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義讀三國】徐庶辭劉備 忠孝難兩全
送交者: 雨過天晴美 2016年12月31日14:57:5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作者:柳笛
他身長七尺,兩耳垂肩,雙手過膝,具君王之相;他寬和寡語,不露喜怒,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具君王之質。獻帝遇之,立即檢視宗族世譜,拜將封侯,尊奉他為“皇叔”;曹操遇之,贊他胸懷大志,腹有良謀,乃是“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蓋世英雄。但命運似乎總在和他開着玩笑。

劉備自出山起,便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輾轉周旋於各路諸侯之間,求得尺寸棲身之地,更不必說實現匡扶漢室、拯救黎民的夙願了。彼時,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統一北方;孫權繼承父兄之業,坐領江東。而在未來與他們三分天下的雄主劉備,尚依附劉表,寄居新野小城。他還頻遭側目與陷害,更發出髀肉復生、功業無望的悲嘆。

常言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就在妨主的“的盧馬”載着劉備飛躍檀溪、助其化解生死大劫之後,劉備的際遇便逐漸出現轉機。首先是逃難後,劉備偶遇鶴髮童顏的水鏡先生,得知自己屢次受挫、志向難伸的原因所在。水鏡言道,劉備麾下雖然猛將如雲,惜無經綸濟世的王佐之才善加利用,將其力量發揮出來。喜得高士指點,劉備立志尋訪天下奇才,以安天下。

葛巾布袍踏歌來

就在劉備率部返回新野時,街市上忽然傳出高亢的歌聲:“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此歌暗喻漢末世道,天地顛倒,大廈將傾,而且僅靠一人之力並不能力挽狂瀾。歌者繼而抒發拜投明主的心願,並以“明主不知吾”表達了懷才不遇的嘆息,以及對自身才華的自信。

思慕良才的心弦,當即被這積極入世的歌詞撥弄。劉備聽出了歌者輔佐明君的渴望,意識到這位葛巾布袍、皂絛烏履的男子或許就是自己尋找的高人。劉備遂下馬拜會,延請入府。歌者自述名為單福,因聽說劉備在招賢納士,有心投靠;因不敢冒昧造訪,便在城中高歌,希望引起他的注意。

單福還為劉備相看的盧,說此馬終究要妨一主人,不如送給仇家,待“妨主”一劫應驗之後再親自乘騎,便可無事。劉備聞言變色,責備單福“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

單福則微笑致歉,因久聞劉備仁德,不知虛實,故用言語試探。他更舉新野民歌“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為例,盛讚他“仁德及人”,自己果然輔助明主。在言談之間,劉備亦認定單福就是自己苦苦尋求的王佐之才,立即拜其為軍師,請他訓練兵馬。

單福是個化名,劉備的軍師實為三國謀士徐庶。徐庶“長歌自薦”雖是小說家言,卻也依本事化來。《呂氏春秋》載,春秋的齊國大夫甯戚發跡之前,窮困潦倒無法拜謁齊桓公,因而替商旅駕車,在齊國城外過夜。恰逢桓公到郊外迎客,甯戚在車下餵牛,遂擊牛角而高歌,成功引起桓公注意而登上大夫之位,成為其重要的輔佐者。古時的寒門高士一身才幹,欲報效明主卻苦無門路,便以作歌言志的方式表達。此舉不僅維繫己身尊嚴,同時也能試探人主是否同懷求賢之心,真是含蓄而巧妙的“干謁之法”。

談笑間御虜破敵

憑藉非凡的談吐,徐庶驟然獲劉備重用,也很快有機會施展其過人的軍事才能,報答劉備。曹將曹仁、李典屯兵樊城,虎視荊襄,著呂曠、呂翔二將率兵五千,進攻新野。劉備獲知消息,即請徐庶商議。徐庶略無思忖,遂分派三路軍隊,出城迎擊曹軍前、中、後三路。交戰不多時,二呂皆被劉備大將刺中,翻身落馬而死,餘眾四散奔逃。

徐庶牛刀小試,遂擊潰曹軍,立下第一功。曹仁報仇心切,又與李典領兩萬五千兵馬,星夜渡河,意欲直搗新野。誰知徐庶料敵於先,早就提醒劉備,曹仁必起大軍來戰。這次,曹仁擺下“八門金鎖陣”,志在必得。而徐庶僅在城頭遙遙一望,便識破箇中玄機,使趙雲僅率五百士卒,便破其軍陣,大勝而歸。

曹仁仍不甘心,不顧李典苦勸,執意深夜劫寨。那時劉備、徐庶正於寨中議事,信風驟起,徐庶觀風而卜,便斷定曹仁會在當夜偷襲,並為劉備設謀定計。他派遣趙雲正面迎擊曹仁,張飛在其回營的必經之路上設伏,而關羽則襲其後方,攻占樊城,迫使其進退無路。曹仁逼近營寨時,先遇營寨起火,更無法與趙雲爭勝;他又領兵奔向北河,欲渡船而逃,又被張飛殺得措手不及;好不容易逃回樊城,卻不知駐地早已易主。一支軍隊出城會戰,為首者正是關羽,一聲高喝:“吾已取樊城多時矣!”令曹軍不戰而敗。

劉備羈旅半生,求賢得賢;徐庶尋主四方,用得其所。擊退曹仁一役,徐庶不過寥寥數語,便教曹軍丟城喪膽,棄甲曳兵而走。他的出現,正應水鏡先生之論,劉備的境遇也出現轉機。此時劉備帳下,兼備萬人敵與王佐才,文武相濟,開國基業何愁不定?

擺在徐庶面前的是一道無解的選擇題,是在道德與堅守中取捨的困境。(大紀元制)
擺在徐庶面前的是一道無解的選擇題,是在道德與堅守中取捨的困境。(大紀元製圖)
去留忠孝難兩全

徐庶一戰成名,卻也為名所累。曹仁、李典逃回許都的途中,打聽到因為劉備新得的軍師單福,才令他們中計大敗。他們將此事上報,引起了曹操對這位奇人異士的興趣。謀士程昱一聽,便知此人來歷,向曹操道出徐庶身世。待聽到他曾“折節向學,遍訪名師,嘗與司馬徽談論”時,曹操便問其才幹如何,程昱自言“十倍於昱”,教曹操好生惋惜,無緣招此賢士。

程昱知徐庶為人至孝,便想出了挾其母而召之的計策,先派人請徐母至許都,賺得筆跡,假作家書一封,勸他辭劉歸曹。程昱又差心腹尋找“單福”,將書信呈上。徐庶拆書覽讀,見“母親”言辭傷痛,筆調悲戚,一句“吾今命若懸絲,專望救援!”更是讓他肝腸寸斷,淚如泉湧。

以徐庶之智,只需冷靜分析,便能識別家書真偽。而且徐母深明大義,怎麼會勸兒子背叛主公,背負不忠不義的罵名?然而孝順的徐庶心繫老母安危,已經心亂如麻。即使母親沒有生命危險,他又怎會無動於衷,任由母親深陷敵營?

留在新野,效忠劉備,便是狠心棄母,是為不孝;奔赴許都,侍奉母親,便是變節負劉,是為不忠。擺在徐庶面前的是一道無解的選擇題,是在道德與堅守中取捨的困境。他的眼淚不僅為母親而流,更為左右為難的抉擇而流。最終,他以“百善孝為先”為由,艱難地做出決定,寧可離開明君劉備,也要確保母親周全。否則,淪為“不孝”的他又有何顏面繼續輔佐以仁義道德著稱的劉備呢?而離開劉備,雖然不能助他立身開國,但仗義睿智的徐庶自然也會用另一種方式為舊主盡忠。

做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選擇,徐庶便向劉備告罪辭行。劉備聞言大哭,他好不容易得到一位軍事天才,如何能捨得放他離去?但他更知道母子親情既是天性,也是人倫,只得忍痛應允,親自為他餞行。其間他的屬下孫乾也私下提議,苦留下徐庶,曹營到時難容徐母,一定會將她斬殺;到時徐庶便會一心留在新野對抗曹操,為母親報仇。

孫乾與程昱無二,都是利用徐庶至孝的一點,迫使他為己方效力,而他的計策更加狠毒,竟然置無辜的徐母性命於不顧。因而劉備當即回絕:“使人殺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絕其子母之道,不義也。吾寧死,不為不仁不義之事。”分別時,劉備送賢千里,一程又一程不忍離去,徐庶心知前路無望,亦是泣涕如雨。

臨別前,徐庶道:“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他乃謀士,若不能出謀劃策,在戰場中一展身手,無異於懷抱利器而自毀前程。他甘願親手斬斷謀士生涯,做一個亂世中碌碌無為的“廢人”,只緣他的至孝,只緣他銘記劉備的知遇厚恩,不惜用一生來回報。之後,他又道破一件天機,向劉備舉薦一位絕代奇才。劉備雖然失去一位肱骨之臣,卻也有舍有得,結緣智謀天下第一的臥龍先生。

之後,劉備以摯誠打動大賢出山襄助,終於開創蜀國基業。而徐庶入曹營,母親為讓他安心事劉,後顧無憂,不惜自縊;他本人則始終默守當初的誓言,至死不獻一策。劉備、徐庶君臣,雖是萍水相逢,卻在短暫的故事裡生動演繹了古文化“忠孝仁義”的內涵,千百年來依舊迴蕩著感人至深的力量。@#

責任編輯:張憲義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