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人之將退,其言也哀
送交者: 怡光 2023年07月21日08:59:0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少時好友,官至部級。日前在微信中發文,題曰“退休啦!”內容是兩句簡單卻罕見的感言,並演奏一首巴赫的樂曲,以紀念他的特殊日子。

他的感言是:“上周,領導約談退休。為了見領導,做了兩次核酸,終於還是電話談話。”

一個正部級高官,雖然已從執掌一方的職位退居二線,那也是十四億人中的龍鳳。這樣的人在全中國大概也就只有300個左右, 如果把同等待遇的也算上,即使乘之以10倍,也不過3000人。這樣的“國之重臣”,為接受領導(我相信應該是七常委之一)的召見,在疫情式微的今天,做了兩次核酸檢查,整冠捋袍,迎來的卻是一通電話打發。

該友一貫言辭謹慎,這樣的公開表達,很顯然是有一些情緒。那情緒不外針對兩點,對退休,和對官場的冷暖。

執政官員的年齡限制,不管在什麼制度下,對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是有積極意義的。中國過去幾十年取得的經濟成就,毫無疑問和這個政策的執行有關係。那些獨裁成功的最高層,對這一點也是看得清的。因此,只要不是對最高權力有直接影響的人事安排,他們都會嚴格限制年齡,那裡的整個政治系統中,誰都得認命。

中國的官場生態,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皇帝新衣”在各個層次的無窮循環:你為你的領導兢兢業業地縫製“新衣”,你也在你的權利範圍內盡情享受“新衣”的快感。

該友在中國部級官員里被認為是能寫的人,他在主要報刊上有自己的專欄,幾十年勤勤懇懇地用那裡特有的“三股文”為領導“縫衣”。那種以“起,承轉,合”為骨的“三股文”並不是他所創,但被他用得嫻熟流暢。“起”,是在文章一開始就首當其衝地展示出領導(當然是任何時期的主要領導)的一句話或一段論述;“承轉”,是從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裡去尋找與這些話或論述有積極關聯的歷史事件,有名論述,文章片段,詩詞等等,發掘出領導思想的豐富的歷史淵源(想想,今天用谷歌,百度作一次這樣的搜索有多便當!);“合”,便是用語言的粘合劑把前兩股完美地粘合在一起。於是這樣的“新衣”就從歷史的視角和人類發展的高度論證了領導理論的完美性和正確性。他的絕大多數文章都是如此的風格,被人評論為“具有相當的理論價值”。

我和該友少時是親密的音樂玩伴,青少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文藝兵和文宣隊中。幾十年不見後得到消息,他因一項記錄而成了不少中國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勵志榜樣。這是因為他告訴人們,他從60歲才開始學習那件實際上陪伴了他幾十年的樂器,而且達到一定水平,以至於一位有名指揮家馬上湊過來為他獻上一件“新衣”:“如果年輕幾年,你一定是中國的馬友友!”

只有鬼才不喜歡馬屁。然而你,我,他都還不是鬼啊!

說實話,這位友人並不是金錢美女型的髒官,他勤奮好學,律己也嚴,追名不求利,一心想要得到最高層的賞識。一個想上進的人,在那個社會,還能夠往哪些方面發展呢?他在告別職業生涯時,演奏了一段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首的《序曲》。不管他的技巧和表達是否達到了應有的水平,巴赫音樂里那空靈又實在意境,樸實又深奧的旋律,永遠向我們展示那個廣闊無邊的,比現實更寧靜更誠實的世界。

在那裡的官場中,各級領導幾乎一律地把除了“自己的領導”之外的所有生物都看作是實現“某些東西”的工具。從這樣的處境中退下來,難道不是一種解脫?能和巴赫音樂所代表的那些人類的真實的東西進行誠懇的交流,難道不是一個新的起點?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他在退休帖中想表達的寓義。

祝願我的老友。

------------------------------------------------------------------------------

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首的《序曲》,馬友友演奏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他太太脾氣一直是神經質的,後來更暴躁
2022: 情種Peter
2021: 黃埔一期曾擴情和鄧文儀
2020: 趙紫陽在萬里手上栽跟頭
2020: 魏延真的有“反骨”嗎,為什麼諸葛亮一
2018: 探訪察爾汗鹽湖-鋰資源基地
2018: 為什麼不讓女兒上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