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滿清入關時不得民心卻可以坐擁江山三百年
送交者: evangelion0901 2018年12月18日22:35:2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國古代,無論知識分子,還是帝王將相,都在講這個話。可是滿清入關的時候,完全不得民心,為什麼他們竟能夠獲得近三百年江山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

  今天我試着來分析一下。

  一、“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儒家政治觀念。

  在如果政治觀念中,孔子提出了“仁政”思想,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

  這種思想是一個觀念的兩個層次。首先,君王必須要實施仁政,要靠仁德治理天下。孔子說:“仁者愛人。”要有仁德,實施仁政,就要關心老百信,愛護老百姓,考慮老百姓的福祉。如果君王能這樣做,那他就是賢明的。

  其次,君王如何才能實施仁政呢?就是“以民為本”。孟子說:“民為本,君為輕,社稷次之。”就是減少君王的貪慾,從老百姓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儘量地讓利於民。

  歷史上的“武王伐紂”事件,之所以被後世執政者反覆提起,就是因為按照儒家的政治觀念,武王因為行仁政,獲得天下諸侯的擁護,獲得老百姓的擁護。而紂王殘害百姓,又好大喜功四處征伐。所以,儘管紂王武力很強悍,但最終在百姓的倒戈下,西周代替商朝。

  (武王伐紂)

  二、王朝社會的性質與“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相悖。

  什麼是“王朝社會”?就是“家天下”的社會。也就是說,江山不是全天下老百姓的,而是某個家族的。也不完全是某個家族的,而是皇帝一個人的。王朝社會要維護皇帝的統治,必然需要強權,乃至暴力。只有強權和暴力,才能維護王朝社會這種極端的、不合理的統治。

  春秋戰國時期,很多國家相信了儒家的學說,實施仁政,結果反而被其它國家給幹掉。比如宋襄公。他這個“春秋五霸”之一,幾乎是被後世的大儒們給抬起來的,抬他的原因,就是他實施仁政,甚至在打仗的時候,也實施仁政。但實際上,他正因為實施仁政,結果在諸侯爭霸中,敗得很慘。

  孔子的門徒遍天下,他的思想和主張,在當時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共鳴。但是他周遊列國那麼久,卻沒有一個國家真正用他。不用他的原因,就是他的仁政主張在當時行不通。所以秦國乾脆拋棄這一套,完全依靠武力,塑造強權。

  趙匡胤在打天下的時候,後蜀主孟昶和南唐後主李煜,其實都在實施仁政,他們也非常得民心,結果依然被趙匡胤打下來。南宋非常得民心,最後還是被元朝給滅掉。就是因為王朝社會和“民本思想”之間,肯在天然的矛盾。

  (趙匡胤劇照)

  ?三、清朝最終能夠坐擁江山三百年並非不得人心。

  我們說“民本思想”和王朝社會是一對矛盾,並不是說“民本思想”在王朝社會行不通。恰恰相反,也許在打天下的時候,需要強權和暴力。但是,獲得天下以後,要想鞏固統治,卻又需要從民心問題上考慮。所以古人又有一句話:“馬上可以得天下,但馬上卻不可以守天下。”秦朝靠強權獲得天下,但很快被推翻。元朝靠暴力獲得天下,也很快被推翻。

  清朝雖然在入關的時候,不得人心。但是清朝入關以後,尤其是在平定天下以後,大力發展經濟,努力融合漢滿文化,在政治上也找到了漢人官員和滿人官員的平衡點,因而創造了“康乾盛世”,讓中國的封建社會繼續往前延續。因此,清朝其實通過自己的治理,最終獲得了“民心”的。

  從滿清入關的時候,百姓對剃髮的牴觸,到清亡的時候,百姓對辮子的留戀,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轉自凱風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中越戰爭的意義之大,很少有人知道(下
2016: 錯失歷史機遇耽誤兩岸和平的馬英九
2016: 用無產階級民主(公投)對付資產階級專
2015: 打砸搶不是文革,而是破壞文革的文革中
2015: 當代金瓶梅逝者如斯【推介,答疑】
2014: 習近平夫婦回復浦志強妻子孟群的信
2014: 「佔」後自首仍損法治
2013: 蔣介石迎娶宋美齡,宋家無一人贊成?
2013: 朝鮮動盪 “挺招人喜歡”的金正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