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陸永寧 —— 母親的歌曲
送交者: 安雅雲 2016年09月28日06:15:4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七十四年前的那個中秋,母親與戰地服務隊的隊友正跋涉於撤退怒江的途中。當晚,她們又在中秋之夜的一輪明月下,持槍江畔、通宵待敵……

    源於母親、陳縵雲、李發坤、黃岫屏四位戰地服務隊隊員回憶的該文,則試圖重現這段塵封的記憶。 

                  ——2016年中秋   

                                                     

                母親的歌

                  陸永寧

    小時候,我只知母親是畫家,遠在西北。不知道工藝美術,更不知她的其它喜好。首次聽聞母親歌聲,是上世紀70年代初的食品廠歌詠比賽前,下放該廠的母親為所在車間的工人教唱參賽歌曲,但沒給我什麼印象。直到40年後的前幾年(具體時間已不詳),我推着輪椅上的她外出散步,一席長談方曉:母親“涉足歌壇”歷史久遠:

    1937年南京陷落後,外公拖着一家老小,經常州、上海、香港、越南河內、中國河口,逃難到雲南。1940年,外公因國民黨元老、當年北京政府農商部工作時的老領導李根源【注1】的邀請,到靠近中緬邊境的騰衝辦茶葉訓練班(茶葉是當時脆弱中國經濟的重要外貿資源之一),則舉家西遷,母親與其妹妹亦至騰衝女中讀書。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23日,進攻緬甸,欲先取滇緬路,掐斷中國獲取外援的唯一生命線。再北侵雲南,西行中東會師德、意。

    1942年2月下旬,10萬中國遠征軍應英國政府請求入緬作戰(彼時緬為英殖民地),重創日軍;4月下旬形勢逆轉,遠征軍敗退;5月3日,日軍占我邊城畹町後,一路北上,騰衝危殆【注2】。外公只得再攜全家,隨訓練班一學生,逃入其家鄉的大山。

    山下公路上,到處是從緬甸撤回的敗兵。這些兵軍紀敗壞、騷擾百姓【注3】,母親姐妹倆和當地的青年婦女白天只好躲進深山,有時夜晚也不敢下山。所帶乾糧吃完,只能吃山里未成熟蕎麥的葉子。

    但敗兵後面是追兵(日軍),如此躲藏也非長久之計。情急中,遇騰衝女中的音樂老師和同學,母親和妹妹就與他們一道,去騰龍敵後游擊區的界頭鎮,參加國民革命軍預備二師在聯合中學舉辦的戰時幹部訓練班。【注4】

    首期干訓班50餘人,7月21日開學。不收學費、免費食宿、一日兩餐。學習科目:語文、數學、政治、軍訓。教師黑板上寫和口授,學員坐小板凳、膝頭做筆記。每人發兩套土布黃軍裝,穿草鞋,住寺廟或居民家。早晨吹軍號起床,集合院壩升旗儀式,正副師長輪流訓話。教師都是師部軍官,洪行副師長為班主任,師參謀長彭勱任教務處長兼政治和軍事教學,政治課內容:國父遺訓、總裁語錄、三民主義、抗戰形勢;軍事課為游擊戰術、步兵操練。還學唱抗日歌、排練話劇、慰問傷員、街頭演出等。

    一個月後,干訓班結束,母親姐妹倆與另25位學員參加戰地服務隊(要求是:抗日思想堅定,文筆好,善歌舞、演講)。彭勱為隊長,張志公【注5】任副隊長,軍事組長李成譜、孫時奮、陳希民,司務長、傳令兵各一。配髮帶帽徽軍裝、草鞋、綁腿、步槍、100發子彈(男隊員多一手榴彈),隨師部行動。男隊員站崗放哨執勤;女隊員為野戰醫院的傷員包紮傷口、送醫送藥、幫傷兵寫信、演出慰問傷員、夜間去敵占區附近張貼抗日標語等。

    9月,日軍開始大掃蕩。農曆8月13日,前方始激烈戰鬥並肉搏,戰地服務隊奉命隨師部轉移。14日遭敵襲,擦頂而過的密集彈雨,打得枝葉紛落、泥石飛濺,首次參戰的隊員們慌亂奔跑。戰鬥經驗豐富的葉參謀大喊:“臥倒!匍匐前進!”在張副隊長、李軍事組長指揮下爬出危險區後清點人數,還好,一個不少,繼續前進。連日大雨、泥爛路滑,草鞋陷泥拔不出就赤腳走,劃破的腳鮮血淋淋。在戰鬥部隊的全力掩護下,方抵達齋公房。

    15日拂曉再次急行軍,須隨時觀察,防敵人伏擊。經原始森林羊腸古道,傍晚到怒江邊大塘子渡口。此時,前有大江,後有追兵,右邊的敵人正沿江而上,形勢萬分危急!張副隊長命令:“敵人到時,任何人不准當俘虜,我們是中華兒女,要為國增光,誓死不投降,男隊員和敵人拼死戰鬥,女隊員投江。”李組長遂率男隊員要道口觀察敵情,張副隊長帶領女隊員在中秋夜的一輪皎月下,握槍靜坐,準備戰鬥。可能是為驅睡意,也可能是想緩解緊張空氣,不失浪漫情懷的張副隊長提議,以“怒江的月”為題吟詩作文。

    天蒙蒙亮,向江東岸88師守軍大聲呼救並被確認身份後,對岸放來一小木船,勉強擠站全體隊員。過江不到十分鐘,敵就占領西岸並開火,東岸守軍還擊,爆發激烈的隔江對射。逃到江邊的難民,有的喪身炮火,有的被怒江波濤吞沒……

    前三天急行軍,僅14日吃了點乾糧和一個生米飯糰,中秋一整天都沒吃東西。16日繼續行軍,所經之地荒無人煙,什麼都吃不上。烈日當空,汗流夾背,極度的飢餓疲乏,令隊員一個個癱倒在地。在張副隊長、李組長催促鼓勵下,又掙扎爬起,繼續前行。見山上一腐爛生蛆的死牛,飢不擇食的男隊員將無蛆部分煮吃,女隊員不敢。後遇一包穀地,但包穀已收割,隊員們只能生啃包穀杆。到一村莊,方吃上飯。飯後又不顧疲勞趕赴汶上鎮,向慌亂欲逃的百姓宣傳、穩定民心。

    在汶上鎮,每天除了軍事訓練,就是出牆報、貼標語、街頭演講。直至農曆10月29日,奉命經大沙壩渡口,西渡怒江重返界頭。

    回根據地後,每日軍訓的要求更高了:不僅實彈射擊,還要學槍支擦、裝和偵查、測繪、騎馬。既要懂理論,也得實際操作。每周一次宣傳演出。除夕和春節的軍民聯歡,更以戰地服務隊的歌詠、話劇為主。母親的妹妹還於年三十晚,成功主演張副隊長編劇的“除夕”。

    1943年2月,春節剛過不久,敵再次大掃蕩【注6】,戰鬥越來越緊,槍炮聲越來越近,敵四路進犯,前方傷亡很大。戰地服務隊奉命撤退,並於正月21日撤至橋頭。稍事休息,即去構建有堅固碉堡、戰壕的中方防守重地馬面關,下戰壕慰問官兵。然後,向高黎貢山進發。回首界頭:火光沖天、濃煙四起,多少村莊被敵毀,多少同胞無家歸。

    天寒地凍、大雪封山,工兵營在雪上挖出僅容一人通過的小路。天冷、雪飄、路滑,前線退下的傷兵,有的是頭傷,有的是腳傷,有的倒臥雪地呻吟,有的已凍僵路旁。搶運物資的馱馬凍得發抖,一匹又一匹馬滑倒在地、滾下山崖。

    傍晚,抵達齋公房。霧蒙蒙、雪茫茫,找不到柴火,且戰鬥緊張沒時間做飯,當晚大家都沒吃飯。由於撤退單位多、傷員多、運送物資的人馬多、秩序混亂,除八、九個女隊員被“優待”擠住一又濕又黑小屋,並由張副隊長在門口持槍通宵值守、以防不測外,大家都集聚齋公房周圍,熬過寒冷的一夜。

    22日黎明,繼續向怒江急行軍。途中,迎面來一數百人隊伍,由顧師長率領增援前線。當晚,戰地服務隊經勐古渡過江,住江邊行營。數日後,前線傳來消息:曾在界頭聽隊員唱歌、看隊員演劇的那幾百名增援新兵已大部陣亡——戰爭,就是如此血腥殘酷!為抵禦外夷,多少熱血男兒血灑疆場。

    因連日急行軍,勞累過度、飢餓寒冷,加之江邊氣候反常且有瘴氣,部分隊員病倒。母親亦患急性傳染病回歸熱,只好離隊,結束她16歲的這段抗戰經歷。【注7】

    ……

    前述交談後不久,母親在其房間給我一紙,豁然醒目七個字“戰地服務隊隊歌”——她70年前詠唱歌詞的回憶:【注8】

    我們是戰鬥的隊伍

    我們是革命的先鋒

    我們工作在戰地

    工作在敵人的刺刀下

    工作在民眾中

    我們要用新的號角喚起民眾

    我們要摧毀敵人

    用工作鍛煉自己

    像雪山的崇高

    像怒江的澎湃

    ……

    看着對着歌詞低聲詠唱的耄耋老人,我也隱約感到:她們當年的滿腔激情、熱血沸騰。亦不由聯想:若不是那場“回歸熱”,腥風血雨的戰亂將給母親的未來帶來什麼?——冥冥之中、無以想象。

後記:

    與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我的母親也是一普通女性,也是浩瀚歷史長河的一滴水。欲究其內涵,尚須更多了解、分析。

    由於母親不喜張揚的天性,更由於我的漠視、疏忽,“水滴蒸發”後的回溯是很難的。其幾十年生活的漂泊,更增深究的難度。只能儘可能據其有限的口述、文字,去塵世滄桑尋蹤覓影。也希望通過“水滴的透析”,觸摸曾經的時代印跡,有助後輩對人生乃至世界的認知、剖析。

    27個十幾歲學生和她們二十四、五歲的張副隊長,只是滇西戰場不足稱道的極小構成。也正是這些不起眼小小人物,築起抗擊外強的長城。讓我們記住她(他)們,記住她(他)們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的點點滴滴吧!不管它,是多麼渺小,多麼的平淡無奇。

           ——2016年9月15日

                                                 

【注1】 李根源(1879-1965) 中國同盟會首批會員。1909年始任雲南陸軍講武堂監督兼步兵科教官、總辦(朱德於此期間考入)。曾於黎元洪北京政府任陝西省長、農商部總長和署理國務總理等。1939年,被國民政府委任雲貴監察使。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南行政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受朱德邀請,赴京養老。1965年病逝北京。

【注2】 1942年5月3日占領畹町後,日軍長驅直入,4日陷芒市、龍陵,炸保山。5日進犯怒江,惠通橋中國守軍毀橋阻敵。10日,日軍占騰衝,怒江以西3萬多平方公里國土相繼淪陷。中國軍隊在長達250多公里的怒江東岸設防據守,多次交鋒方挫敗日軍東進企圖,隔江對峙兩年,直至1944年5月開始的滇西大反攻。

【注3】 “入緬遠征失利後大批在潰退中失散的遠征軍士兵亦從滇緬路退回。他們成群結夥騷擾沿途難民,逢村寨便強行索食,甚或搶劫、姦淫歸國難民。駐防保山的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聞訊後迅速組織人員沿途收容。不論官兵一律強行收容。先後收容1萬餘人,編入重新恢復的第28師。”(摘自“中國黃埔軍校網”的“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紀實”文)。可見,母親所述首次遠征潰兵擾民現象,並非孤證。

【注4】 1938年因抗戰需要組建的該部隊的初級軍官和士兵,皆貧苦山民或在校學生。1942年初,編入中國遠征軍。該部隊先後參加敵占區游擊、主攻來鳳山、騰衝攻堅大戰、攻克龍陵、收復畹町等戰鬥,最終與中國駐印軍會師緬甸芒友。因主攻來鳳山勝利的意義重大,美國總統曾來電祝賀,並授予該師正副師長顧葆裕、彭勱(1943年升任副師長)軍功勳章。

    1942年5月10日——騰衝淪陷當天,蔣介石親命該師渡怒江、赴敵後開展游擊戰。15日達騰衝以北界頭後,該師即協助當地鄉民組建抗日縣政府、聯合中學、戰時干訓班。招收鄉鎮失學青年和逃難的僑民子弟,開展文化和軍政學習。前後培訓二、三百人。結業後,部分去師部、鄉公所、戰地服務隊,173人送大理的滇西干訓團即黃埔軍校十九期。1943年5月,該師奉命赴永平整訓。此後,戰地服務隊撤銷。

【注5】 張志公(1918-1997),著名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中國修辭學會會長,北京市語言學會會長,民進中央常委,北京外國語學院講座教授,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上世紀40年代初,任重慶中正中學教員。後於雲南抗日前線從軍三年,任國民革命軍88師、預備二師英文秘書和戰地服務隊副隊長。他對這段投筆從戎經歷的感受深刻:“那可是不折不扣的在槍林彈雨之下、混戰之中,東沖西撞、拎着腦袋闖過來的。”

【注6】 1942年9~10月、1943年2~3月、1943年9~10月,日軍對騰北游擊根據地三次掃蕩。戰地服務隊經歷了前兩次。第二次規模比第一次更大,動用了飛機、大炮、煙霧彈。

【注7】 對戰時干訓班和戰地服務隊生活,母親生前未詳述。此後,我藉多種途徑尋蹤,收效甚微。後經滇西抗戰紀念館伯紹海副館長引薦,結識抗戰老兵、原預二師戰地服務隊隊員、母親當年隊友陳縵雲及其家人並得她們指點、幫助,繼而拜讀丁芝萍著作《長風將軍:顧葆裕》、彭勱將軍之子彭京南網上信息、原戰地服務隊隊員李發坤與黃岫屏文章“我們參加預備二師戰地服務隊的回憶”後,對母親那段經歷方漸趨明晰。該文就是借鑑、引用上述信息寫就,不當之處敬請指正。並在此,向前述相助者表示誠摯的感謝! 

【注8】 當時母親說:因年代久遠,記憶未必準確,只是大致印象。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袁騰飛是個什麼玩意兒?
2015: 你懷疑過雷鋒的真實性嗎?
2014: 李零:我們需要一個真實的孔子
2014: 雷鋒死於謀殺,而非意外
2013: 蛇、女人及後裔的故事(三)
2013: 虛擬谷開來殺人案就是為整倒薄熙來
2012: 林曉: 啊,薄熙來
2012: 林豆豆告訴我們完全不同的“720”事件
2011: 2011回國之七: 巍山古城 (南詔古國)
2011: 轉一貼:右派成天“民主人權”的喊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