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旅遊隨筆之三:韓國的博物館缺乏真實
送交者: 駱駝 2019年08月29日09:53:3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韓國掠影

我在2019年的四月和六月兩次去韓國旅遊。韓國的經濟繁榮,老百姓充滿自信,青年人朝氣蓬勃。再加上韓國的氣候和一些生活習慣與我的家鄉吉林相近,所以韓國行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pic1.jpg

1 韓國首都首爾市。左圖是晚高峰時大街上的車水馬龍。右圖是首爾的母親河,漢江。韓國有大約5000萬人。大首爾地區,包含衛星城鎮,就有大約2500萬,占韓國總人口的一半。所以首爾是個超大型城市,是韓國當之無愧的代表。相比之下,台灣總人口大約2400萬,比大首爾還少一點。香港只有750萬人

pic2.jpg

2 首爾老城區市中心,弘益大學校門前的鬧市街頭,幾個女大學生在表演自創的流行歌舞。每天下午到深夜,這片街區都會有這樣的大學生自發表演,每隔幾十米就有一處,音樂聲此起彼伏,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觀眾里有黃、白、黑、棕,各色人種,表演者里也有多國背景。身處其中,自然被他們鮮明的青春氣息感染,也能體會到世界多種文化的融合。這是我在韓國最喜歡的場景。

pic3.jpg

3 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市。左圖是臨近海灣的新開發區。右圖是釜山的夜市。

因為生長在東北,我與朝鮮還有些淵源。在1945年以前,現在的韓國與北朝鮮是一個國家,叫作朝鮮。那時,東北與朝鮮聯繫緊密,東北遠比朝鮮更富裕和先進;在朝鮮內部,北方因為更靠近東北,又遠比南方更富裕和先進。當時的東北與朝鮮,大概類似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廣東與湖南,東北是廣東,朝鮮是湖南。大量的朝鮮人到東北來讀書、找工作等。比如金日成就在吉林上學,完成了他的最高教育。他的學校離我家不遠,我小時候經常看到北朝鮮人到那個學校參觀。在當時,我所在的城市裡就有很多朝鮮族人,學校里也有朝鮮族同學,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南、北朝鮮有親戚,對那裡的情況有些了解。大家的總體印象是,南、北朝鮮都很窮,和中國差不多,不但不能與美國和日本相比,比香港和台灣也差得很遠。

我上大學的時候,南韓依然是一個很窮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與同時期的中國城市差不多。那時電視裡講到韓國,總是帶着頭盔和盾牌的警察對峙憤怒的學生和工人,天上石塊亂飛,催淚瓦斯瀰漫。南韓當時還是一個典型的東亞式獨裁國家。1987年韓國新憲法生效,第六共和國開啟,民主化有了一點進展,但是當選總統還是原來軍政府的將領盧泰愚。一般中國人覺得,誰掌權才是最重要,憲法只是門面而已。所以大家對韓國的前途並不看好,覺得它的政府更迭太快,民主化只是軍人干政的遮羞布,是騙人把戲。沒有想到,三十幾年後的今天,韓國變得如此發達。在東亞各地,韓國只落後於日本,經濟發展已經超過台灣,人民的生活舒適度遠好於香港。

今年四月我從上海飛韓國,內心不自覺地帶着一些中國人對小鄰國的不服氣。剛到韓國時我覺得這裡就是上海與東北的結合體,氣候與人像東北,馬路的整潔程度像上海。回程飛機只要一個多小時。我上午還在仁川市中心參觀,午飯時間就到了上海的靜安區,下午先與朋友約在盧灣區吃飯,然後又去了浦東的世紀大道見另一位朋友。一天之內遊歷多處,對比就顯得很鮮明。簡單看環境衛生、馬路上人們之間的禮貌程度、和他們遵守公共規矩的狀況,仁川與靜安區差不多,但比盧灣和浦東都明顯好。仁川只是首爾的遠郊,各方面都不如首爾市區。但上海遠比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好

讓我生疑的博物館

韓國有三個著名的博物館,都屬於“沒有去過,就不算去過韓國”之類。其中我最期待的是“戰爭博物館”。我一直對1950年代的朝鮮戰爭感興趣,幾年前還寫過一篇相關博文。當時的讀者朋友們就與我談及這個博物館,認為館內應該有那場戰爭的很多原始資料。另外,“中央博物館”是韓國最權威的綜合博物館,相當於中國的國家博物館。“景福宮”是古代朝鮮皇宮,相當於北京的故宮。這三個博物館都在首爾,都是政府出資和主辦。

戰爭紀念館

pic4.jpg

4 韓國戰爭紀念館的外觀。左圖是紀念館前廣場上的巨大群雕。從武器和裝備看,應該是朝鮮戰爭中聯合國軍里的多國士兵。中圖是紀念館正門。右圖是朝鮮戰爭中聯合國軍一方的各國國旗和紀念碑。

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想到韓國的戰爭紀念館,都會自然地認為它是關於朝鮮戰爭的,因為那場戰爭直接決定了韓國的存亡,又非常慘烈,值得紀念。我和我的讀者朋友們就是這樣想當然的。大概當年紀念館的建築設計師們也是這樣想的,所以他們的設計中到處充斥了朝鮮戰爭的元素。但是出人意料,在紀念館的展覽內容里,朝鮮戰爭占的比例很小。

pic5.jpg

5 朝鮮古兵器,採用火藥推進的多發弓弩。

這個古代火器是第一個引起我懷疑的展品。我曾在館內努力尋找,也沒有找到它的歷史年代。這件兵器看上去很新。發射口周圍的木料沒有任何被火藥灼燒過的痕跡。銅管形狀非常整齊,不像是古人手工打制,倒很像現代機床統一加工出來的。仔細看它的車輪和木料,雖然表面有一些灰塵,但都是嶄新,像是從未被使用過,就更不要說曾被掩埋、或被風吹日曬成百上千年了。再看它的工作機理,在打仗時士兵需要添加火藥和弩箭,我卻看不出它為此做了任何設計。我也沒有找到它的點火機制。還有很多其他疑點,我就不贅述了。

我也不是古代兵器專家,但還是看出了這些問題。之後,我就偏向於認為它是假的。不但假,作假者似乎很隨意,作假都不認真。它其實就是把小孩子過年玩的“穿天猴”放大了而已。這樣的粗糙贗品,即使作為古裝電影裡的道具都不夠格,卻被堂而皇之地擺上了代表韓國最高水平的國家博物館裡,每天供成千上萬的人參觀。

pic6.jpg

6 紀念館內數量眾多的古代朝鮮軍事展品

心裡有了懷疑之後,我再看館內的其他古代朝鮮軍事展品,就覺得很多都可疑,而且可疑的很明顯。左上圖的古戰船是館內重要展品,占據了一個巨大的展廳。它如此的新,給人強烈的“油漆未乾”的感覺。看它的底部,我敢肯定,它從來沒有下過水,而且連泥沙都沒有沾過。船的棚頂有密集的倒釘,而桅杆又在棚頂,士兵在打仗時怎麼操作那面船帆呢?那些倒釘更可能傷害自己的士兵,而不是敵人。

右上圖的“古代”戰鼓也是嶄新,好像剛從樂器商店裡買來。

左下圖的各式古炮,木料統一、嶄新,像是用同一批木材製作出來的。中間的那門,炮膛里放着的“子彈”是一個帶小飛翼的長木樁。小飛翼的流線弧形很像現代的導彈飛翼。更重要的是,這個木樁如果擊中敵人,也只能殺死一個人,不比一支簡單的弓箭更有殺傷力;如果打在城牆上,也不能擊毀一般的古代磚石牆。它顯然既昂貴又不實用。

右下圖是描寫古戰場的油畫。交戰的雙方中,朝鮮一方的所有人都更英俊,衣裳的顏色更鮮亮,神態也更可人。而敵人一方,可能是日本人、蒙古人或中國人,都長得歪瓜裂棗,穿的破衣爛衫,面色暗淡,神態可憎。油畫上沒有畫家的名字,也沒有創作時間。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幅油畫是古代作品。它更像是現代臆想出來的。

做假這樣明顯,但我看身邊的韓國觀眾,包括成年人和學生,都一臉嚴肅,面帶崇敬。那些老師認真講解,孩子們還做筆記。大概他們覺得這是代表國家和民族歷史和文化的崇高殿堂,所以抱着最大的敬意,也就不敢懷疑了。謊言就是這樣成為大眾信念的。

 

pic7.jpg

7 左圖裡的塑像描繪朝鮮戰爭白馬山戰役中的三名韓軍烈士。右側兩圖是紀念館出口附近的兩幅標語。其中右下圖的英文大意是“朝鮮戰爭與國家的榮耀”

左圖中的高大銅像,是紀念館內關於朝鮮戰爭的最大展品,擺着一個展廳的顯著位置。雕像本身和館內文字介紹,都強調了三名烈士赴死的壯烈,卻沒有介紹那場戰役的背景。我後來查到,在朝鮮戰爭後期的195210月,上甘嶺戰役之前,中國最精銳的38軍強攻南韓第9步兵師駐守的白馬山。志願軍一直覺得韓國軍隊在聯合國軍中最弱,所以經常在聯合國軍防線中挑韓軍把守的部分攻擊。最開始,38軍以為戰鬥會很容易,卻久攻不決。戰事越打越大,38軍傾注全軍之力,韓軍呼叫美軍重火力支援。最後雙方都傷亡慘重,韓軍保住了陣地,38軍撤退。韓軍第9步兵師一戰成名,改名“白馬師”,其參謀長朴正熙後來成為韓國總統。

在此戰役的山頭爭奪戰中,這三個韓軍士兵帶着一箱手榴彈衝到敵人陣地里引爆,與敵人同歸於盡,事跡類似於中國的黃繼光。博物館裡沒有講他們犧牲的來龍去脈,比如當時的戰場情況一定需要他們死嗎?長官怎樣挑選這三人的?還是他們自願請纓?等等。美國或歐洲的戰爭博物館,一般會講到戰爭的大局,指揮官的可選項,是否犯了判斷錯誤,以及戰士們的恐懼、懷疑和思想鬥爭等。因為這些事情都是公民士兵和他們的親人們自然想知道的,以確認士兵們付出的生命代價是否值得。但是這個韓國戰爭紀念館裡完全沒有這類信息。

看到上圖右側的這兩幅標語,我就一下子把眼前的韓國與中國聯繫了起來,懂得了這間博物館的本質。它就是韓國版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的目的是向老百姓灌輸東亞式的愛國主義,就是要無條件地忠誠於國家。國家需要你去赴死,你就要去死,不要問原因,不要探究赴死的目的是否值得,不要討論長官的決策是否正確,等等。不像在基督教文化的西方,愛國主義是有條件的,是基於真實、正義等更高的原則。西方的理念是,普通士兵的生命也是寶貴的,長官有責任保護士兵不做無謂的犧牲,長官的決策可以被事後追責。

在這間戰爭紀念館裡,有關朝鮮戰爭的內容出奇地少,沒有總體、全面的介紹,只有一些零星的隻言片語,找不到什麼第一手資料。我猜一個重要原因是,韓國軍隊在朝鮮戰爭中是配角,現在的韓國政府和老百姓強調“大韓國”,所以覺得不夠光彩,不願多提。

中央博物館

pic8.jpg

8 左圖是在“中央博物館”的門廊裡面,向外看首爾市容。右圖是博物館內部的大廳。

”中央博物館“是亞洲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每年有三千多萬訪客。它的主體建築很現代化,氣勢宏偉。我看過多個類似的東亞博物館,裡面的內容乏善可陳,但是外觀卻宏大雄偉。大概那些政府把它們看成國家的門面,不惜重金打造外表,但又怕真實對自己不利,所以對展覽內容嚴格控制,造成這些博物館的建築比內容值得看,就像現在流行的中秋月餅禮盒,月餅不咋地、盒子很精美。

pic9.jpg

9 中央博物館內的展品。左上圖是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工具。舊石器時代距今幾十萬年到幾百萬年不等。我覺得這些石頭工具上的裂面太新了,甚至還閃爍着晶體顆粒的折射光,不像是在地下或野外被泥沙和風雨研磨和侵蝕了幾十萬年。

右上圖是石器時代的石斧。它肯定是假的,因為捆綁石斧與手柄的繩索不可能過了幾萬年還那麼完好。博物館裡用仿製模型,有時可以被接受,但是數量應該嚴格控制,並且要明確地告知觀眾。這個博物館裡有一些西方和日本勢力進入朝鮮之後的近現代歷史記載和文物,還相對詳實可信。關於更早年代的實物展品,讓我生疑的如此之多,以至於我猜測大部分是現代製作的模型。這個韓國最高級的博物館也許沒有多少真正的古董。

左中圖是石器時代的祭祀用品,太新了!

右中圖是古代樂器“編磬”上的石片或玉片,應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它形狀完整、稜角鋒利,在我眼裡也是太新了。

左下圖是遠古人的裝飾品,肯定是假的,因為串起鏈珠的繩索不可能延續那麼長時間。繩索腐爛,鏈珠就會散落,一般不會那麼完整。

右下圖是新石器時代的打磨工具,應該至少有幾萬年的歷史。但是這幾個展品如此新,讓人覺得它們更像是從百貨商店買來的仿古藝術廚具。

韓國中央博物館大肆宣揚證據薄弱的朝鮮半島遠古歷史,中國知識分子不會感到陌生,因為中國也用類似的偏持態度對待本國歷史。說到底,儒家文化強調政治,不尊重真實。這些現象都是政治踐踏真實的具體表現而已。

景福宮,韓國的故宮

pic10.jpg

10 景福宮。左上大圖是第二道南門,南門就是正門。右上小圖是1930年代的北門,來自網絡。那時的景福宮已是廢墟。左下圖是思政門,位於宮殿內部中軸線上,地位重要。中下圖是思政門的局部特寫。可以看到它的飛檐是水泥做的,外面抹了一層白灰。右下圖是宮牆的局部特寫。石頭和牆磚之間是水泥,牆面用塗料渲染紅磚與青石的視覺效果。

景福宮也許是首爾最時髦的旅遊景點,每天遊人如織,其中最多的是韓國人,也有很多的外國參觀者。外國人中最多的是中國遊客。很多花季女孩穿着鮮艷的朝鮮民族服裝,穿梭於古色古香的皇宮庭院之間,形成一道風景。景福宮是朝鮮最大的皇家宮殿,位於首爾市中心。韓國人把它看成國家的象徵,但是它的歷史淒涼,反映了近幾百年來朝鮮民族的貧弱。

六百多年前,中國處在明朝早期,朝鮮王朝的開國太祖李成桂規劃修建景福宮。但是在開建之後,朝鮮發生了多次叛亂、戰爭、遷都等變故,工程延緩。再後來,朝鮮因為戰爭而變得國力空虛,無力支付工程費用。宮內又發生了幾次大火。景福宮變成爛尾工程,被閒置了近三百年。只是在18681873年之間,朝鮮國王重振威嚴,再修宮殿,景福宮因此短暫地重拾輝煌。即使在那幾年,朝鮮王室也不富裕,又是清朝的藩屬國,宮殿規模和檔次被嚴格限制,遠不能與北京的故宮相比。之後,景福宮發生了嚴重的火藥爆炸事件,國王搬了出去了,景福宮地位降格。從1910年開始,日本控制朝鮮,景福宮隨着朝鮮王室一起失去了地位。日本人拆除了宮內的大量建築。二戰與朝鮮戰爭更讓它嚴重受損,幾乎成為廢墟。現在看到的建築都是近年來的重建。

懂得了歷史,再看眼前氣勢磅礴、美輪美奐的新景福宮,就覺得自己不是在參觀古蹟,而是在觀看一個韓國政府主導的、超大規模的政治宣傳秀。韓國人也承認景福宮是重建,但我看它的很多地方更像是按現在臆想的全新創作。比如上圖中用水泥建築的宮牆、用塗料渲染的紅磚與青石效果、水泥做的宮殿飛檐,等等。景福宮的很多地方更像電影布景,只有大樣子,適合遠觀,不能近看,不像是古代王室居住的宮殿。

結束語:韓國的不智

在一般中國人的印象中,韓國是美國的小兄弟。在軍事上,韓國依賴美國抵擋窮兵黷武的北朝鮮;在政治上,它完成了美國人倡導和支持的民主化;在經濟上,它依靠承接美國和日本淘汰下來的產業而迅速發達。總之,在外人看來,韓國似乎已經完全西化了。但是近距離觀察,我卻發現它的儒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韓國目前選擇的立國之本並不是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而是儒家的“忠”,只不過忠的對象不再是皇帝,而是國家與民族。在實際操作中,就是要求個人忠於政府與長官。韓國推崇儒家版的民族主義,和今天的中國神似。沒有想到,南韓竟然有一顆“中國心”!

民族與個人類似,崇尚什麼,就會以之作為標準,衡量自己、也與其他民族做比較。韓國崇尚民族主義,所以政府和老百姓就特別在意國家的形象和先祖的輝煌。但是歷史上的朝鮮至貧至弱,並不輝煌。從唐朝開始,百濟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李氏朝鮮是半島上最後的王朝,從建國開始就向明朝稱臣,後來再向清朝稱臣,再後來被日本徵服,直至1945年二戰結束,朝鮮分裂,被美國和蘇聯分管。連“朝鮮”這個國名都是朱元璋賜予的。顯然,這樣卑微的歷史會讓那些渴求民族自豪感的韓國人覺得臉上無光。為了維護立國之本,他們就需要掩蓋、粉飾歷史,於是韓國就拋棄了真實的原則。

東亞國家奉行儒家信條,把“忠”當作最高原則,必然造成真實被踐踏,政府與個人說假話,假大空流行。因為忠的對象永遠是人,包括個人和團體,比如長官、領袖、黨派、政府、國家等。而人都有缺點、都犯錯誤。一個民族無條件地忠於人,就必然為之遮掩缺點和錯誤,就像中國曾經把毛澤東美化成神,或現在的韓國美化自己的歷史。儒家鼻祖孔子早就看清楚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在宣揚忠孝原則的同時,也發明了“諱“的原則。”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其本質就是犧牲真實,也就是真實要為忠孝的對象讓路。西方人也講究愛國、忠於政府等,但他們的愛國主義是有條件的,受制於基督教的基本信念。愛國的基礎是真實、正義、和愛的原則。川普總統說過,“在美國,我們不崇拜政府,我們崇拜神”,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愛國的美國人可以不斷深究自己國家的陰暗面,比如早期對印第安人的追殺、奴隸制等。

現在的南韓是朝鮮民族有史以來最好的國家,最強大、最富有、最受世界尊重、人民也最幸福。韓國人本可以基於近幾十年來自己的成功經驗,把自由、民主、和開放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作為立國思想,但是他們卻撇開這些讓韓國崛起的真正原因,轉而選擇儒家版民族主義作為主導意識形態,在並不存在的歷史輝煌中尋找自尊。韓國人為什麼如此選擇呢?我想到的第一個原因是,在大事上韓國人經常是配角,可能造成“當局者迷”。比如朝鮮戰爭對它至關重要,但是美軍是主角,韓軍只是補缺。再比如韓國的騰飛得益於國際經濟分工,但是韓國在其中也是小角色。配角經常看不清大局,也缺乏驕傲感。韓國人可能沒有深入理解自由、民主、開放等現代理念,也不真心欣賞。第二個可能的原因是韓國政治中有烏合之眾的成分。長期被愚民的老百姓,經常會做出群體性不理智的決策和行為。比如韓國人瘋狂仇日,或聲稱中國歷史名人是韓國人等。總之,信奉儒學時,朝鮮積貧積弱了數百年;追隨民主、自由、和開放的精神,韓國迅速崛起。面對這麼明顯的對比,韓國人卻選擇了儒家版民族主義做為立國思想,為國家的前途埋下隱患,真是不智,令人扼腕

二零一九年八月底 於美國家中

電郵:yuanzhiluo@yahoo.com 博客:https://www.lyz.com


0%(0)
0%(0)
    韓國是中國的鏡子。他們看看韓國,與你看中國一樣  /無內容 - 駱駝 08/31/19 (363)
  棒子歷史就是中國史,日韓史則是大中華史之一部分。  /無內容 - 中國海軍 08/30/19 (401)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重溫川普競選演講:美國已失去尊重!
2018: 在中國能擺平一切的七句話
2017: 紅朝演義七二:華國鋒汪東興繼續壓鄧失
2017: 毛主席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沒
2016: 吳虞:賴在體制內喝湯,還是走出體制去
2016: 矛盾中國,又自卑又自傲的天朝
2015: 兄弟私奔 印兩姐妹遭強姦後裸體遊街
2015: 王君柏:失落的鄉村
2014: 解密時刻:1959:達賴喇嘛出走始末(下)
2014: 美國為中國專家製造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