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我的登陸艇LSM206 (5)
送交者: 鄧小艇 2018年03月25日15:49:3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我的登陸艇LSM206 (5)
噫嗚喂,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蜀水險,灘漕萬重關。
四川盆地,中國地理第二級階梯,海拔1000公尺以上高山200公尺以上平原,溫帶氣候,雨量豐沛,河流縱橫,自然資源,如鹽井、桐油、豬棕、藥材、茶葉等等,土特產多,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經濟形態,別有洞天。清朝置四川總督官制,轄本省。歷史上,劉備蜀中稱帝,唐玄宗入蜀避安史之難,殺人魔張獻忠割據西蜀,民國因日寇侵略遷都洛陽,實擇山城重慶,作為戰時陪都。
四川人敦厚,執着,鄉土觀念重,“川人護川”有傳統,袍哥幫會是官府政治以外的,社會民間勢力,城鎮商埠碼頭較集中。先秦都江堰水利工程,自流灌溉成都平原22個縣份,沃土豐腴,號稱天府之國。兵多、鴉片多、行路難,三大患。清末官辦成都陸軍速成學堂,培養一批少壯軍官,如劉湘、楊森、潘文華、王陵基等等,成為民國四川軍政首腦,歷史作用、影響,很大。
劉湘做四川省主席,對川北山區由鄂豫皖來的張國燾、徐向前“赤匪”鬧紅已經大傷腦筋;又有江西毛、朱“赤匪”轉戰湘黔,兵臨遵義。大有共產紅軍,南北對進,夾擊四川盆地,奪取成都平原之勢。
人口、糧食、富庶之溫柔地盤,誰擁有它,誰就稱霸,形成局面;什麼主義,由權力講話。
劉湘誓言,四川是四川人的,決不能赤化。民國中央當然支持,高興。
劉湘組織川軍40個團,在四川南部川黔一線布防,嚴令堵住毛、朱赤軍。任命潘文華為南部總指揮;經潘推薦,召見郭勛祺面授機宜,任命郭為教導旅旅長,擔任先鋒,以攻為守,殺向遵義。
潘文華是清軍新式陸軍駐西藏昌都的隊官(連長),郭是帶來的四川兵。藏兵都是職業軍人,英式雙叉步騎槍,腰刀,長劍,膘馬,兇悍得很。潘文華外號潘鷂子,跳高爬城翻跟頭,武術高強;騎馬射箭刀箭般般精銳。辛亥以後,潘文華一行由陸路回川被堵,轉而西行越中印邊界山口,出行加爾各達,海船回中國四川;郭回川被提升為排長。潘、郭是殺伐征戰,九死一生的兄弟官佐。
潘曾任教導師師長,郭外號郭莽娃,軍中趙子龍;郭新任教導旅旅長,鋒火正旺。川軍教導旅是劉湘的王牌軍,人員、武器、裝備精良。全旅兩個團,有9個重機槍連,共50餘挺重機槍。別看這一點重機槍,它可是劉湘的命根子。經營四川,帶軍隊,不花本錢,是沒戰鬥力、沒權威的。劉湘花血本,用重金從德國進口新式馬克辛重機槍,由德國洋行洋船經上海、漢口、宜昌,抵重慶。
郭勛祺率兩個團,連夜趕往貴州土城布防,下死命令,重機槍為重點,構築兩層連環圈,圓形防禦陣地。一遇情況,立即開火。步兵連注意反衝鋒;構築新的前進圓形陣地,重機槍交叉猛烈射擊。
朱德親率紅三軍團打土城,血戰不下。川軍另一旅兩個團趕到,歸郭勛祺執指揮;還有一個旅在增援途中。
朱德夜戰聽重機槍咚咚咚響成一片海嘯,問攻擊情況,對方誰指揮官?
郭勛祺。
朱、郭,四川軍閥爭戰時,萬縣戰鬥曾在一起。彼此彼此啊。
毛在後方聞訊土城骨頭啃不下,派陳賡、宋任窮率幹部團血拚取栗,救出朱德,回撤;幹部團死傷小半。
四渡赤水,就是兩次渡過赤水河,向四川省境地帶進攻;兩次被潘文華、郭勛祺等率川軍打敗;毛、周、朱等兩次退過赤水河,轉向黔西北長征。劉湘一保四川成功。
過草地地域,那是清朝征剿大小金川之西北,更荒無人跡,走頭無路的泥淖。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一過草地。張國濤等堅持奪取成都平原的戰略,口號是“南下,吃大米。”軍隊,彈盡糧絕,是死。
紅四方面軍於是南下,二過草地,進軍天全、蘆州一線,一旦攻取百丈關,成都城將無險可守,四川糧倉指日可取。
潘文華、郭勛祺率川軍精銳,浴血奮戰,拚死捍衛百丈關戰略要點。雙方死傷慘不忍睹。紅四方面軍戰前十萬人,戰後餘四萬人,張國燾、朱德、陳昌浩、劉伯承、徐向前等,率部退回川西荒野,三過草地,重新北上。再去匯合毛、周的部隊。
劉湘二保四川成功。
這裡說到四川軍人,據天府之國,地處封閉一隅;但有新思想、新觀念,注重世界軍事文明戰略、戰術之發展,注重武器裝備的更新現代化。打仗,打軍官+兵員的素質、武器。
盧作孚,合川一介小學教師。他觀念上慕仰英國工業文明,蒸汽機的船用動力,洋船給四川人帶來嶄新的生活方式。他決定興辦輪船實業,救四川。他的理想。
長江是四川的命脈。誰主政四川,必須控制川東,萬縣-宜昌水道。
近代,有兩批次自由職業者,攜帶科學技術技能,和先驅精神,進入四川,促進當地社會文明進化。一是英美加拿大等西方教會的傳布,英美加拿大等男女醫生,創建成都福音醫院、仁濟醫院等等,形成後來的華西醫院,啊哈,醫學院,名聲遐爾呀...
二是英國船長薄蘭田先生。他駕駛一艘英國製造的洋船-鋼鐵軀殼,燃煤蒸汽機,雙槳葉雙舵。沿江聘請識水性、有名望的木船老大、舵把子,湖北的、四川的,一程接一程,打這個灘,再上那個漕,接力,原始引水人,薄船長將船,開到朝天門。
他完成了川江-宜昌至重慶的輪船處女航。航海之母英國,當時已經能造很大噸位的輪船,川江,水急,礁漕灘峽,彎窄曲險,英國航海家事先乘坐木船全程江行到重慶,預計框算川江航行輪船的特性,船身較小,馬力大,舵效快,雙軸退進安全係數大,不同於海洋和長江下游等等,科學技術分析。不然,何談英國航海家呢?之前還有英國人立德樂先生的先行嘗試。
薄是重慶海關發執照的川江船長,用英國航海科學技術,建立川江領江的手勢指揮規範,英語口令,航海用語;培訓中國川江領江隊伍;擔任重慶海關巡江工司,對川江航道、航標、信號標誌及台站布點、四季水位的航線勘定、絞灘機船站等設置,一一建設、創新。湖北秭歸縣長江青灘北岸,立有薄蘭田船長紀念碑。
應用技術、自由職業者的創新、開拓,那麼容易嗎?
您,試試。
盧作孚是有識之士。看到了四川水運資源的優勢和市場,他運用股份集資等方式,民生輪船股份有限公司辦得風生水起。靠一條、二條、三...小的、中等、大的噸位,中國的、外國的。他看到四川要發展,必須靠水運流通、活絡。重慶距上海兩千多公里,不是阻礙。他瞄準上海中外航運公司,揚棄納新,為四川人用。四川軍政長官劉湘、楊森等等,各方面實力人物,鼎力支持盧作孚。
盧不會開船,也不會管理輪機,可懂船,懂得管理經營人和船的關係,這是一種事業。他就厲害了。許多人比他做得早、資本大、運氣好、來頭大,等等,形成氣候最大的私營川江輪船公司,首推民生公司。盧做官,國府交通部次長。
興辦輪船公司,購船是一套理念;管理開船的、開輪機的,又是一套理念。他遵循英國航海傳統,甲板以上的,注重船長人選;民生公司聘有英國籍船長2名,如海蒂斯船長等,極具姿態。英國是船長的故鄉,船長的薪水可是很高的喲!輪機長有不少寧波佬,這些,都是呱呱叫的台面囉。他將國立中央大學機械系畢業的兒子,放到船上做輪機工程師。
抗戰8年,重慶雲集全國各路英雄、各位精英、各種實力派人物。大家謀生不易,堅持抗戰不易,每一天活下去不易。國營輪船招商局、華中航運局,法資強華輪船公司等等,中外輪船公司,一時雲集重慶水域。可是,國府主席林森先生,從南京到重慶,乘民生公司的船;蔣中正委員長偕夫人美齡,乘民生公司的船...
戰時軍運,民生公司的各港口經理,就站在南京、漢口、宜昌港口囤船旁邊,現場辦公,指揮裝載,發航。宜昌大撤退,軍情火急,盧作孚採納眾部屬建議,將民生公司所有船舶,按噸位、吃水、馬力、駕機人員情況,分成三類。
第一類從宜昌到西陵峽中間水域廟河。這裡剛過完幺汊河險段-川江大領江引航段,北岸坡有一處沙壩,水域較緩,可以設置簡易囤船跳板卸貨。國軍第18軍第11師等精銳部隊,在得力指揮官如胡璉等,率軍隊築成鋼鐵長城,在石牌要塞一線,準備抗擊入侵者。當時川江不能夜航。清早從宜昌發航,幾十公里到廟河約上午時分;船貨卸載後,即調頭下水天黑前趕回宜昌港,連夜裝貨,次晨再發航。船隻周轉極快,船、人、貨,只要過了三斗坪、石牌水域,到廟河,就安全了。當然,日軍空襲是有的。戰爭啊。
第二類船,從廟河開到萬縣港,卸載,回航廟河,再接力運輸。第三類船,從萬縣開到重慶港,卸載,回航萬縣,再...
統籌法,科學運輸,白天開航,晚上裝卸。民生公司宜昌軍運大撤退,不畏強暴的中華兒女,您的前輩、家人、親們,朋友...可從宜昌乘船到重慶哈?
抗戰勝利盧作孚命人,在廟河石壁鑿下“民生公司三段航行紀念”。
歷史塵埃,淹沒了過去。現在江水,已經淹沒它。盧作孚的兒子、孫子,都問過B。因為B親眼看見過這行石刻。
抗戰時期,盧作孚先生,對下江(四川以下江邊省份)人航運界有聲譽者,每年邀請聚聚餐,發放點四川小土特產,發個過年紅包;錢物不多,盧先生客氣,禮性大;來賓圖個喜氣,聚聚通個聲氣,形勢呀,盟軍登陸瓜島啦,重慶米價跌了;海軍部徵招重慶、南京、上海籍的城市大中學生健兒,考試錄取,到英國、美國,讀書培訓、學專業技術、接軍艦,打日本...
上海航海界金月石、A等,蒙惠。(5)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巴山老狼《醜陋的中國皇帝》系列之十七
2017: 苦惱人的笑:知青漫畫就該這樣畫 ZT
2016: 英國女王可能是蒙古人後代
2016: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真民主更難實現zt
2015: 光耀一生,獄滿天下
2015: 鄭和下西洋可能想拖垮明朝
2014: 王炳章的女兒王天安象天使出現為爸爸的
2014: 《習總笑彈》暖身短片:2014梅西花展
2013: 歷史上最先搞社會主義的、第一個民選的
2013: 想念毛主席,懷念毛澤東時代(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