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法广访赵越胜:反思文革中的告密与忏悔
送交者: 乐山水 2016年07月18日06:14:20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特约专栏作者:赵越胜 6

反思文革中的告密与忏悔 在忏悔文革的人中,有一位张铁夫,他就是告发了自己的母亲,导致母亲被枪毙。

    问:在文革五十周年前夕,国内有人主动站出来忏悔自己在文革中的行为,这算不算是反思文革的一个成果?

    答:文革过后这么多年,终于有人公开站出来忏悔自己的行为,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进步。这个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小鲁先生。他当时是北京八中校革委会主任。在他任职期间,八中发生了残酷的批斗,殴打老师的事件,致使学校党支部书记华锦上吊自杀。

    陈小鲁在反思这段经历时说:“那是一段不堪回首,但要终生面对的日子。我作为八中学生领袖和校革委会主任,对校领导和一些老师、同学被批斗、被劳改负有直接责任。在运动初期我积极造反,组织批斗过校领导,后来作为校革委会主任,又没有勇气制止违反人道主义的迫害行为,因为害怕被人说成‘老保’,说成反对文革,那是个令人恐惧的时代”。

    我愿意相信陈先生这个忏悔的诚意,但我也要指出这个忏悔仍完全是外在的。真正的忏悔不仅止于道歉,而是真正从内心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作恶。恶是做了,伤害了人,甚至置人于死地,这是罪。道歉是面对外在对象的,而忏悔应是对自己内心的。可惜陈先生尚未走到这一步,因为他竟然宣称自己“仍然崇敬主席”。他在忏悔中一点没有找到那个促使他作恶的动力,那恶之源。我们知道,心灵忏悔的经典是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他在书中剖析自己:“这个心,假如你问它,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坏?它的答案是‘为恶而作恶’”。陈先生的进步在于他承认自己当年是作了“恶”事,这一点大部分红卫兵不承认,他们为当年的恶而沾沾自喜,什么血色浪漫啊,什么理想主义啊等等。其实,他们完全是“为恶而作恶”。而这个恶是49年红朝得鹿之后,被当局日日夜夜、一点一滴灌到心中的。

    问:所以真正的忏悔背后还含有追责的意思。

    答:当然,圣·奥古斯丁坦白他小时候做过的种种恶事,然后他问:“这是孩子天真无邪的恶作剧吗”?他自己断然否定,说:“他现在为了胡桃、小球、飞鸟,对于师长的态度,和他将来为了黄金、土地,奴隶对于君主的态度是一样的”。这就是说,你若不追问到恶源,你的恶会一直做下去,只不过对象变了。这一点特别重要。你可以看红卫兵掌权之后的作为。以薄熙来为例,所谓唱红打黑这个套路和他当年当红卫兵造反的路数是一样的,虽然他后来也倒了霉,但他后来受到的迫害并没有使他反省,从而忏悔自己的恶,而是把恶当成自己的行为模式。这就更不可能追责恶源,而是使自己成为新的恶源。中国49年以后的政治,除了八十年代有几年之外,基本上是比恶政治。所以对文革中的大罪恶不可能追责,甚至悄悄地当成了政治行为的样板。在往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人要饱受其苦了。

    问:文革中的许多恶行,例如告密、诬陷、暴力,其实是受到当局鼓励的。

    答:对。文革中许多恶行是由国家机器和国家意识形态鼓励起来的,因为那个时候,国家机器和国家意识形态就是毛和他的爪牙,文革小组所掌握和推行的。但是,这个国家意识形态是中共和毛从苏俄学来的。比如告密,尤其是孩子告发父母,这个样板就是苏俄的所谓英雄少年帕夫利克·莫罗佐夫。他告发他的父亲,导致父亲被捕,而随后他自己又莫名其妙地被人杀了。最后说他是被他舅舅杀的,为此枪毙了三个人。可这三个人是冤枉的。究竟谁杀的帕夫利克·莫罗佐夫,至今没有定论。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鼓励孩子告密的苏联特务机构杀了他,为了造成一个阶级敌人杀害革命少年的完整宣传主题。在文革中,亲人之间的告密也是屡见不鲜的,但是这绝非中国传统。《论语》中讲,有人对孔子说,我们这儿有人很正直坦白,他父亲偷了羊,他就去告发。孔子说,我这里正直坦白的人和你不一样。“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父亲和儿子不互相揭发告密,这才是正直坦白。

    问:在忏悔文革的人中,有一位张铁夫先生,他就是告发了自己的母亲,导致母亲被枪毙。

    答:这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位张先生能这样勇敢地公开自己的“弑母”行为,并声称“永不饶恕”自己,其勇气可嘉。告发母亲时,张先生十六岁,尚未成年。我倒以为,这件事最大的作恶者是他父亲。

    张先生讲,他的家庭原来也是充满温情的,他父亲不过是个县里的小科长,一次开会斗他父亲,有人动手打他。母亲站到旁边,替他父亲挡拳头。斗争会开完后,他母亲挽起丈夫的手,走在公众面前。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他母亲是个有主见,勇敢又正直的人。所以她才会在家中为刘少奇辩护。而这个她曾经保护过的丈夫竟然伙同儿子一起去告发她,这个男人才是罪在不赦。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位母亲不过是为刘少奇说了几句好话,竟然被处以极刑,枪毙。

    这是个什么时代啊!张先生的忏悔再深入,也洗不净他手上沾的母亲的血。而他父亲居然在告发了妻子之后,回家问妻子“枪毙你不冤吧”?49年之后,毛泽东的这套阶级斗争理论就是把人教成禽兽不如的东西。张先生说,母亲被抓走之后,“心里很乱,不过想得最多的,不是后悔,而是觉得家里出现了一场阶级斗争,我和父亲站稳了立场,我们的政治表现经得起考验”。他的忏悔多少触及了一点实质:“我人性中的善良、美好被彻底地、无可挽回地格式化了”。他所说的这个格式化,用哲学术语来说,就是“异化” (Aleatoire)。人同人的“类本质”相敌对,也就是说人不再是人。

    问:这种忏悔确实很难,很痛苦。

    答:岂止是痛苦,张先生不精神分裂就是个奇迹了。虽然在精神分析学中有弑母情结(Orestes complex) 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它的来源是阿伽门农的儿子要杀母为父报仇,因为他母亲谋杀了他的父亲,所以这个心理概念和复仇联系在一起。但心理学中的这个概念不含丝毫政治性。张先生因告密而造成母亲的死亡,只能看作间接的弑母,直接杀害他母亲的是这种政治制度,这种意识形态。所以文革忏悔的背后必然引出一个问责问题。陈小鲁先生和张铁夫先生的忏悔都没有走到这一步,而走不到这一步,文革中的那些伤天害理的恐怖事件就有可能再次发生。有时可能变换形式,但以仇恨、背叛为核心的性质不会改变。

    • 决定刘少奇命运的一棵稻草

      决定刘少奇命运的一棵稻草

        问:从文化大革命的发展过程来看,毛对刘少奇下狠手,开始于66年底。这是文化革命的一个关节点,请你给我们的听友网友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 从绑架林荣基看文革专案组

      从绑架林荣基看文革专案组

      问: 香港铜锣湾书店店主林荣基失踪八个月后返港,开记者招待会披露真相,引起国际社会震动。他明确告诉全世界,他是被“中央专案组”扣押审讯的。我们知道“中央专案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个特殊机构,怎么现在又出现了呢?

    • 胡平 : 因出身受到批判 前途叵测

      胡平 : 因出身受到批判 前途叵测

      文革是一场浩劫,也是一场中国民众的集体疯狂。在文革中遭受迫害死伤人数,至今在中国无法正常进行调查,也无法对文革进行真正的全面反思 。从社会进步角度来讲这不利中华民族。中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和《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先生当时是高中生,亲身经历了文革10年的浩劫。请听法广专访胡平先生。

    • 文革让中国为世人嗤笑       ——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卡达莱谈文革见闻与感受

      文革让中国为世人嗤笑 ——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卡达莱谈文革见闻与感受

      在 上个世纪延续了几十年的共产世界中,中国与阿尔巴尼亚,这两个地理距离遥远,文化传统迥异的国家之间的联盟可以说是国际共产主义历史上的一大奇葩 。两国之间的结盟当然是出于政治考量,苏联这一共同的敌人是他们结盟的粘合剂。但是,双方之间的盟国关系除了中方为阿尔巴尼亚提供巨额经济 援助之外,在 政 治、文化领域的双边交流却似乎十分有限。那么,两国之间这段持续了十多年的特殊的友谊,今天是否留下一些痕迹?

    • 文革中的周恩来

      文革中的周恩来

      问:对周恩来本人在文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文革研究界有很大争论,今天想听听你的看法。

    • 夏明:文革让童年充满恐怖记忆

      夏明:文革让童年充满恐怖记忆

      今年是文革开始五十周年 ,中国官方和媒体在文革爆发当天保持沉默后,随后官方对文革50周年表态,批评文革,但是不得否定党的历史。那么文革对中国人的身心造成何种影响?对中国现代社会起到何种作用?请听法广专访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令人毛骨悚然:四清运动中残忍的批尸闹
    2015: 当代金瓶梅逝者如斯【五】一部描写文革
    2014: 面对一穷二白衣不蔽体的人民,毛泽东为
    2014: 吴钩:宋代文明的断绝
    2013: 甲午之战再起,中国海军依旧大败
    2013: 台湾所盲从的舶来民主 其实严重水土不
    2012: 让事实说话:近代与蒋时代的钢产量与&q
    2012: 周南披露前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逃
    2011: 《阳谋》(长篇连载)序
    2011: 李锐谈毛泽东·作者:裴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