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印度民主的傲與慢 zt
送交者: 一葉扁舟 2006年07月04日12:26:4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印度民主的傲與慢 zt



《環球》雜誌記者/江亞平

腐敗與“最大的民主國家”

2006年初,兩則腐敗醜聞和如何處置涉案議員成為印度議會的辯論主題。

一次是11名議員接受賄賂幫行賄者在議會說話和遊說,另一次是7名議員捲入一樁工程項目腐敗醜聞。這兩樁醜聞都被錄了像,鐵證如山,無可抵賴。

但顯然,要開除這些議員並非易事——在賄賂比較常見的地方,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像印度這麼大一個國家,個別議員犯罪並不奇怪,但眾多議員集體涉嫌賄賂,且政壇腐敗如此普遍,那就不得不使人對印度的民主和議會選舉制度產生懷疑了。

印度一直自稱“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民主選舉,議會制度,三權分立,跟英國學得有板有眼,甚至言論自由也不遜於自己的英國老師。

可是,像這樣一個民主體制運作比較成熟的國家,沒有大規模的政治運動,未出現重大的政治決策失誤,又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本應呈現一派國泰民安、繁榮富強的景象。

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印度直到目前還是一個總體比較貧困落後的國家。全國有1/3的人口生活在每天不足一美元的貧困線以下,另有1/3的人一天生活費不到2美元;文盲率在35%以上;許多農村地區還用不上自來水和電力;而且印度官僚和文牘主義極其嚴重,腐敗現象十分普遍。

國民素質與民主質量

通過對印度近距離的觀察和廣泛的採訪,記者得出的結論是,印度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像印度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而國民素質又相對低下的國家,過多的民主和過少的集中使得黨派利益之爭十分嚴重,結果導致權力分散、相互掣肘、政令不暢、效率低下,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從本質上說,印度的民主是有缺陷的民主。從1947年獨立之初到1998年,國大黨除了短暫的下台外,統治了印度40多年。而國大黨又主要是由尼赫魯家族把持着黨內的一切核心事務。從近年來索尼亞甘地長期擔任國大黨主席的職務來看,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今天。

有人說目前印度政壇是垂簾聽政,有人說印度有兩個總理府,也有人說辛格總理只是個“聽差的”,決定國家大政方針的是“後座駕駛員”索尼亞。不管怎麼說,導致政壇出現“家天下”色彩的民主體制顯然是有缺陷的。

實際上,是印度傳統的保守勢力和封建意識為家族式統治提供了土壤。在印度,實行家長制的並非國大黨一家,許多地方黨派“子承父業”的現象也十分普遍。這就是人們對國大党家族式統治見怪不怪的一個原因。

蘇聯解體後,印度擺脫了冷戰的陰影,卻又馬上進入了多黨派聯合執政的民主時期,造成黨派之爭日趨嚴重,有民主而無集中,導致權力分散、效率低下,對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進步弊多利少。

就拿2004年的大選來說,當時執政的印度人民黨本來在內政外交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卻愣是給選了下去。事後調查顯示,這次選舉的投票率只有55%左右,而且主力軍是占合法選民人口70%以上的底層選民,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士本來比例就小,投票率還很低,結果選舉是底層百姓說了算。

一些知識分子說,他們知道選舉基本上是由少數政客操作的政治遊戲,而政客從本質上關心的只是自己的一黨私利或一己私利而非國計民生,因此中產階級多數都對選舉漠不關心,歷次投票都不踴躍。

底層選民雖然投票踴躍,但對國家政治狀況沒有清醒的認識,很容易受地方上有錢有勢的人操控,也容易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誘惑和收買,糊裡糊塗地將票投給了地方上的當權派或有錢人。這種有奶便是娘的選民在喪失了個人理性的同時也喪失了選舉的公正性。

在2004年選舉中,考慮到不少選民連政黨的名字都不認識,各黨派就用簡便易識的圖標代表黨派,有的用手掌,有的用花朵,有的甚至用自行車或動物做黨派的標誌。選民素質由此可見一斑。

民主制度與選舉鬧劇

印度媒體曾報道說,由於印度選舉法允許面臨犯罪指控的政治家參與競選,因此在2004年新選出的議會中,540多名當選議員中居然有近1/4有犯罪記錄,包括涉嫌強姦、殺人和縱火。有的候選人當選時還在監獄裡服刑,於是堂而皇之地走出監獄進入議會大廳,參政議政。“民主”竟然產生如此荒唐的鬧劇,真是對印度民主制度本身的諷刺。

另外,印度民主制度下產生的怪異現象,還直接對經濟發展造成傷害。不少政黨和政治家為了爭取選民而大搞短期效益工程,對國家的長期發展極為不利。

許多政治家因為害怕丟掉選票,不得不搞形象工程,對大膽的改革畏首畏尾。一位印度經濟學家承認,印度有世界上最糟糕的勞動法,過分保護勞工利益,從而使工廠效率低下,導致製造業產生諸多問題。但是至今沒有哪位政治家敢修改這部勞工法,也沒有一個政府敢關閉效率低下的企業。

政治家為了能夠穩住政權,只好求助於保守的民粹主義。這在經濟上可以說是慢性自殺,因為許多外國投資者不敢到印度投資建廠。但從政治上說,這種保守療法卻可以讓他們坐穩江山。

比如,印度過去也曾有政黨提出實行控制人口出生的政策,但此言一出,立刻招致其他政黨的強烈抨擊。1977年英迪拉甘地領導的國大黨在大選中失利,就與當時他們採取強制措施推行計劃生育有關,結果後來誰都不提人口控制一事。誰都明白印度人大家庭觀念強,控制人口就等於放棄了選票。在民主選舉的國家,一向是選票優先,國家的長遠大計則自然靠後。

民主制度與印度現實

邱吉爾曾說過,民主不是最好的制度,但至少不是最壞的制度。這句話用到印度人頭上倒也貼切。

民主本身自然是好的,民主制度也是相對比較好的一種政治制度,但在印度這塊土壤上卻發生了變異。這大概跟印度的歷史文化、種姓制度、民族習性、封建傳統以及人口素質等有很大關係。

儘管印度政府早在獨立之初就廢除了種姓制度,也照顧少數民族利益,但種姓觀念根深蒂固,至今還是人分三六九等,低種姓的人連跟高種姓的人握手都不配,哪裡還有資格去平起平坐地競爭和商議國家大事?在選舉中又如何體現公平、公正等民主的精髓和要義?

對於許多底層人來說,生存是他們的最大追求,民主成了奢侈品。當這個國家70%的人還很貧困時,他們需要的顯然不是奢侈品,而是救命糧。

再者,窮人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不知道如何去參選,也沒有能力去參與社會的公平競爭,對社會狀況、經濟發展和政治前景都不甚了解,又如何在選舉時做出正確的判斷、選出真正合適的代表呢?

好的制度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和合適的土壤才能發揮出它的優勢,貧瘠的土壤上無法開出絢麗的民主之花。

印度主流媒體《印度時報》副總編輯桑賈伊曾對《環球》雜誌記者說,印度目前的狀況根本不配擁有民主制度,在貧困落後的地區,金錢可以收買選票,使民主程序失真。民主制度應該建立在一個經濟比較發達,國民素質比較高的國家。作為一個還很不發達而且民族主義囂張、宗教勢力強大的國家,印度在經濟起飛階段需要的更多的是集中而不是民主,只有集中才能帶來效率,只有效率才能保證印度不會在全球化浪潮中被邊緣化。

另一位著名經濟學家也對記者說,民主制度本身並無不妥,它使得政府在決策過程中失誤較少,至少不會犯重大的政治錯誤,有穩妥的一面,但民主制度也有缺陷,那就是決策過程相對漫長,各派政黨需要反覆論證爭辯,在未達成空前一致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議而不決的現象,延誤時機,影響發展。而且選舉過程中耗資巨大,這是落後的印度難以承受的開支。所以民主制度並非普世制度,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關鍵是像印度這樣貧困落後的國家,沒有這樣的財力、資本和時間來供這樣的制度消耗。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正是由於民族多、宗教雜、語言繁多,因此實行民主制度是印度比較好的選擇。有人認為,民主制度的相對寬容、包容性大,才保證印度這樣一個多樣化色彩異常濃厚的國家能發展到今天這種程度。

誠然,過分的民主影響了經濟發展的效率,但除精英階層外,普通百姓似乎並不在意和刻意追求經濟的發展速度,他們更需要的可能是一種寬鬆和自由的環境。

由於印度宗教勢力很強,對人們的生活影響很大,許多生活在底層的人安貧樂道,宿命感強,造成不思進取和無心攀比的習性,使得國家雖然發展較慢但卻步履平穩。

此外,印度的民主較多體現在政治民主這種形式上,確保各個階層都能有表達意見的平台——雖然並不能保證這些意見能夠影響政黨運動的方向。這也是為什麼多數印度人雖然不滿現狀,但又不願意放棄現有民主制度的一個重要原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