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法廣訪趙越勝:反思文革中的告密與懺悔
送交者: 樂山水 2016年07月18日06:14:2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特約專欄作者:趙越勝 6

反思文革中的告密與懺悔 在懺悔文革的人中,有一位張鐵夫,他就是告發了自己的母親,導致母親被槍斃。

    問:在文革五十周年前夕,國內有人主動站出來懺悔自己在文革中的行為,這算不算是反思文革的一個成果?

    答:文革過後這麼多年,終於有人公開站出來懺悔自己的行為,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進步。這個過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陳小魯先生。他當時是北京八中校革委會主任。在他任職期間,八中發生了殘酷的批鬥,毆打老師的事件,致使學校黨支部書記華錦上吊自殺。

    陳小魯在反思這段經歷時說:“那是一段不堪回首,但要終生面對的日子。我作為八中學生領袖和校革委會主任,對校領導和一些老師、同學被批鬥、被勞改負有直接責任。在運動初期我積極造反,組織批鬥過校領導,後來作為校革委會主任,又沒有勇氣制止違反人道主義的迫害行為,因為害怕被人說成‘老保’,說成反對文革,那是個令人恐懼的時代”。

    我願意相信陳先生這個懺悔的誠意,但我也要指出這個懺悔仍完全是外在的。真正的懺悔不僅止於道歉,而是真正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為什麼作惡。惡是做了,傷害了人,甚至置人於死地,這是罪。道歉是面對外在對象的,而懺悔應是對自己內心的。可惜陳先生尚未走到這一步,因為他竟然宣稱自己“仍然崇敬主席”。他在懺悔中一點沒有找到那個促使他作惡的動力,那惡之源。我們知道,心靈懺悔的經典是聖·奧古斯丁的《懺悔錄》。他在書中剖析自己:“這個心,假如你問它,在那裡幹什麼?為什麼這樣壞?它的答案是‘為惡而作惡’”。陳先生的進步在於他承認自己當年是作了“惡”事,這一點大部分紅衛兵不承認,他們為當年的惡而沾沾自喜,什麼血色浪漫啊,什麼理想主義啊等等。其實,他們完全是“為惡而作惡”。而這個惡是49年紅朝得鹿之後,被當局日日夜夜、一點一滴灌到心中的。

    問:所以真正的懺悔背後還含有追責的意思。

    答:當然,聖·奧古斯丁坦白他小時候做過的種種惡事,然後他問:“這是孩子天真無邪的惡作劇嗎”?他自己斷然否定,說:“他現在為了胡桃、小球、飛鳥,對於師長的態度,和他將來為了黃金、土地,奴隸對於君主的態度是一樣的”。這就是說,你若不追問到惡源,你的惡會一直做下去,只不過對象變了。這一點特別重要。你可以看紅衛兵掌權之後的作為。以薄熙來為例,所謂唱紅打黑這個套路和他當年當紅衛兵造反的路數是一樣的,雖然他後來也倒了霉,但他後來受到的迫害並沒有使他反省,從而懺悔自己的惡,而是把惡當成自己的行為模式。這就更不可能追責惡源,而是使自己成為新的惡源。中國49年以後的政治,除了八十年代有幾年之外,基本上是比惡政治。所以對文革中的大罪惡不可能追責,甚至悄悄地當成了政治行為的樣板。在往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人要飽受其苦了。

    問:文革中的許多惡行,例如告密、誣陷、暴力,其實是受到當局鼓勵的。

    答:對。文革中許多惡行是由國家機器和國家意識形態鼓勵起來的,因為那個時候,國家機器和國家意識形態就是毛和他的爪牙,文革小組所掌握和推行的。但是,這個國家意識形態是中共和毛從蘇俄學來的。比如告密,尤其是孩子告發父母,這個樣板就是蘇俄的所謂英雄少年帕夫利克·莫羅佐夫。他告發他的父親,導致父親被捕,而隨後他自己又莫名其妙地被人殺了。最後說他是被他舅舅殺的,為此槍斃了三個人。可這三個人是冤枉的。究竟誰殺的帕夫利克·莫羅佐夫,至今沒有定論。現在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鼓勵孩子告密的蘇聯特務機構殺了他,為了造成一個階級敵人殺害革命少年的完整宣傳主題。在文革中,親人之間的告密也是屢見不鮮的,但是這絕非中國傳統。《論語》中講,有人對孔子說,我們這兒有人很正直坦白,他父親偷了羊,他就去告發。孔子說,我這裡正直坦白的人和你不一樣。“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父親和兒子不互相揭發告密,這才是正直坦白。

    問:在懺悔文革的人中,有一位張鐵夫先生,他就是告發了自己的母親,導致母親被槍斃。

    答:這是一個典型例子。這位張先生能這樣勇敢地公開自己的“弒母”行為,並聲稱“永不饒恕”自己,其勇氣可嘉。告發母親時,張先生十六歲,尚未成年。我倒以為,這件事最大的作惡者是他父親。

    張先生講,他的家庭原來也是充滿溫情的,他父親不過是個縣裡的小科長,一次開會斗他父親,有人動手打他。母親站到旁邊,替他父親擋拳頭。鬥爭會開完後,他母親挽起丈夫的手,走在公眾面前。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他母親是個有主見,勇敢又正直的人。所以她才會在家中為劉少奇辯護。而這個她曾經保護過的丈夫竟然夥同兒子一起去告發她,這個男人才是罪在不赦。而且更可怕的是,這位母親不過是為劉少奇說了幾句好話,竟然被處以極刑,槍斃。

    這是個什麼時代啊!張先生的懺悔再深入,也洗不淨他手上沾的母親的血。而他父親居然在告發了妻子之後,回家問妻子“槍斃你不冤吧”?49年之後,毛澤東的這套階級鬥爭理論就是把人教成禽獸不如的東西。張先生說,母親被抓走之後,“心裡很亂,不過想得最多的,不是後悔,而是覺得家裡出現了一場階級鬥爭,我和父親站穩了立場,我們的政治表現經得起考驗”。他的懺悔多少觸及了一點實質:“我人性中的善良、美好被徹底地、無可挽回地格式化了”。他所說的這個格式化,用哲學術語來說,就是“異化” (Aleatoire)。人同人的“類本質”相敵對,也就是說人不再是人。

    問:這種懺悔確實很難,很痛苦。

    答:豈止是痛苦,張先生不精神分裂就是個奇蹟了。雖然在精神分析學中有弒母情結(Orestes complex) 這樣一種心理現象。它的來源是阿伽門農的兒子要殺母為父報仇,因為他母親謀殺了他的父親,所以這個心理概念和復仇聯繫在一起。但心理學中的這個概念不含絲毫政治性。張先生因告密而造成母親的死亡,只能看作間接的弒母,直接殺害他母親的是這種政治制度,這種意識形態。所以文革懺悔的背後必然引出一個問責問題。陳小魯先生和張鐵夫先生的懺悔都沒有走到這一步,而走不到這一步,文革中的那些傷天害理的恐怖事件就有可能再次發生。有時可能變換形式,但以仇恨、背叛為核心的性質不會改變。

    • 決定劉少奇命運的一棵稻草

      決定劉少奇命運的一棵稻草

        問:從文化大革命的發展過程來看,毛對劉少奇下狠手,開始於66年底。這是文化革命的一個關節點,請你給我們的聽友網友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 從綁架林榮基看文革專案組

      從綁架林榮基看文革專案組

      問: 香港銅鑼灣書店店主林榮基失蹤八個月後返港,開記者招待會披露真相,引起國際社會震動。他明確告訴全世界,他是被“中央專案組”扣押審訊的。我們知道“中央專案組”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一個特殊機構,怎麼現在又出現了呢?

    • 胡平 : 因出身受到批判 前途叵測

      胡平 : 因出身受到批判 前途叵測

      文革是一場浩劫,也是一場中國民眾的集體瘋狂。在文革中遭受迫害死傷人數,至今在中國無法正常進行調查,也無法對文革進行真正的全面反思 。從社會進步角度來講這不利中華民族。中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和《北京之春》雜誌主編胡平先生當時是高中生,親身經歷了文革10年的浩劫。請聽法廣專訪胡平先生。

    • 文革讓中國為世人嗤笑       ——阿爾巴尼亞著名作家卡達萊談文革見聞與感受

      文革讓中國為世人嗤笑 ——阿爾巴尼亞著名作家卡達萊談文革見聞與感受

      在 上個世紀延續了幾十年的共產世界中,中國與阿爾巴尼亞,這兩個地理距離遙遠,文化傳統迥異的國家之間的聯盟可以說是國際共產主義歷史上的一大奇葩 。兩國之間的結盟當然是出於政治考量,蘇聯這一共同的敵人是他們結盟的粘合劑。但是,雙方之間的盟國關係除了中方為阿爾巴尼亞提供巨額經濟 援助之外,在 政 治、文化領域的雙邊交流卻似乎十分有限。那麼,兩國之間這段持續了十多年的特殊的友誼,今天是否留下一些痕跡?

    • 文革中的周恩來

      文革中的周恩來

      問:對周恩來本人在文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文革研究界有很大爭論,今天想聽聽你的看法。

    • 夏明:文革讓童年充滿恐怖記憶

      夏明:文革讓童年充滿恐怖記憶

      今年是文革開始五十周年 ,中國官方和媒體在文革爆發當天保持沉默後,隨後官方對文革50周年表態,批評文革,但是不得否定黨的歷史。那麼文革對中國人的身心造成何種影響?對中國現代社會起到何種作用?請聽法廣專訪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令人毛骨悚然:四清運動中殘忍的批屍鬧
    2015: 當代金瓶梅逝者如斯【五】一部描寫文革
    2014: 面對一窮二白衣不蔽體的人民,毛澤東為
    2014: 吳鈎:宋代文明的斷絕
    2013: 甲午之戰再起,中國海軍依舊大敗
    2013: 台灣所盲從的舶來民主 其實嚴重水土不
    2012: 讓事實說話:近代與蔣時代的鋼產量與&q
    2012: 周南披露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逃
    2011: 《陽謀》(長篇連載)序
    2011: 李銳談毛澤東·作者:裴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