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ZT:用生命保護祖國的飛行勇士
送交者: 安雅雲 2017年02月01日10:46:3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20歲的他們犧牲時 可我們卻忘記這都是為了誰

a

artmen

2017/01/31 11:34:23


在中國抗戰歷史上,曾經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每一次離開陸地,都背負着沉重的使命,每一次衝上天空,都將自己的生死拋向了藍天。他們和我們這個年代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一樣,有夢想、有情懷、有對愛情的憧憬、有對家人的眷戀,但生在那樣一個山河破碎的時代,他們只能以死作為畢生的修行。


如果不是因為一部名叫《沖天》的紀錄片,至今為止,很多中國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不知道他們曾用血肉之軀,為我們換來了什麼。


——度公子


每個大學在畢業之際,


年輕人都會為自己的青春,


留下一組色彩鮮亮的照片。


但我相信,沒有任何一組學生合照,


會有下面這張有如此撼動心魄力量。


"風雲際會壯士飛,


誓死報國不生還。"


在這群風華正茂的、


年僅20歲出頭的年輕人背後,


兩道橫幅不僅表明了他們的態度,


更加預言了他們註定短暫的一生。





1932年,中華民國,


為應對可能全面爆發的中日戰爭,


便在杭州筧橋成立空軍學院。


自此至抗戰結束,


從這裡一共走出了十六期飛行學員,


1700人一個接一個衝上天空。


在這些年輕人里,


有的出生於名門望族,


有的是高等學府的才子。


對於他們而言,人生本該是一片坦途,


然而國破家亡,他們最終選擇來到這裡。


每一個進校的年輕人,


都會看到這樣的校訓: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


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這不僅是整個中華民族,


在日本侵略者逼近之時發出的怒吼,


也是每一個從這裡走出的飛行員,


衝上藍天后信奉的行動準則。


對於他們來說,


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是永別,


每一次落地都要感謝上蒼。


在八年抗戰期間,正是這一群年輕人,


奮不顧身衝上天空,和日軍生死相搏,


擊落了超過1200架敵機,犧牲將近1000人,


每挑落12架敵機,就有10人犧牲。


在中國飛機裝備極其落後時,


他們大多數人最終選擇了放棄生命。


就如那句"誓死報國不生還"說的那樣,


真的是不把命當命,一直打到自己死為止。


所以第十五期的都凱牧談到戰友的犧牲時,


除了哀嘆和落淚便無以言表。


"真的是不打死不算數啊,七天下去六個!"


當時我們的飛機,


幾乎全都靠國際援助。


抗戰初期,大部分是霍克3雙翼機,


速度慢、難駕馭,數量還少。


在日軍的先進戰機面前可謂以卵擊石,


他們不但可以源源不斷地生產戰機,


還時常能從戰術上對我們進行壓制。


1937年8月14號,日方以一組轟炸機,


直撲筧橋基地,想將我們一舉瓦解。


侵略者們信心滿滿,勢在必得,


根本想不到這群年輕人依賴的並非裝備,


而是全然置生死於不顧的決心。








8月14日大捷,因此被定為空軍節


在首戰當天,


日軍被擊落2架敵機。


日軍憤怒無比,派出精銳部隊,


接下來又被擊落30多架戰機,


戰力整整消減一半。


8月17時,六期學員閻海文不幸被炮彈擊中,


跳傘誤入日本海軍陣地,


正當日本人將其團團圍住時,


這個在航校史上創下打地靶滿分記錄的小伙子,


以隨身手槍反擊包圍他的日軍,


並高喊"中國無被俘空軍!"


然後用最後一顆子彈,自殺。


年僅21歲。


閻海文的壯烈赴死令日軍感佩,


特派員木村毅在發回國內的報道里寫道:


"中國已非昔日之中國。"





8月19日,


三期學員沈崇誨


在攻擊日本船艦時座基受損,


已經無法返回空軍基地。


這時候他發現了更多的敵軍目標,


於是轉念間發起了自殺式襲擊,


決定加足油門沖向敵軍的軍艦,


在爆炸聲中與敵人同歸於盡。


沈崇誨原本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


剛畢業不久就投筆從戎,


犧牲之時年僅25歲。


筧橋空戰之所以能取得勝利,


皆是因為沈崇誨和閻海文這樣的年輕人,


在他們衝上天空的那一瞬間,


就做好了不會活着回來的打算。








這些年輕人雖以死相搏,


但他們不是僵死的戰爭機器。


他們都才20歲出頭,


充滿了對人生美好的渴望、對愛情的憧憬。


21歲那年,與教官高志航空射率,


一樣高達9成的劉粹剛在火車上偶遇許希麟。


他對18歲的許希麟一見鍾情,


將一封又一封情書寄到許希麟家中,


並經常在許家窗外低空飛行,


以各種特技搖得窗外的電線顫動。


在情書裡,劉粹剛痴心望斷,


用一句接一句熾熱的情話,


最終打動了許希麟的芳心。


度 


"初遇城站,獲睹芳姿。娟秀溫雅,令人堪慕,且似與余曾相識者。車至筧橋,匆促而別,然未識誰家閨秀。如是風姿,意不復見。耿耿此心,望斷雙眸。而盈盈倩影,直據余之腦蒂,揮之不能去。"


——劉粹剛








在劉粹剛的熱烈追求下,


許希麟開始與其通信交往。


對飛行員而言,


死亡來的時候是一瞬間,


愛情來的時候也是一瞬間。


兩人心心相系,情愫陡增。


許希麟的父親雖讚賞這位"空中趙子龍",


但也對女兒的未來產生了擔憂。


"粹剛這孩子是不錯,


就是職業太危險了。"


許希麟聽罷,短短地回答道: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就這樣,劉粹剛得到了許希麟的芳心,


許希麟得到了父親的認可,


兩人在1936年成婚,結為夫妻。





接下來要面對死亡的,


就不止是劉粹剛一人了。


在一次空襲中,許希麟親眼看見丈夫,


在空中與敵人纏鬥。


許希麟只感到呼吸困難,手指緊緊摳住欄杆,


眼睛直盯盯地跟着空中的那架飛機,


直到丈夫擊落了敵機,


她終於兩腿發軟,癱倒在陽台上。


後來她告訴丈夫:


"你在天上和敵人拼命,


而我只能躲在防空洞裡,我做不到。"


劉粹剛也知道自己的處境,


在一次空戰中,一名名叫曹芳震的飛行員陣亡,


其遺孀來認領遺物,要求拿走配槍,


被劉粹剛以公物為由拒絕。


這件事或許觸動了劉粹剛的心,


於是他寫信給許希麟說:


度 


假如我要是為國犧牲、殺身成仁的話,


那是盡了我的天職,


您時時刻刻要用您最聰慧的腦子與理智,


不要愚笨,不要因為我而犧牲一切。


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遠記着,


遇着了我這麼一個人。


我的麟,我是永遠愛你的。


——劉粹剛





就在兩個周之後,


劉粹剛率隊北上支援戰鬥。


因天氣惡劣又沒有無線電通訊,


他們未能及時找到機場。


劉粹剛發信號彈幫助僚機跳傘,


自己堅持迫降,卻因視野模糊,


不幸撞上高平縣的魁星樓,


當場死亡,


年僅24歲。








而對更多的飛行員來說,


他們懷抱着對愛情的憧憬,


卻是想愛而不能去愛。


因為對他們來說很簡單,


當他們走進校門的那一刻起,


他們對"死"這件事就有了領悟。


如果說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


是在人生中不斷尋求生的意志,


那處在那個風雨飄搖時代的他們,


就是靠着一天天的訓練和戰鬥,


在培育自己死的決心。





這是多麼殘酷的青春啊,


明明是人生中最好的年華,


最英俊、最年輕、最熱血的季節,


他們卻要在短短一兩年的時間裡,


想清楚該如何坦然地去死。


正因為抱着這樣必死的信念,


很多人根本就不敢談戀愛。


所以十二期學員里,


如今已經96歲的陳炳靖面對採訪時說:


"做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很多女孩子不懂嘛,不知道你隨時會死,


可是你的良心知道,你不可以這樣。


每個人都不敢交朋友。"


在陳炳靖的同期生中,


有一個名叫張大飛的飛行員。


父親因為放走不少抗日同志,


被日本人在廣場上澆油漆燒死。


家破人亡的張大飛一個人從遼寧進關,


一路顛沛流離之後,被同鄉齊邦媛一家收留。


1937年,18歲的張大飛以優異的成績,


考上航校第十二期學生,


後來成為第一批赴美受訓的中國飛行員。


在這期間,他一直與齊邦媛通信。


對他而言,這一封封信件,


是隨時可能失去的生命中最深的慰藉。


1943年的一個黃昏,


齊邦媛得知有人在操場上等自己,


走出去一看,竟是張大飛。


他對她誇讚道:"怎麼一年沒見,


你就長這麼大,這麼好看了呢?"


她羞紅了臉,陪着他走到校外,


那裡已經有車在等他了。


就在快要分別時,他忽然將她拉到懷中擁住,


隔着軍裝和皮帶,她聽見了他的心跳聲…








1945年6月,


離抗戰勝利僅3個月之遙。


齊邦媛收到一封信,信上說,


5月18日,張大飛在豫南會戰中,


殉國於河南信陽上空。


她原以為他能活着回來,


兩人將彼此的手緊緊扣在一起。


現在得到的,卻只是一封死前絕筆。


3個月後,日本投降,重慶徹夜狂歡。


齊邦媛跟哥哥拿着火把去街上慶祝,


可是當她走到學校門口時,


巨大的悲傷從心底湧起將其淹沒。


兩年前,她就是在這裡被他擁入懷中,


站在這裡看着他離去,


卻沒想到是今生今世最後一面。


在千萬人狂喜的夜晚,


她只能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失聲痛哭。





老年齊邦媛,寫下自傳作品《巨流河》


而對於自己的死,


張大飛早有準備。


在那封絕筆中,


他對齊邦媛的哥哥寫道:


度 


振一,你收到此信時,我已經死了。


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個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後的好友晚上沒有回航,我知道下一個就輪到我了。我禱告,我沉思,內心覺得平靜。


請你原諒我對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我請地勤的周先生在我死後,把邦媛這些年寫的信妥當地寄回給她。這八年來,我寫的信是唯一可以寄的家書,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


……


這些年來我們走着多麼不同的道路,我這些年只會升空作戰,全神貫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詩書之間,正朝向我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這必死之身,怎能對她說"我愛你"呢?


我現在休假也去喝酒、去跳舞了,我活了二十六歲,這些人生滋味以前全未嘗過。請你委婉勸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後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張大飛





在一次次衝上天空的過程中,


這些年輕人所體驗到的,


是常人難以想象的驚心動魄。


他們對人生的全部領悟,


只有通過死這種方式來實現,


而又無法向任何人表達。


正如飛行員湯卜生在自述中說的:


"因為生命是這樣一種東西,


已經失去了,沒人能知道它,


沒有失去的,沒人會體驗它。"


在天空中與敵機纏鬥時,


他們如同在橫渡生死之河,


孤獨地通過死,來感知生。


同樣,他們的親眷在他們離去時,


心裡也要遭受非人的痛苦。


這樣的痛苦不是一次兩次,


而是每天醒來,都要面對。





一個淒風苦雨的夜晚,


梁思成和林徽因曾在貴州,


偶遇了一群航空學校的飛行員。


因為自己的弟弟林恆也在航校,


所以見到這群年輕人,


林徽因在情感上覺得十分親近。


在接下來的畢業典禮上,


她和梁思成還以名譽家長身份出席。


她知道,如果不是因為日本人的侵略,


這些年輕人會和自己一樣,


可能成為知名的學者或工程師。


但如今日寇犯我中華,


他們只能選擇升空迎擊。


最後,她結識的這一群年輕人,


一個接一個地殉國,因為後方沒有親屬,


他們戰死的噩耗就相繼送到林徽因手中。


這些年輕而燦爛的生命,


留給親人的是無盡的悲痛和破碎的心。


在收到弟弟林恆殉國的消息時,


林徽因悲痛難忍,提筆寫下《哭三弟恆》,


可她哭泣的,又何止一個生命的隕落:


度 


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 


來哀悼你的死; 


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 


簡單的,你給了。 


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


這沉默的光榮是你。 


……


啊,弟弟不要傷心,


你已做到你們能做的,


別說是誰誤了你,是時代無法衡量,


中國還要上前, 黑夜在等天亮。


……


我既完全明白,為何我還為着你哭? 


只因你是個孩子卻沒有留什麼給自己, 


小時我盼着你的幸福,戰時你的安全, 


今天你沒有兒女牽掛需要撫恤同安慰,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林徽因








弟弟死後,林徽因悲痛難當,彼時,她結識的飛行員只剩下一人


《沖天》這部紀錄片,


本是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拍攝。


製作周期為17個月,


採訪了兩岸三地近40位,


尚在人世的飛行員或其家屬,


用心整理了大量的素材、資料和口述,


導演張釗維曾說,


"這部紀錄片,是拍給全體中國人看的。"


可惜去年在台灣上映,


年輕人中幾乎無人問津,


而大陸目前似乎尚未有上映計劃,


雖然在B站已經有了資源,


但整體播放點擊量也並不樂觀。





畢業照上,標註十字架的年輕人皆相繼殉國





每個人都想得很清楚:回不來,就不要回來了。


丘吉爾曾對皇家空軍,


說過這樣一句名言:


"在人類征戰的歷史中,


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對這麼少人,


虧欠這麼深的恩情。"


這句話放在這群年輕的生命身上,


同樣是那麼貼切。


在敵寇以火力衝擊我們民族,


讓整個中華陷入水深火熱生死存亡之際,


他們不躲閃、不畏懼,


在一生中最燦爛的時刻,


他們放棄愛情、放棄前途、放棄生命,


用鋼鐵般的意志和身軀,


一次次衝破雲霄,


最終衝破戰爭的黑暗,


才換來了我們的今天。





風雲際會壯士飛,誓死報國不生還


而現如今,


在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上,


還有多少人知道,


他們當初究竟是為誰而死!

0%(0)
0%(0)
    我們四川也有倖存者,前年也去世了。  /無內容 - 安雅雲 02/01/17 (1852)
          可惜好幾年前沒保留雜誌那部分,現在很難找了。張光明有幾乎所有 - 仙遊野人 02/14/17 (661)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志願軍第五次戰役中的第180師(4,完)
2016: 股海無邊 回頭是岸
2015: 易水寒冰:可媲美“空中飛豬”巴克利品
2015: 哪位將領央求參加長征被博古無情拒絕
2014: 古人的相術中認為,有一種面相可稱為萬
2014: 袁隆平與和平獎
2013: 要貪官吐出你的銀子,要保護你的女人不
2013: 奢華與亡國並行的晚清
2012: 二十世紀的吳三桂, 毛sell東
2012: 司馬南,方舟子,孔慶東,芙蓉,鳳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