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馬昌海:打土豪,分田地
送交者: 芨芨草 2020年01月26日21:19:3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馬昌海:打土豪,分田地

 

中國傳統鄉村的財富有三大塊,一塊是富戶們正在享用的東西。第二塊是鄉村中被藏匿起來的積蓄。由於治安和災荒等原因,鄉村積蓄總是被農民用各種方式貯藏,以防匪為主,保值在其次。第三塊是鄉村當期收成,要到收穫時才能算作有效的財富。中共進入鄉村後,革命就只能建立在這三塊財富基礎之上,問題只是在於如何拿到。凡是更加有效的鄉村財富動員手段,一定是對應了更加合理的革命行動和策略。針對第一塊財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搶走了事,美其名曰籌款。但這同土匪的搶錢不同,它被表述為一種革命行為,一種大義,而且還衍生出很多本土化的組織來確保籌款。蘇維埃政府早期的主要任務就是籌款。

打土豪是中國革命的一個意象。從早期的國民革命、中共蘇區,到土改,到文革,一直都在打土豪,而且打的方式也差不多。從南方一些縣誌上看,打土豪的那些方式方法並不是中共發明的,民間早已有了,而被中共在早期農村動員時借用光大了。中共從城市敗退下來走入鄉村時,並不知道如何動員鄉村的力量。他們進入鄉村後看到了民間那些獨特的方式,就拿來借用,打土豪的那些辦法就是這樣來的,並保留在革命的記憶中。抗戰後期在晉綏等地也採用了當年在南方鄉村的辦法,同樣很靈。

1927年以後的中共鄉村革命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那種先起義(開端大體上是兵變),然後順其自然地流落到某處安營紮寨。這就是一種突然而至的外來的力量衝進了鄉村的傳統結構里,接着就打出了分田地的口號。有了分田地這個重要的旗幟,共產黨武裝就會與那些路過的北方軍閥順帶搶一把,以及本地傳統力量區別開來。紅軍早期戰鬥頻繁,缺錢缺糧,就只有先搶了再說。從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鄉村革命類型來看,其早期打土豪就重於分田地。本來中央指示打土豪是動員手段,實現分田地才是目標。但在井岡山時期是顧不上的,因為經常有戰事。

以方志敏在贛東北為代表的類型,是一種本地知識青年發動的鄉村革命,因為是從內部發動,就要先來說服傳統結構中的某些力量,逐漸地聚集能量。然後設法誘發或等待一個革命契機,突然釋放能量,炸毀舊結構。方志敏們就是這樣耐心地用分田地之類的思想去影響本地結構中的那些潛在的異己力量,然後突然暴動。這之後就是如何實現分田地,那就是打土豪””。當方志敏的暴動大到一定程度,已經突破了鄉間的界限時,那些外來的反革命力量就要不期而至了。這時,方志敏式的革命也就發生變化了。分田地就逐漸成了幌子,打土豪又成了當務之急。

不管哪種類型的革命,都打着分田地的旗號。都只有打土豪才能解決問題,儘管開始的時候從黨的革命戰略的完整性講,打土豪分田地的手段。所以打土豪有個從革命到經濟的過程。

紅軍每到一處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只是口號,並無法真正執行。這種浮光掠影式的打土豪,即不能深入鄉村結構中實現革命轉換,又無法拿到被農民小心藏起來的財產以維持紅軍大隊。毛澤東1928年夏提出經營永新時就看到了這一點,即光從鄉村第一塊財富資源上搞,只能維持土匪式生存。要在第二塊鄉村資源上打主意。朱毛紅軍向贛南的轉戰過程中解決了這個難題,把分田地打土豪和打仗建立紅區這三件事給合成為三位一體。持續地推進分田地,以此充分深入地打土豪,徹底動搖鄉村結構,形成在新的鄉村治理基礎上穩定的紅色區域,以此不斷地獲得人、財、物的輸送,支持紅軍部隊大規模發展。

原先那種打土豪只把浮在表面上的財產拿去了。一旦紅軍用打土豪的辦法籌款已成一種社會傳聞時,各家對財產的保護措施就會層出不窮。如果紅軍經過的時間比較短,那些被藏覓的財物就有很大可能保住。這種積蓄在當時叫浮財,是歷年的結餘以某種保值的方式貯存起來的財產,這主要是相對富裕家庭的家底。在江西,民間財富可能主要就是這一塊。因為江西較少大的自然災害,所以這種民間財富的數量還是很可觀的。紅軍長徵到陝北後日子難過,彭德懷帶兵東渡黃河,在晉西南轉了兩個月回來,弄了50萬大洋。山西和江西有些類似,民間財富相對比中原要多點,比沿海藏的深一點。贛南、閩西這些地方,過去基本上是接近地方自治那樣一種治理形態,民間的財富比較完整。但這點財產一般都有比較好的保護措施以應付盜匪。所以有個詞很形象:挖浮財。一個字,活靈活現了一幅發現鄉村財富的圖景。這一塊財產的規模要比前一塊大的多。如果把目光轉到這一塊上,那紅軍的財政基礎就大大的擴展了。

要把這塊財富拿到手,就要想辦法:一是如何知道這些財產藏在何處,二是如何拿到手裡。如果財產主人的反抗行為每時每地發生,會分散紅軍的很大精力。用現在的詞語表述,就是要有個低成本有效的辦法。這辦法很簡單,就是分田地。從台面下講,就是從鄉村里找出消息靈通的內部人來,給他獎勵,由他收集浮財的信息,再由他帶領設法挖出這部分浮財,給他一筆回扣,大部分交給紅軍。然後再盯住下一家,繼續挖。這個挖浮財的手段令人咋舌,有專門的指導文件教下級如何挖。這大概是那些面目不清的鄉村邊緣人物痞子與書生們的共同創造吧,一個出經驗,一個給概括。不論是誰的創造,這套做法到後來在山西、山東搞土改時就很發達了,高級書生康生把它系統化了。

分田地在檯面上,則以重新分配土地為訴求,以那些挖浮財拿回扣的人為主,組成新的鄉村治理機構,當時叫鄉蘇維埃和縣蘇維埃。由這些機構持續地以革命的名義形成並強化為一種恐怖氣氛。在這種赤色恐怖下,不斷地刺激出前面那種內部人來,以壯大蘇維埃的力量。

在蘇區,直接的反抗就會遭到極嚴厲的鎮壓。這種鎮壓殘酷程度常常讓後人理解不了。正是這種殘酷大大地降低了反抗的程度,從而降低了收集浮財交易費用。分田固然對以地為生的農民具有一定吸引力,但現實中一般是從打土豪發動起來的,也就是分財產拿東西,廢除債務。蘇區的理論刊物公開要求,分田之先必須散發財物,用衣物、谷、米、豬肉啟發群眾的鬥爭覺悟,加深群眾對分田的要求與認識。從蘇區實際看,分地時農民往往虛與委蛇,分了東西,階級鬥爭才發動起來。從蘇區到解放戰爭時期和建國初期的歷次土地改革,分浮財一直是重要的經驗。

19294月毛澤東搞《興國土地法》為界,以第一塊鄉村財產為主的打土豪形成的經費模式,與以第二塊鄉村財產為主的打土豪形成的經費模式,二者在實際運行上是完全不同的。紅軍19294月到達興國以後,就開始一種全新的革命過程:先找到一個點,一般是縣區,周圍相對比較富裕,人口稠密。在這個點上分田地,建立鄉村政權,從而獲得一個較大的浮財以供給紅軍。然後又借紅軍之威,向周邊地區擴散,形成一個蘇區。由於江西的地貌特徵,這種連續擴散有個地理邊界,往往是縣城周邊地區。所以紅軍又去尋找一個新的點再來一遍,形成一個新的蘇區,通過控制兩個蘇區之間的交通線,使兩個蘇區連在一起,叫作赤化。這就有了一個更大的蘇區,從而供給一支更大的紅軍隊伍。這個過程是良性互動的,相互激勵的,於是就持續下去。從1930年這個過程就開始了,用當時的話叫猛烈地擴紅。既是指擴大紅軍,也是指擴大蘇區

當時紅軍往往是先打縣城,打不下來就分兵去打鄉村裡的土豪劣紳。在這種運行過程中,打土豪籌款子本身就變成了革命行為。在這種方式之下,雖然說不上財源滾滾,但確實經費夠用。19279月到19294月一年半的時間,毛的紅軍數量幾乎沒有增加,就3000多人。但到19318月第三次反圍剿勝利時,才不過兩年多一點,毛澤東手下的正規部隊已達四、五萬人,中央蘇區有縣城21座,紅區人口達250萬人。兩下相比,高下立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野雞大學”冒牌教授張維為
2019: 放棄“精神損失費”,國足主帥辭職
2018: 葉建科:撤銷罪名,停止追捕徐、韓、
2018: 三貼:中國國安部應主動立案調查習近平
2017: 【中國城市發展史】周朝(一)
2017: 【中國城市發展史】周朝(二)
2016: 127.供佛功德--獲現報緣
2016: 冷評蔡英文當選:說說民進黨成功的選戰
2015: 廖奇齡的墓在文革時遭到破壞,墳墓被毀
2015: 中土世界史-第一紀元太陽年代之貝樂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