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義讀三國】賢臣明主 千古傳誦的遇合
送交者: 雨過天晴美 2017年01月01日16:30:0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柳笛

人生初見,金風玉露一相逢,看似偶然的際遇,往往決定了一生的命運,甚至是歷史的走向。三國的故事,跨越短短百年光陰,世事變幻與興衰榮辱,看似紛繁交錯,這一切似乎在冥冥中安排的某個節點,已有了定數。

恰比如,曹操集“五子良將”,創下建安基業;孫權重周瑜、魯肅,演繹君臣之義;劉備遇關羽、張飛,締結生死至交。三國的英雄們,各有所遇、所得,而其中開蜀仁君與千古神相的相會,兩人烹茶問道、坐論江山,堪稱最經典的一幕。

這一段往事,在史冊中僅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一句,而在小說家的筆下,敷衍成兩個章回的細膩故事,之前又用兩章筆墨鋪墊。這樣的刻畫手法,仿佛是為了成就一片汪洋,於細無聲處匯聚涓涓溪流;追念先賢的後人讀之,恰似峰迴路轉不見前路,不經意乍見花明而分外欣喜。

從小說的情節來看,志向難伸的劉備訪求隱世高臥的諸葛亮,似乎只是他一廂情願的事情。劉備先從水鏡處得知,“臥龍”“鳳雛”若能得一,可安天下。但水鏡第二次見他卻說,諸葛亮若出山輔佐,卻是“雖得其主,不得其時”。謀士徐庶臨行之前,將諸葛亮贊為絕代奇才。而當他們私下會面時,徐庶提及引薦之事,諸葛亮卻勃然變色,拂袖離去。

三國亂世賢才輩出,諸葛亮又是當世眾賢才最推重的一位,他自比古時的管仲、樂毅,而他人更認為他堪比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良。劉備未見其人,早已心馳神往,無懼前路多阻,毅然踏上求賢之路。
一顧茅廬,悵對空山

劉備攜關、張兄弟至隆中,遙遙聽見山中農夫的歌聲,當聽到“南陽有隱士,高眠臥不足”之句,劉備立即勒馬求問。農夫回答,這首歌乃是居於臥龍岡茅廬的諸葛亮所作。三人依言尋去,行至諸葛亮的山莊,下馬親扣柴扉。一童子出來答話,說先生今早出門去了,既不知蹤跡,也不知歸期。

第一次尋訪,劉備尋隱不遇,只得惆悵而還。然而他得以目睹諸葛亮生活的環境,山清水秀,林木交翠,仿佛是仙人清居的世外桃源。雖與主人失之交臂,劉備卻在清氣飄然的山水,隱隱感受到臥龍超邁高蹈之氣韻。

歸途中,劉備三人迎面遇見一個丰姿俊爽的文士。劉備見他器宇不凡,以為得見臥龍,遂下馬拜會,誰知那人卻是臥龍之友崔州平。劉備雖然失望,卻不失禮數,更因他是諸葛亮結交的好友,對他多了一分親近之心。他邀崔州平對坐詳談,備道來意,欲向諸葛亮討教定國安邦的大計。崔州平卻不以為然,認為自古以來治亂無常,此時正是由治入亂之時,恐怕即使是諸葛亮也無法扭轉乾坤。

劉備自知天命有常,但他既為漢胄,匡扶漢室的責任義不容辭,豈敢以命數為由漠視漢室存亡?劉備復請崔州平入賬下效力,而隱士嚮往自然,無意於功名,便飄然遠去。

二顧茅廬,誰是真龍

又過了數日,在朔風凜冽、瑞雪霏霏的嚴寒時節,劉備探聽到諸葛亮返回,立即出城拜訪。出發前,最乏耐性的張飛以風雪為由,勸阻義兄。劉備立即正色說道:“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他或許早已預料到,塵世意外之人豈可輕易去就,非至誠之舉不能打動其心。

劉、關、張三兄弟第二次登上臥龍岡,途中經過酒肆,又聞意味深長的歌調。一人唱“壯士功名尚未成,嗚呼久不遇陽春!”又一人唱:“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歌詞慷慨悲壯,既詠時事,又道歸隱之志,卻不知這可是臥龍先生的心聲?

劉備立即下馬入店,見兩位形貌清奇者憑桌對飲,便長揖求教。原來他二人亦是臥龍好友。劉備復請二人一同入莊談論國事,他們卻如崔州平一樣,自言是山野慵懶之徒,不通治國安民之事,請劉備自行尋訪。或許他們已料知,自身才學不及臥龍,劉備得他一人足矣,無需他們班門弄斧。

此番登門拜訪,童子告知他們,先生“現在堂上讀書”。劉備大喜而入,於中門處偶見“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對聯,又聽草堂中傳來吟詠之聲。原來有一少年,擁爐抱膝,朗聲吟唱:“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細品此歌的意境,竟似比酒肆之歌還要超然高俊,這位隱士安居山野,不問世事,並非對末世亂象心灰意冷,而是懷着高遠之志,靜待棲身的良木、賢明的人主,還有恰當的天時,便要青雲直上,創造不朽功業。劉備聽出歌者擇主而仕的意味,想來眼前的奇少年定是諸葛現身,趕忙上前相見。

那少年的回答讓劉備又一次失望。原來他是諸葛亮的幼弟諸葛均,而兄長又於昨日結伴出遊。劉備卻一如往日的從容淡定,不僅對諸葛均禮敬有加,更特意留書信一封,致以殷勤款款之意。待要離去時,童子一聲“老先生來也”,引得劉備又去察看,遙見一暖帽狐裘裝扮的男子乘驢踏雪而來。他大喜而嘆:“此真臥龍矣!”立即施禮拜見。

諸葛均不得不提醒他,來者實為臥龍之岳父。劉備第二次到訪,不辭苦寒路遠,滿懷希望而來,竟然三番錯認主人。當他回望臥龍岡,風雪撲面,高賢無影,此時心情可想而知。

劉備對賢才的渴慕幾乎達到忘我的境界了,遇到的每位異士都寧願認作諸葛亮,只為不錯過任何一個可能結識他的機會。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即使他得知將他人誤認,也絲毫不改恭謹謙和的態度,更是表達出同樣的招賢納士的希求。禮賢下士的君臣之義,在劉備求賢的事跡上展得淋漓盡致。

鄭善禧“布袋戲偶-孔明劉備關羽”
鄭善禧“布袋戲偶-孔明 劉備 關羽”,2014 45.3×69.8,彩墨,軸 “布袋戲偶 三國演義人物 諸葛孔明 劉備 關公 各具性格 形相鮮明 公曆二零一四年 歲始鄭善禧寫於聞名畫廊”
三顧茅廬,神仙降世

來年早春,劉備不忘訪賢之志,準備第三次登上臥龍岡。他對諸葛亮幾乎奉若神明,先是卜問吉時,齋戒三日,沐浴更衣後才肯出發。關、張兩兄弟對劉備折節下士的舉動頗為不滿,一齊出面勸阻。劉備卻不改初衷,願效法昔日齊桓公五次求見東郭野人,周文王禮待姜子牙的敬賢故事,恭請臥龍出山。

距離高賢愈近,劉備行止愈恭。在草盧半里之外,他便下馬步行,巧遇諸葛均。諸葛均道家兄今日在莊,可以一會,便飄然自去。劉備感嘆自己精誠所至,終於有幸得見臥龍。在莊前,童子出門答話,說先生正於草堂晝寢。劉備便吩咐關、張在門口等候,自己親自至草堂階下,隱約瞥見諸葛亮高臥席上,幾如臥龍之姿,便靜立一旁,神態恭肅。

三人候了一個多時辰後,忽聽臥龍口吟一時:“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又翻身問童子:“有俗客來否?”童子答曰劉皇叔等候多時,諸葛亮這才轉入後堂更衣,半晌後整理衣冠出迎。

世人形容諸葛亮“羽扇綸巾”,未出茅廬即定三分天下之計。
等待了一冬的會面,心底期待了無數次的高賢,都在千迴百折之後變成了現實。究竟是怎樣的英雄,引得劉備三次拜訪,一次又一次以大禮相待?且看劉備眼中的臥龍先生:“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果然是一位超凡入聖的絕世聖賢!

劉備立即自報家門,施禮下拜,諸葛亮亦謙謙還禮,兩人便分賓主而坐,對飲香茗。他們將在這人間仙境中,展開一場開闊宙宇的神思,分疆定國的高論。這位足不出戶的諸葛孔明,心中早已為神州大地勾勒出三國鼎力的版圖,只待一位明主來完成這使命。

從諸葛亮作的幾首詩歌來看,他未必沒有濟世安民的宏願,反而一直相時而動,等待出山的機遇。那麼,當他得知劉備欲請他出山時,為何要設置如此多的障礙,令其幾次三番求而不得?

賢臣擇主而仕,何況是千載難逢的賢士。諸葛亮懷天下大志,必然要尋得一位才德兼備的明主,才能實現心中宏願。他讓這場初會費盡周折,只為確定劉備是否真如傳言所說的那樣仁德、對招納自己是否是發自內心的誠意。前兩次劉備到訪的言行,或許僅是禮數周全,而第三次肯放下身段畢恭畢敬地靜候諸葛亮,這完全是一個人的本心了。這時,他才肯現身坐論,為劉備指點迷津。

那麼劉備為何甘願猥自枉屈,一心以誠意打動諸葛亮呢?他在勸慰張飛時,曾引《孟子》中的名句:“欲見賢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是說欲見賢哲,必須用正確的方法,否則便是自行封堵求賢的門路。那麼何為正確之法?《孟子》在下文又道:“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意即求賢之人必須遵守義的原則,而且要依禮行事,而這些只有君子才能真正做到。是故前路渺茫,劉備仍就心誠意篤,用“義”與“禮”打動臥龍,令其睜開沉睡的雙眸,見證真龍高吟原野、一飛沖天的時刻!

責任編輯:張憲義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取下毛澤東,換上基辛格”- 習近平中
2016: 當代金瓶梅逝者如斯【44】一部描寫文革
2015: 反種族歧視的也要反基督教,也要反猶
2015: 談伯瑞:往事: 陳紀財小傳(4)
2014: 中國現在還有毛澤東這樣運籌帷幄、決勝
2014: 培養了四位開國將軍的紅軍第一乾娘
2013: 頂住重重壓力按手印,打死不散的河北周
2013: 毛澤東的最大成就,是把中國變成了一個
2012: 視頻供參考 - 白岩松在耶魯大學的演講
2012: “皖南事變”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