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文匯報》報頭背後的故事 |老衲秘史
送交者: 賈舟子 2018年06月19日13:40:4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報頭,原指報紙刊登報名的地方,但習慣上與報名同義,是報紙最醒目的標記,因為讀者總是最先通過它認識和辨別報紙的。一份報紙的報頭,可以幾十年保持不變,也可能在若干年內改換變更。變與不變,背後當有某種理由或需求。以歷史悠久的上海《文匯報》來說,從創辦到現在,包括當中幾度停刊的時日,已近望七之年。其間,共有三種不同的報頭,出現於不同的歷史時期,恰好帶有各不相同的時代烙印。


書法名家的墨寶


《文匯報》最早的報頭,隨報紙的創刊而與生俱來,出自民國時期一位大書法家之手。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軍隊節節抵抗,但未能阻擋日寇的鐵蹄,先是平津失陷,不久南京淪陷,隨後上海也淪為“孤島”。日軍報道部派員接管了原市政當局的新聞檢查機構,發函照會租界各報接受新聞檢查,以圖遏制反日輿論,不少報紙如《申報》《大公報》《時事新報》等相繼停刊,也有一些報紙因掛着“洋商”招牌而無須接受新聞檢查。因戰事而被滬寧、滬杭鐵路局遣散的嚴寶禮,與同事或好友余鴻翔、沈彬翰、胡雄飛、徐恥痕等商定,集資合股創辦一份中文報紙,也掛上“洋商”招牌,報道抗戰局勢,相信會有銷路。他們托在跑馬廳當中文秘書的友人方伯奮出面,請跑馬廳英籍經紀人克明幫忙,出面向英國駐滬領事館登記註冊公司,借用英文報紙《The Standard》的中文譯名“文匯報”,並由克明擔任名義上的發行人兼總主筆。公司董事會有中、英籍各5人,但一切事務均由中方董事操辦,嚴寶禮為經理。


報名定下後,董事沈彬翰負責解決報頭問題。最簡單的辦法,是在顏體或柳體字帖或碑帖上選用“文匯報”三個字。但他找了一下,任何字體的帖上都有“文”和“報”兩個字,唯獨缺個“匯”字,而勉強拼湊又恐難以貫氣統一而不倫不類。他提議請社會上有名的書法家譚澤闓題寫,大家既贊同又為難。譚澤闓,湖南茶陵人,系近代政治家譚延闓的五弟。他工行楷,師法翁同龢、何紹基、錢灃,上溯顏真卿,書法被贊氣格壯健、力度剛強、雄渾腴美。譚定居上海後,一直以賣字謀生,但潤筆費頗高,寫三個招牌大字一般收300元,即使熟人介紹也要200元。辦報資金並不充裕的同人,對寫個報頭要花二三百元無法定奪。過了兩天,負責廣告和發行的董事胡雄飛帶來好消息,請譚澤闓寫報頭一事有門路了。原來,譚澤闓熱衷中藥滋補養生,而名中醫陳存仁是他的醫藥顧問,也是胡雄飛的朋友,於是拜託他向譚澤闓求字。不幾天后,胡雄飛果然拿來譚澤闓寫就的“文匯報”三個大字,而且分文不取。嚴寶禮等人決定採用譚澤闓的字,作為1938年1月25日誕生的《文匯報》報頭。


此後,《文匯報》在不同的時代因不同的緣故,先後幾度停刊,但每次復刊,再亮相時無不續用譚澤闓所寫的報頭。1948年9月9日,上海《文匯報》同人在香港與國民黨左派人士合作籌辦的《文匯報》問世,報頭沿用的也是這三個字。


造反派接管的印記


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央政府開始研究並推行漢字簡化工作。1956年1月31日,國務院公布《漢字簡化方案》。隨後多年,分批數次推行簡化字,書報期刊等所有出版物都改用簡體字。雖然《文匯報》的報頭中有兩個繁體字,但依然使用而未受影響。直到“文革”,這個歷史上延用下來的報頭遭到了厄運。


1966年中期,各地大、中學生成立各種紅衛兵組織,批鬥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又對劃入另冊的“牛鬼蛇神”進行抄家、揪斗,接着工礦企業和文教單位也紛紛出現不同類型的造反團體,很快形成向各級黨政機構奪權的潮流。這年6月9日,《文匯報》報社貼出第一張批判總編輯陳虞孫的大字報。隨後,造反團體紛起,其中以體育記者朱錫琪、評論組編輯邵傳烈和理論部編輯周國榮為主的“星火燎原革命造反總部”最有影響。8月,上級調來《解放日報》一位副總編輯主持工作,但因為大部分中層幹部停職檢查,業務處於停頓狀態,每天的版面大都刊登新華社統發的電訊稿,基本沒有本報記者採訪的報道,與《解放日報》的內容幾乎雷同。這時,上面有人提議《文匯報》和《解放日報》出聯合版,引起報社職工的不安,擔心兩報合併而導致工作變動。此時,又有紅衛兵一度占據報社,還揚言要查封《文匯報》,更導致人心惶恐。12月下旬,“星火燎原”的造反派負責人商量認為,《文匯報》與其合併或被封掉,不如由他們接管,徹底把報紙的領導權奪到造反派和革命左派手裡。為此,1967年1月1日,邵傳烈和周國榮乘飛機赴京,通過有關途徑向“中央文革小組”請示。3日晚上,邵傳烈等人召開全體職工大會,宣布由“星火燎原”和其它造反派組織聯合接管報社。


為顯示“破舊立新”的革命立場,改換報頭也列入接管報紙的工作內容。4日早上發行的《文匯報》,譚澤闓手書的繁體字報頭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三個黑體方塊簡化字,讓讀者覺得報紙好像換了一個面孔。在頭版頭條位置,套紅重新發表了毛澤東1957年發起反右鬥爭之際為7月1日《人民日報》撰寫的社論《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頭版下半版刊登“星火燎原革命造反總部”的《告讀者書》,宣布接管《文匯報》,表示“堅定地站在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這一邊”。從報頭更換到內容安排,無不體現造反派“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也標誌着“文革”進入各地新聞領域造反奪權的階段。這一行動獲得毛澤東的高度肯定,“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張春橋和成員姚文元隨後到報社表示支持。


上世紀60年代後半期,我在上海讀小學,識得不少方塊字後,每天中午在里弄食堂吃完飯,就到居民委員會門口看報。那裡牆上掛着一份《文匯報》,對開一大張,看完正面再把鐵絲報架子轉過來看反面。所以,我最初看到的《文匯報》報頭正是造反派接管後改用的黑體方塊簡化字,不知道那之前原是書法家手書的繁體字報頭。


華國鋒的題字


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幫”,預示着曠日持久的政治運動即將收尾。此後,國家步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文匯報》的報頭也經歷了不尋常的變化。


由於《文匯報》多年處於政治鬥爭的風口浪尖,很快就有中央派來的工作組進駐,清查與“四人幫”活動有牽連的人和事。一年後,前一個工作組撤離,中共上海市委的工作組進入,繼續進行清查工作,曾造反並接管報社的幾個記者、編輯被撤職,是黨員的開除黨籍。1978年3月,報社成立新黨委,組成新的編委會,馬達任黨委書記兼總編輯。不知從何時起,報社領導對黑體方塊字的報頭有了想法。這年10月16日,報社黨委向中共上海市委呈上報告,前半部分是工作匯報,後半部分提出一項特殊的請求:“目前全國中央和省市三十五家報紙,除《文匯報》外,都是毛主席、華主席題字報頭。我們殷切期望華主席能為《文匯報》題字,這是對新生的《文匯報》的極大鼓勵和鞭策,也是《文匯報》幹部和廣大讀者的共同願望。特請市委將這一要求報請華主席。”


華國鋒此時擔任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和中央軍委主席,各地的黨報黨刊以獲得他題寫的報頭、刊名為最大榮耀,而他本人也喜歡題詞、題字,幾乎有求必應。1979年1月1日,《文匯報》報頭改用華國鋒的題字。


1980年,華國鋒先後辭去國務院總理、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逐步淡出政治舞台。1981年8月19日,《文匯報》突然改用創刊時由譚澤闓寫下的報頭。報社此舉似在意料之外,實在情理之中。


算起來,《文匯報》獲得並使用華國鋒題寫的報頭,前後不到兩年。如今還記得那個報頭的人恐怕不多,我倒還有點印象,因那時正在復旦大學新聞繫念本科,每天要細讀和研究報紙。平心而論,華國鋒的字是下功夫練過的,筆畫間可見童子功,但非書法佳品,用作報頭不及譚澤闓的那三個字美觀。記得《文匯報》報頭改後不久,總編輯馬達應邀來給全系師生作報告,是新聞改革之類的話題。他能說會道,提及這件事也振振有詞:“我們當初請華國鋒題寫報頭,沒有錯,他是黨中央主席嘛。現在選個平常的日子悄悄地換下來,也沒有錯嘛。”聽他這麼一講,全場哄堂大笑。馬達生前著有回憶錄《馬達自述——辦報生涯60年》,用不少篇幅回憶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持《文匯報》時,如何衝決思想樊籬而參與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破例發表小說《傷痕》和話劇劇本《於無聲處》、頂住上級壓力拒不轉載批判電影《苦戀》的重頭文章等,卻沒有寫到當初請求華國鋒題寫報頭而後又悄無聲息換掉的經過。在此補敘一筆,錄以備考。


《文匯報》創刊後的幾十年裡,報頭曾經三次變更,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這或許昭示了一個道理:歷史上的政治運動都可能曇花一現,由動盪動亂歸於平息平靜,甚至回到初始,唯有文化的價值是永恆的,不泯不變。

老衲秘史 2018.06.12
本文原載於《同舟共進》2016年第5期,作者賀越明,原題《〈文匯報〉報頭背後的故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也說說籍貫這事
2017: 憶北大文革舊事
2016: 沒有日本人的文化回饋,今天有教育的中
2016: 董勝今:我做背包客游歐洲
2015: 檢討港人治港,重建香港明天
2015: 楊蔸湖:1959年大饑荒親歷故事:(四)
2014: 李大釗遭軍閥殘殺:絞首三次才死 眼中
2014: 上海灘的寒門交際花王吉,非大漢奸不嫁
2013: 鄧小平如何為毛澤東的失誤辯解
2013: 讓蔣緯國迷惑了一生的身世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