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淺論中華傳統音樂賞析與審美(上)
送交者: 明天更好 2017年09月23日17:08:0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作者:仰岳

明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圖》卷(局部)描繪蘇軾與友人游赤壁的情景,絹本,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明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圖》卷(局部)描繪蘇軾與友人游赤壁的情景,絹本,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中國有史以來一直很重視音樂的教育,上古時期的舜帝就命樂官夔用音樂來教導孩子。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尚書·堯典》

音樂教育是過去君子的六藝之一,可使人培養良好德行,歷代帝王將相、士人普遍都有良好的音樂修養。

漢 劉向 《說苑‧修文》
“樂之動於內, 使人易道而好良;樂之動於外, 使人溫恭而文雅
。”

聆聽德音雅樂可以使人內心平和,升華人的道德修養,過去聖人做的樂即是效法天地造化萬物之道,順應宇宙的真理,所以本身帶有強大的力量。在上古舜帝在位時期三苗部族興兵作亂,舜帝因此率軍討伐,在戰陣中演奏《韶》樂三日三夜,這優美的天籟之聲讓三苗部族的戾氣被化解於無形,紛紛丟盔棄甲,前來歸順,臣服舜帝。

File:Powerful landlord in chariot. Eastern Han 25-220 CE. Anping, Hebei.jpg
六藝之御。六藝是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也泛指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學科總稱。《周禮》的六藝是西周前貴族教育的六個學科:禮、樂、射、御、書、數。樂分六樂(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鑊、大武)。(John Hill/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漢朝建立之初,魯城居民謹守項羽節義,不願投降。漢高祖劉邦為之大怒,親率數十萬大軍征伐,在眾將士準備攻城之際,突然間聽到的是一陣陣悠揚之弦歌。

魯國是至聖先師孔子的故居,保留了上古時期的德音雅樂,這天籟之音讓充滿殺戮之氣的漢軍聽得入神,戰志全消。劉邦只得遣使告知魯人:天下歸漢,項氏已滅,且日後將以魯公之禮葬項羽封項伯等人為列侯,至此魯人才開城出降,強如漢軍也得服於先聖之樂教。

至於如何賞析中國傳統的德音雅樂呢?首先要了解中國傳統音樂的特性:

重意及韻的表現

中國的音樂如同其他繪畫、雕塑……等藝術,普遍不看重技巧,中國歷史上僅有官設的音樂機構,學校教育方面則是以儒家的傳統教育為主流,並無現代西方形式的專業音樂教育及學院,中國傳統音樂注重內在表現,重在演奏者的“意”。

《說文解字》:意,志也,從心察言而知意也。“意”體現在演奏者的人生閱歷及對生命、宇宙的體悟上,通常以語言、文字、歌舞、樂器表現,目的在說明自己的心境。

中國音樂通常是個人獨奏,或與三、五好友彼此吟歌作樂,抒發己志。而歌舞、音樂、詩詞這三種主要作品往往是在某種聲音或是事件的交織下而產生。

唐 張繼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朝詩人張繼為了逃避戰亂,路過蘇州見此景有感而發而做此詩:黯淡的月光,伴隨着烏鴉的哀啼、冰冷的風霜,看着寂寥的江邊楓樹,漁家的火光,在這樣孤單而悲傷的深夜,忽然一陣鐘響!這樣的景象和突如其來的聲響,使得整個環境越發顯得空曠、淒涼和悲楚…… 餘韻帶給我們無盡的想像。

《說文解字》
“韻,和也。柔和悅耳的聲音,風度,味道。”

古人們以意及韻賦予了詩歌生命,從詩中的文字描述可以想像當時的場景的韻味,這一切也體現在中國樂器的演奏中:很少以一個音直直的奏出,都是以“韻”來體現。

中國樂器的古琴、琵琶……等樂器的虛音,體現出空靈、留白的美感,這是在西方音樂中很難見到的。韓娥唱歌體現的餘音三日不絕的狀態,就是指當時生命律動的型態深深烙印在人心中,餘音不絕,韻味無窮。

九霄環佩,伏羲式,唐代名琴。(CharlieHuang/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意識清楚、正念而作

中國音樂重視的是作者感性的一面,隨時隨地都可能觸景生情,隨之作詩、吟歌、起舞,表達自己的心情意志,然而這歌與舞並非放縱而行,不是為了表現情感本身,為了歌舞而歌舞,而是在頭腦清醒,正念下而做。

漢 劉安《淮南鴻烈》
故不得已而歌者,不事為悲 。不得已而舞者,不矜為麗。歌舞而不事為悲麗者,皆無有根心者。

“悲”、“麗”分別指歌及舞,古時以歌悲為美,悲有動聽的意涵。根心意思為本意。

宋朝時期,蘇軾與好友同游蘇州登金山,此時正值中秋佳節,見皎潔的月光、四周風景如詩、如畫,心中有着無限感慨,便請好友唱其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唱完後蘇軾為之起舞。

File:Su shi.jpg
蘇軾像,元·趙孟罨妗#ㄎ倏乒擦煊潁?/figcaption>

東坡公昔與客游金山,適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無際,加江流傾涌,俄月色如晝。遂共登金山山頂之妙高台,命綯歌其《水調歌頭》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歌罷,坡為起舞,而顧問曰:“此便是神仙矣。” (宋 蔡絛《鐵圍山叢談》)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水調歌頭》表達了蘇軾憂國憂民的情感及豁達的胸懷,中國歷代被稱為大師的文人們通常有很深的道德修養,即使被貶在外仍心想着黎民百姓,想着皇帝是否被小人蒙蔽。烏台詩案後蘇軾被貶官至黃州, 一日宋神宗讀其作《水調歌頭》心中感嘆:蘇軾心中仍是愛君,於是下詔返還。(未完,待續)@*#

dajiyuan/王愉悅

點閱【淺論中華傳統音樂賞析與審美】系列文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在同樣的局勢下,為什麼朱元璋獲勝而太
2016: 中越西沙衝突(摘錄自 茅民的《復興記
2015: 老馬的話,警醒啊
2015: 港薹媒軆:國民黨軍隊的抗日真相令人震
2014: 關外王朝之慕容鮮卑
2014: 毛澤東最後遺言曝光
2013: 中國第一“女宰相”私生活揭秘
2013: 習近平決意開創一個非毛非鄧的新時代
2012: 還是我大清好啊,國土遼闊,經濟世界第
2012: 究竟誰是漢奸?什麼才是應該被砸的日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