 消費者清清楚楚, 小費目前是18%, 也明白是給服務人員的. 而歐洲沒有明文的小費, 服務質量就明顯比美國差.   另一方面, 能感覺到歐州在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方面比美國更加重視.歐洲的餐廳旅館, 都沒有空調設施, (至少四星級旅館都沒有在美國即使是最小的飯館客店, 沒空調哪會有顧客).  在瑞士, 德國, 奧地利等國的公共場所, 都能看到很乾淨漂亮的廢品分類回收裝置, 超市也回購塑料瓶罐. 很多地方馬桶水箱對大小便採用不同的按鈕, 以節約用水. 我在布達佩斯曾詢問這種水箱的來歷, 答覆是從香港來的. 比起來美國太浪費了.

 

      這次在歐洲, 沒有碰到過成批的來自中國大陸的旅遊團體. 我參加的一次巴黎華人旅行社組織的旅行團, 由來探親的留學生親屬人等組成. 據帶隊導遊介紹, 過去大陸開放歐洲旅遊, 大批團隊湧入, 由於作風及道德水準問題, 造成很壞的影響, 有的旅館甚至拒絕接待, 而且一年多時間, 脫隊逃跑的競達三萬人, 因此歐洲各國政府嚴格了簽證限制, 目前就極少有團來了. 而當時見到人多而成立許多旅行社, 目前都難以維持. 這次我在四天的隨團經歷中已深感這些同胞們的作風幾乎無法忍受, 當我私下嚮導游抱怨時, 她說這還是好的, 要是純大陸來的就更差了.對比之下, 在各地都遇見大批的日本旅遊團體, 他們非常講紀律, 有禮貌, 行事低調, 從不咋呼喧譁, 給人非常良好的印象. 一個社會的思想作風道德意識的建設, 是世紀性的工程, 我們只能發一點書生式的感嘆而已. 征諸目前的發展態勢, 在一些人幻想着中國世紀的同時, 我卻祝願不要出現一個排華的世紀.

(這是十年前的情況,雖然現在事過境遷,但有些問題並未根本改善。有錢的大款多了些,但是錢多並買不來尊重。我們等着瞧吧。)

     

 

 

 

 

 

 

 

 

 

 

 

 

 

 

 

 

 

 

 

 

 

 

 

 

 

 

 歐遊拾零----我做背包客游歐洲

這是我十年前寫的舊文,十年來變化雖大,琢磨我這篇老古董興許還有參考價值,所以就再曝光一次,僅作些微的修正。需要說明的是,我55歲來美,60高齡獲得綠卡,自然就不了什麼好業,經濟條件和後來的人們是無法比的;只不過窮有窮的玩法,不信你看。

 

       退休已經十年了, 可是一直還保持着一個半職的工作, 所以多年來雖想作長途旅遊, 始終未能如願. 今年我終於下決心放棄了那份工作, 並不是因為做不動, 而是覺得再拖下去, 恐怕想作長途的旅遊也游不動了. 決心既定, 索性一不做, 二不休, 趁着腰腿還行, 一口氣到歐洲去游了七個星期此舉讓我在這裡的朋友們 (多為中年的上班族) 非常羨慕,誰能有這麼長的假期呢? 再說能下決心花這麼多錢也不容易, 畢竟都是工薪階層, 不能不計劃着點. 而我自己, 經濟條件其實比別人都差得遠, 只不過已經住進了條件良好的老人公寓, 已無日後之憂, 才敢這麼大方. 此外我還有個有利條件就是在瑞士和挪威有落腳點, 七個星期當中還有緩勁的地方.

 

       過去看老同學們常把經歷寫成遊記與大家分享, 我老是坐享其成也不好意思, 上次連開車(即如今所謂的自駕,)遊歷了美國十四個州都沒吭聲, 這次走訪歐洲十五國不能再交白卷, 硬着頭皮也得寫點什麼才好. 本來我過去當中學生寫作文時, 好象寫景抒情還是我的強項, 如今 卻似乎已經才盡了, 老想談點道理什麼的, 乾巴巴點也請大家湊合着看吧.

 

       我們過去兩次來歐洲都是短程. 這次的長途旅行是以火車為交通工具, 選擇的是歐洲鐵路 (EURORAIL FLEXI ) 兩月內任意乘坐十五天的靈活通票, 非常方便而且合算. 持這種票均乘坐一等車廂, 車廂每排只有三個軟座, (左二右一), 有的線路還包括飲料或便餐在內, 一般情況下乘客不多, 非常舒適. 只要安排得當, 像從日內瓦到巴塞羅納或從巴黎到奧斯洛都是一天的行程. 當然, 因為途經數國, 不會有直達車, 須轉車二至四次.

 

        我們於五月十日乘機經米蘭轉日內瓦, 再乘火車到洛桑附近親戚家中.

休息兩天后去巴塞羅納, 參加已經預定好的七天的地中海遊輪之旅. (游西西里, 羅馬, 龐貝古城, 比薩, 摩納哥等地), 結束後回洛桑, 游琉森, 再東去維也納和布達佩斯. 四天后再回洛桑休息, 然後去威尼斯和佛羅倫斯. 下一步我們參加了巴黎的一個四日五國旅行團 (,, ,, 盧森堡), 接着北去丹麥, 挪威, 瑞典. 歸途訪 柏林, 布拉格, 薩爾茨堡, 慕尼黑, 最後回瑞士後再衝刺了一趟歐洲頂峰( TOP OF EUROPE), 作為旅行的結束.六月二十九飛回老家. 總共遊歷了十五國, 三十個城市. 先報一個流水賬.

 

.   自主旅遊

 

       這是不參加旅遊團, 自己玩之謂. 自主旅遊的難易, 關鍵還在於銀子的多少. 只要多金, 非常容易  現在網上定旅館很方便, 每到一處按地址叫出租到達旅館, 住下以後再參加當地的兩三個EXCURSION (有導遊的短途遊覽, 平均價每次約每人一百至二百美元不等) . 這樣玩法自己真是毫不費事, 但每人每天大約至少需花費250350美元, 還是住最便宜的旅館. 再加上用餐,旅費和其他門票開支, 這七周的旅遊大約至少需要三萬五至四萬美元. 以我們的財力自然不敢如此奢華. 這次一開始我還努力找各地的經濟旅館, 旅遊旺季最便宜的一顆星級的旅館也在百元左右, 幸好我們在萊夢湖上得一留學生的指點, 從此改訂青年寄宿舍 (HOSTEL), 住宿費用省下了三分之二. 我們也極少參加那種昂貴的導遊遊覽, 自己找地方玩.(如果是現在,我就會在家裡網上首先做足功課,訂好全面的計劃,可那時候還相當青澀。) 而在市內交通方面, 除不得已叫過兩三次出租外, 全部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 這就要求下()車伊始, 首先找(或買)到當地地圖, (所需 ) 路線搞清楚. 所幸英語實在是世界語, 十五個國家中我們從未在語言上發生過困難. 交通方面, 最方便者首推巴黎巴黎地鐵系統的確算世界第一, 清晰明了, 無遠弗屆, 真是無與倫比, 進了地鐵站, 哪怕是初到巴黎, 你就取得了來去自由, 不用發愁了.其他城市公交也都相當完善, 我們沒有在找地方上遇到過麻煩參加旅行團固然有其方便, 但所到之處無非跟着導遊屁股後面轉, 相當盲目, 而像我們這樣自主旅遊, 每到一城市, 待上一兩天起碼大體把環境和方向弄清楚了, 覺得是真正去過了這個地方. 事實上不論在歐洲哪個城市這種一路上手捧地圖打打聽聽, 尋尋覓覓的, 是最常見的景象似乎旅遊的樂趣一部分也就在其中了. 我們這樣玩下來, 費用還不到上述的一小半.  

附帶說明,Hostel一般都有供旅客用的廚房,用具餐具甚至油鹽作料均有,而附近一般都有小超市,所以如果需要省錢,晚餐盡可以自炊,也是一樂。自此以後,多年來我們游東京,倫敦,巴西,阿根廷,巴塞隆納,乃至台北,(除中國,美國)都住hostel.

 

二.      美麗的國土

 

      乘火車旅遊比起坐飛機來, 最大的優勢就是貼近土地, 尤其是歐洲的土地. 美國的環境也很好, 我也曾開車歷經二十多個州, 但高速公路兩側總嫌單調乏味, 就像多數美國的城市一樣, 而且自己開車也不暇旁顧. 這次來歐洲, 正是春末夏初, 從日內瓦到洛桑的鐵路兩側, 在麥地和葡萄園之間, 不時會出現大片耀眼的嫩生生的鵝黃, 那是正在盛開的油菜花, 而另一種顏色略深相當於水彩的鉻黃的, 則是大片牧草地中怒放的蒲公英, 這在美國草坪中被視為大敵唯恐除之不快的雜草, 在這裡不但是極好的飼料, 且又增加了了大地的斑斕. (下圖為我在瑞士的乾女兒的家,外面是斑斕的蒲公英。她的房子是瑞士最典型的農民住房。)

 

       造物主的確照顧歐洲, 我所經歷之處的地形, 除瑞士奧地利接壤處多山外, 幾乎都是淺丘陵和平原. 我在四川東部所見的丘陵, 多是一連串的小饅頭山丘, 機械重複, 毫無美感可言, 而歐洲的這種淺丘陵, 實際上就是地形有起伏變幻的平原, 改變了像美國中西部這種大平原的單調乏味; 它十分舒展, 卻又起伏有致 ,加以遍地綠蔭, 紅瓦白牆點綴其間時而河湖縱橫, 時而林木森森, 的確令人感覺身在圖畫中.可以不誇張地說, 在歐洲我沒有看見過一片裸土, 除非是尚未下種的耕地, 可這種情況就並非上帝的賜予, 而是人工努力的結果了. 這樣的環境是一個長期的制度化的集體的努力所創造出來的, 維護這個環境已經變成了這裡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集體意識. 如果我斷言有什麼樣的制度, 就有什麼樣的人民, 就有什麼樣的國土 ,會不會說我弄顛倒了呢? 在一個制度性腐敗, 貪瀆橫行, 社會道德普遍墮落的社會裡, 能指望有整體的美麗的國土嗎? 從世界地圖上看, 歐洲, 尤其是西歐, 真是很不起眼的一小塊, 然而正是這一小塊地方, 從十五六世紀文藝復興起, 就領導着整個世界燦爛輝煌地發展起來, 一直走到了二十世紀. 這塊土地的美麗豈是偶然?

 

.    雕像

 

歐洲城市多雕像. 尤其巴黎, 羅馬, 布拉格, 布達佩斯, 可謂雕像林立. 聖彼得大教堂前大廣場上那氣勢輝弘的橢圓形柱廊, 每根柱頂就立一雕像, 可能上百吧, 每個城市即使是街角最小的廣場, 也會有雕像樹立像巴黎塞納河上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橋, 布拉格的著名的查爾斯橋, 其兩側的雕像都有幾十座之多. 每一座雕像, 既是藝術的珍品又是歷史的忠實記錄. 我在這次旅行中也按照自己的喜愛攝下了一些照片, 計有: 拿破倫, 丘吉爾, 莎士比亞, 貝多芬, 莫扎特, 華格納, 易卜生裴多菲, 盧梭, 維納斯 . 也有一些皇帝將軍如凱撒大帝之類. 歐洲的雕塑藝術是沒得說的了, 在佛羅倫斯美術館, 排了近兩小時的隊, 花了十幾歐元的門票, 就是為了一睹米開朗基羅大師的大衛雕像, 可惜進去了還不准攝影, 不像在巴黎羅浮宮不論維納斯雕像還是蒙娜麗莎名畫, 你都可以照攝不誤實在是寬洪大度多了.

 

由此想到古老文明的中國來. 中國的雕塑藝術本欠發達, 秦始皇墓搞了千軍萬馬的兵馬俑, 卻沒想到為自己在通衢大道上保存一座尊容. 千百年來除了泥塑木雕的各種菩薩和各種大門口的造型千篇一律的石獅子, 以及幾個石窟之外, 競沒有任何歷史人物的雕像留存二十世紀以來好象也只有國父孫中山先生有這麼一兩座, 連蔣介石先生也只有在台灣立有雕像倒是唯一一位大人物無處不在, 文革之後一度被拉倒了一些, 接着又被迫不及待的扶了起來. 此外好象只有魯迅先生還有此殊榮. 看起來中國也還是需要雕像的, 現在如果要補立,又有個立誰的問題. 避開現代的麻煩, 讓我們回到過去. 就拿幾位被現代滿清王朝宣傳部大炒大作的乾, , 雍三位皇帝來說 , 能為他們塑像嗎? 恐怕老百姓不會贊成有清一代也許只有慷慨就義的譚嗣同和女俠秋瑾還通得過吧. 咱們這個國家人多議論多, 弄不好上岡上線, 又有層層審批把關, 說不定還得通上天, 實在麻煩. 更何況, 立座像又算不得政績工程, 工程量不大, 沒什麼油水, 誰去管它呢. 當然, 我知道屈原, 孔子, 岳飛等的像也有一些, 這些年來開放旅遊, 為了增加旅遊資源, 吸引遊客, 應該也弄了一些, 可那不過是作為搖錢樹的泥塑石雕罷了.

 

三.       歷史建築

 

       我對建築的 愛好是改不了的, 愛看建築甚至勝於自然風光. 這次在歐洲的時間待得久些, 看的東西多些, 心中的感嘆是不少的首先的原因是, 在我國開始中國百科全書的編撰工作時, 我承擔了三個條目的撰寫任務, 一條是羅曼建築(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另兩條是聯合國大廈及瑪雅建築.(但我對所有這些都只有書本知識), 這次在歐洲, 德國可以說是羅曼建築的故鄉我在特里爾市 ( 即卡爾.馬克斯的故鄉), 才算是有生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羅曼式的大教堂, 距離我撰寫那個條目已經整整五十年了! 看着那雄偉的建築心中真是感慨萬端.   這且不說, 與此同時過去心目中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也越發突出了. 那就是: 為什麼中國的老祖宗們沒有發展磚石建築而搞的都是木結構? 從來好象沒有人關心, 研究或者回答過這個問題. 然而這對於古代中國建築的的發展規模和保存卻影響至巨下面我們不妨看看歷史上遺留下的主要兩類建築即宗教建築和宮殿建築. (古羅馬希臘還有出類拔萃的公共建築, 算是特例)

 

         中國古代宗教建築現的代表當推公元857年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了, 這真是極少數能保存到千年以上的木結構建築. 但它的長度只有45, 地面到屋脊的高度約十五米, 如此而已. 它如河北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公元984 )為假三層, 屋脊高度也只達到十九米左右, 其他一般寺院建築的規模大體如是, .實在與歐洲或者任何哪一州的隨便哪一個 教堂建築都無法相比這方面實例太多根本不用枚舉儘管中國在木構造的工藝方面也有些成就但在規模上尺度上的確無法與人比為什麼無法比, 不言而喻, 因為中國廟是木造的, 先天條件受了限制如果再看宮殿建築, 可憐偌大中國, 歷代建都的地點不知凡幾可存留下來的宮殿就只有北京的故宮了. 故宮內的建築最具規模者自然首推太和殿, 這個最高層次的所謂盡全國之力以奉一人的建築總長也不過60米左右. 傾全國最好的楠木, 柱高也只能達到十五米左右. 與歐洲的最一般的宮殿規模比起來都十分寒酸. 更不要說凡爾賽或者羅浮 宮了, 僅僅凡爾賽西端的一間鏡廳 ( HALL OE MIRRORS ), 也就是簽定凡爾賽和約的地方, 室內長70, 就可以輕輕鬆鬆地把太和殿裝進去我想不是中國的帝王要想為老百姓省錢問題自然首先在受到材料的限制上, 同時這也是封建獨裁統治下的思想禁錮, 陳規陋習, 目光短淺, 夜郎自大的後果.

 

        為什麼木結構成為中國建築的唯一形式, 我以為不能僅從材料考慮, 全世界各民族最初始都應該是從所謂有巢氏開始的因為那是最就手的材料然而一步步發展到後來的變化就也許要從民族性中探討其原因了因為中國既不缺制磚的粘土也更不缺石頭. 我以為中國農業社會的 (統治階級 )的目光短淺, 急功近利, 實用主義應是主要的根源 . 大造宮室是為了帝王現世的享用, 木頭自然是最快的. 歐洲許多宮殿教堂都是百年甚至幾百年才完工的, 中國皇帝老子哪裡等得及, 又有哪個臣子或工匠敢出這種主意? 砍木頭多方便. 上行下效, 木建築自然大行其市蜀山兀, 阿房出, 不就是這樣嗎? (而且大火燒起來又多方便痛快啊) ! 可憐的古代中國建築, 號稱幾千年的歷史, 十多個朝代, 就不談建築本身的規模大小都算吧, 剩下了些什麼東西呢? 實在可嘆! 在歐洲, 哪怕小如盧森堡, 摩納哥, 更別說威尼斯, 都是些彈丸之地, 連稱王都不夠資格也就是個大公什麼的宮室也都甚具規模, 威尼斯大公國的朵奇宮更是建築奇葩一朵, 不僅僅規模宏大, 而且兼精美與壯麗而有之, 堪稱建築歷史上的奇蹟另一方面, 我想社會思想意識與文明程度也對歷史建築的保存有着影響, 像布拉格這座曾被譽為最美麗的歷史古城, 兩次世界大戰中交戰各方達成協議, 不燒, 不炸, 不毀布拉格古城, 這才使布拉格得以完整保留下來, 至今展現着歷史的風采, 美麗得令人幾乎一步一驚嘆 .   對比之下過去在中國改朝換代衝突中的農民意識流民意識所造成的焚城,屠城, 伏屍遍地, 大火三月不絕的景象, 歷史上實在屢見不鮮, 歷史文物建築從何保存, 說起來文革中紅衛兵的破壞, 也不是沒有歷史根源的.

 

.   維蘇威火山和龐貝古城

 

    龐貝古城的故事是盡人皆知的了這次有機會親臨實地參觀, 實在是大開眼界. 維蘇威火山在那不勒斯灣, 高度每次噴發後均有變化, 約為4000英尺, 是歐洲唯一的活火山, 也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 公元79年的一次爆發吞沒了包括龐貝在內的四座鄰近城市.此後若干世紀中還爆發過多次, 最近一次是在1944, 近年雖無活動跡象, 仍處在觀察中. 我們的旅遊車只能開到一定的地點就不能再上了, 餘下有300公尺的高程需要旅客自行攀登, 我並沒有看見有任何如滑竿轎子之類的人力輔助交通工具. 路是火山灰鋪的, 並不陡一步步爬上去就是了, 一路上除了極個別的人之外我看幾乎都能爬上去, 我們自然也不示弱. 在出發點有人供給每位旅客一根拄棍, 略有補益. 整個爬山過程我的自我感覺是還未到極限, 大概再高兩百米也還能對付.

 

      到達山頂, 可見連排有三個大坑, 最小的是1944年的成績, 那個已噴發過多次的罪魁禍首, 如今坑的直徑為700, 黑森森的龐然大坑, 望之凜然. 用相機是無法拍到全貌的, 有空中攝影才能窺全豹. 由於火山灰十分肥沃, 方圓覆蓋之處都成了葡萄園, 只是那土壤的色調還 未抹去災禍的影子. 下山還棍時需付小費, 並得贈火山灰一粒作為回報. 其實遍地是火山灰, 只不過他給的那種特別漂亮, 我一路上從未檢到過.

 

       接着驅車來到龐貝, 一個相當於中國東漢初年的兩千年前的城市以如此的規模相當完整地出現在面前, 不由我發出陣陣驚嘆. 中國古代城市只有史書記載, 或文字描述 ( 如阿房宮賦) ,  圖畫上的清明上河圖描畫的已是十一世紀的城市景象, 或有極少的實物遺蹟如樓蘭古城, 照片上看來也只是一些略具形式的土堆, 談不上給人任何印象.(我曾經遊覽過新疆的交河古城,除了土堆之外,硬是連一塊當年的土坯磚沒有。) 而龐貝, 雖然沒有完整的整棟建築留存, (在那地震和成百萬噸的火山灰衝擊下是不可能的, 而幸好是火山灰首先覆蓋了一切, 如果是熔岩漿先沖刷過來, 那就完全不會是今天的景象了), 

他那四通八達的大街小巷, 街巷兩側基本相當完整的牆垣, (每棟建築都有編號), 每座建築內的庭院和房間布置, 乃至有的地面鋪的馬賽克上的圖案, 甚至當街賣披薩並的爐灶,

大路上通向紅燈區的路標, 保存都十分完好.城中廣場上可見各公共建築的布局以及各類梁, , 雕刻, 有的還在進行修復, 甚至從遺蹟上看得到有兩層的柱廊. 露天劇場, 大型市場也都完備, 雖然重要的有價值的文物都已被博物館收藏, 現場的一切已經足夠向我們展示出當年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社會生活環境. 兩千年呀, 真是匪宜所思, 我還是讓照片來說明問題吧.

 

       兩千年前這一場飛來的慘禍, 毀滅了成萬的生命, 那麼多人家破人亡, 卻為我們後代人保留下來這一座珍貴的歷史遺蹟. 從我們的角度, 多麼慶幸能有這樣的文化遺址, 然而這種想法對死者不是太殘酷了嗎? 我詢問當地導遊的看法, 她說沒有那次火山龐貝肯定不會是這個樣子, 也許就變成今天任何一個意大利城市的模樣了, 這是歷史的偶然, 只有上帝才能作出評價.

 

.     雜感

 

      要想描述所經歷的三十個城市的確沒有必要, 只能再一鱗半爪地談一些印象深的感受. 先談柏林牆---這座罪惡之牆. 我們到柏林正是足球世界盃的高潮期間, 旅店是一房難求. 我們早晨到達只好晚上匆匆離去. 柏林的新火車站的設計新穎與宏大應該是歐洲之冠, 柏林的戰後新建設也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在一派生氣勃勃之中, 當局有意識地保存了幾段未拆的柏林牆, 作為現代歷史的有力見證. (見圖) 那陰鬱的氣氛, 破敗的景象, 加上  無人區和越牆慘死者的照片一方面繼續控訴着那個極權制度的罪惡, 而同時也見證了歷史潮流的不可阻擋.

 

     從美國到歐洲, 非常明顯感覺到的一點是物價的差別, 一切都比美國貴, 尤其以挪威, 瑞典. 瑞士為最. (比較之下競是維也納最便宜). 不收小費是另一大特點, 商店購物也一般不另加稅. 實際上他們是把小費和稅已經計算在價錢之中了. 相比起來美國做法還真的誠實一些付了多少給政府(例如8%), 消費者清清楚楚, 小費目前是18%, 也明白是給服務人員的. 而歐洲沒有明文的小費, 服務質量就明顯比美國差.   另一方面, 能感覺到歐州在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方面比美國更加重視.歐洲的餐廳旅館, 都沒有空調設施, (至少四星級旅館都沒有在美國即使是最小的飯館客店, 沒空調哪會有顧客).  在瑞士, 德國, 奧地利等國的公共場所, 都能看到很乾淨漂亮的廢品分類回收裝置, 超市也回購塑料瓶罐. 很多地方馬桶水箱對大小便採用不同的按鈕, 以節約用水. 我在布達佩斯曾詢問這種水箱的來歷, 答覆是從香港來的. 比起來美國太浪費了.

 

      這次在歐洲, 沒有碰到過成批的來自中國大陸的旅遊團體. 我參加的一次巴黎華人旅行社組織的旅行團, 由來探親的留學生親屬人等組成. 據帶隊導遊介紹, 過去大陸開放歐洲旅遊, 大批團隊湧入, 由於作風及道德水準問題, 造成很壞的影響, 有的旅館甚至拒絕接待, 而且一年多時間, 脫隊逃跑的競達三萬人, 因此歐洲各國政府嚴格了簽證限制, 目前就極少有團來了. 而當時見到人多而成立許多旅行社, 目前都難以維持. 這次我在四天的隨團經歷中已深感這些同胞們的作風幾乎無法忍受, 當我私下嚮導游抱怨時, 她說這還是好的, 要是純大陸來的就更差了.對比之下, 在各地都遇見大批的日本旅遊團體, 他們非常講紀律, 有禮貌, 行事低調, 從不咋呼喧譁, 給人非常良好的印象. 一個社會的思想作風道德意識的建設, 是世紀性的工程, 我們只能發一點書生式的感嘆而已. 征諸目前的發展態勢, 在一些人幻想着中國世紀的同時, 我卻祝願不要出現一個排華的世紀.

(這是十年前的情況,雖然現在事過境遷,但有些問題並未根本改善。有錢的大款多了些,但是錢多並買不來尊重。我們等着瞧吧。)

     

 

 

 

 

 

 

 

 

 

 

 

 

 

 

 

 

 

 

 

 

 

 

 

 

 

 

 


0%(0)
0%(0)
  很喜歡看老先生的文章.謝謝分享  /無內容 - humbleleaf 06/21/16 (275)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檢討港人治港,重建香港明天
2015: 楊蔸湖:1959年大饑荒親歷故事:(四)
2014: 李大釗遭軍閥殘殺:絞首三次才死 眼中
2014: 上海灘的寒門交際花王吉,非大漢奸不嫁
2013: 鄧小平如何為毛澤東的失誤辯解
2013: 讓蔣緯國迷惑了一生的身世之謎
2012: 甲午海戰失敗的根本原因
2012: 華僑開發【大新加坡】的夢滅和血淚
2011: 台軍方否認本月底將派導彈艇在南沙舉行
2011: 毛澤東賣國錄/中原評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